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名潞又策了一个沉没在美术史的历史展
798再现“中国公寓
来源: 新京报
高名潞提出新概念“公寓艺术”,将七八十年代模拟公寓搬进展厅
本报讯 自对无名画会进行整理之后,学者高名潞再次拉近历史的镜头。近日,在798艺术区水木当代艺术空间开展的展览“中国公寓艺术展”中,他提出了新概念“公寓艺术”,并把七八十年代的模拟公寓搬进了展厅。
在这些公寓的墙上,观众可以看到王鲁炎、秦玉芬、朱金石等艺术家年轻时代创作的抽象画以及许多张珍贵的历史文献,这个被称为“还原了当时艺术生态”的展览受到了艺术界各方的好评。
是一次“艺术生态展览”
从文革结束到90年代,很多艺术家在无法公开展览的时候,在自家的单元楼房或大院里举办私人展览,进行艺术交流,这些艺术家很多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分子。哈佛大学博士、理论家高名潞整理了过去三十年,在私人公寓里进行的前卫艺术创作,他将其定义为“公寓艺术”,这次在水木当代艺术空间做的展览,是这个庞大整理工作中的第一部分,展示的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公寓艺术”。
展览最引人注意处就是展厅中央两间1:1比例的模拟公寓,这是艺术家张伟和李珊当时在新街口和团结湖两处的单元房,约三四十平米,狭窄封闭。公寓内部结构完全复原三十年前的模样:厕所、衣柜、铁熨斗、煤炉等等,更引人注意的是摆满墙壁的抽象画,这就是当时艺术家们办的“展览”。
这两间单元房成了二三十个愣头青艺术家的根据地,其中包括冯国栋、龙念南、李珊、李葳、马可鲁、秦玉芬、朱金石、王鲁炎、张伟等,很多人后来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而他们几乎无一人来自美院,是当时的“在野”艺术家。
“那个时代很浪漫”
展览开幕现场,这些人到中年的艺术家再次聚在了一起,看到和三十年前一模一样的空间时,他们都惊讶不已。“那个时代真的是很浪漫。”秦玉芬说,因为政府不允许艺术家在外自己办展,他们只能在家里自己动手。她回忆自己当时为了装裱,曾把墙壁粘满报纸,用钢精锅烧水,让蒸汽充满了房间以保持湿度。“经常搞到凌晨4点,底下的邻居老是拿着木棍捅。”她笑着说。
80年代初,有少数几个外国大使在公开场合买不到中国当代艺术品,他们就会去艺术家的家中购买,不过,高名潞否认当时存在市场,“真的买画的情况非常少,而且这些大使只是凭自己个人兴趣买画,并非真正藏家。”不过,外交公寓在当时也成为了据点之一。1985年,这些艺术家在美国人何模乐在外交公寓的家中举办了画展,前来观画的就有启蒙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劳申伯格。
■ 回顾
“公寓艺术”变迁
8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艺术家大部分出国,同时,85新潮则开始冲击了美术史,“公寓艺术”慢慢转入“观念艺术”阶段,而90年代初,一些回国的艺术家再次发起了更大规模的“公寓艺术”,直到画家村之后,“公寓艺术”慢慢消亡。对这个过程的整理,高名潞称分为5个部分,在本次第一部分展示完之后,还将以每月一个展览的形式陆续推出剩余部分,并整理成整体文献。
“公寓艺术”概念的提出得到了业内不少人的肯定。星星画会和798的创始人黄锐认为,高名潞能够在与艺术家的接触过程中挖掘出一些被忽视的历史是有意义的,不过,他也说,他在发起星星画会的时候,和很多艺术家就艺术的社会参与性发生过争执。
■ 声音
高名潞(策展人)
“公寓艺术”现在已经消亡
“公寓艺术”现在已经消亡了,它的作用不可能由现在的画廊承担,尽管在中国还有个别画廊是有理想主义和奉献精神的,可以调动起来,但大部分的画廊都是以利益为重的。
艺术区也不能算是“公寓艺术”,我个人认为它们只是一排排的房子,艺术家在其中进行群居生活,但是他们共享的不是艺术思考,而是信息资源如市场价格、潮流方向等。画家村还算是半公寓半艺术区的形式,但正因为它夹缝于两种身份中,它才消亡得这么快,之后的艺术区就完全没有独立性了,有的是商业、政治两依附。
“公寓艺术”的那种自由的艺术创作环境还是要指望艺术家本人。我希望能提醒目前艺术界正统、时尚与主流的意识形态,希望艺术家找到自己的替代生存空间。口述:高名潞
戢大卫(现任水木当代艺术空间艺术总监)
当代艺术缺乏真诚感
我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太缺乏真诚感。艺术的本质是纯朴的,而那个时代,中西方文化刚刚开始冲撞,这些艺术家在无名、无利、无虚荣的期盼的角度下,完全从艺术本身出发来创作。相比当下表面化、肤浅、假革命的当代艺术,当时的艺术只能用“真诚”两个字来形容。所以这次展览不只是学术的,更是社会意义的,我们是要对当下的艺术提出反思。
“公寓艺术”是地下、小范围的,因此就更朴实。这次这些已经多年未见的艺术家再次聚在一起,他们也很为自己年轻时代的创作惊讶,这对艺术家个人来说也是种触动。
口述:戢大卫
采写/本报记者 金煜 摄影/本报记者 孙纯霞






来源: 新京报
高名潞提出新概念“公寓艺术”,将七八十年代模拟公寓搬进展厅
本报讯 自对无名画会进行整理之后,学者高名潞再次拉近历史的镜头。近日,在798艺术区水木当代艺术空间开展的展览“中国公寓艺术展”中,他提出了新概念“公寓艺术”,并把七八十年代的模拟公寓搬进了展厅。
在这些公寓的墙上,观众可以看到王鲁炎、秦玉芬、朱金石等艺术家年轻时代创作的抽象画以及许多张珍贵的历史文献,这个被称为“还原了当时艺术生态”的展览受到了艺术界各方的好评。
是一次“艺术生态展览”
从文革结束到90年代,很多艺术家在无法公开展览的时候,在自家的单元楼房或大院里举办私人展览,进行艺术交流,这些艺术家很多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分子。哈佛大学博士、理论家高名潞整理了过去三十年,在私人公寓里进行的前卫艺术创作,他将其定义为“公寓艺术”,这次在水木当代艺术空间做的展览,是这个庞大整理工作中的第一部分,展示的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公寓艺术”。
展览最引人注意处就是展厅中央两间1:1比例的模拟公寓,这是艺术家张伟和李珊当时在新街口和团结湖两处的单元房,约三四十平米,狭窄封闭。公寓内部结构完全复原三十年前的模样:厕所、衣柜、铁熨斗、煤炉等等,更引人注意的是摆满墙壁的抽象画,这就是当时艺术家们办的“展览”。
这两间单元房成了二三十个愣头青艺术家的根据地,其中包括冯国栋、龙念南、李珊、李葳、马可鲁、秦玉芬、朱金石、王鲁炎、张伟等,很多人后来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而他们几乎无一人来自美院,是当时的“在野”艺术家。
“那个时代很浪漫”
展览开幕现场,这些人到中年的艺术家再次聚在了一起,看到和三十年前一模一样的空间时,他们都惊讶不已。“那个时代真的是很浪漫。”秦玉芬说,因为政府不允许艺术家在外自己办展,他们只能在家里自己动手。她回忆自己当时为了装裱,曾把墙壁粘满报纸,用钢精锅烧水,让蒸汽充满了房间以保持湿度。“经常搞到凌晨4点,底下的邻居老是拿着木棍捅。”她笑着说。
80年代初,有少数几个外国大使在公开场合买不到中国当代艺术品,他们就会去艺术家的家中购买,不过,高名潞否认当时存在市场,“真的买画的情况非常少,而且这些大使只是凭自己个人兴趣买画,并非真正藏家。”不过,外交公寓在当时也成为了据点之一。1985年,这些艺术家在美国人何模乐在外交公寓的家中举办了画展,前来观画的就有启蒙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劳申伯格。
■ 回顾
“公寓艺术”变迁
8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艺术家大部分出国,同时,85新潮则开始冲击了美术史,“公寓艺术”慢慢转入“观念艺术”阶段,而90年代初,一些回国的艺术家再次发起了更大规模的“公寓艺术”,直到画家村之后,“公寓艺术”慢慢消亡。对这个过程的整理,高名潞称分为5个部分,在本次第一部分展示完之后,还将以每月一个展览的形式陆续推出剩余部分,并整理成整体文献。
“公寓艺术”概念的提出得到了业内不少人的肯定。星星画会和798的创始人黄锐认为,高名潞能够在与艺术家的接触过程中挖掘出一些被忽视的历史是有意义的,不过,他也说,他在发起星星画会的时候,和很多艺术家就艺术的社会参与性发生过争执。
■ 声音
高名潞(策展人)
“公寓艺术”现在已经消亡
“公寓艺术”现在已经消亡了,它的作用不可能由现在的画廊承担,尽管在中国还有个别画廊是有理想主义和奉献精神的,可以调动起来,但大部分的画廊都是以利益为重的。
艺术区也不能算是“公寓艺术”,我个人认为它们只是一排排的房子,艺术家在其中进行群居生活,但是他们共享的不是艺术思考,而是信息资源如市场价格、潮流方向等。画家村还算是半公寓半艺术区的形式,但正因为它夹缝于两种身份中,它才消亡得这么快,之后的艺术区就完全没有独立性了,有的是商业、政治两依附。
“公寓艺术”的那种自由的艺术创作环境还是要指望艺术家本人。我希望能提醒目前艺术界正统、时尚与主流的意识形态,希望艺术家找到自己的替代生存空间。口述:高名潞
戢大卫(现任水木当代艺术空间艺术总监)
当代艺术缺乏真诚感
我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太缺乏真诚感。艺术的本质是纯朴的,而那个时代,中西方文化刚刚开始冲撞,这些艺术家在无名、无利、无虚荣的期盼的角度下,完全从艺术本身出发来创作。相比当下表面化、肤浅、假革命的当代艺术,当时的艺术只能用“真诚”两个字来形容。所以这次展览不只是学术的,更是社会意义的,我们是要对当下的艺术提出反思。
“公寓艺术”是地下、小范围的,因此就更朴实。这次这些已经多年未见的艺术家再次聚在一起,他们也很为自己年轻时代的创作惊讶,这对艺术家个人来说也是种触动。
口述:戢大卫
采写/本报记者 金煜 摄影/本报记者 孙纯霞







叶永青当年搞个展时早玩过这个了。
现在这个时侯,难得在798看到这样的学术展览,可敬,可佩!
打死当代艺术的暴发户!
据说,水木当代艺术空间是由一家美国的艺术基金会投资的,挺神秘的,做的都是大展,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
叶永青和高名潞做展的出发点不同,前者是说自己,有秀的意图,后者是尊重历史,真实再现,一楼的观点太狭隘了
因为是听到圈子里评论这个展览的消息很多,所以昨天也来凑热闹,还好,值得跑了一趟。个人意见:这个展览是今年最好的展览之一。我准备接板砖了
走走停停
不错 是个严肃的学术展
今年798有三个画廊值得关注,佩斯、圣之、水木
!!!!!
看了展览的资料,好像顾德新也曾是其中成员之一,这个展览应该有他
我靠,这帮老炮当年好牛逼呀
我是湖美的,看完展览,说老实话,我们湖美的圣之虽然做了几个大展,但还是应向北京的同行学习
艺术就是这样反反复复
9楼的说的不太对,顺序应该是: 常青,水木, 圣之,...至于大牌佩斯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之.太商业投机了.听海龟们说这个画廊在他们那儿不这样.
常青应该说是真牛逼
常青应该说是真牛逼
这不就是85展上老费他们做的顾德新的那个小房子吗?老高牛比的,把这个东西拿过来叫了点人扩大了阵营。就算自己的了。
文献展和回顾展还是有区别的,估计楼上哥们是张艺谋的粉丝,只看形式不看内容吧
一个是辣椒、一个是芥末,都够冲的,但还是我们的四大天王好,穿金戴银,美女如云。现实点吧
公寓艺术展现场的影像好像是曾经被官方封杀的意大利纪录片大师安东尼奥尼的“中国”吧?挺棒的。
那个画廊艺术总监说的挺对,我也觉得这个展览和老费八五展有本质的区别,这个展更是文化性的、社会性的、自觉性。“八五”多多少少是在有政府默许的条件下发生的。
那个画廊艺术总监说的挺对,我也觉得这个展览和老费八五展有本质的区别,这个展更是文化性的、社会性的、自觉性。“八五”多多少少是在有政府默许的条件下发生的。
85是在政府睁只眼闭只眼下大声办的、星星是在政府还没睁眼时小声做的、公寓艺术是在政府睁着双眼下无声干的。公寓艺术最有地下色彩。
不知道还有多少历史被阉没
看完之后,无语了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需要等待。
表现一种状态毋庸置疑,但把状态当成学术有点矫情。
状态就是状态,学术就是学术。楼上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才是矫情。
[quote]引用第25楼guest于2008-10-7 11:54:38发表的:
状态就是状态,学术就是学术。楼上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才是矫情。...[/quote]
你去问问高老师,他怎么说,他会认同你认为他只呈现状态吗?

历史就是历史
秦玉芬、朱金石一对变态的狗和髙名录这个阉割又意淫的儒生搞在一起可怜呀可怜!

好展览!
其实被历史淹没的好东西还很多!
中国艺术史须要这样的清理....
其实被历史淹没的好东西还很多!
中国艺术史须要这样的清理....
+张羽魔法书+
http://blog.sina.com.cn/zhangyumofa
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这就是江湖
建议媒体多关心这样的展览,少一些对无聊展览的奉承或是道貌岸然的评论。



进入当代艺术史的艺术家未必是好艺术家
艺术场就是名利场
真正离开名利场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又看了一遍展览,发现艺术作品与艺术史在美学上的联系不一定是有联系的,这个展览最大的意义超过七九八很多画廊的展览意义。不媚俗、不妥协,尤其是那个小屋一定会被参观者记住,它是那个时代前卫艺术的第一见证人。
顶!
在国内艺术市场普遍低迷的时候,就连尤伦斯、佩斯这样的大牌画廊都在做商业的同时,终于看到了一家画廊在做博物馆级的赋有历史性的学术展,很难得、很可贵。这样的画廊就像画展中的艺术家一样值得尊敬,同时这家画廊的运营策略也相当高明,可谓剑走偏锋,在这个时间做这样的展览获得的口碑回报一定比市场泡沫期的效果要高得多。看来乱世出英雄的理论还是有道理的。
主要还是798其他画廊在这个时期的展览太像了,每个展览项目都是差不多,对水木下一个展览要拭目以待了。
这是什么人的画廊?
一个画廊一年能做出一个这样高水准的展览是不容易的,作为同行很羡慕
凭什么这么牛逼
做展览难,做好展览更难,向高名潞、向水木、向参展艺术家鞠躬敬礼。
今天去798参加论坛活动,刚看了这个展览,进入今年国内画廊年度十佳展无可置疑!!!
整个展览涉及的艺术家太多了,后面好像还有艾未未、张培力、尹秀珍、徐冰、林天苗、秦玉芬、王鲁炎这些更大牌的。我觉得如果这样的好展览,应该是一个不能少。
回楼上的
还是这次展览好,原生态. 如今"更大牌的"不见得是更好的. 今天你面前看到的世界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我尊敬这次看到的这些前辈们在那个年代的作品和精神.
还是这次展览好,原生态. 如今"更大牌的"不见得是更好的. 今天你面前看到的世界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我尊敬这次看到的这些前辈们在那个年代的作品和精神.
公寓艺术展视频链接地址 http://news.artron.net/show_news.php?newid=60205
这里只有张伟是真正的艺术家,其他都是些混混!
这个展览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展览变成了一个整体装置作品,值得同行们借鉴
也许不是双休日的原因,今天的展厅格外安静,耳边伴随着安东尼奥尼《中国》的画外音,独自漫步在一个个印记着历史中的房间,我的神情在游弋。这种感觉很美、很自然、完全没有“欣赏”当代艺术的疲劳和距离。我喜欢这样的安静、喜欢我和这个展览的这样松弛关系。
现在这个时候,也许学术是最有市场的
85新潮展览的工作室还原展览法开了先河,有人跟进了。
为什么当代艺术总是关注技术而不是看看态度。八五也好,公寓艺术也好,都是高名潞创办的。尤伦斯也罢、水木当代也罢,也都是从艺术史的角度再现过去。我看水木的布展好像比尤伦斯手法更全面。
艺术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就应该是对现实有批判性,这个展览恰恰做到了,它的出现如同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嘲笑。难得可贵,更难得的是对标榜自身以非营利姿态的众多美术馆中商业展览的一种讽刺。
不知道798明年还会有这样的展览吗
看到了顾德新86年的作品展,公寓艺术里的艺术家真是很前卫
没想到顾德新那时的作品就很牛逼
这样的展览应该顶
那天看到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奥奎到水木空间看这个展览了
看老高下面的戏怎么唱
好像水木的媒体优势很强
如果798其他画廊也是这样作展览,北京就会成为真正的亚洲艺术中心
萧条时期的学术气质
是个好的主意
good
听说798很多画廊现在都想和水木一样,要在明年开始做学术
经典的一个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