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在艺术之外——“批评性艺术”讨论/吴味
发起人:仙霞游客  回复数:30   浏览数:4175   最后更新:2008/09/19 11:04:38 by guest
[楼主] 仙霞游客 2006-09-25 15:50:03
可能性在艺术之外——“批评性艺术”讨论
--------------------------------------------------------------------------------
[url]http://arts.tom.com 2006年09月25日18时02分
[沙发:1楼] guest 2006-09-27 08:12:14
很困惑,老金与邱到底谁年龄大?谁资格老?
[板凳:2楼] guest 2006-09-27 04:38:17
极度赞成楼主的想法!!!!!!!!!!!!!
[地板:3楼] guest 2006-09-25 16:32:26
写给黑社会看的吗?
应该不是的!
搬个板凳看热闹! [s:68]
[4楼] guest 2006-09-25 16:46:23
无味在网上吗?能整个白话让我们这些喜爱艺术但又不懂学术的人也看的明白的白话文字吗?
[5楼] 深圳吴味 2006-10-03 23:50:57
[quote]引用第11楼guest2006-10-03 11:10发表的“”:

吴老师能把《非典中国》发出来给大家看看吗?[/quote]
[6楼] 深圳吴味 2006-10-03 23:57:54
[quote]引用第12楼guest2006-10-03 12:46发表的“”:
我觉得吴老师的《毛笔抚摸》做得非常好,是很优秀的批评性艺术,但是没有看过照片,吴老师可以发点作品照片上来吗? [s:65][/quote]

“美术同盟网”上都有发表,可查阅。
[7楼] guest 2006-10-04 04:52:13
[quote]引用第14楼深圳吴味2006-10-04 07:57发表的“”:


“美术同盟网”上都有发表,可查阅。[/quote]
没有查到,劳烦帖上来一观!
[8楼] 老大 2006-10-04 04:59:48
吴味行为艺术作品
        《毛笔抚摩·女性系列之四:在时尚背后》方案
一、创作时间:2004年4月2日。

二、创作地点:广州PARK-19艺术空间展览厅。

三、活动名称:吴味/莫俊峰行为艺术表演。

四、创作媒材 !

1、吴味(“毛笔抚摩”的主体):穿西服(或衬衫),扎领带。
2、2名时尚女性(“毛笔抚摩”的对象)。
3、毛笔(“毛笔抚摩”的工具):特大号,散锋,不含水墨。
五、创作过程 ,
1 、行为:2位时尚女性1人站立, 1人坐地,吴味用毛笔在每位合作者的周身(每一个部位)用毛笔进行“抚摩”(模仿人的抚摩动作),时间共5-8分钟左右。“抚摩”时,要注意“抚摩”的表情(自然、认真)、速度(缓慢)、节奏、力度、方法(依据是人的真实抚摩动作)等,合作者尽量体验“毛笔抚摩”的感觉,并自然地以各种表情、姿势、体位、动作配合“毛笔抚摩”。表演过程可以配音乐。

2、对话:表演结束后,就作品观念、作品创作和体验(包括身体、心理、精神感受)等方面,吴味与合作者以及某些观众进行交流。

六、作品记录:行为部分:摄影、录像;对话部分:录音、笔记或填表。
七、作品观念

通过穿西服的男性对时尚女性的“毛笔抚摩”行为,提示当下都市生活中的男女关系的某些现象及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文化(传统)抚摩”作用。这种 “文化抚摩”作用造成了对女性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各种影响,包括对女性的潜移默化的控制,它使女性心甘情愿地在身体、心理和精神上遵从男性文化的规定。在当下,这种控制是一种“温柔的暴力”,已经构成对女性的隐性伤害。其表现形式虽然与传统社会有所区别,但其文化本质却与传统社会一脉相承。而今,女性似乎越来越乐于接受这种“温柔的暴力”;而男性也似乎越来越热衷这种“文化抚摩”,这就使女性很难摆脱被男性控制的命运。作品旨在提供一种解读当下社会(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男女关系的视角,让人感悟都市人丰富的身体、心理、精神生活状况,思考、质疑当代社会人文现状及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合理性和价值,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主义批判中,寄托对于当代文化的新希望。“毛笔抚摩”行为艺术的观念思考详见王南溟《“毛笔”在吴味的语境中》和《“毛笔抚摩”与“文化抚摩”——吴味关于〈毛笔抚摩〉”系列行为艺术答客问》。
[9楼] [guest] 2006-10-04 05:08:33
我这里也有几张一个叫张强的毛笔抚摸,吴老师谈谈看你们2个人的作品吧! [attachment=30265] [attachment=30266]
[10楼] guest 2006-10-04 05:17:38
[quote]引用第16楼老大2006-10-04 12:59发表的“”:
吴味行为艺术作品
        《毛笔抚摩·女性系列之四:在时尚背后》方案
一、创作时间:2004年4月2日。

二、创作地点:广州PARK-19艺术空间展览厅。
.......[/quote]


一个字——差
两个字——忒差

这就是吴老师所说的批评性艺术?
别拿着汉斯哈克垫底,肆无忌惮的跑出来露阿。
[11楼] guest 2006-10-03 03:09:19
[quote]引用第9楼深圳吴味2006-10-03 09:50发表的“”:


汉斯·哈克的许多作品、金锋的“秦桧夫妇站像”和《无字访》(尽管该作品还不是很到位),甚至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发表的批评中国的《非典中国》(SARS Nation)等都是批评性艺术作品。

《非典中国》这样的批评性艺术作品本应该出自中国当代艺术家,但中国艺术家终日沉迷“游于艺”,如何做得出来?[/quote]
哈哈 [s:76]
[12楼] guest 2006-10-03 03:10:40
[quote]引用第9楼深圳吴味2006-10-03 09:50发表的“”:


汉斯·哈克的许多作品、金锋的“秦桧夫妇站像”和《无字访》(尽管该作品还不是很到位),甚至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发表的批评中国的《非典中国》(SARS Nation)等都是批评性艺术作品。

《非典中国》这样的批评性艺术作品本应该出自中国当代艺术家,但中国艺术家终日沉迷“游于艺”,如何做得出来?[/quote]
吴老师能把《非典中国》发出来给大家看看吗?
[13楼] 深圳吴味 2006-10-04 12:52:06
关于我的《毛笔抚摩》为什么说是批评性艺术,以及张强《张强踪迹学报告》为什么说是玩弄中国符号的无意义的艺术,可参阅我和王南溟的相关评论。网上都有。
[14楼] 深圳吴味 2006-10-04 12:56:31
在艺术的本质主义圈套中永远认识不了批评性艺术。
[15楼] 深圳吴味 2006-10-04 12:59:06
关于金锋对我的文章的回答,我还会继续讨论。但可能要隔一段时间(正在装修房子)。
[16楼] guest 2006-10-05 01:45:25
吴先生对所谓批评性艺术的理解过于狭窄了,对一些艺术家的作品评述也相当的有问题。有空我会作相对详细的论述
[17楼] guest 2006-10-03 04:46:29
我觉得吴老师的《毛笔抚摸》做得非常好,是很优秀的批评性艺术,但是没有看过照片,吴老师可以发点作品照片上来吗? [s:65]
[18楼] 深圳吴味 2006-10-03 01:50:20
[quote]引用第7楼guest2006-10-03 02:42发表的“”:
我的妈呀,终于把无味的文章看完了。。。。我是不是有点傻比阿。

吴老师,你说了那么多你能不能说几个作品让我们看看什么样的作品才是你说的批评性艺术的样子。

这是一个晚辈对您的期望,不要回避问题和再作解释了。直接举例阿。[/quote]

汉斯·哈克的许多作品、金锋的“秦桧夫妇站像”和《无字访》(尽管该作品还不是很到位),甚至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发表的批评中国的《非典中国》(SARS Nation)等都是批评性艺术作品。

《非典中国》这样的批评性艺术作品本应该出自中国当代艺术家,但中国艺术家终日沉迷“游于艺”,如何做得出来?
[19楼] guest 2006-10-02 18:44:07
老金的这篇文章写得不错,进步很多,心胸宽很多。开始变态了,不错不错。
[20楼] guest 2006-10-02 18:42:56
我的妈呀,终于把无味的文章看完了。。。。我是不是有点傻比阿。

吴老师,你说了那么多你能不能说几个作品让我们看看什么样的作品才是你说的批评性艺术的样子。

这是一个晚辈对您的期望,不要回避问题和再作解释了。直接举例阿。
[21楼] guest 2006-10-02 18:01:54
[quote]引用第5楼guest2006-10-02 21:38发表的“”:
对吴味就我文字所写的文章的回答

2006-10-02 19:05:41

大中小
.......[/quote]
是一篇一口气就能读完的文章,,,顶!!!! [s:62]
[22楼] guest 2006-10-02 13:38:40
对吴味就我文字所写的文章的回答

2006-10-02 19:05:41

大中小
吴味就我在博客上的一篇短文,写了《可能性在艺术之外——“批评性艺术”讨论》的辩驳性文章,我比较艰难地读完了。吴味文字为了表达上的严密性与专业性,最后总是把话都以长句的形式出现,有时还歉不够,在长句后面还要加上一个长刮号。这几年,我算是比较多地阅读过吴味文章的艺术家。吴味文字的特点是,吃准要害,当仁不让,不讲面子,穷追猛打。作为批评家的立场来说,我是一直喜欢吴味这样的批评态度的。在吴味批驳我的文字中,依然保持着他严谨的、苛刻的、条分缕析的批评家形象。我短小的文字差不多被他驳得一字不漏。说实话,我还真的很是喜欢。

正像吴味所说,我博客上的文字是为了南溟与吴味在“嘿社会”就“批评性艺术”的进一步讨论而写的。其实,就我内心而言,他们的理论对我的艺术思考是最能帮上忙的,至少,“批评性艺术”再怎样得罪艺术家,我好像还是在安全之列的。即便这样,我还是写了我对“批评性艺术”的一些看法,其目的是想把在“嘿社会”上的讨论有效地深入下去。我不是搞批评的,但我关心与在意批评在今天的意义。也正由于我不搞批评,我就更会从艺术家的思考来反思批评家的批评,我同时猜测或者假设其他艺术家也会这样做的。所以,我会毫无负担地把一些思考呈现出来。

读了吴味的这篇文章,觉得在大的观点上,我还是保留着我原来的态度。我甚至认为,吴味的观点在许多地方是与我一致的,只是我们理解问题的方式与管道不太一样。吴味喜欢在坐标里面用量度的办法来说话,我则喜欢把具体的难点放在眼前,就事论事。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正因为眼前的问题现有的理论说服不了,把它放到实践中去试一试才有意义。更或许实践的过程可能带来无限的生机。这是从艺术家这一头来理解的。但在批评家一头,我觉得,批评家在说理的时候,其实一并带出了方法,比如,吴味的文章是很在方法论上为艺术家指路的。而批评家设想的方法,可能是“太对”了,艺术家轻易是不会去采用的,这叫做什么呢?说好听的叫做“逆反”,说不好听的就叫做“土”了。艺术家在方法论上可能更加不择手段,更加无法而有法,在这一点上,要艺术家走继定的路,可能不太容易。特别是今天,在不同问题中的当代中国艺术,我们都不能把所谓的结论提前说出来。说出来其实也罢,但千万不能说这个结论的惟一的。批评家应该鼓励艺术家去要不同的结论,而且要为这些不同的结论去建立批评系统,如此再看看还有什么路没有走?还有什么可以尝试的可能性没有去尝试?有些人觉得,有时即便在老的工作系统中,也会有发新芽的一天。只要问题的针对性在大的格局中是一致的,我们就应该给予鼓励。是不是这个理?我们可以掂量了再论。

中国今天的批评如此情绪,我个人觉得都不是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出了问题。我相信批评家的深度都是一流的,但心胸的宽度都有待调整,有待开发。批评家不要把艺术家想得太有思想,也不要把艺术家想得过为“无知”,事实上,艺术家也是这样看待批评家的。这是我与艺术家交流下来的真实感受。其实,艺术家在今天探讨艺术问题,都有一种被问题快要“逼疯”的状态了,之所以需要这样的逼迫,因为现实已经走到了今天这样的境遇。艺术家大都有一种“期望”的高度放在那个地方,轻易是不会懈怠自己的。而且在我看来,这个潜在的要求在今天已经变得愈法地自律了。

在与艺术家的交谈中,就相关的问题,我也经常用“批评性艺术”的理论去与大家进行辩难,但事实上效果并不很理想。甚至有时候,许多朋友知道我与吴味的关系不错,都很明智的回避可能会导致情绪的争辩,据说这样的回避,是怕伤害了我的自尊(当然这是笑话)。这里,我还是我短文里的观点,“批评性艺术”在今天是重要的,但断然不是惟一的。批评家最好不要为艺术家在方法论上过多指路。我觉得,为难的问题太多,那么解决问题的手段也就不可能同一。


——————————————老金博客
[23楼] guest 2006-10-10 16:42:45
[quote]引用第9楼深圳吴味2006-10-03 09:50发表的“”:


汉斯·哈克的许多作品、金锋的“秦桧夫妇站像”和《无字访》(尽管该作品还不是很到位),甚至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发表的批评中国的《非典中国》(SARS Nation)等都是批评性艺术作品。

《非典中国》这样的批评性艺术作品本应该出自中国当代艺术家,但中国艺术家终日沉迷“游于艺”,如何做得出来?[/quote]

这不是扯淡么 汗四 哈课 是什么时候的艺术家,秦会是什么时候的作品,你的意思是中国落后十年的艺术发展?
[24楼] guest 2006-10-10 16:31:57
[quote]引用第23楼guest2006-10-11 00:23发表的“”:

好象他的文章也不是白话文吧?!没有学术背景怎么看得懂呀?[/quote]
刚才这句话我写错了,应该是“好象他的文章也不是文言文吧?!”。
[25楼] guest 2006-10-10 16:28:36
[quote]引用第17楼[guest]2006-10-04 13:08发表的“”:
我这里也有几张一个叫张强的毛笔抚摸,吴老师谈谈看你们2个人的作品吧! [attachment=30265] [attachment=30266][/quote]

无味写了1篇批评张强的文章《男权主义的迷魂阵——〈张强踪迹学报告〉与女性主〉》,批评张强比较深刻。但是对自己的作品怎样认识不清楚呢?
[26楼] guest 2006-10-10 16:23:05
[quote]引用第2楼guest2006-09-26 00:46发表的“”:
无味在网上吗?能整个白话让我们这些喜爱艺术但又不懂学术的人也看的明白的白话文字吗?[/quote]
好象他的文章也不是白话文吧?!没有学术背景怎么看得懂呀?
[27楼] guest 2008-09-18 23:22:07
写得好
[28楼] guest 2008-09-19 11:04:38
很有感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