伊夫•科索夫斯基•塞奇威克
发起人:猴粑粑  回复数:0   浏览数:2400   最后更新:2009/09/30 11:22:36 by 猴粑粑
[楼主] 猴粑粑 2009-09-30 11:22:36

伊夫科索夫斯基塞奇威克
ENGLISH VERSION
 
80年代,我第一次遇到伊夫•科索夫斯基•塞奇威克(Eve Kosofsky Sedgwick), 当时我们都在新英格兰学校教书。某个雪夜,朋友和学校的员工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威廉姆斯学院,参加《男性之间:英语文学与男性社交同欲》(Between Me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Male Homosocial Desire) (1985)一书这位大名鼎鼎的作者的演讲。她的演说令人为之一震。当时的“理论”集中于对福柯的知识权力的分析上,而她的演讲,则对无知进行了重新评估。在她对狄德罗的《修女》的讨论中(后来收录在1992年她的杂文集Tendencies中),她提出通过审视“心理上的耻辱,否定性投射”,将无知“复数化和具体化”,她后来穷其一生都在研究这些课题。为了这一目的,她用词语搞怪。她的句子包含了很多的走走停停这样的语句,这些句子经过深思熟虑后,进入了戏剧性的私语中,却似乎走错了方向,掉头变成了新逻辑的措辞。很显然,她伪造了一种诗意性理论行话,使得浸染在平淡言论中的美国评论家产生震惊,促使他们去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她的短语似乎将小说中被诊断的症状激活。说出了文本中没有说出的那部分,揭露了文本是如何展示自身的认识暧昧性,将狄德罗的修女变成戏剧性的“性盲”和“纯粹无知”的“哲学家”。
 
 

伊夫科索夫斯基塞奇威克杜伦纽约、1992。
摄影:H. A. Sedgwick
 

塞奇威克具有一种处理权力-工具理论的特殊天赋能将持续性的思考融入到亚文化日常用语中2007南大西洋周刊的一篇文章里她将阅读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的感受比做是精神恍惚”,认为弗洛伊德关于我们与全知全能的关系是非常简单的”。这些流行的隐语以及如简奥斯汀和自慰女孩这样的题目受到了文化权威和更为主流的文化研究敌对分子们的愤怒攻击尽管这些攻击令她烦恼她还是利用了这些它们去开辟新的主题面子文化以及独特的文学实践以自我暴露而沾沾自喜她有一种行为艺术家的天赋当她站在济济一堂的房间做演讲时观众们马上就屏住了呼吸他们感觉到某种私密性的表达将以一种新奇的方式呈现出来臃肿的身材化疗削发自娱自乐这些表征在她的笔下暴露无遗一首正被书写的诗歌》(1986),儿时挨打的记忆通过连续性的诗句被引出来。《白色眼镜》(1991),是向密友大卫林奇被诊断患有HIV)的致敬她将文章变成了自身与乳腺癌抗争的叙述两人都深陷病症的困扰一位是同性恋男子一位是拉拉的理想自我”。
对于靠非具体化理论和哲学性非人格化伦理支撑起来的一代对理论和自我指涉的这种模糊性使得身体显得更加突出。1994年诗集肥瘦艺术的封底是一张体态庞大的塞奇威克身着短裤和胸衣的照片这不禁令人想起爱丽丝尼尔(Alice Neel)或凯瑟琳奥比(Catherine Opie)以及弗洛伊德的作品中裸体而慵懒的肥女形象人们对于塞奇威克所示范的庞大和从一种隐喻性语言中引出的性征程度还无法高估在她的作品动人的感觉情感教育和操演性》(2003)有这样一句话因耻辱意识和耻辱性创造而明显兴奋的很多表演性行话都与同性恋的世俗空间密切相关的比如男性化的侮辱皮革骄傲,SM, 音感拳打态度戏剧性禁欲主义抽打文化掰女神宗教狂简而言之激情四射
如一个派别出来的米勒(D. A. Miller)和韦恩克斯特鲍姆(Wayne Koestenbaum)以及他们共同的鼻祖罗兰巴特塞奇威克给了理论一种色情变调于是形成了从解构主义到后解构主义从巴特式中性到酷儿的历史性转变她也是同辈理论主义者的核心人物这些人中包括里奥伯塞尼(Leo Bersani),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 道格拉斯克瑞普(Douglas Crimp), 提姆迪恩(Tim Dean), 大卫哈珀林(David Halperin), 特瑞莎劳拉提斯(Teresa de Lauretis)和麦克华纳(Michael Warner), 他们致力于将弗洛伊德拉康和福柯在分散的性和权力的分析中产生作用他们的研究将传统的安格鲁-美洲学科如古语文英文的人类学音乐历史和艺术史面向了性别和性研究这一名号逐渐成为一个领域赢得了尊敬在学员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权威性自然而然其部分边缘性也就消失了当她的主要作品男人之间》《密室认识论之》(1990)出现时冒犯这一术语还没有成为学院化性政治的简化形式。 
  
 
 

伊夫科索夫斯基塞奇威克和麦克蒙在情绪的研究的发布会上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市、1990421


在酷儿理论的两部标志性著作出版后作为批评方法的性政治并不尽相同巴特勒在史蒂芬巴贝尔(Stephen M. Barber) 和大卫克拉克(David L. Clark)2002年编辑的选集关于塞奇威克称这些书是体现她的才能的决定性著作但并非如此在塞奇威克创作生涯的过程中Amherst,到杜克大学再到纽约城市大学),她的兴趣转向了很多关乎未来研究的其他领域写作涉及佛教同时在拼贴画纺织图书艺术上都有所涉猎除了诗歌外她还出版了一本心理分析的日记(《爱的对话》(A Dialogue on Love [2000]),与安德鲁帕克(Andrew Parker)合编,1995年的表演和表演性》(Performance and Performativity),通过社会心理学表达了对弗洛伊德主义的反对她还曾经为一本纪念册命名:《你口袋里的盖瑞盖瑞菲舍的故事和笔记》(1996)(菲舍曾经是她的学生是一名美籍非裔作家生前没有出版作品,1993年死于艾滋年仅32)。
和巴特勒一起塞奇威克作为酷儿理论一场运动的创始人一度被人们记住这一运动拒绝强制性的异性恋展现同性恋的恐慌惊惧将每一种族性别民族和收入的人容纳进放大的密室里尽管在九十年代中期它经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而酷儿理论实际上是依赖于对变性雌雄间性内在功能性残障研究而得以存在下去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以非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身体部位所做的一切根据身体表现的常态认为性心理早闭是非正当化的塞奇威克所形成的酷儿理论通过保持它一贯的激进主义从而在后石墙同性恋解放运动中确立地位塞奇威克从没有错失任何一个机会去表示她对同性恋的支持去批判那些厌恶同性恋的人们以及公众对艾滋危机的无动于衷对传统家庭价值观进行质疑挑战比如1989年的文章如何将孩子抚养成同性恋关于女人气男孩的战争》)。
作为一名认同男同性恋身份而自身嫁给了一位男性的女人她很清楚自己的主体身份使得她与党派身份政治的某些方面并不一致但也正是她自身的性/性别/身体的复杂性使得酷儿理论得以产生对她而言非同一性身份是酷儿之爱和自向中心型欲望的一个条件
 


— 文/ 艾米丽爱普特 | Emily Apter, 译/ 王丹华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