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像国外小学----谁之过?---程美信
中国大学像国外小学----谁之过?
程美信
见了中国政大扬帆在课堂那般样子,实在令人哭笑不得。中国大学情况很糟糕,只是大家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罢了。学校和老师不负责任是一方面,连学生对自己都不负责。这一切归根结底为国家体制和价值观念的弊病。
我去年回到国内一所所谓重点大学教书,第一课就给大四毕业班上,跟我一起带这门设计课还有一位彭姓女士,据说她被学生气得哭几次,在我们一起上课时,我也目睹她气得发几次发火和一次掉泪,尽管她是个平和善良的女人。
起初,我照在国外的习惯,上课从不迟到,可几次不见教室开门也不再敢那么早去,等着学生一个个姗姗而来毕竟不是滋味。事实上,平时上课的学生就寥寥,全然是爱来不来的样子,来了也是露个面而已。最搞笑的是追讨课堂作业,本来是中期作业,一拖再拖,即便有交上作业的也是打马虎眼。反正没有不及格的课程,更没有毕不了业的学生。我想通了,不对中国大学抱任何希望或失望;教师混饭碗、学生混文凭、家长混面子、领导混位子;国情如此,体制如此,历来如此,谁之过?政府,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全社会都有过失。以某一个体无法改变中国大学之实质。不然,我卷铺盖走人。
如今中国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到了大学是弥补童年的损失,因为他们一直在压迫下紧张学习,没有自由烂漫和尽情玩耍的童年。在欧美国家的大学生,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成年人,经济、学业、生活全都独立自主,谁还舍得时间和金钱跑到大学里磨学分、混文凭,既然进大学就得像回事情,决不搞欺骗自己、欺骗父母和欺骗社会的事情;即使教师不怎么的,自己也懂得更好的选择。国外课堂讲授教师之所以相当吃力,起码不能照本宣科,每堂课得准备回答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中国课堂不仅没有提问与讨论的习惯,正如我老问学生“你看法是什么”或“你同意我的观点吗”,八九都发愣,我也就不好为难人家了。应试教育,灌输模式,师道尊颜,弄得学生从小没养成主动提问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更别说进行师生的平等对话。
中国大学课堂如同国外的学前班课堂,进进出出,叽叽喳喳,只是中国大学课堂多了一些手机声。国外大学课堂像中国小学课堂,有条不紊,专心听讲,只是外国课堂多了提问声。
程美信
见了中国政大扬帆在课堂那般样子,实在令人哭笑不得。中国大学情况很糟糕,只是大家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罢了。学校和老师不负责任是一方面,连学生对自己都不负责。这一切归根结底为国家体制和价值观念的弊病。
我去年回到国内一所所谓重点大学教书,第一课就给大四毕业班上,跟我一起带这门设计课还有一位彭姓女士,据说她被学生气得哭几次,在我们一起上课时,我也目睹她气得发几次发火和一次掉泪,尽管她是个平和善良的女人。
起初,我照在国外的习惯,上课从不迟到,可几次不见教室开门也不再敢那么早去,等着学生一个个姗姗而来毕竟不是滋味。事实上,平时上课的学生就寥寥,全然是爱来不来的样子,来了也是露个面而已。最搞笑的是追讨课堂作业,本来是中期作业,一拖再拖,即便有交上作业的也是打马虎眼。反正没有不及格的课程,更没有毕不了业的学生。我想通了,不对中国大学抱任何希望或失望;教师混饭碗、学生混文凭、家长混面子、领导混位子;国情如此,体制如此,历来如此,谁之过?政府,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全社会都有过失。以某一个体无法改变中国大学之实质。不然,我卷铺盖走人。
如今中国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到了大学是弥补童年的损失,因为他们一直在压迫下紧张学习,没有自由烂漫和尽情玩耍的童年。在欧美国家的大学生,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成年人,经济、学业、生活全都独立自主,谁还舍得时间和金钱跑到大学里磨学分、混文凭,既然进大学就得像回事情,决不搞欺骗自己、欺骗父母和欺骗社会的事情;即使教师不怎么的,自己也懂得更好的选择。国外课堂讲授教师之所以相当吃力,起码不能照本宣科,每堂课得准备回答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中国课堂不仅没有提问与讨论的习惯,正如我老问学生“你看法是什么”或“你同意我的观点吗”,八九都发愣,我也就不好为难人家了。应试教育,灌输模式,师道尊颜,弄得学生从小没养成主动提问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更别说进行师生的平等对话。
中国大学课堂如同国外的学前班课堂,进进出出,叽叽喳喳,只是中国大学课堂多了一些手机声。国外大学课堂像中国小学课堂,有条不紊,专心听讲,只是外国课堂多了提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