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选择禅念式的修炼方式来创作作品.
其实实在没有什么理由,只是因为这样的表现形式适合我内心情感的需要。
更确切的说是能表达我前世今生的某种记忆和感觉。绘画表达始终都是一种个
人的东西。它不会承载太多内容,仅仅是作者内心表达的需要。因此绘画中内心
情感的真实与否显得十分重要。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能够让极少数人群得到安
慰和思考。几年下来,绘画已经溶入了我一天天重复的生活中。反过来不如这
样说,生活也在我不断重复的笔触中度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古今中外艺术史上的一些大家也对我的艺术和思维影响颇深。譬如:中国
画大家黄宾虹,美国的Keith Haring,德国的彭克,尤其日本的女艺术家草间弥
生对我影响十分显著。
2001年我开始在水墨,油彩,丙烯等综合材料上进行抽象画面的实验。几年
下来画面里呈现的形式越来越简洁,而画面的可读却性越来越丰富。主要体现
在不断的笔触反复和时间的延续上。以不断重复交织用笔这一形式来组织画面,
来持续整个创作的全部过程。每次用笔都会出现细微的线条,而这些细线仅是
运笔的态势和不同的排列而形成的痕迹,来承载画面的可能性。笔触和笔触之间
的相互侵蚀,融合,使画面变的模糊,朦胧,混沌。同时这样画面里也透露出
了东方本土式的空灵意境和神秘的东方气质。
在我的作品里,由反反复复的细小笔触和层层叠叠的微妙的色彩来组织不同
画面,再加上时间的持续性。在此期间画面的虚无和时间的真实性扮演了一个固有
的角色。不管在画面上还是实际创作的过程都会让人感觉到似有似无的神经质般
的触动。也可以说,在我的创作中,至少脱离了具象形状,朝着一个更加清楚而
又模糊的空间调和。而这种空间让观者和作者有一种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可
能性的画面让人会走进诗意化的氛围,也能表达我内在情感执着的创造力。我用
细微的色彩和反复叠加的笔触这一语言形式来表达出简洁,朴实,宁静,安详,
和谐的画面情感。这种看似没有太大区别的画面,其内在本质是具有无穷的变化。
我早期的作品里主要是以极小游动的点状来建构画面,不断的重复游动的点状朝
着某一个方向而去。画面给人一种掠夺式蔓延的感觉。同时也让人能够感觉到画
面有无限大的时间性与绝对大的空间感。这个时期的作品让我兴奋,激动。同时
也让我得到了全身心的释放和解脱。从思维上最基本的让我获得自由。同样我现
在的作品也具有过去的特性。仅仅是同质异构而已。2008年我经常使用旋涡壮的
环状式的圆环,这些圆圈时常让人眩晕眼花缭乱,也会让人心平气和冷静下来细细
品尝画面里多变的意味。它们像是植物的年轮一样,无限的扩展,直到死亡。这
也是生命的迹象。现在的创作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我用高度细小的笔触和层层
叠叠的微妙的色彩交织重叠磨合来呈现画面。画面里出现隐约的线状和带状,里
面隐约也可以看到坚韧,细小,模糊的笔触和线条。使这些画面里穿插着明暗相
异,色度变换,平衡失调的色带。画面隐隐约约,瞬息多变。这个时期的作品,
我常用很性感,热情,粉红的颜色来呈现画面,再加上我用与色彩决然相反
的,那么冷静,安详,淡然的细小的笔触来表现画面。使画面变的那么神
秘,或者说是怪异。画面充满着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样也使画面的诱人色彩和冷
静制作的方式这对矛盾体得到消解。
总而言之,我的作品是用尽量无限长的‘时间’去体验生命存在的‘意义’。同
时通过看似‘无意义’的行为、劳动、去‘记录’时间本身。
其实什么是虚无,什么是真实。在我的画面里已经融为一体了,实不可分。这
也是东方式的禅念,似是而非,真实和虚无都在和谐,宁静的画面里合为一体。
廖建华
其实实在没有什么理由,只是因为这样的表现形式适合我内心情感的需要。
更确切的说是能表达我前世今生的某种记忆和感觉。绘画表达始终都是一种个
人的东西。它不会承载太多内容,仅仅是作者内心表达的需要。因此绘画中内心
情感的真实与否显得十分重要。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能够让极少数人群得到安
慰和思考。几年下来,绘画已经溶入了我一天天重复的生活中。反过来不如这
样说,生活也在我不断重复的笔触中度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古今中外艺术史上的一些大家也对我的艺术和思维影响颇深。譬如:中国
画大家黄宾虹,美国的Keith Haring,德国的彭克,尤其日本的女艺术家草间弥
生对我影响十分显著。
2001年我开始在水墨,油彩,丙烯等综合材料上进行抽象画面的实验。几年
下来画面里呈现的形式越来越简洁,而画面的可读却性越来越丰富。主要体现
在不断的笔触反复和时间的延续上。以不断重复交织用笔这一形式来组织画面,
来持续整个创作的全部过程。每次用笔都会出现细微的线条,而这些细线仅是
运笔的态势和不同的排列而形成的痕迹,来承载画面的可能性。笔触和笔触之间
的相互侵蚀,融合,使画面变的模糊,朦胧,混沌。同时这样画面里也透露出
了东方本土式的空灵意境和神秘的东方气质。
在我的作品里,由反反复复的细小笔触和层层叠叠的微妙的色彩来组织不同
画面,再加上时间的持续性。在此期间画面的虚无和时间的真实性扮演了一个固有
的角色。不管在画面上还是实际创作的过程都会让人感觉到似有似无的神经质般
的触动。也可以说,在我的创作中,至少脱离了具象形状,朝着一个更加清楚而
又模糊的空间调和。而这种空间让观者和作者有一种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可
能性的画面让人会走进诗意化的氛围,也能表达我内在情感执着的创造力。我用
细微的色彩和反复叠加的笔触这一语言形式来表达出简洁,朴实,宁静,安详,
和谐的画面情感。这种看似没有太大区别的画面,其内在本质是具有无穷的变化。
我早期的作品里主要是以极小游动的点状来建构画面,不断的重复游动的点状朝
着某一个方向而去。画面给人一种掠夺式蔓延的感觉。同时也让人能够感觉到画
面有无限大的时间性与绝对大的空间感。这个时期的作品让我兴奋,激动。同时
也让我得到了全身心的释放和解脱。从思维上最基本的让我获得自由。同样我现
在的作品也具有过去的特性。仅仅是同质异构而已。2008年我经常使用旋涡壮的
环状式的圆环,这些圆圈时常让人眩晕眼花缭乱,也会让人心平气和冷静下来细细
品尝画面里多变的意味。它们像是植物的年轮一样,无限的扩展,直到死亡。这
也是生命的迹象。现在的创作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我用高度细小的笔触和层层
叠叠的微妙的色彩交织重叠磨合来呈现画面。画面里出现隐约的线状和带状,里
面隐约也可以看到坚韧,细小,模糊的笔触和线条。使这些画面里穿插着明暗相
异,色度变换,平衡失调的色带。画面隐隐约约,瞬息多变。这个时期的作品,
我常用很性感,热情,粉红的颜色来呈现画面,再加上我用与色彩决然相反
的,那么冷静,安详,淡然的细小的笔触来表现画面。使画面变的那么神
秘,或者说是怪异。画面充满着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样也使画面的诱人色彩和冷
静制作的方式这对矛盾体得到消解。
总而言之,我的作品是用尽量无限长的‘时间’去体验生命存在的‘意义’。同
时通过看似‘无意义’的行为、劳动、去‘记录’时间本身。
其实什么是虚无,什么是真实。在我的画面里已经融为一体了,实不可分。这
也是东方式的禅念,似是而非,真实和虚无都在和谐,宁静的画面里合为一体。
廖建华
精神与神经
你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