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嵌入时间深处的呐喊——青年油画家王煜宏绘画漫谈
发起人:修理匠  回复数:0   浏览数:2485   最后更新:2009/05/01 11:13:24 by 修理匠
[楼主] 修理匠 2009-05-01 11:13:24
静物:嵌入时间深处的呐喊
  ——青年油画家王煜宏绘画漫谈
  


  一
  
  苏子詹说:精出为动,守神为静。动静即精神。也就是说,静为动的初始形态,是动的源发力量;动为静的复合手段,是静的韵势流淌和延绵的结果。动和静是精气溢出和还原的复合体,代表了人类整体气质的两个方面。静物画作为西方绘画的最重要的传统之一,是展现画家绘画功力,体现绘画艺术家精神气脉、人格修养、哲学体悟较完整的表现方式之一。上海青年女油画家王煜宏坚持以静物画为主要创作方向着实令人钦佩其耐力和定力。
  王煜宏的油画有其突出的创作特点,那就是她以雕刻般的画笔、艰深的技艺选择了对逝去的时间作为绘画主体,对其进行关照、抚慰和探索。其表现方式大抵是将旧时光的物事和光影予以还原,召唤时间的魂魄,沉淀记忆的印迹。可以说,她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绘画方向,无论主体思想还是表现形式都有其卓然不同的意味。
  王煜宏的画都是以逆时而动、逆向还原时空存在的方式,具体说,她的画更多地指向流逝的旧上海海港文化和殖民符号,甚至是她不熟悉,却与她的生命时间划上等号的文革岁月。诸如此类物象:一百年前的铜壶、青花瓷、发黄的线装书、镜盒、状囡、毛笔以致毛选、工农兵语录等等。也许观者会问,画家惟在展示那些物体的存在吗?那些堆积的团影光斑,那些发黄发暗的色块,还有无法透视单纯之美的覆压感都是暗含了强烈的情感和原生的道德,是一种对流逝的抵抗,是对无常世界的回应。是的,在这些静物画中,画家并不打算复活过去的时光,复活那时的道德和理想,惟在布列、呈现的强势光影推进中,将情感和思绪在已消逝的场景和事物中停下来,将一种无形却有意的美,一种内在生态的揭示——时间的回潮大抵是生命力的回溯,以此加强对生命的理解和敬畏。
  
   二


  
  有中国美院雕塑系学习背景的王煜宏,她的油画无论对光影投放的凝重厚实程度,还是对物体本身的透视刻度之精之细无不让我们为之感染。王煜宏绘画笔法凝练沉静,似淡远而幽深,是交感互织、况味联通的时间组曲。大家无不慨叹她的用笔之深,对客观事物细部的模拟、消化和打磨,对实存之状的精细镂刻,其效果堪比摄影。最关键的是,她对个人艺术主体精神的确立和对绘画的终极表现,已经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和个性发现。黑格尔说“绘画的基本原则在于内在的主体性”,绘画里的时间意象以物象的时间性为基础,然而物象的时间性是隐性的,一旦赋予特定的形式来激发它,这样的意象就同一种与时间相关的主题或者思想发生关联。所以,我认为,为守护时间之神,在虚拟之境中投射自己真实的心灵面貌,并在静笃幽深中将生命的力与美放大,这应该是王煜宏目前绘画的基本思想和诉求吧。
  读王煜宏的绘画,在那些有意或无意布置好的景物面前,冥想或追念,质询或感受,唯有凝神敛气,感怀时空变幻,感应天地之大,世事无常,人生易老。如她的绘画作品《热土》,很明显,那是文革时代的生活背景,物物排放,自成一格:暗黄色的墙壁上陈旧的温度计、刻有丰收字样、竖凹纹显见的斗状铁皮容器。桌上古老的青铜色圆盖带手环茶壶、铜外壳、黄底表面的、有着矮矮细细的支架的旧钟表、古老的带有富家遗味的煤油灯具有如下特点:坚实的铜质灯座和布有灰尘的台面以及残留黄渍的玻璃灯罩。桌面前方的人民画报上红旗飘扬,两位头包毛巾的男女农民昂首挺胸面向东方,他们的头部被粮票布票等票据及压在其上的盒面绘有绿色梯田的小铁盒覆盖,画报右下角被一个红皮书和一个印有金色光芒的毛**头像及《农村医疗卫生手册》字样的红色小书。斜放的画报多出一大截构成左下部深黑的阴影,然而桌子边沿及下方的横杠的起伏纹理色泽依旧清晰逼真。对光影的分布予以整体观察,此景是通过高处的窗口呈现的,或者是画家有意导致如此效果。总之所见均为陈迹、均为历史的记忆、为作者对存在与时间努力还原和筛选的结果。所谓时间之上保有记忆,时间之下储存心灵与存在的宝石。也许唯有逝去的时光才会沉淀出真理,揭示生命与存在的本质。王煜宏坚持对过去时间的关照和追踪,必定埋藏着自身对于艺术理念的理解和坚守,我猜想,那是在努力洞穿时间密码的过程中,发现人类生存状貌的时间残留和可资延续其活力的意义,同时,她的作品会由作为时间回响的一般手段上升为艺术典型存留于时间之上。这其中,对艺术理念的坚持十分重要。法国思想家、作家加缪说:“存在纯净的荒谬空气中的人们,如果没有一种深刻一贯的思想来增强力量的话,便不能坚持到底。他需要一种神奇的忠贞精神。”((加缪文《荒谬的创作》选自《窥视魔桶内的秘密》P102广东经济出版社))也许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个人思想与艺术风格的独立形态,并由此打通艺术个性与共性的之间的通道吧,因为任何一种执着坚持都在对自身的反复修正、教育与提高的过程。
   三
  
  话说到此,在艺术家向上走的路途上,必然要对自身的艺术感觉和创作有新的要求,重复到一定时候便无以为复了。他必然要在主题思想确定的情况下,寻找新的表现方式,实现对自我的突破。还是加谬在上述那篇文章中说“艺术作品标示着一种经验的死亡和增殖。”但令人可喜的是,王煜宏并非一味重复她已成型的时间经验呈现性作品。后期的作品不断增加新的元素,采用与立体多维的时空相对应的符号以加强表现的活力与意义的透视,甚或构成生存荒诞的本质予以戏剧性揭示。比如在文革时代背景下浮现当代女明星或时尚女性头像。那么陈旧的物体堆积、阴暗压抑的色块影像中,与明亮光净色调的美丽女孩头像似乎格格不入,却别开生面,增加了一种对旧时代的反讽和当下的嘲弄。观者为其构图和视像对立的绝然而诧异,而豁然。
  王煜宏的油画,在一定意义上,产生对油画传统的某种革新,无论在表现形态还是象征体系上,她的画都是对现代性、城市化进程中坚冷秩序的抵抗,是一种后现代式的回归。也就是对传统的重新构成和建立,她在做着自己的努力。对旧时光的执着呈现表现出深层的对于传统的敬畏,对当下浮躁艺术的抵抗,她的绘画意义都是耐人寻味的。作为对时间的用心抚摸和回望,这已为她的艺术哲学建立了符号系统,作为象征符号也是完全可以解释和实现的。这使得她的画超越于当代绘画的杂乱浮躁中,以清晰的面目展示了自身的形象并以此坚定着。王煜宏的画坚持油画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对事物的逼真呈现,是可触、可感、可知觉的。也许正为达致这种效果,她一直努力做好最基础的劳动,这大概就是她一再自称自己是个劳动者一样。对于可触、可感、可知这种对美学在触觉上的实现,王煜宏在一篇叫《手。手感》的文章中说的:“正是手感的局限性,才使人类的手赋予了想象的本能……可人不能忘却的是在本体语言创造的初期,给予自身对事物柔软、冰冷、坚硬的感知体验的正是手感本身。它伴随着思想的原初失望的经历,使人看不到、听不到的时候,同样拥有阅读的快感和欣赏的权利。”关于手感的体验和对手感的目标实现致使她的绘画具有了功力非凡的大家风范。
  在时间的流逝中探寻生命意味,更确切说是创作者对于时间和存在的意义呼应,是深深嵌入时间内发出自己的呐喊与渴望。这大概就是王煜宏目前绘画的主题思路的一个统括式总结吧。愿王煜宏艺术之路不断扩展、更新,保持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活力。
  之平
  2009年四月于西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