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当代艺术中的物主题
物是:当代艺术中的物主题
如果说,哲学源于惊异,那么最初的惊异实际上源自于一个问题“这是什么?”,“这”的更确切的含义指的是“这个东西”,即某物(物品、符号、身体……)。因此,可以说哲学源于——甚至根本上就是——“物是什么”这个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已经是对“我是什么”的回答。
对物的思考几乎贯穿了整个哲学史,当然在不同的阶段,物有着不同的身份和定义,无法在此逐一详述。从整体上而言,从古典时期的本体论哲学一直到启蒙时期的主体性哲学,物都是被派生、被宰制的客体,一直处在某种从属结构中。这种情形一直到尼采之后的哲学中才有所改变,物逐渐获得了自身的决定性,伴随着对形而上学的拆解,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身体、能指、无意识的在场,也逐渐打破了建立主体形而上学的企图。如果说哲学史的前半段一直是在建立一种主体的同一性哲学的话,那么后半段就是在借助于物的力量去质疑、批判、颠覆这种同一性哲学。
在艺术史中,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从现代主义以来,艺术史的历次变革与调整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与对物性的关注与投入有关,对这一现象的梳理足以形成一部艺术史专著。但是在这里,我们只能尝试性地在这一主题下讨论一部分中国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而之所以选择这些艺术家,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可以引发以下几个与“物”相关的问题:物是什么,物如何出场,这种出场与艺术有什么关系,物与人、物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纳到对物性(Thinghood)的抽象思考与具体呈现上。
时间:2008-12-20—2009-2-8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玛吉画廊
开幕酒会:2008-12-20 16:00
主办:玛吉画廊(北京)
策展人:鲍栋
项目负责:孙艾思
艺术家:邓漪夫、郭鸿蔚、蒋建军、金江波、金石、刘窗、杨心广、苏文祥、王光乐、王思顺
如果说,哲学源于惊异,那么最初的惊异实际上源自于一个问题“这是什么?”,“这”的更确切的含义指的是“这个东西”,即某物(物品、符号、身体……)。因此,可以说哲学源于——甚至根本上就是——“物是什么”这个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已经是对“我是什么”的回答。
对物的思考几乎贯穿了整个哲学史,当然在不同的阶段,物有着不同的身份和定义,无法在此逐一详述。从整体上而言,从古典时期的本体论哲学一直到启蒙时期的主体性哲学,物都是被派生、被宰制的客体,一直处在某种从属结构中。这种情形一直到尼采之后的哲学中才有所改变,物逐渐获得了自身的决定性,伴随着对形而上学的拆解,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身体、能指、无意识的在场,也逐渐打破了建立主体形而上学的企图。如果说哲学史的前半段一直是在建立一种主体的同一性哲学的话,那么后半段就是在借助于物的力量去质疑、批判、颠覆这种同一性哲学。
在艺术史中,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从现代主义以来,艺术史的历次变革与调整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与对物性的关注与投入有关,对这一现象的梳理足以形成一部艺术史专著。但是在这里,我们只能尝试性地在这一主题下讨论一部分中国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而之所以选择这些艺术家,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可以引发以下几个与“物”相关的问题:物是什么,物如何出场,这种出场与艺术有什么关系,物与人、物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纳到对物性(Thinghood)的抽象思考与具体呈现上。
时间:2008-12-20—2009-2-8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玛吉画廊
开幕酒会:2008-12-20 16:00
主办:玛吉画廊(北京)
策展人:鲍栋
项目负责:孙艾思
艺术家:邓漪夫、郭鸿蔚、蒋建军、金江波、金石、刘窗、杨心广、苏文祥、王光乐、王思顺

邓猗夫
一夫来料加工实验工厂
2005—





一夫来料加工实验工厂
2005—
郭鸿蔚
颜料里的颜料
装置
尺寸可变
2008




颜料里的颜料
装置
尺寸可变
2008




蒋建军
扎满红线和蓝线的亚麻布
扎满红线的亚麻布
被扎上红线的黑色小花布
被扎上红线的花布
布和线
2008




扎满红线和蓝线的亚麻布
扎满红线的亚麻布
被扎上红线的黑色小花布
被扎上红线的花布
布和线
2008




金江波
中国市场图景
摄影
75×300cm
2007





中国市场图景
摄影
75×300cm
2007





金石
02:58
摄影
84×120cm ×4
2007




金石
营 • 生
装置
280×120×98cm
2007-2008






02:58
摄影
84×120cm ×4
2007




金石
营 • 生
装置
280×120×98cm
2007-2008






刘窗
收购你身上的所有东西(苏作强)
装置
120×240×50cm
2006

刘窗
无名影集
摄影
尺寸可变
2008





收购你身上的所有东西(苏作强)
装置
120×240×50cm
2006

刘窗
无名影集
摄影
尺寸可变
2008




苏文祥
一个摄像机的命运
双频录像、装置
录像时长各40秒;彩色、有声、循环
2007



一个摄像机的命运
双频录像、装置
录像时长各40秒;彩色、有声、循环
2007



王光乐
水磨石200811
布上油画
180×230cm
2008

王光乐
水磨石080830
布上油画
50×60cm
2008

王光乐
水磨石080831
布上油画
60×50cm
2008

水磨石200811
布上油画
180×230cm
2008

王光乐
水磨石080830
布上油画
50×60cm
2008
王光乐
水磨石080831
布上油画
60×50cm
2008
王思顺
必要劳动时间
装置(硬币、沙漏)
2008





必要劳动时间
装置(硬币、沙漏)
2008





杨心广
死鸟
桃木
4×4 m×9
2008




死鸟
桃木
4×4 m×9
2008
“光”使“物”得以呈现在人的面前,本来静谧的“物”的世界因“光”而喧嚣。“光”一刻不停地变换角度,“物”的世界因此光怪陆离。“光”是至上的权利,整个世界被它所整合。有“光”的世界是“规则”统治的世界,理性在此张扬。在这样的世界里,阴阳分明,正义与邪恶之间横亘鸿沟,“物”永远是被界定者。太阳不只照耀地球,所有的“物”都无处逃遁。在“光”的环境中,“人”也是“物”。只有黑夜来临,规则的世界好像变得模糊,但城市的霓虹灯亮起,每盏灯都把持着自己的势力范围,争夺权力的叫嚣在黑夜依然吵得人无法入眠。向光性是人的天性,被光所笼罩是人的命运。没有了“光”的关照,“物”回归自身。“物”可以自足在自己的世界里,体验自我存在的真实性,而不必在“光”的虚拟笼罩中游移不定。排除“向光性”是“物”的自立的开始,实在性是“物”存在的唯一明证。
聊表支持!
聊表支持!
加努斯问:“你信阳光明、希望和再生吗?”阿克塞尔说:“不”
人非
12楼是陈老铁吧

邓漪夫的作品这样看图片看不出名堂来,完整的观念是有关南方外单型加工形式经济的反动。概念很完整,建议到现场看。
郭宏蔚的好像跟一美国的撞车了·········

2楼作品让我想起200X年那段时期的生活,活着很难,现在更难,又要回到方便时期了,哈哈
作品和展览关系不大。
各玩各的
各玩各的
顶一下
到那里现场看呀

[quote]引用第17楼中翠于2008-12-19 0:43:04发表的:
邓漪夫的作品这样看图片看不出名堂来,完整的观念是有关南方外单型加工形式经济的反动。概念很完整,建议到现场看。
郭宏蔚的好像跟一美国的撞车了·········

不是单看加工后的产品,应还要看工厂的“客户来的料”吧。
扣题紧密,通过。
路过、经过,不要错过。

好呀!徐震的过期了,观念时代驾崩了!呵呵哈哈!支持!







现场鉴定
很枯燥,不好耍
很枯燥,不好耍
今天在798看到的最好展,勉励一下!
谁有现场图片,发来看看
大多是抄袭,没意思。年轻人越来越弱了!
楼上的,你说抄袭,说来看看是抄谁的作品,比较一下嘛,斋说.
就是
好象对"物"有理解?
还是去看看格里耶和海德格尔再来谈"物"吧~
对"物"你们理解得太肤浅了.............
在中国,对"物"理解得比较到位的是<物主义>诗歌团体
还是去看看格里耶和海德格尔再来谈"物"吧~
对"物"你们理解得太肤浅了.............
在中国,对"物"理解得比较到位的是<物主义>诗歌团体
楼上的说的也太偏激,屎人呐?
.gif)
顶一个

策展人是个大傻B,之前也没做过几个展览.怎么一B里压请他来玩..~~小B暴动太差了.

[quote]引用第36楼guest于2008-12-29 2:43:43发表的:
策展人是个大傻B,之前也没做过几个展览.怎么一B里压请他来玩..~~小B暴动太差了.

你嘴巴被大粪堵住啦?说话怎么那么不干净。
[quote]引用第37楼guest于2008-12-29 14:46:42发表的:
[quote]引用第36楼guest于2008-12-29 2:43:43发表的:
策展人是个大傻B,之前也没做过几个展览.怎么一B里压请他来玩..~~小B暴动太差了.

你嘴巴被大粪堵住啦?说话怎么那么不干净。...[/quote]
就是,说话文明点,说人家差,自己本身素质就已不行.

听不懂
究竟物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