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 《吳-----先於藝術》(節選)
发起人:root  回复数:5   浏览数:4197   最后更新:2009/06/20 06:20:56 by guest
[楼主] root 2009-03-17 19:16:57
巴克: 《吳---先於藝術》(節選)


“買-就是創造“ ﹐“買“是什麼?一種商業行為嗎?﹐因為需要而交易﹐因為佔有而購買的商業舉動嗎?﹐或深一步講及消費﹐及投資﹐及供求上的一個可遇見可實現的因果關係﹐因為你生產了所以我買﹐因為我買了所以你生產。

為什麼要將它敘述為“可見的因果“﹐而不是隱藏的因果呢﹐道理很簡單﹐我們視買與賣是同等存在的置換關係﹐因佔有而變成質的轉化或因質的轉化而被佔有﹐佔有就成了一個主體﹐一個可見的意志。

前不久在中國曾經一位教授提出過一個口號﹐買房就是愛國。一個極具意志的提法﹐一個充滿可見因果的質換式邏輯﹐雖然狹隘於某個商業領域﹐但不難引伸到更高的層面﹐即所謂涉及到一個明顯的政治意圖。相比之下吳山專的“買就是創造“ 顯得空泛得多﹐幾乎可以被看作好無意義。
不過終究創造是意志性的體現﹐如果買就是創造﹐買就變成了意志﹐吳的用意恐怕還是在要強調買的意志﹐強調用意志去購買﹐故而意志是吳山專特別加以宣揚的﹐在他看來只有意志本身才是價值交換的主體﹐只不過他要把意志嫁接到創造上﹐而不是摧毀上﹐正如那位教授唐突地將意志嫁接到愛國而不是賣國上一樣﹐其根本用意都是相同的。

如此看來吳山專本來就是典型的唯意志論者﹐他的飛行計劃似乎也在如此的告知於世﹐人類唯先有意志才能實現其人類的目標﹐目標可以被遺忘﹐意志不能被丟失。

那麼目標又是什麼呢?﹐滑稽的是吳與其同伴英格在幾年前他們的《物權宣言》裡面早早地就將所有關於人的意志全部抹去了﹐只留下一個完美的括號﹐人和物一樣只可以被填充﹐沒有任何可以超越的理由﹐更沒有實現的企圖。

所以當我們剝開先前所說的那些意志的外衣﹐就會發現為什麼他們會驚呼“ 鳥先於和平“ 。

當人們仍在着迷於對事物提出疑問的時候﹐吳總是在不斷地"回答"問題。在他看來提出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而且要從正確的方式回答。從《今天下午停水》到《今天下午修水管》﹐在吳的意識中凡事"沒有批評"﹐正如雅斯貝爾斯的"大全思想":如果你要獲得自由就必需轉變思維﹐在這個空間向度里﹐我們就會跟我們的意願與"自出(原本)的無條件者"合而為一(雅斯貝爾斯《估計與展望》) 。從這個意義上講﹐吳把東方的無與西方的存在結合在一起﹐並以一種"吳特色"的方式展現了出來。

無怪乎有人在他的迷宮中轉向﹐這其中甚至不乏"有見地"的學者。

原因就是首先人們把他當作"藝術家"來看待﹐這是一個不易逃脫的圈套﹐通常的我們(藝術家)把藝術變成收集外部世界的排泄物﹐並在這些排泄物上演繹藝術家的智慧﹐整理﹑排序﹑發揮出自"藝術家的想象"﹐藝術是"發現的宣言"﹐一種權力式的表述﹐藝術品是藝術家行使發現權時所出示的物證。這種通過出示物證的方式是為了表達藝術家對藝術權力的不可否定性﹐權力是否正當對於藝術家來說並非重要﹐“我行使但不一定正確“﹐行使(過程) 本身即可被稱之為藝術。吳同樣接受了這個方式﹐這並不奇怪﹐他認定行使方式或行使渠道的合理﹐首先你要被確定為“ 合理的藝術家“ ﹐你才能找到行使權力的“議會場所“ 或者參與相關的法庭辯論。但是當我們仔細分析時﹐不難看出他與其他"藝術家"在行使權力時所表現出的姿態完全不同﹐他在所出示的物證上明顯做了手腳﹐使用誤導性的辯論﹐顛覆着整個審判﹐把已經被人們習慣了的不管是新的還是舊的審判程序顛倒過來﹐甚至某種程度使審判陷入僵局。當然這並不是他所情願的﹐事實是"历史就像一团浆糊,如果它能证明你是有罪的,同样它也可以证明你是无辜的。如果,它能证明你是强奸犯,同样它也能证明你是恋人。人类的悲剧就是,它的生存环境不能证明我们是它的强奸犯,所以我们也永远不可能成为它的恋人"(吳山專--《無說八道》) 。

藝術家既不是強姦犯又不是戀人﹐我們圍着中心轉卻永遠接觸不到中心﹐永遠被一個中心以外的圈套迷惑着﹐這就是吳的智慧﹐不是中心出錯﹐是圍繞中心的辯論出錯了。他看到所有人都在這個中心以外﹐包括藝術的審判長及陪審員。吳似乎知道這種離題萬里的辯論毫無用場﹐故而只把“吳的物“放在其中(“我選擇把物放回原處“---無說八道)﹐而“物的吳“ 其實早已離場。

這是一個本來可以很容易揭開的謎底﹐我不懂為什么我們一直沒能把它揭開。

別人在不斷收集不屬於自己的排泄物﹐吳卻在收集完全屬於自己的排泄物。

從這個意義上講﹐吳出示的是一個真實的偽證: "吳----先與藝術"。

"吳的正確"決定了"吳所說的正確"﹐他用“正確的方式“回答一切問題﹐如果我們把他的回答認定為荒誕﹐首先我們必需先確認自身的荒誕﹐這是一個必經的事實﹐否則我們只能"錯誤地面對正確"。

倘若吳是一位哲學家﹐我們就可以在他的"著作"中輕而易舉地找出解讀的線索﹐很遺憾吳不是哲學家﹐所以無法對他採取通常的解讀方式。正如"吸煙與戒煙"﹐如果我們判斷吸煙錯誤戒煙才是正確﹐那我們就會大錯而特錯了。

讓我們再回到他的《黃色飛行》上﹐吳認為現實中充滿"漏洞"﹐在他看來這些存在與生活中的"漏洞"(理想)很容易被填補(實現)﹐理想無需追求﹐只需"掉入"就可以了﹐你能"掉入"這些漏洞你就達到了理想。

吳在89年中國現代藝術展上"賣蝦"(大生意)﹐是他第一次試圖公開掉入一個理想的漏洞。

實際上在他那個年代﹐到處已經"生機勃勃"﹐到處都有理想的漏洞﹐卻未料對一些更有“作為“的人來說這些已經打開或正在打開的漏洞不能滿足其慾望﹐必需將洞扯大﹐而且越大越好﹐必需用一個極端的方式使理想變得遙遙無期。只有理想遙遙無期或者說理想之洞大到無法填補才有被追求的意義﹐這是那一代有作為的人在通讀了近代史後整體創下的基礎﹐顯然吳過早地偏離了這個基礎﹐雖然他的生意看起來順理成章。

從《大生意》到《黃色飛行》吳企圖繼續保持這種姿態﹐不斷地以合理的方式"掉入"﹐《一個欣賞》(與英格合作)是這方面的典型之作﹐既然是只尿盆﹐就可以用來小便﹐唯此才能使欣賞(理想)達到完美。

罔顧於"有作為的人"的責任感或使命感﹐不斷地吟出"其實我們自由"。

吳問過一位詩人:"最近人類怎樣?"----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樣回答?

後來在他的《黃色飛行》中﹐吳居然客觀地接受了使命意識﹐那就是對目的地的確定﹐時為當下(1995年)﹐使命感顯然是被賦予的﹐一個必然肩當的歷史重負﹐"目標"不可或缺。何況這個目標作為時尚業已流傳甚廣(即使作為被回顧的時尚﹐起碼最能勾起民眾的情緒)。

《黃色飛行》構思於1995年(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最終於2008年在廣州三年展上通過大型裝置得以實施。擱置如此之久的構思﹐在經歷了整整十三年之後仍然被作者隆重推出﹐其中不難讓人看出﹐使命感原本是可以被擱置的﹐目標不過是一個寄存物。

吳通過這件作品再次告知一個“ 合理“ 的獲取理想的方法﹐即如何在轉機時掉入“ 理想的漏洞“ 。

與二十年前不同的是﹐今天的吳山專明確地說出了: "任何人都有權力拒絕成為吳山專"----用你自己的方式掉下去。

一個純粹的"吳氏特色"的理想主義者﹐一個"吳氏民主"。
[沙发:1楼] guest 2009-06-16 19:13:32
大概只有在特别熟知吴山专的艺术之后才能体会出这篇文章的含义
[板凳:2楼] guest 2009-06-16 20:09:20

无说八道
——吴山专语录


---任何人都有权力拒绝成为吴山专。

---艺术不是我不做别的事的理由。

---历史就像一团浆糊,如果它能证明你是有罪的,同样它也可以证明你的无辜的。如果,它能证明你是强奸犯,同样它也能证明你是恋人。人类的悲剧就是,它的生存环境不能证明我们是它的强奸犯,所以我们也永远不可能成为它的恋人。

---任何一个艺术品只是艺术的一个例如物。

---任何人都有权力成为外国人。

---在本世纪初,我们有选择。艺术家们选择了对物的沙文主义。
在本世纪末,我选择把物放回原处。

---艺术是世界上所有东西的总和,而我对艺术来说,则永远是业余爱好者。人人都是艺术的业余爱好者。…


---给所有的现成物重新加上「括号」。
给所有的括号以最简单的自由的概念。
给所有的现成物以最简单的权利的概念。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给物重新加「括号」。因为我们有这样一种观念,即这个世界是我们人类的。而实际上世界是一个大括号,我们是「填空物」。

作为「自由」括号本身,它从不拒绝任何「过剩物」。如果一种「过剩物」想以其自身来限制「自由」括号,那么「自由」括号的反作用是以无抵抗性来实现的。

开放我们的思想意识 <-加括号
开放我们的所有权 <-乘零
——〈新的学习法则〉


---当你脑子里有了完美的括号时,在这一刻,凹就是凸,反之亦然。

---我的桌子是开放的容器…
容器没有权力拒绝接收和存放我要给它的「东西」->东西的吴->东西的无。

---我们自以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更重要于我们还不知道的。我们自以为我们对物的了解(知识) ,使我们有理由对物进行泛用,而忘却了我们自身也是物……

---唯心主义->物的不平等
唯物主义->人自身的不平等

人对物的描述都得从乘O开始 -> 物权
对物的任何解释都是暂时填入,并同时只是无穷无尽分之一…
任何对物的理论都不能成为对物的意识形态…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自身是「开放」的,我们自身创组的社会是开放的,那么,真正的开放意义基于和我所共处的物是开放的. …
「开放」的容器的「敌人」是我们自以为我们给物的涵义就是物的自身有的。

---先于:吴看到一只鸟先于他被告知鸟是多么的和平。所以鸟先于和平。

----我们以为中国的最好方面,即现今的中国产品的制造者,是他们使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多彩。这也正是我们的精神生活的可见的美好插图。根据这一点,我们相信通过组织展示中国的产品及它们的制造者,在艺术的名义下,将会是有意义的一项事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产品及它们的制造者将会被提高到艺术的水平,这有助于中国的产品及它们的制造者,在当今世界贸易的环境下求得更有效的生存。
…你们的产品是呈现给世界的一个形象—当今的有活力的中国产品。从更长远地看,这也接近于中国现代艺术的需要—新的透视。…
——《致全国产品制造者书》

[地板:3楼] guest 2009-06-16 20:17:30

对很多人来说,他是一个迷
[4楼] guest 2009-06-16 20:22:31

合法的无政府主义者

──巴克
[5楼] guest 2009-06-20 06:20:56

“藝術家既不是強姦犯又不是戀人﹐我們圍着中心轉卻永遠接觸不到中心﹐永遠被一個中心以外的圈套迷惑着﹐這就是吳的智慧﹐不是中心出錯﹐是圍繞中心的辯論出錯了。他看到所有人都在這個中心以外﹐包括藝術的審判長及陪審員。吳似乎知道這種離題萬里的辯論毫無用場﹐故而只把‘吳的物’放在其中(‘我選擇把物放回原處’---無說八道)﹐而‘物的吳’ 其實早已離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