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该枪毙一些建筑师
程美信
当我在北京看到象中海石油大厦和正在建造的中央电视大楼,心里感到悲凉与无奈,同时又愤怒无比。我不禁要问:中国人怎么啦?我们的专家学者哪里去了?国家职能部门用来做什么?老百姓为何不愤怒?这么大一个国家,竟然没有一种力量可以阻止如此铺张浪费和劳民伤财的垃圾建筑。
尽管早闻国家大剧院和奥运主会场的建设争议,如果一个国家建一两幢标志性建筑物也另当别论,但要如此大规模的、丧心病狂建造只顾时尚奢华而不计代价的后现代建筑,则不免令人痛心而愤怒。当我亲身面对象中海石油大厦以及新建中的央电视台大楼,脑海里唯一的冲动念头就是:把这些不负责任的建筑师和那些拍脑袋做事的领导给统统处死。因为,他们动辄花费数亿去建造非理性的疯狂建筑,这跟屠杀老百姓毫无区别。何况象中国这么一个发展中的第三世界的人口大国,大多地方急需资金去解决国民生计,而且国家能源和城市空间也极为有限,如此肆意地糟蹋财物资源去建造一些毫无实用价值的垃圾建筑,无疑对人民和国家的犯罪。
众所周知,象中海石油和中央电视台大楼这类追究时尚造型和感官体验的后现代大型建筑,其昂贵造价,造成极大的空间与建材浪费,最重要的运行成本和能源消耗比一般常规建筑更大。之所以,没有房地产商去盖这种民居大楼,因为造价与消耗过于昂贵,既不实用而又造成空间浪费。很显然,中央电视台和中海石油都国营机构企业,他们拿国家资源和人民血汗在过时髦瘾,这种令人发指的铺张浪费足以死刑以待。一些所谓的后现代建筑大师把中国当作他们标新立异的试验场,也由于中国政府好大喜功及自卑心理在作梗,急于炫耀“大国形象”不惜一切代价成本。事实上,今日美国仍旧为他们在二战结束之初塑造“帝国心态”付出巨大代价,前苏联也陷入追求“高大”攀比风潮。为什么中国落得这么俗套,特别在能源与生态危机日益突出的今日,完全没有必要再犯如此愚蠢错误。
这种追求时尚体验的后现代建筑,它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大跃进”,甚至没有实力地方跟风一般大兴土木。那种圆偏的、凹凸的、晶体的奇异造型建筑,除了满足感官与虚荣之外,别无更多用处,付出巨大建材代价和运行成本,对能源与土地均造成极大浪费。在大连经济开发区,这加上外来人口也不过五十万人的小城市,居然花费10个亿建造了后现代风格的图书馆、剧院和会展馆,仅剧院的大厅实际空间就大过了剧场,可见铺张到何种地步?运行消耗自然大得超出这个小城市的承受力,于是剧院和会展馆常年闲置,每实用一次都是“大出血”。图书馆虽是常年开放,高悬空间和透明墙体需要大量电力来确保温度,据工作人员反映说,该建筑在冬天里是上层热、下层冷。这一切,均由中国政府长期的好大喜功和死要面子在作怪,弄得地方官员都拿民脂民膏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既不懂建设而又不务实;加之丧心病狂的建筑师忽悠以及下面人起哄,一些劳民伤财的后现代垃圾建筑便拔地而起。
面对这些只顾体验而不计代价、只求时髦而不重实用的后现代风格的摩天大楼,除了喂那些脑袋发热的官员、丧心病狂的建筑师几颗子弹之外,恐怕没有更好的法子了。一方面,中国老百姓相当不成熟,既无能而又无力,更不知好歹深浅,凡是不关自己事便高高挂起,最可怕的是中国大部分中产阶级市民(譬如北京上海人)习惯把这种劳民伤财工程看作是城市骄傲形象;国家大剧院和奥运主会馆的方案出炉,欢欣鼓舞者居多;另一方面,政府官员始终代表一贯正确英明的话语权,加之专家与媒体的造势,任何反对声变得微弱不堪,一些匪夷所思的工程项目便破土动工。
看来,中国还是半封建的非现代社会,注定要遭到后现代主义垃圾的侵害。一切不成熟的后现代事物,在缺乏有效而成熟的现代文明机制的约束,必然肆无忌惮的泛滥扩张。在一些具有现代文明制度的社会里,看重自己钱袋的纳税人、公共职能部门、社会专家学者以及环保人士,决不会让这些劳民伤财、耗材费能的形象工程轻易上马。由于中国缺乏现代文明的社会机制与国民素质,都市自然成了“形象工程”和试验建筑的垃圾场,它们除了给疯狂设计师过足了瘾,便是满足了领导干部好大喜功的政绩需要。可建筑不是纯粹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结构功能和使用目的;尽管在艺术创作方面可以不拘任何形式风格和内容思想,这不意味着在实践中可以肆无忌惮;多元主义经验意识目的在于服从更加正确的可能性。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建筑泛滥,是后工业时代的文明矛盾,在物质丰富以及过度消费情况下,造成社会心理的极度亏空,人们需要通过非生理、非功能的刺激的达到感官满足,有如吸毒上瘾一般,更形同世界末日来临前的狂欢景象。
程美信
当我在北京看到象中海石油大厦和正在建造的中央电视大楼,心里感到悲凉与无奈,同时又愤怒无比。我不禁要问:中国人怎么啦?我们的专家学者哪里去了?国家职能部门用来做什么?老百姓为何不愤怒?这么大一个国家,竟然没有一种力量可以阻止如此铺张浪费和劳民伤财的垃圾建筑。
尽管早闻国家大剧院和奥运主会场的建设争议,如果一个国家建一两幢标志性建筑物也另当别论,但要如此大规模的、丧心病狂建造只顾时尚奢华而不计代价的后现代建筑,则不免令人痛心而愤怒。当我亲身面对象中海石油大厦以及新建中的央电视台大楼,脑海里唯一的冲动念头就是:把这些不负责任的建筑师和那些拍脑袋做事的领导给统统处死。因为,他们动辄花费数亿去建造非理性的疯狂建筑,这跟屠杀老百姓毫无区别。何况象中国这么一个发展中的第三世界的人口大国,大多地方急需资金去解决国民生计,而且国家能源和城市空间也极为有限,如此肆意地糟蹋财物资源去建造一些毫无实用价值的垃圾建筑,无疑对人民和国家的犯罪。
众所周知,象中海石油和中央电视台大楼这类追究时尚造型和感官体验的后现代大型建筑,其昂贵造价,造成极大的空间与建材浪费,最重要的运行成本和能源消耗比一般常规建筑更大。之所以,没有房地产商去盖这种民居大楼,因为造价与消耗过于昂贵,既不实用而又造成空间浪费。很显然,中央电视台和中海石油都国营机构企业,他们拿国家资源和人民血汗在过时髦瘾,这种令人发指的铺张浪费足以死刑以待。一些所谓的后现代建筑大师把中国当作他们标新立异的试验场,也由于中国政府好大喜功及自卑心理在作梗,急于炫耀“大国形象”不惜一切代价成本。事实上,今日美国仍旧为他们在二战结束之初塑造“帝国心态”付出巨大代价,前苏联也陷入追求“高大”攀比风潮。为什么中国落得这么俗套,特别在能源与生态危机日益突出的今日,完全没有必要再犯如此愚蠢错误。
这种追求时尚体验的后现代建筑,它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大跃进”,甚至没有实力地方跟风一般大兴土木。那种圆偏的、凹凸的、晶体的奇异造型建筑,除了满足感官与虚荣之外,别无更多用处,付出巨大建材代价和运行成本,对能源与土地均造成极大浪费。在大连经济开发区,这加上外来人口也不过五十万人的小城市,居然花费10个亿建造了后现代风格的图书馆、剧院和会展馆,仅剧院的大厅实际空间就大过了剧场,可见铺张到何种地步?运行消耗自然大得超出这个小城市的承受力,于是剧院和会展馆常年闲置,每实用一次都是“大出血”。图书馆虽是常年开放,高悬空间和透明墙体需要大量电力来确保温度,据工作人员反映说,该建筑在冬天里是上层热、下层冷。这一切,均由中国政府长期的好大喜功和死要面子在作怪,弄得地方官员都拿民脂民膏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既不懂建设而又不务实;加之丧心病狂的建筑师忽悠以及下面人起哄,一些劳民伤财的后现代垃圾建筑便拔地而起。
面对这些只顾体验而不计代价、只求时髦而不重实用的后现代风格的摩天大楼,除了喂那些脑袋发热的官员、丧心病狂的建筑师几颗子弹之外,恐怕没有更好的法子了。一方面,中国老百姓相当不成熟,既无能而又无力,更不知好歹深浅,凡是不关自己事便高高挂起,最可怕的是中国大部分中产阶级市民(譬如北京上海人)习惯把这种劳民伤财工程看作是城市骄傲形象;国家大剧院和奥运主会馆的方案出炉,欢欣鼓舞者居多;另一方面,政府官员始终代表一贯正确英明的话语权,加之专家与媒体的造势,任何反对声变得微弱不堪,一些匪夷所思的工程项目便破土动工。
看来,中国还是半封建的非现代社会,注定要遭到后现代主义垃圾的侵害。一切不成熟的后现代事物,在缺乏有效而成熟的现代文明机制的约束,必然肆无忌惮的泛滥扩张。在一些具有现代文明制度的社会里,看重自己钱袋的纳税人、公共职能部门、社会专家学者以及环保人士,决不会让这些劳民伤财、耗材费能的形象工程轻易上马。由于中国缺乏现代文明的社会机制与国民素质,都市自然成了“形象工程”和试验建筑的垃圾场,它们除了给疯狂设计师过足了瘾,便是满足了领导干部好大喜功的政绩需要。可建筑不是纯粹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结构功能和使用目的;尽管在艺术创作方面可以不拘任何形式风格和内容思想,这不意味着在实践中可以肆无忌惮;多元主义经验意识目的在于服从更加正确的可能性。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建筑泛滥,是后工业时代的文明矛盾,在物质丰富以及过度消费情况下,造成社会心理的极度亏空,人们需要通过非生理、非功能的刺激的达到感官满足,有如吸毒上瘾一般,更形同世界末日来临前的狂欢景象。
建立起来也挺好,比贪官贪了带到国外强多了吧
不建这种让你搞不清的楼,贪官们怎么搞钱!
你说的这些楼的设计师都是老外,支持!杀了这些杂种,为什么不给本土设计师机会!崇洋媚外的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