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文心——范迪安
发起人:新视觉  回复数:0   浏览数:1473   最后更新:2009/03/10 12:02:45 by 新视觉
[楼主] 新视觉 2009-03-10 12:02:45
王天德作品



香火文心——范迪安



——王天德的水墨方式

王天德的水墨新作《数码系列》以亦书亦画,即观念又形式的面貌出现在眼前,我是感到为之一新的。在此之前,他的艺术已经在中国当代水墨和当代艺术中占有自己的独特位置,然而,在思想和感觉上有着足够敏锐的他,并不满足已有的成果,继续进入了新的境界。
王天德近十年的艺术历程颇有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特征,这个特征可以表述为:从水墨语言的实验出发,在笔墨个性和图像结构上突破原有的水墨规范与边界,进而达到艺术观念的建立和个人面貌的形成。进一步说,今天的画家都是艺术教育的产物,专业学习的分门别类几乎决定了他们后来的道路。经过中国画教学训练的许多人首先朝着当一个“国画家”的目标,在通过大量的笔墨实践形成了对水墨材质和性能的感觉也即随着笔墨经验的增加之后,他们开始不满足传统的法则和审美标准,于是进而探索形势与样式的变化。伴随着这个过程的展开,观念性的东西逐渐从绘画形式中脱胎出来并明确起来,到最后,观念转而支配了水墨语言。中国水墨艺术的这种发展特征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特征,它使传统静态的水墨形式变化为一种表达当代文化观念的水墨语言,使水墨的绘画性表现成为一种具有“当代性”的语言方式。
十年前即1993年,王天德画出了他的《圆系列》。在这个系列中,整体浑然的结构显得如同西方抽象主义绘画一般地单纯明确,在圆形画面的半抽象山水,是一个自足的世界,在用笔和用墨上则十分感性,笔痕和墨迹交织在一起,以温润、松散的“表意”节奏抒发了他的感觉。现在看来,王天德从《圆系列》进入水墨语言试验,是一个有意味的开始。“圆”的经典形状很形象地象征着水墨语言这种载体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化解其他语言的能力。获得了超越传统技法与结构的自由。此后的《中国扇系列》(1996)是《圆系列》的逻辑发展,“中国扇”在形式上也是圆形,但他不象圆形画面那样只是为了容纳所画的内容,而是更加趋于象征性,是一个浓缩了传统文化内涵的象征符号。在这个系列中,王天德的感觉得到了更自由的放开,他用粘贴,图绘与实物相结合的手法使“中国扇”变成了醒目的符号,成功地实现了综合材料与水墨语言的融合统一。
经过这样的实验,王天德拥有了突破水墨技巧的自信,观念性的意识也随之更多显现,其表现便是1996年以后他作的《水墨菜单》和《中国服饰》系列。在《水墨菜单》中,他的观念如同一把双刃剑,同时切入传统与现实。他用中国宣纸材料去包裹日常生活场景中的现成品,再用水墨技法进行描绘,由此形成一个迷惑了水墨世界与生活世界二者界限的场景。这个系列对水墨艺术的原有规则和边界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也是80年代以来在水墨艺术探索上最极端的表现之一。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物体本来与水墨的存在毫无关系,然而,王天德的水墨向他们敞开了空间。可以说他将水墨的“语言”变成了水墨的“方式”用它直指一切日常生活经验,由此从观念的层面缓解了水墨语言与现实生活的隔膜,使生活空间中的平凡事务变为以水墨形态出现的具有文化含义的存在。在《中国服装》系列中,他一方面将符号化的服装形象作为载体,一方面运用水墨画出山水树木,使之转化为浸染了传统意味的中国文化符号。他所作的这种文化拼贴,显示了一种弥合传统与现代,沟通精神与感性的企图,作品犹如提供了“后现代”文化资讯的“水墨视觉产品”。在近20年的中国新艺术当中,许多艺术家就是从研究一种具体的艺术技法或语言特征入手,将语言推进到观念的层面,然后发展成以观念为出发点的个人风格。例如,徐冰曾经从版画的刻印技巧和版画的“复数性”特征入手,刻出了不可读解的汉字“天书”然后发展成观念性的装置与空间艺术。谷文达则从水墨的抽象形式入手,强化了水墨的肌理痕迹,然后发展成用毛发创作大型观念作品。蔡国强也是这样,从最初在火药爆炸后的痕迹中取舍成“画”,发展为在广阔的空间中使用火药爆破手法,以获得观念性的造型。在艺术创造中,观念之于语言,犹如魔鬼之于所罗门的瓶子,一旦放将出来,他就由不得语言藩篱的拘束,反过来,要远远甩开那个它曾脱胎的语言框架,成为驾驭和支配语言的主宰。
王天德没有任观念脱缰而去,而是在水墨语言的边缘止住了脚步,将观念与水墨语言的不同表达结合了起来。他的艺术个性不是以某种固定的风格或主题体现的,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他的作品就会出现变化,这表明他是走在观念道路上的艺术家,但与此同时,他又不愿舍弃水墨语言,如前所说,他是一个以水墨为方式的艺术家,其原因是他钟情于水墨,甚至与水墨有拂之不去的“情结”。在我看来,他是真正理解了中国水墨作为语言本体的独特品质和它在当代文化观念关照下具有的发展可能性,或者说,他的水墨“情结”的核心就是传统文人艺术中笔墨的精神性。从2002年开始的《数码系列》可以视为王天德在当代观念与水墨方式结合上做出的推进,在这批作品中,形象是抽象形态的符号,这种符号是用燃着的香烟在中国传统宣纸上“烧写”出来的,他同时将抽象的水墨“书写”与用香烟之火的“烧写”叠合起来,使作品成为既象“画”又象“书”的面貌。由于他在水墨艺术上有良好的素养,也即我们通常称道的笔墨感觉,还有他的书法经验,他在水墨书写和香火烧制上都能表达出感性十足,自然流畅的心理意绪,从而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含量,既经得起视觉的品读,又提供了迷幻的文化想象。这种做法是他创造“后现代”文本的一路作风,作品系列冠以“数码”这种当代称谓,显然让人获得理解其文化涵义的路径。
有意味的是,王天德的《数码系列》是他2002年在法国巴黎作艺术访问的期间开始制作的。在巴黎那个西方多种艺术的集散地,他有机会看到西方艺术从古典到当代的历史演化和不同表现,特别感受到了当代艺术在观念形态上的多种可能性,他也从当代文化的中西差异中看到了中国水墨语言的价值。在一种体认当代文化和怀想传统文化双重意绪的纠结中,他画出了这个系列的大批作品。於此可以说,他手中的“香火”是他心中的中国文化“香火”的替代。

2003年春於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