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寂寞、力量、呐喊——读徐加存艺术
徐加存作品

孤独、寂寞、力量、呐喊
——读徐加存艺术
“我止不住失声痛哭,我向黑暗的世界倾泻出孤独与寂寞。”
—— +胡晶
见加存的画,让我想到孙磊的诗,不过他们的境界还有不同。孙磊的诗让他坚韧的生命能够延续,是他脆弱的时候能够坚强下来的伙伴。但是,在加存一幅幅被“黑暗”笼罩的朦胧中,我看到的是一丝等待、一丝期望,就像一个生命的种子,尽管周围的朦胧让它感受到可怕的孤独,但是,对自我的确信就像那棵棵“黑树”如火焰般熊熊燃烧,尽管火光并非红色,而那黑色的力量足以将天空点燃。
在西藏生活了五年的加存,没有弃世,更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在现世“修行”,看着周围的“朦胧”,他用笔、墨、纸、砚,用对中华民族先辈无法割舍的敬佩表达着无尽的忍耐、坚强与执着。这一切似乎在等待着光明,那“火焰”让柔弱的纸张具有能量,没有骨法用笔,没有随类赋彩、没有经营位置、没有转移摹写,而只有“气韵生动”,当代水墨的命运如何?中华文化的方向怎样?让我们倾听艺术家心底的声音!

孤独、寂寞、力量、呐喊
——读徐加存艺术
“我止不住失声痛哭,我向黑暗的世界倾泻出孤独与寂寞。”
—— +胡晶
见加存的画,让我想到孙磊的诗,不过他们的境界还有不同。孙磊的诗让他坚韧的生命能够延续,是他脆弱的时候能够坚强下来的伙伴。但是,在加存一幅幅被“黑暗”笼罩的朦胧中,我看到的是一丝等待、一丝期望,就像一个生命的种子,尽管周围的朦胧让它感受到可怕的孤独,但是,对自我的确信就像那棵棵“黑树”如火焰般熊熊燃烧,尽管火光并非红色,而那黑色的力量足以将天空点燃。
在西藏生活了五年的加存,没有弃世,更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在现世“修行”,看着周围的“朦胧”,他用笔、墨、纸、砚,用对中华民族先辈无法割舍的敬佩表达着无尽的忍耐、坚强与执着。这一切似乎在等待着光明,那“火焰”让柔弱的纸张具有能量,没有骨法用笔,没有随类赋彩、没有经营位置、没有转移摹写,而只有“气韵生动”,当代水墨的命运如何?中华文化的方向怎样?让我们倾听艺术家心底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