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现实主义中的“软” 夏可君
发起人:冻雨  回复数:0   浏览数:1923   最后更新:2008/12/21 17:34:42 by 冻雨
[楼主] 冻雨 2008-12-20 00:00:00
软现实主义中的“软”
夏可君


软现实主义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生活中的软弱无助,艺术家在现实中要么被市场所左右,要么就反抗政治,像玩世现实主义——这也还是被政治所左右,所控制,所以是一个很软弱无力的表现,承认软弱、承认失败,恰好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这个现实是艺术中的现实,不是生活中的现实。智慧都开始于缺陷,“软”的另一边是“欠”,所以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软现实主义,说的是中国当代艺术是欠缺艺术的,也是欠缺现实的,我们有现实,但我们没有现实感,感觉不到真正的现实,或者说艺术要表现出自己对现实的塑造和影响力。软现实还有一个好处,中国的传统中,现实主义是和浪漫主义对立的,但我感觉软现实是和“虚”相对立的,中国传统文化讲“虚-实”关系,不是现实和浪漫,不是现实和古典,更多的是一种“实”和“虚”的关系,所以你们的作品向着“虚”走,即我称之为“虚像”,不是一种“意象”,不是“具象”,不是“抽象”,更多的是一种“虚像”,软现实主义应把“虚”提出来,把“软”和“硬”相对立。
软现实主义能够为“虚像”、“气象”、“气貌”的思想提供更多的支持。在中国,现实主义是硬道理,革命现实主义是硬的,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三十年来的发展是硬道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是一种强权逻辑,是在西方的压力下的被动反抗,西方越强硬,我们也越硬,以硬碰硬。这种方式不是艺术的,艺术是规避的,是回避的,和现实是有距离的。中国过去的艺术太现实了,如刘小东把古典的《开国大典》那种现实转化为画生活的、当下的、近距离的现实,他基本上还没有以一个艺术的角度,以一个艺术家的方式面对现实,他从现实里面出来,画了一个现实,而艺术家应该是用一种绘画语言把现实结合起来,我们似乎很难说他在艺术绘画本体语言上的贡献,当然,他对现实的敏感,比如他的《烧耗子》、《抓鸡》等等作品在现实感上是很强的,但这并不等于说画现实、回应现实和批判现实,就是现实了,那是一种过去的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的余留。
软现实主义把“虚”带进来,可以讨论“气”的问题。“软”是一种气的绵绵不尽,就像太极拳,也是以软对抗硬,有绵绵不绝的内力。这回到一个关键点,西方的现代性,在福柯那里有一个最大的转折,现代性是知识加技术,技术加货币再加上基督教普世的强力,构成了一种对世界文明的压力,可以用船舰大炮把你们炸开,使你们不得不顺从。福柯说要逆转这种现代性的启蒙,就得把知识和修养、养生和自我的生命、生活结合起来,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的修身,艺术家画画不是匠人,不是生产、复制机器。手是硬的,心要软,才容易感动,所以如何把知识和生命的修养结合在一起,这是西方哲学没有解决的,所以以前西方有宗教,基督教有灵修,但现在这些他们也丧失了。因此,也许中国文化可以再次贡献知识与生命的内在关系。如果软现实主义能够把软的、内心的修养,个体和生命的蒙养气质、气象,老庄说的“虚”,“听之以气,唯道即虚”,把“虚”积累起来,就可以把现实重新结合,从这个角度理解软现实主义,是有意义的。
艺术是一种教化,代表一种普遍的个人修养。现在强调艺术家和评论家的合谋、共谋,形成一个艺术的共通体,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对话非常重要。考察不逃避的内省思想,不逃避艺术在这个时代的问题,从杜尚以来,现成品、破碎的瞬间用在艺术语言上,产生了艺术的无意义、虚无性、无根,变成纯粹的物质性,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架上绘画还有它内在的传统和演变的可能性,我们需要的就是挖掘这样的可能性。怎么可能把永恒性的维度保持,又接纳当下瞬间的破碎性、无意义,这关系到架上绘画很内在、最为本质性的问题。一方面是你们谈不逃避,但另一方面艺术是要求规避,回避时髦、市场、时尚,艺术本身要求自我的保护和规避,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就像传统的文人画家隐居在山中画画,也是一种自我的规避,就像中国传统文化的隐世一样,退隐,不卖画,不是职业画家。你们在作品中如何接纳当下的瞬间的破碎性。
软现实主义的绘画是“虚像”,像罗奇的画,他把一个现代的人物置于一个古代的背景。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冲淡,中国画从青绿山水转向水墨的时候,是用水来冲淡墨,破墨,实际上就是软。如果现在我们当下的画家有人还可以画出一种冲淡、淡然的感觉,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我说的是在油画里面。如果水墨的冲淡、枯冷、安静在油画中体现出来,那就是对欲望的一种治疗,那就是审美一种非常现实的功能,当然不是目的的功效,而是本身就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力量了!欲望的后果是破碎的,什么都要,欲望是无限的,欲望也是缺乏的。欲望可以冲淡,稀释,欲望是不可能满足的,一定是狂躁的,内心得不到安息。当然,欲望,艺术家创造的欲望则是无尽的,是新生的活力,对于欲望,我们不能一概否定,这就是不回避!我觉得赵峥嵘的作品对欲望的肯定就很坚决,同时又使之处于一种暧昧状态,惊恐的惊醒状态!
说到不逃避理想,要把知识和生命结合一起,艺术从王维那里开始,接受禅宗,中国的艺术不像儒释道那种实用性的宗教,中国艺术,特别是文人画,建立起来的精神形态,是真正带有个体心性的信仰。说到期待,我觉得当代艺术的确可以帮我解决很多哲学问题,不纯粹是艺术家的研究,而是艺术哲学的研究,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觉得中国人生命的心性在中国的山水画中,我感兴趣的是中国传统山水如何进行现代转换。其次,中国文化到底向世界贡献出什么东西,世界文明缺失了中国文明是不完整的,你们不一定会同意,艺术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东西,为什么不从艺术入手呢?!第三,我关心的是中国的未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奇怪的时期,中国的未来会怎样,因为艺术是有预感的,有前瞻性的,我想从艺术作品中看到艺术的未来,我想从中国绘画中找到先知性因素。理想表现在艺术中还有就是 “远”,和现实的距离,精神性的远,“软”就是“远”。
(摘自《软现实主义》第四辑研讨纪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