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艺术丛书出版新书《格林威治子午线》
发起人:伍玖陆  回复数:0   浏览数:2811   最后更新:2004/05/10 09:01:19 by
[楼主] 伍玖陆 2004-05-10 09:01:19
《格林威治子午线》(法)
让·艾什诺兹著,苏文平译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32开本,285页,23.00元


 
人们以后会明白,让·艾什诺兹也许是当代小说家之中最懂得将环境、符号、语言这些我们时代的特点化为艺术的一个了。他不像自然主义作家那样简简单单地恢复它们的原状,不像现实主义作家那样根据一种世界观的条条框框去组织它们,也不像后现代作家那样把这些聚集起来为了一个毫无动机的游戏,而是要创造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小说世界,充满奇幻和真实,意义就从中毫无疑问地显示出来。他的创作——因为这确实是一种创作(仿宋)——开始于1979年的《格林威治子午线》,随后的《切罗基》、《出征马来亚》……就是出于这惟一的考虑,以其类型出现在当代文学风景里。整个80年代就这样由几个非常典型的书写领域构成,而它们那可能并非偶然的同时出现,可以视为文学史上一个完全例外的怪现象。让·艾什诺兹所开辟的领域,承载着我们周围的所有符号,毫无疑问是其中最快能让人进入的。但一旦进入现场,读者就会在其中发现一台惊人的机器,一个真正的意义加速器。

让-克洛德·勒布伦


摘自《让·艾什诺兹》(让-克洛德·勒布伦)的相关评论:

……他的第一部小说《格林威治子午线》,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重寻了儒勒·凡尔纳式的探险小说的灵感,同时这本书在众目睽睽之下打开了一个真正的当代杂货摊,增加了一个时代的典型信号:电影的上映、脱衣舞影片的放映、各种电话的蜂鸣、Simca1000车、Suya的玻璃制器、毒品、绿色罗登厚呢大衣、大沃尔沃、飞机、Gaffiot词典、Plymouth发动机……这些文本,可以像游戏似的出现,毫无抽象理由地组织起来,但事实上,它们源于最当前环境的组成部分,以及另一个已经古老的环境。因为Simca1000车、Plymouth发动机、脱衣舞电影更确切地退回到了60年代。似乎出生于1947年的让·艾什诺兹把“出生率激增”的那一代的典型世界迁移到了这小说里。

……而且在《格林威治子午线》里,小说家将这种做法推至一种饱和点,因为三十四章中每一章都发生在欧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大洋洲的一个不同的地方。除此之外,要是人们把这样提及的每个点都用铅笔线连接起来的话,就会看到一个非常像地球平面球形图的古典连线图在我们注视下产生。

……就像《格林威治子午线》的开篇一章是在寂静中展开的,但又像是一部无声电影,或者是一部截断了声音的当代电影:人们在其中看到,在大洋洲的一个海滩上,一男一女在无声滚动的潮水前相爱。但是在六页之后,听到这个场面的第一声实际的声音——“录影带疯狂地绕着轴转动,胶片的运转鞭打着空气”——人们发现刚刚目睹的是一部业余爱好者私下放映的无声电影。

……至于那些对于让·艾什诺兹的严肃还表示怀疑的人,只要读十页纸就够了:《格林威治子午线》第26章结尾的那十页(第173页至183页)。是的,他们将惊讶地在那发现一个标榜对历史敏感的作家。于他而言,这件事是异乎寻常的,但这十页纸有助于“界定”他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将他的写作在更为广阔的前景中定位。


让·艾什诺兹作品中文版:

已出版:

《切罗基》,车槿山译
《出征马来亚》,赵家鹤译
《高大的金发女郎》,安少康译
以上编入艾什诺兹作品选《高大的金发女郎》中,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午夜文丛)

《我走了》(1999年龚古尔文学奖),余中先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午夜文丛)

以上作品可通过博尔赫斯书店网站[url]http://www.borgeslibreria.com邮购

将出版:

《我们仨》
湖南文艺出版社(午夜文丛)

《弹钢琴》
湖南文艺出版社(午夜文丛)


更多评论、资料请登陆午夜文丛网站[url]http://www.coll-minuit.com
地方论坛: http://difang.bbs.xilu.com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