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资料——吉娜•潘,Warm Milk
艺术的底线在哪里?我们看到了,从安迪•沃霍尔的丝网印刷到理查德•汉密尔顿的波普拼贴、从巴尔达悉尼的自行车立方到罗伯特•史密森的螺旋形防波堤,如果说,杜尚的小便斗是死掉了的艺术的墓碑,那么艺术早已在多年前就已经被宣判了死亡。可是距离地球毁灭大概还有一百万年,艺术家这个物种今日还依然顽强存活着。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再次改写这个世界的历史之前,当外部的艺术形式真的走在不归路上时,吉娜•潘用她的身体告诉我们,艺术似乎是不需要“底线”这种那么不艺术的玩意儿的。
关于吉娜•潘本人的详细资料并不是很多。基本上对于她的大概印象只停留在“1939年生于法国比亚里茨,曾经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这样没有温度的文字上。虽然以画家和雕塑家作为艺术事业的起点,但显然,传统艺术形态的标签并不能满足这个年轻人饥渴的艺术灵魂。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往往将这个女人的名字与“概念艺术”、“身体艺术”、“摄像艺术”或是“处罚艺术”联系在一起。当信息时代的科技成果将人类从千百年来的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当前辈革命者们一次又一次颠覆承载艺术道路的基石,还有什么足以填满我们空虚的时间?还有什么能够再次挑逗公众早已大条的承受神经?裸奔算什么呢?人体画布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像是活页便签本一样的耳洞,像是在后背纹上与虔诚毫无关系的金刚经全文。于是我们看到了,1974年,巴黎,吉娜•潘的《热奶》。
从精神角度上讲,确切地说,吉娜的Warm Milk应该是指鲜血的温度。表演中的她一身雪白,突然转身直面观众,手捏刀片对准自己的脸颊。空气似乎凝固了,吉娜用刮脸刀片慢慢割开自己的脸蛋来恐吓观众,鲜血飞溅,惊恐的观众们喊道“不要割伤脸!”。“我切中了致命的禁忌。每个人脸上都有自己的美学观,是人类审美的核心,也是唯一借此自恋的部位。”吉娜绝对不是第一个拿自己开刀的家伙,而《热奶》也并不是她这一类型的唯一作品。不巧的是,我只是碰巧拿这件作品来说事而已。千奇百怪的例子数不胜数:1971年,在题为《射击》的作品里,克里斯•伯顿设计了自己遭到枪击的表演;而1974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邀请她的观众们对自己的身体发起一场惊世骇俗的生理挑战——桌子上放着72件物品,口红、剪刀、鞭子、蜂蜜等等,玛丽娜始终一种被动的姿态出现,而观众们被邀请在艺术家身上使用其中任何一件物品。
吉娜的脸部绘画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概念呢?身体艺术的理念是“针对身体的肉体化处境(成为性和商品的消费机械)进行警示和抗逆”。如果将这样的作品作为教授临床医学的辅助手段,我还是很乐意来一杯吉娜的热牛奶的;但如果将自虐和自残的病态心理当做“艺术”摆在电视机里、放在橱窗里,挂在博物馆里……好吧,我宁愿承认我就是个顽固不化的老古董;我宁愿承认其实我并不了解什么才是“艺术真谛”。仅仅是因为鲜血淋漓而感到恶心吗?仅仅是因为血肉模糊就觉得不快吗?不,探索频道的《重案夜现场》可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变态杀人犯的手法绝对比任何一位身体艺术家的游戏来的惊悚犀利外加有创意得多;和前者相比,后者就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酒一般的幼稚。这是怎样的一种逻辑怪圈?想要玩的尽兴,又想要不受约束。可惜,没有规则的游戏是不可能存在的。一方面,吉娜试图通过破环最后的审美禁区来否定经典、来激起愤怒、来挑起争执。可是,否定之后又能怎样呢?能够连“否定”也一并否定掉吗?能够连“颠覆”也一起颠覆掉吗?能够在“反抗”之后继续反抗“反抗”吗?可笑的是,阐述这些语句的逻辑学告诉我们,双重否定的结果不就是肯定吗?如果说,以“逆反”为己任是当代成功艺术家的标准,那么刽子手绝对就是行为艺术的典范性人物:生命的否定形式是死亡,而死却不能复生,即是说,想要推翻死亡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警示和抗逆”是终极的、不可逆的——如此看来,终结生命的人似乎才是吉娜想要成为的真正的身体艺术家了?
而另一方面,前半句话的逻辑就更为荒唐可笑了:割脸的不锈钢刀片、包扎的纱布,又或者是玛丽娜的口红和伯顿的手枪——如果没有肉体对于食物的消费,真不知道吉娜是如何站在她的观众面前的——一边享受着商品经济带来的物质爆炸,一边咒骂着这一切利好的那些人,如果你说你想要不在意逻辑的盲点、那就随便你如何巧舌如簧吧。我所看到的《热奶》是一种无法自圆其说的荒谬,好像真的是一杯加了太多糖精而泛着苦涩和甜腻的热牛奶。那是怎样矛盾的一种心情呢?——希望被重视的心情。被忽视的心情。假装不在意的心情。
“不会被伤害。”
“没有被伤害。”
可是,假装不在意、就真的可以逃离吗?假装不疼痛,就真的可以推翻吗?只是说笑罢了。
就像是一句俗语讲的好——“长的丑不是你的错,跑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就请原谅愚昧未开化的大众吧。艺术的道路上,谁让你一人独自前行?
参考文献:[1] 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M].重庆出版社,2007
[2] Wikipedia.Marina Abramović
关于吉娜•潘本人的详细资料并不是很多。基本上对于她的大概印象只停留在“1939年生于法国比亚里茨,曾经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这样没有温度的文字上。虽然以画家和雕塑家作为艺术事业的起点,但显然,传统艺术形态的标签并不能满足这个年轻人饥渴的艺术灵魂。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往往将这个女人的名字与“概念艺术”、“身体艺术”、“摄像艺术”或是“处罚艺术”联系在一起。当信息时代的科技成果将人类从千百年来的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当前辈革命者们一次又一次颠覆承载艺术道路的基石,还有什么足以填满我们空虚的时间?还有什么能够再次挑逗公众早已大条的承受神经?裸奔算什么呢?人体画布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像是活页便签本一样的耳洞,像是在后背纹上与虔诚毫无关系的金刚经全文。于是我们看到了,1974年,巴黎,吉娜•潘的《热奶》。
从精神角度上讲,确切地说,吉娜的Warm Milk应该是指鲜血的温度。表演中的她一身雪白,突然转身直面观众,手捏刀片对准自己的脸颊。空气似乎凝固了,吉娜用刮脸刀片慢慢割开自己的脸蛋来恐吓观众,鲜血飞溅,惊恐的观众们喊道“不要割伤脸!”。“我切中了致命的禁忌。每个人脸上都有自己的美学观,是人类审美的核心,也是唯一借此自恋的部位。”吉娜绝对不是第一个拿自己开刀的家伙,而《热奶》也并不是她这一类型的唯一作品。不巧的是,我只是碰巧拿这件作品来说事而已。千奇百怪的例子数不胜数:1971年,在题为《射击》的作品里,克里斯•伯顿设计了自己遭到枪击的表演;而1974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邀请她的观众们对自己的身体发起一场惊世骇俗的生理挑战——桌子上放着72件物品,口红、剪刀、鞭子、蜂蜜等等,玛丽娜始终一种被动的姿态出现,而观众们被邀请在艺术家身上使用其中任何一件物品。
吉娜的脸部绘画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概念呢?身体艺术的理念是“针对身体的肉体化处境(成为性和商品的消费机械)进行警示和抗逆”。如果将这样的作品作为教授临床医学的辅助手段,我还是很乐意来一杯吉娜的热牛奶的;但如果将自虐和自残的病态心理当做“艺术”摆在电视机里、放在橱窗里,挂在博物馆里……好吧,我宁愿承认我就是个顽固不化的老古董;我宁愿承认其实我并不了解什么才是“艺术真谛”。仅仅是因为鲜血淋漓而感到恶心吗?仅仅是因为血肉模糊就觉得不快吗?不,探索频道的《重案夜现场》可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变态杀人犯的手法绝对比任何一位身体艺术家的游戏来的惊悚犀利外加有创意得多;和前者相比,后者就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酒一般的幼稚。这是怎样的一种逻辑怪圈?想要玩的尽兴,又想要不受约束。可惜,没有规则的游戏是不可能存在的。一方面,吉娜试图通过破环最后的审美禁区来否定经典、来激起愤怒、来挑起争执。可是,否定之后又能怎样呢?能够连“否定”也一并否定掉吗?能够连“颠覆”也一起颠覆掉吗?能够在“反抗”之后继续反抗“反抗”吗?可笑的是,阐述这些语句的逻辑学告诉我们,双重否定的结果不就是肯定吗?如果说,以“逆反”为己任是当代成功艺术家的标准,那么刽子手绝对就是行为艺术的典范性人物:生命的否定形式是死亡,而死却不能复生,即是说,想要推翻死亡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警示和抗逆”是终极的、不可逆的——如此看来,终结生命的人似乎才是吉娜想要成为的真正的身体艺术家了?
而另一方面,前半句话的逻辑就更为荒唐可笑了:割脸的不锈钢刀片、包扎的纱布,又或者是玛丽娜的口红和伯顿的手枪——如果没有肉体对于食物的消费,真不知道吉娜是如何站在她的观众面前的——一边享受着商品经济带来的物质爆炸,一边咒骂着这一切利好的那些人,如果你说你想要不在意逻辑的盲点、那就随便你如何巧舌如簧吧。我所看到的《热奶》是一种无法自圆其说的荒谬,好像真的是一杯加了太多糖精而泛着苦涩和甜腻的热牛奶。那是怎样矛盾的一种心情呢?——希望被重视的心情。被忽视的心情。假装不在意的心情。
“不会被伤害。”
“没有被伤害。”
可是,假装不在意、就真的可以逃离吗?假装不疼痛,就真的可以推翻吗?只是说笑罢了。
就像是一句俗语讲的好——“长的丑不是你的错,跑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就请原谅愚昧未开化的大众吧。艺术的道路上,谁让你一人独自前行?
参考文献:[1] 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M].重庆出版社,2007
[2] Wikipedia.Marina Abramović
- .(2009-5-26).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ina_Abramovic
[3] 刘发民.当代恶艺术的辨析与批判[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4] Wikipedia.Chris Burden
- .(2009-5-26).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is_Burden
[5] 2006 National Museum of Women in the Arts, Washington, D.C.Gina Pane
- .(2009-5-26).http://www.nmwa.org/cl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