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09届新媒体毕业作品展现场图片
发起人:中国神奇  回复数:73   浏览数:10009   最后更新:2009/10/04 23:40:12 by 小脚丫丫
[楼主] 中国神奇 2009-05-07 13:44:38
09届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本科生毕业展







冯晨作品《自行车》,延续《豆腐》风格说明:两个演员在一条街的十字路口上演一个人骑自行车撞了另外一个人并且引起路人围观参与 然后让两个演员对调身份在演一遍 同样的衣服 同样的事件 同样的地点 同样的原因。展览的时候把两个视频背对着背放



张剑云作品《饮胜》,九个陌生人的聚餐,九个画面分别是从每个人的碗底向上拍的。

王佳谨作品《注意》,黑布上的小亮点,
(资料有缺失)













易连作品《第二现场》,录像——白麻将,树林浴,白色和红色的意象,看电视和被看……

徐冉作品《上帝的手电筒》,超级好玩的互动,手电筒照在屏幕上的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反应。作者说“生活就像一场舞台剧,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这个人生的舞台上,也许只有上帝才会关注到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和行为,我们往往不会在意,若有盏聚光灯打在他身上,很平常的动作也会很有戏剧性,而且不同的人被关注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
互动内容:观众互动前,影像中的每个人在相对黑暗的空间里,状态比较放松
当观众用手电筒照向画面时,被照到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肢体反应



潘琨作品《亡》,电脑动画,作者说有对人类欲望的思考

张帅作品《流》,(说明资料缺失)











李惠惠作品《重生》作者的话:在某个时间,人都应该为自己办一场葬礼,埋葬那些死掉的过去,迎接这些将临的未来。
葬礼,灵堂是一种形式,实际上这个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葬礼,而是一场喜葬。意在埋葬过去的自己和已经逝去的时光,迎接未来崭新的自己,是一次重生。







王雯作品《他们和我》作者的话:我通过跟不同身份,不同职业及年龄段的人交流,充分了解他们认为什么是美的,通过化妆来表现出他们认为美的形象,共同讨论现代人对美的看法,“什么是美”“化妆可以跟美划等号吗”等等一系列问题,来展现一个时期,个人的审美观,我与他们的互动,等等。
实现方式:我去找不同的人,不同表现在亲疏关系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身份不同,对化妆对美的敏感程度不同,性别不同。请他们来给我化妆,做造型,要求只有一个,一定要是他们认为是美的,我来拍成照片。





查丽娜作品《女立方》作者说明:以电视购物,现场展销的形式“出售”本人“发明”的“女立方”(女性直立方便器)





于雪作品《温室》,收集了同龄人的一些过时的物品展出,并且有一个老式录音机播放收集过程的声音



戴点我作品,把一面墙吊起来了



虞思聪作品《医语》作品有摄影和影像两部分,具体地点在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拍摄创作。
作品阐述:通过医生和病人这两种身份关系,重点去描述医生的状态。摄影部分选取几个看病时互动性较强的科室,让医生和病人都按正常看病的状态坐着,医生的的面部对着镜头,然后进行拍摄。影像部分和摄影部分是一种内容上的连接,影像中没有病人,上下一对一对齐只有医生对着没有病人的病人在进行治疗。

胡雅文作品《布•释•人》 运用相机这一机械眼来捕捉清远`宁静的瞬间,用布的透彻和肢体语言来描绘释放思绪的感觉。黑白折射出更纯粹的体会和怀旧的色彩,透布与形体的结合让画面略显孤寂`飘渺`怪异和淡定,静静地被凝固。

李江作品,收集了不同省份的空气



李军奇作品,《睡下去》一个小婴儿



秦倩作品 《依然如爱 • 涌泉》白色的马蹄莲通过接入喷出红色的液体,60*60*80的容器里装有马蹄莲,水泵以及其他连接,外面套一个80*80*30的盒子,里面布满鲜花.



戎峥作品<午夜风景>一个1.0M宽*1.8M长*2M高的木结构房间,木板墙上挂也液晶显示器,播放静帧动画。动画内容:是一个关于及马桶周边的影像,马桶水箱上方有一个画框,画框里是海边的风景,风景是用FLASH做的有海水涌动的动画;接下来马桶开始冒出红色的水来,慢慢地往上冒伴随着气泡,谁渐渐涨满;画面在一次切换到海变风景;切换回到马桶画面,冲下蓝色的水来,把红色的水压下去。



陈甜甜作品《1米×1米×1米/标准/箴言》 中国神奇报道:一个木箱子,前端有感应器,人走过会有一张纸从里面出来,上面印有作者写的一些话。
以下是作者的想法:开始想做一个人和机器实现互动,但又可以找到一种合理流畅的人文主义情怀做切入点覆盖掉技术因素的作品。因为文字是我自己最青睐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对诗的冲动,所以希望互动的过程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向人传达某些信息。
最初想做一个机械感应手,当放在人手上时候会感应到体温而去触发一个一句诗的发生。(诗歌是从事先准备好的素材库里随机读取)
诗歌本身和人体温的参数不形成逻辑关联只是随机读取。
后面的互动就是人心自己和诗句的互动。这是我看中和在意的一点。
因为老师说实现机械手的成本过高,我的诗歌同人的互动变成了依靠人自己去感应触发。就选择了通过70cm区域内红外感应的方式实现人机互动。形态做成一个自动“箴言”机器,希望模拟“算命”的感觉。素材就是一句话。这句话的选择和表达本身没有善恶倾向,是人的心情去迎合了素材取样。开始想选择“唐诗三百首里句子”作成规则的对于诗歌互动的冥想空间。后来觉得全部是诗歌又太过拘谨,毕竟有些人并不适合诗歌的丰富性,希望气氛情绪都可以轻松随意点,于是决定加入具有恶搞讽刺意味的小台词,这样就不全是完全的正面对人作用的非要励志或者言情诗
素材库最终取样300份。排版都是一份一份自己去排的。通过字距和大小的不同构成一句话一行关于汉字的构图。并且每一句话排版都尽量做到有区别。
木制和封闭的规则正方形是给我有温暖亲和力的构成因素。1米×1米×1米是我心里关于标准的起始点也同时是一种标准的基本单位。希望在空间里占据一个关于标准的空间体积。






林亭立作品《昏魂混混》 在方形的空间里开个窗口,在方形空间里将已经编好的程序视频(魔方)投影到墙上,观众从窗口看到投影在墙上自己的影像,随后魔方将人像打散并与其它图片随机结合,得到一个非我的图像,使原本自己的影像产生了新的诠释。









刘小溪作品《迷》作品说明:我试图在展厅中搭建一个封闭空间,进入其中的人可以因镜子的折射现象产生一种错觉,通道的宽度只能容纳一人通过,左右两边的镜子里自己的成像形成一种通行的障碍,反而迷失自我的真实,在这样一个虚实共存的环境中,引发人们由感官到内心的反思。
实现方式:在3.14m*3m*2m的亚克力镜面板搭建的空间里,分割成曲折迂回的通道,宽度只可容纳一人通过,像个迷宫,人从一扇门进出。同时有声音环绕其中。




张如愚作品 (资料缺失)


徐伯欣作品 (资料缺失)


余剑韬 作品《记录.拷贝》作者说明:形式:录象
制作方式 :以记录片的形式记录拍摄事件 回头整理事件 由整理所得的东西(包括对事件的思考、信息回馈、意像的感受等)再结合事件 导演一个虚构的事件。
制作第一事件记录所得:事件的选择(古玩市场针对古玩的讨论) ; 接受到的信息:真接受到的信息:真假 历史 价值 鉴赏知识 瓷片等
制作第二事件导演方向:虚构真实事件 尽量以假乱真 与第一事件难以区分真假 ;同样是古玩事件 ; 通过古玩交流改变事件回馈所得的本质(篡改了历史的方向和真实性)
展示方式 :两视频同时播放


罗兵作品,采访了一个白化病人。(具体图片和说明缺失)


胡芊芊作品,作者把父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做了一个合影(具体说明资料缺失)




曹澍作品,《剧场》通过一个望远镜望靠在对面的照片,望远镜里可以看到这个照片的动态影像,里面有一些诡异的事情发生


孔君鑫作品(具体资说明料缺失)




叶斯作品OREO-TARDIS/一件定义闪物
作者说明:形式:装置+定义体小说
描述:
1.装置部分:在一个狭窄的黑暗空间中,放置一个做工粗糙的黑色木制不规则空心多边形物体,用低保真的做工,使得所有边缘都出现或大或小的缝隙。内部装有十只300W频闪灯,以每秒2-3次的速度频闪,另外还有一个发声设备,播放一段大约6分钟的声音,声音内容是电子闹钟的滴滴声,不断循环播放,每一次重复声音播放速率都会减慢,以至于最后滴滴声变成绵长、单调又十分刺耳的正弦波声。
从缝隙中透露出的闪光照射在两边的墙壁和地板上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带,在光带中用粘帖文本(该定义体小说的所有定义项,最好是用电脑刻字刻出一个个小黑字组成文句)
2.文本:在空间转角的部分(明亮处)将文本刻成一堆黑色小字,文本贴墙。文本形式是一篇“定义体”小说(用大量定义的方式完成的小说文本,所有的定义项互相包含互相注解,构成一个系统,一个世界,装置既是小说定义项的出发点又是终结点)。


彭检作品 《无题》 两个维纳斯的石膏像深情对望



曾铎作品《嫁箱》 作者的话: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各个已婚女人的嫁妆箱子,并邀请在她们各自的箱子里面用任何物质材料表达她们对理想生活的乌托邦想象。皆为没有美术史经验的人。将她们的箱子安装动力,做成可自动闭合停止的装置。一并展出。补充(将其收集过程和参与者的制作想法的证明手稿展出)






宗呈 《欢迎光临》拍摄迎宾,拍摄完一遍,倒带回去再拍一遍。直至录像带不能记录图像,画质越来越差。
呈现方式,夹道欢迎。观众从布帘中间穿过。投影两面对称同时投射。








严卫丹 《那里面有我和我们自己》 自我崇拜,真实的自己和虚拟空间的自我


雷树嵘 《游离在艺术与身体之间》 观察身体的意义由来己久,我们活在身体里,它是我们存在的根源和核心。尤其在今天,身体作为文本从各个角度被召唤,再次显示它的浩瀚无边。社会空间的改变使身体随自主愿望颠覆了恒久不变的命题,它的错失失常修改了过去的规则,从外表样貌乃至内在 意象,身体的道德承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新语境的挑战。

郎粲 《非》-系列2 (具体资料缺失)








王静妮 《窄床》(表演+装置+影像) 在一个盒子里。躺着一个身体。这个身体是谁的?
在影像里,看见自己,自己在一个镜框里,而框前是一个身体。
如果死后可以这样端详自己的身体。会怎么样?
镜框里的那个人和台子上的这个身体,在死亡的时候已经分离。



王庆茹 《6月5日》(具体资料说明缺失)


王丹作品《无题》 作者的话:前期收集各种影像资料,从中选取自己认为合适的画面。自己拍了很多固定场景的影像资料。一人(男性)现场裸体表演,DV录下过程,后期进行口抠像。用软件把以上影像合成,剪辑。后期反复调整,给影像配音。
录像表达自己的一种生存状态,在现实和梦境之间喘息。


李玉霞 《束发的记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影子,自从被送进学校以后,这个影子就开始漂浮不定,渐渐离我们远去,直到我开始注意到它曾经是陌生又熟悉的自己,我却再也没有找回它了.....束发的记忆,不是某个人的回忆,而是追寻单纯,朴素,平静的心灵过程。 
  .  


张郁汝 《童•年》 二维动画 讲述作者童年的故事








魏盼盼 《源》水与面粉之间本来有种相互融和的暧昧关系,水是生命之源,面是大多数人的主食,两者维持了生命的存在,命运在占卜里有时候是通过手纹来体现的,与生命达成一定的关系。从作品的形象上,水滴的动感与面粉被动结合,水滴与面粉和手纹的关系在叙事上违反了常规,水滴改变着面粉的属性,毁灭着手纹。
[沙发:1楼] guest 2009-05-07 20:15:56
你们发这样的粗糙的图片帖子没解说的,看了也白看。
[板凳:2楼] guest 2009-05-07 22:17:40
中国神奇发的吧,只有自己团队的作品有解释~也太明显了吧~
[地板:3楼] guest 2009-05-07 23:10:24

这个童鞋,作业太不认真拉。。。。
[4楼] 中国神奇 2009-05-07 23:35:59
我们很全面的考虑到了09届所有的同学,而不只是中国神奇,只是有些同学的资料有缺失,我们已经做到了竭尽全力了!
[5楼] guest 2009-05-08 02:40:41
一共才27个童鞋的作品唛~~~
[6楼] guest 2009-05-08 02:41:42
小朱老思点一下名
[7楼] fcfcfffc 2009-05-08 12:37:58
中国神奇万岁
[8楼] guest 2009-05-08 13:02:01
问一下,这些同学年龄都多大啊?
[9楼] guest 2009-05-08 15:08:00

81-87年出生的
[10楼] guest 2009-05-08 16:29:56
仔细看了,相当不错!
很想知道那位叫张如愚的同学,他放在镜框里的文字是什么内容?
[11楼] guest 2009-05-08 21:01:35
顶一下
[12楼] guest 2009-05-08 22:34:21

支持中国神奇!支持新媒体!
[13楼] guest 2009-05-08 23:22:09
神奇是什么?是止咳糖浆吗?
[14楼] guest 2009-05-08 23:22:48
张如愚的作品是从词源中挑选出来的所有带“天”字的汉语词条,然后所有的天字都被作者根据一些主观意志,按照“天”字组成词的色彩倾向(主观)的不同涂上了一些颜色。
作品名称是《天色》

所有作品资料是从系里统计来的同学们自己上缴的作品资料里汇集而来的。
[15楼] guest 2009-05-08 23:30:11
作为一个09届的学生谢谢神奇装置们辛苦发上这么多图片,也感谢展览到场嘉宾们的捧场,以及艺术爸爸的神秘游客们的热情点击和辛酸阅读。
展览很热闹,感觉还算是完整,毕业无憾了。
[16楼] 中国神奇 2009-05-09 00:32:19
补充一下 王佳瑾作品《注意》 作者的话:觀眾就座於距離幕布1米處,在全黑的環境中,自然會注意運動的白色光點,由於幕布巨大,所以需要頸部以很大的扭動幅度來觀看,在頸部扭動時耳機會出現"咯咯咯"的沈悶的骨骼聲音。事實上,白色光點運動的軌跡是一個頸椎保健操。
[17楼] guest 2009-05-09 11:30:30
中国神奇的同胞辛苦了
[18楼] guest 2009-05-09 12:50:32
ARTBABA这次居然没人骂,世道真是变了
[19楼] guest 2009-05-09 13:33:19

[quote]引用第18楼guest于2009-5-9 12:50:33发表的:
ARTBABA这次居然没人骂,世道真是变了...[/quote]


学生作业有什么好骂的。。。
[20楼] 中国神奇 2009-05-09 13:38:17

补充资料:








陈昱羽作品,《流年》
流年:玻璃柜里放置着若干件古代文物,投影从上方投进各个器皿里,投影内容是1.一条在水中倒着游的鱼,最终随水流声响飞出画面
2.五彩的花和叶子从铜鼎内向上飘走
3.燃烧的蜡烛被风吹熄
4.梳妆台上一只手拿走了梳子



[21楼] 中国神奇 2009-05-09 13:40:58

补充资料:












罗兵 《白发谭巧巧》
谭巧巧是白化病患者,一个视频为谭巧巧自己叙述自己,另一个视频是一头白发谭巧巧一站在路中间,立即招来行人异样的注目礼。
[22楼] guest 2009-05-09 15:27:03
中国神奇太虚伪了!!
[23楼] guest 2009-05-09 15:31:01
是啊~!!!不要叫什么中国神奇了~污辱中国还神经病又奇怪~~自私的不行了~怎么做艺术你们
[24楼] guest 2009-05-09 15:34:36
人品差照样当艺术家,你怎么着?
[25楼] guest 2009-05-09 15:36:28
人品如作品,艺术界的悲哀
[26楼] guest 2009-05-09 15:52:36
发生什么状况了?又一次内讧?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了?
[27楼] guest 2009-05-09 15:58:11
你们有什么利益冲突自己私下单挑去,别来这类恶心人
[28楼] 中国神奇 2009-05-09 16:12:09
批评的话应该批评在点上 ,不要骂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类似“人品”这种。 我们有什么做的不好也希望你能提出正面的意见,互相学习才会有进步和发展。
[29楼] guest 2009-05-09 17:07:57
拉帮结派高手
[30楼] guest 2009-05-09 17:10:40
拉帮结派高手都在上海
[31楼] guest 2009-05-09 18:48:45
artbaba就是个煞笔地方,同学们不必跟无聊的人争论
[32楼] 响增增 2009-05-09 22:58:52
不可否认新媒体系是个出人才的地方,不久之后中国乃至世界的当代艺术大腕都将在此诞生。

[33楼] guest 2009-05-09 23:30:39
楼上是不是脑子被门夹过了?
[34楼] guest 2009-05-09 23:44:32

[quote]引用第30楼guest于2009-5-9 17:10:41发表的:
拉帮结派高手都在上海...[/quote]

我们也拉帮结派去对付他们!可惜了。。。。自己人都内讧。。。
[35楼] RUD 2009-05-10 04:34:17
[quote]引用第10楼guest于2009-5-8 16:29:57发表的:
仔细看了,相当不错!
很想知道那位叫张如愚的同学,他放在镜框里的文字是什么内容...[/quote]

我是张如愚...

那些黑白的文字是从《词源》里扫描下来【天】这个词条的所有相关解释(共十页)
 
彩色部分是对这444个词像14楼所说“*主观”加上去的“释义”,这庞大的阅读量上会对观众产生阅读的干扰,但也有可能是对阅读的帮助——看颜色就一目了然,展厅里观众根本不会去细看每个词的文字释义 

选择【天】是因为这个字的颜色很难捉摸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 无论是天空真实的颜色还是*共感觉里的颜色

选择放置在镜框里 是因为它们的属性不再是文字,算是读图时代的产物了
(浅阅读时代的种种幻象阅读 真的不知道怎么去翻译和转述)

*——中文翻译的不完整 请参见 Synesthesia 一词

 局部:
[36楼] RUD 2009-05-10 04:57:42
现场资料还少
高宁婧的《品人馆》/二维动画
张星 的《角落边的中心大厅》/ 视频
金坤 的《军事机密》/ 视频
(以上三个是和王丹、张郁汝的作品一起循环播放的 在展厅2楼底部)
吴劭恩 的《背着你》/行为表演
郑玮 的 ....
邹雪萍 的《娘》/纪录片
***********************
展览的人都齐了
[37楼] 响增增 2009-05-10 05:35:03

我看你脑子是被车给轧过了
[38楼] guest 2009-05-10 06:18:46
所有的都仔细看了,很不错,也注意到你们的年龄了,都是80后出生的,看来80不是一个意义贫乏的数字,正如85’也不是传说的只是一场"运动"一样……。藉此祝大家将来事业更加有成!
[39楼] 中国神奇 2009-05-10 16:01:12

补充作品


王佳瑾作品《注意》 作者的话:觀眾就座於距離幕布1米處,在全黑的環境中,自然會注意運動的白色光點,由於幕布巨大,所以需要頸部以很大的扭動幅度來觀看,在頸部扭動時耳機會出現"咯咯咯"的沈悶的骨骼聲音。事實上,白色光點運動的軌跡是一個頸椎保健操。
[40楼] guest 2009-05-10 18:12:01

非常赞同新媒体专业的教学思路,当代艺术在进入专业教学领域中一个值得借鉴的范列。
[41楼] RUD 2009-05-10 20:20:27
张星作品现场


 张星 《角落边的中心大厅》9′23″ 
我们的世界 在不循环地重复,它究竟是怎么样的?
我们的生活 也是不循环的重复,有谁知道到底要干嘛?

[42楼] 响增增 2009-05-10 20:44:15

[quote]引用第37楼响增增于2009-5-10 5:35:04发表的:

我看你脑子是被车给轧过了
...[/quote]
给33楼的

[43楼] guest 2009-05-10 21:03:21
传统艺术教学中有一个“基础教学”的概念,也称基本功教学,那么在现代艺术的教学中肯定也会面临这样一个教学上的概念,这个新的基础性概念除了已经被广为认同的“开放式”教学思维之外还包括那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44楼] guest 2009-05-10 22:43:51
如果配合展览有一个针对新媒体艺术系“教与学”的学术研讨会一定很有意义
[45楼] guest 2009-05-11 00:23:52
张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46楼] guest 2009-05-11 15:01:01
44楼的提法很有建设性 但是张教主没空
[47楼] guest 2009-05-11 15:02:09
而且这种学术研讨会由点危险的 一不小心就被石头砸了脚
[48楼] guest 2009-05-11 15:19:10

[quote]引用第40楼guest于2009-5-10 18:12:02发表的:

非常赞同新媒体专业的教学思路,当代艺术在进入专业教学领域中一个值得借鉴的范列。...[/quote]
40楼说的好,我也很同意我们系的教学思路,艺术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嘛!
[49楼] 妮静王 2009-05-11 18:41:59
有个人在我博客上留言

新浪网友:
2009-05-09 10:01:00 [删除] 看了展览 有点吃惊 你们的作品远远比不上思想 就这么可以毕业了?四分之三以上的作品没艺术感 更不要说创意了 只是找一些物品来摆放一下 之前可能再加工下最多 所以 更像是“各类废旧物品的组合与陈列” 你们都是未来的艺术家啊 那么 城郊结合部的废品收购站老板 工人 建筑工地的泥水匠 装修房子的木工 甚至街头巷尾衣衫褴褛的乞丐 都是现在的艺术家了 知道棉花絮以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是弹出来的 那个弹棉花的师傅 背了个一米多长的弦 整天整天的一弦一弦的弹出来的 要是放上几床他弹出来的棉花絮 可以盖过你们所有的作品了 艺术源于生活倒是又一例证 不过 其中也有不错的作品 比如影像《品肉馆》 鱼钓人 蛮有创意的 当然 最有创意的是査同学的《女立方》把艺术还原成现实 这就是一个很具商业价值的创意
[50楼] renazha 2009-05-11 19:48:27

我们要毕业了
[51楼] guest 2009-05-11 20:07:39
王同学,你去跟你博客那个朋友说他要买的东西在各大产品展销会有售。
[52楼] guest 2009-05-12 03:45:32

[quote]引用第47楼guest于2009-5-11 15:02:10发表的:
而且这种学术研讨会由点危险的 一不小心就被石头砸了脚...[/quote]

------深表理解 !

看得出,这个展览不仅体现了学生丰富的创作思路及较为鲜明的艺术个性,同时也体现了新媒体艺术系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积累已经渐趋成熟的教学思路。
[53楼] guest 2009-05-12 12:27:32
就这样吧,展览很成功,作品也很精彩,同学们难道看不出来吗?
但是全国也还有很多精彩的展览所以这个帖子就让它沉了吧。
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54楼] 鲸吞鱼 2009-05-12 18:33:28
竟然没人骂鸟 要变天啦
[55楼] guest 2009-05-12 19:29:01

[quote]引用第49楼妮静王于2009-5-11 18:42:00发表的:
有个人在我博客上留言

新浪网友:
2009-05-09 10:01:00 [删除] 看了展览 有点吃惊 你们的作品远远比不上思想 就这么可以毕业了?四分之三以上的作品没艺术感 更不要说创意了 只是找一些物品来...[/quote]

这个估计是小奶化写的
[56楼] 响增增 2009-05-12 22:40:09

[quote]引用第55楼guest于2009-5-12 19:29:02发表的:

[quote]引用第49楼妮静王于2009-5-11 18:42:00发表的:
有个人在我博客上留言

新浪网友:
2009-05-09 10:01:00 [删除] 看了展览 有点吃惊 你们的作品远远比不...[/quote]


不是的,是我一个不搞艺术的朋友写的,哈哈哈,我笑死了,NINI你的回应很OK,哈哈哈 ,新媒体3年也练得一身骂人的好功夫哈哈,爱死你了
[57楼] guest 2009-05-14 08:51:48
中国神奇追名逐利~~虚伪
[58楼] guest 2009-05-14 12:50:11
楼上同学太傻太天真,名和利是一个艺术家在市场中生存的根本条件,也是艺术圈存在的根本条件,如此可知做艺术家不可无名无利,中国神奇中有些许明眼人早就看出这些名堂,只是没把握好技巧追逐地太直白而已,追名逐利是符合人性的,更符合艺术家性,只是最好追逐地艺术一点,否则很难追到。
[59楼] guest 2009-05-15 13:27:16

[60楼] guest 2009-05-15 21:14:00
顶!
[61楼] guest 2009-05-15 21:22:08

别顶了,这个展览已经很成功了,再顶我们主任可真的急了。
[62楼] guest 2009-05-15 21:25:12
好吧,,那不顶了。。。
[63楼] guest 2009-05-18 03:53:13
61楼假传圣旨,为什么不能顶?
[64楼] guest 2009-05-18 04:30:37

呵呵,主任让顶啦,那就继续顶 ! ! ! !
[65楼] guest 2009-05-19 11:17:00
楼上意思是 顶主任
[66楼] guest 2009-09-23 00:46:21
这只是个可以用于教学打分的所谓的当代艺术进入学院的产物,毕业展也只能是一种形式而已,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奇怪的事物并不是因为它不常见,只是因为它的不合理,作品本身变得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否能在约定俗成的形式里看到某种对抗,我专门到杭州看过这个展览,戴典我,查丽娜,胡雅文,徐伯欣,吴劭恩,孔君鑫,罗兵,王静妮,易连,徐冉等等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次展览中女性艺术家显示出的独特艺术个性,另人惊喜,希望以后能和这些浙美的青年艺术家有合作的机会,张培力的学生们或许会有那么一些力量,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些影响
[67楼] guest 2009-09-30 16:34:11
art is not an idea!
[68楼] guest 2009-09-30 17:07:49

[quote]引用第67楼guest于2009-9-30 16:34:12发表的:
art is not an idea!...[/quote]


GOOD IDEA
[69楼] guest 2009-09-30 17:20:26

art is not an idea?

作为在校学习的学生,艺术首先是IDEA ! 顶新媒体艺术系!
[70楼] guest 2009-09-30 17:31:43

[quote]引用第67楼guest于2009-9-30 16:34:12发表的:
art is not an idea!...[/quote]

不要用一种主观论调去判断所有事物
[71楼] guest 2009-10-01 11:09:03
谢谢68楼的认同,
其实这句话是我在欧洲时一个策展人甩给我的原话,我很感谢他的话,因为给了我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创作.回国后和导师交流,导师拿出他的笔记本,上面居然也写着相同的话,那是一个欧洲知名艺术家和他交流时他记下的.本人仅是认同这句话,并没有绝对武断的意思.

回69楼,
在欧洲,艺术学院的学生不被称为在校学习的学生,而是被称为艺术家,从来没有固定的老师,只有学校邀请来的客座艺术家,如果碰巧你对他有点兴趣,你可以make an appointment,如果你不喜欢,你完全不用搭理.一部分人的作品已经很个人和独立,甚至拿到博物馆的开展邀请.

回70楼.不要用一种主观论调去判断所有事物,你这话说得很好.:)
[72楼] guest 2009-10-02 12:55:51
看过现场,感觉很不错!
[73楼] 小脚丫丫 2009-10-04 23:40:11
收编入档:

http://www.artda.cn/www/3/2009-10/2298.html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