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民安的《形象工厂》
发起人:香烟头  回复数:8   浏览数:2075   最后更新:2009/09/22 17:23:17 by guest
[楼主] 香烟头 2009-09-21 05:02:15
2009年07月30日 14:23 来源:科学时报

最近一段时间的新闻中,不少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报道。但媒体所关注的并非艺术品本身,而是价值。艺术界相关的图书也层出不穷,却都是些艺术家生平这类的题材。这个时代,我们缺少的是纯粹的对艺术品本身的欣赏。汪民安先生著的这本《形象工厂》却使我耳目一新,阅读的时候仿佛从喧嚣的城市中脱离开来,使我潜进他书中的世界。

这位研究现代艺术的教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艺术作品应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正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艺术作品同样期待着被人们加入源源不断的新意义。汪民安先生强调:一个观看者和一个作品遭遇,总是有个独一无二的经验浮现。这本《形象工厂》正是他在欣赏不同的艺术作品时所得到经验的汇集。并且鼓励读者们也去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经验。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没有任何一篇评论,对艺术作品进行判定。但每篇评论却又都说得有价值,有意义,而不重复。评论的对象永远是作品,而不是去评论这个艺术品作者的经历、背景、派别等等。正如他所说“我总是围绕着作品本身而谈——作品的形式,作品的构图,作品的风格,作品的气质,作品画面中的一切——我只谈论艺术作品本身,而不谈论艺术体制、艺术市场、艺术生态和艺术历史,我甚至不谈论艺术家”。任何的艺术作品在汪民安先生眼前都是纯粹的,不含任何其他背景,只是作品在眼前的自然呈现。

当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断地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为什么会第一时间先想去弄明白,这件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信息?汪安民先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反问,为何我们不先抛开这些意义,去单纯地欣赏作品本身?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并不输于它所蕴涵的意义,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感受,至于意义,那反倒是其次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本书中《面孔》一文,首先汪先生看见的是空洞背景下的人,然后是人的表情和体态特征。以人物为这幅画的焦点,把表情和内心的联系切断,对其进行生动的文字描写。本书很多文章中,汪先生都将一幅艺术作品中所有的元素,刨去背景单独分析,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记述下他对这部作品独特的感触。

书中大多数文章并不去描写看到的作品,而是单纯地记下看完作品的感触,如《游荡》一文。只是叙述了他在看到作品之后对幽灵世界的认识,这种无法律,理性与秩序的世界,汪民安先生认为这便是某些艺术家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把人置于自我意识的反面,在梦想中追逐自己的精神倒影。仅仅是从一幅画中,汪先生进行了一次对社会与人性的探索。

彩页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有大量的插图表述作者在谈论什么。他在序言中提到:“我谈论的是作品本身,因此,将作品的图片呈现出来是必要的。”很多意境相似的作品,加深了他对同一事物的感触。相应的,一篇文章也不只对应一件作品,《疯癫》一文中的插图,便选用了张玉宝的油画及郭海平的摄影图片,不同的创作体裁是不同的方式,他们带给我更深的感受。疯癫,并不限于精神病院,疯癫是一种被压迫后的强烈爆发,也是一种勇气。汪先生独到的文字,使人对“疯癫”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

十多年前,汪民安先生与书中所评及的艺术家们逐渐熟识。书中并没有提到他与这些艺术家之间的对话交流,因为他认为“以创造为乐的人,最希望人们谈论他们的产品,而不是其他。一个诚实而严肃的艺术家,真正的快乐是由创造本身——而不是作品的价格和自己的声名——所激发出来的。”

在与艺术家的接触中,他了解了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方式,在书的附录中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他所看到的宋庄。并且认为这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家们的背景多种多样,这些背景本身就足以构成诗篇,构成艺术。为何要将艺术作为艺术家外在的东西?为何要将艺术和现实生活分割开来视为作品?生活作为一门艺术,它同样需要想象,需要发明,它绝不遵循某种现实逻辑。“生活本身之所以成为艺术,就在于它和艺术一样具有虚构性,就在于它的冒险、赌注、反常,在于它的反逻辑的出乎意料的盲目混乱,在于它那危险的极限经验。”的确由此看来,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有兴趣的人不妨去体会“我的今天又是一部作品”这种感觉。

读完此书,如何去看一幅画,我才真正理解了这本书副标题的含义。这本书的定位并不是为当代艺术提供一份读解指南,汪民安先生更愿意将它看作是一部书写自我的书。书中记载了他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自然萌发的想法,这些想法有的很突然,太过自然了,仿佛不是自己所想的一样自动浮出。汪先生把这样的想法记载下来,并且视为写作此书的动力与乐趣。(刘畅)

(责任编辑:王蕊)

[沙发:1楼] guest 2009-09-21 19:06:17
在哲学里贩卖那点过期的东西,竟然在艺术圈吃的很开
艺术家脑子都锈的了!
[板凳:2楼] guest 2009-09-21 19:18:54
不大懂艺术,偏偏钱啦
[地板:3楼] guest 2009-09-21 21:49:38
“汪安民先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反问,为何我们不先抛开这些意义,去单纯地欣赏作品本身?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并不输于它所蕴涵的意义,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感受,至于意义,那反倒是其次了。”

——————

汪先生哪篇文章跑开过意义啊,好搞笑啊 问问他单纯的欣赏过作品本身吗?
本身,本身是什么他搞的明白吗,都成了口头禅 八股啦,只有钱 是本身。
[4楼] guest 2009-09-21 21:58:42

汪明安先生给黄钢写的不错,看来是缺钱。
[5楼] guest 2009-09-22 01:33:08
今天中国很尴尬,搞哲学的不懂艺术,搞艺术的不懂哲学,学校教育出来的全是残疾人。
[6楼] guest 2009-09-22 11:21:42
网民安:你妈喊你回家搞哲学!
[7楼] guest 2009-09-22 17:23:17
中国的知识分子全是各玩各的,全是废物!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