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10.26多伦举办“电子媒体”绘画展
“电子媒体”绘画展
展览名称:“电子媒体”绘画展
展览主题:电子媒体
主办单位: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开幕:2008年10月11日 16:00
时间:2008年10月11日-10月26日
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多伦路27号)
展览总监:杜放
策 展 人:卢星 段君
展览助理:顾佳君
媒体推广:卢星 王婵娟
平面设计:朱海辰 沈嘉
工程负责:鲍正源
联系方式:021-56719068 email: nhkbook@hotmail.com
官方网站:www.duolunmoma.org
参展作品:金阳平、康世伟、沈晓闽、孙逊、孙尧、吴明晖、谢曹闽、余旭鸿等8位艺术家70多张(组)以“电子媒体”为表现内容的架上绘画。
2008年10月11-10月26日,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电子媒体”绘画展,本次展览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学术主管卢星和青年批评家段君为联合策展人,在“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举办前后,邀请金阳平、康世伟、沈晓闽、孙逊、孙尧、吴明晖、谢曹闽、余旭鸿等8位艺术家,70多张(组)以“电子媒体”为表现内容的绘画组成这样一个别具风格的架上绘画展览。在“迎世博600天”的特殊时期,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将“荧屏绘画”这一新颖的架上艺术样式集中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印刷媒体、电视、电影中的图像对艺术家们来说,和自然景物没任何区别,电子媒体的稍纵即逝,在艺术家的手上成为了凝固的别样风景,这次“电子媒体”绘画展将带给上海市民一种非常特别的观看经验和视觉景观,也是只有在电子和数字时代才可能出现的全新图景
“电子媒体”绘画展即以绘画模拟电视画面、电影屏幕、录像截图和网络图片等电子媒体的图像效果。“电子媒体”绘画的意义在两个方面:1、绘画语言上的进展,2、绘画图像内容的扩展。中国当代绘画在语言上的困境,根植于深层次的内容贫乏。当代绘画普遍的符号复制,抽离了图像的内涵和背景,将图像发展成为僵死的商标。荧屏绘画对电子或数字图像的择取,具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大的格局,这涉及到全球政治和经济、身体与视觉,以及不同意识形态间的激烈碰撞。
Electronic Media Painting exhibition
Subject:Electronic Media
Organizer:Shanghai Duolun Museum of Modern Art
Opening:16:00,11th October 2008
Date:11th October ----26th October, 2008
Venue:Shanghai Duolun Museum of Modern Art(No.27,Duolun Road)
Exhibition Director:Du Fang
Curator:Lu Xing, Duan Jun
Assistant :Gu Jiajun
Media Promotion :Lu Xing, Wang Chanjuan
Designer:Zhu Haichen, Shen Jia
Engineering:Bao Zhenyuan
Contact:021-56719068 email: nhkbook@hotmail.com
Official WebSite:www.duolunmoma.org
Artists & Works:Jin Yangping, Kang Shiwei, Shen Xiaomin, Sun Xun, Sun Yao, Wu Minghui, Xie Caomin, Yu Xuhong,etc.70 pieces of electronic media Easel Painting
Shanghai Duolun Museum of Modern Art will present the Electronic Media Painting exhibition from 11th –26th October, 2008, which are collaborated by Lu Xing, academic director of Duolun MOMA, and youth critic Duan Jun. Around the ARS Electronica, 70 pieces of works about electronic media, which created by Jin Yangping, Kang Shiwei, Shen Xiaomin, Sun Xun, Sun Yao, Wu Minghui, Xie Caomin, Yu Xuhong, will be exhibited. We Duolun MOMA want to put the novelty style of “screen painting” to the public by means of this exhibition when the EXPO coming in future 600 days. To artists, images in print media, TV and movies are not different from the natural scenery. Time is fleeting and the electronic media go with the time, while it forms special scenery in these art works. This exhibition will show these special sights to Shanghai citizen, which would be found just in the electronic and digital age.
We can find TV pictures, film screen, and picture from the network in the works of this exhibition. On the one hand, it is a progress in painting language, on an other hand, the contents of painting are enlarged. Lacking in subject causes the difficult position of painting language. Choosing the Electronic and digital pictures as the subjects of the work, which involv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s collision, body and visual collision and so on , enlarged the visual field and framework.
明信片
展览名称:“电子媒体”绘画展
展览主题:电子媒体
主办单位: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开幕:2008年10月11日 16:00
时间:2008年10月11日-10月26日
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多伦路27号)
展览总监:杜放
策 展 人:卢星 段君
展览助理:顾佳君
媒体推广:卢星 王婵娟
平面设计:朱海辰 沈嘉
工程负责:鲍正源
联系方式:021-56719068 email: nhkbook@hotmail.com
官方网站:www.duolunmoma.org
参展作品:金阳平、康世伟、沈晓闽、孙逊、孙尧、吴明晖、谢曹闽、余旭鸿等8位艺术家70多张(组)以“电子媒体”为表现内容的架上绘画。
2008年10月11-10月26日,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电子媒体”绘画展,本次展览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学术主管卢星和青年批评家段君为联合策展人,在“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举办前后,邀请金阳平、康世伟、沈晓闽、孙逊、孙尧、吴明晖、谢曹闽、余旭鸿等8位艺术家,70多张(组)以“电子媒体”为表现内容的绘画组成这样一个别具风格的架上绘画展览。在“迎世博600天”的特殊时期,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将“荧屏绘画”这一新颖的架上艺术样式集中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印刷媒体、电视、电影中的图像对艺术家们来说,和自然景物没任何区别,电子媒体的稍纵即逝,在艺术家的手上成为了凝固的别样风景,这次“电子媒体”绘画展将带给上海市民一种非常特别的观看经验和视觉景观,也是只有在电子和数字时代才可能出现的全新图景
“电子媒体”绘画展即以绘画模拟电视画面、电影屏幕、录像截图和网络图片等电子媒体的图像效果。“电子媒体”绘画的意义在两个方面:1、绘画语言上的进展,2、绘画图像内容的扩展。中国当代绘画在语言上的困境,根植于深层次的内容贫乏。当代绘画普遍的符号复制,抽离了图像的内涵和背景,将图像发展成为僵死的商标。荧屏绘画对电子或数字图像的择取,具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大的格局,这涉及到全球政治和经济、身体与视觉,以及不同意识形态间的激烈碰撞。
Electronic Media Painting exhibition
Subject:Electronic Media
Organizer:Shanghai Duolun Museum of Modern Art
Opening:16:00,11th October 2008
Date:11th October ----26th October, 2008
Venue:Shanghai Duolun Museum of Modern Art(No.27,Duolun Road)
Exhibition Director:Du Fang
Curator:Lu Xing, Duan Jun
Assistant :Gu Jiajun
Media Promotion :Lu Xing, Wang Chanjuan
Designer:Zhu Haichen, Shen Jia
Engineering:Bao Zhenyuan
Contact:021-56719068 email: nhkbook@hotmail.com
Official WebSite:www.duolunmoma.org
Artists & Works:Jin Yangping, Kang Shiwei, Shen Xiaomin, Sun Xun, Sun Yao, Wu Minghui, Xie Caomin, Yu Xuhong,etc.70 pieces of electronic media Easel Painting
Shanghai Duolun Museum of Modern Art will present the Electronic Media Painting exhibition from 11th –26th October, 2008, which are collaborated by Lu Xing, academic director of Duolun MOMA, and youth critic Duan Jun. Around the ARS Electronica, 70 pieces of works about electronic media, which created by Jin Yangping, Kang Shiwei, Shen Xiaomin, Sun Xun, Sun Yao, Wu Minghui, Xie Caomin, Yu Xuhong, will be exhibited. We Duolun MOMA want to put the novelty style of “screen painting” to the public by means of this exhibition when the EXPO coming in future 600 days. To artists, images in print media, TV and movies are not different from the natural scenery. Time is fleeting and the electronic media go with the time, while it forms special scenery in these art works. This exhibition will show these special sights to Shanghai citizen, which would be found just in the electronic and digital age.
We can find TV pictures, film screen, and picture from the network in the works of this exhibition. On the one hand, it is a progress in painting language, on an other hand, the contents of painting are enlarged. Lacking in subject causes the difficult position of painting language. Choosing the Electronic and digital pictures as the subjects of the work, which involv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s collision, body and visual collision and so on , enlarged the visual field and framework.

福州人顶晓闽!
“电子媒体”绘画展主题阐述
“电子媒体”绘画,即以绘画模拟电视画面、电影屏幕、录像截图和网络图片等电子媒体的图像效果。荧屏绘画的意义在两个方面:1、绘画语言上的进展,2、绘画图像内容的扩展。
由于特殊的成像和展播方式,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电子或数字媒体为当代社会提供的图像,在视觉观感上完全不同于以往。比如目前网络上的图片或录像视频,因为受到传播光缆和存储空间的限制,图像一般都是低像素的,在显示屏上会出现较大的颗粒和强烈的模糊感。电视荧屏也不时会因为显像管故障或器件老化,意外产生一些异样的图像。这些现象只有在电子和数字时代才会出现。
对图像极其敏感的画家们注意到这些现象,并尝试以绘画的方式将其描绘出来,无疑极大地扩展了绘画语言发展的空间。金阳平模拟电视机因显像管老化或信号干扰而出现问题的荧屏画面,谢曹闽表现网络上的低像素图片,沈晓闽输出网络下载未完成的视频截图,吴明晖用多幅水墨绘制电影的单帧画面,孙尧依据照片的绘画也沾有电子图像的气息,康世伟则直接描摹他自己过去拍摄的录像。
回想19世纪晚期,新印象派发明点彩,把未经调和的原色紧密并置在画布上,完全靠色彩本身的混合和闪烁,在人类的视网膜上产生效果,令人震惊,并为艺术史贡献出新的绘画语言。今天看来,新印象派如同数字方程式般的点彩方法,不仅在画面的构成上极类似“电子媒体”绘画,而且在艺术的整体上也达到了某种诗意的效果。
与新印象派相比,“电子媒体”绘画有更为可靠和直观的视觉经验作为参照,可以更好地处理画面。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未来感。新印象派出现的背景是当时科学界在光学和色彩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荧屏绘画则同20世纪下半叶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密切相关。电子和数字媒体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切实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新媒体艺术已经以网络艺术等方式来关注当代,荧屏绘画则以古老的绘画来讨论电子和数字时代的视觉景观。
荧屏上每天都有大量的图像信息不停地展播,我们对荧屏的观看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视觉经验,它甚至已经超过对自然景象的注视。以荧屏绘画为代表的“电子媒体”绘画展不仅反映人类普遍的视觉经验,更在于思考对荧屏的大量观看是否会妨碍到我们注意其它的图像。
中国当代绘画在语言上的困境,根植于深层次的内容贫乏。当代绘画普遍的符号复制,抽离了图像的内涵和背景,将图像发展成为僵死的商标。荧屏绘画对电子或数字图像的择取,具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大的格局,它涉及到全球政治和经济、身体与视觉,以及不同意识形态间的激烈碰撞。
“电子媒体”绘画,即以绘画模拟电视画面、电影屏幕、录像截图和网络图片等电子媒体的图像效果。荧屏绘画的意义在两个方面:1、绘画语言上的进展,2、绘画图像内容的扩展。
由于特殊的成像和展播方式,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电子或数字媒体为当代社会提供的图像,在视觉观感上完全不同于以往。比如目前网络上的图片或录像视频,因为受到传播光缆和存储空间的限制,图像一般都是低像素的,在显示屏上会出现较大的颗粒和强烈的模糊感。电视荧屏也不时会因为显像管故障或器件老化,意外产生一些异样的图像。这些现象只有在电子和数字时代才会出现。
对图像极其敏感的画家们注意到这些现象,并尝试以绘画的方式将其描绘出来,无疑极大地扩展了绘画语言发展的空间。金阳平模拟电视机因显像管老化或信号干扰而出现问题的荧屏画面,谢曹闽表现网络上的低像素图片,沈晓闽输出网络下载未完成的视频截图,吴明晖用多幅水墨绘制电影的单帧画面,孙尧依据照片的绘画也沾有电子图像的气息,康世伟则直接描摹他自己过去拍摄的录像。
回想19世纪晚期,新印象派发明点彩,把未经调和的原色紧密并置在画布上,完全靠色彩本身的混合和闪烁,在人类的视网膜上产生效果,令人震惊,并为艺术史贡献出新的绘画语言。今天看来,新印象派如同数字方程式般的点彩方法,不仅在画面的构成上极类似“电子媒体”绘画,而且在艺术的整体上也达到了某种诗意的效果。
与新印象派相比,“电子媒体”绘画有更为可靠和直观的视觉经验作为参照,可以更好地处理画面。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未来感。新印象派出现的背景是当时科学界在光学和色彩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荧屏绘画则同20世纪下半叶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密切相关。电子和数字媒体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切实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新媒体艺术已经以网络艺术等方式来关注当代,荧屏绘画则以古老的绘画来讨论电子和数字时代的视觉景观。
荧屏上每天都有大量的图像信息不停地展播,我们对荧屏的观看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视觉经验,它甚至已经超过对自然景象的注视。以荧屏绘画为代表的“电子媒体”绘画展不仅反映人类普遍的视觉经验,更在于思考对荧屏的大量观看是否会妨碍到我们注意其它的图像。
中国当代绘画在语言上的困境,根植于深层次的内容贫乏。当代绘画普遍的符号复制,抽离了图像的内涵和背景,将图像发展成为僵死的商标。荧屏绘画对电子或数字图像的择取,具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大的格局,它涉及到全球政治和经济、身体与视觉,以及不同意识形态间的激烈碰撞。
增加一个协办单位:上海世和中心
展览海报

展览前言:
荧 屏 绘 画
段 君
荧屏绘画,即以绘画模拟电视、电影、录像和互联网络等电子和数字媒体终端显示屏的图像效果。荧屏绘画的意义在两个方面:1、绘画语言上的进展,2、绘画图像内容的扩展。
由于特殊的成像和展播方式,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电子和数字媒体为当代社会提供的图像,在视觉观感上完全不同于以往。比如目前网络上的图片或在线播放的视频,因为受到互联网传输光缆和网站存储空间的限制,图像的像素一般都比较低,在显示屏上会出现影响正常观看的电子颗粒或色块,图像显得不够清晰。对于经常浏览互联网的当代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视觉经验。此次展览中谢曹闽的绘画,图像来源于电脑网络数字媒体,以及电视、录像等电子媒体。画面多重影,场景模糊,似乎与他刚到美国时成天趴在电视机前学英语的经历有关。谢曹闽毕业的萨梵那艺术学院,是美国多媒体艺术专业极强的院校。与学院其他媒体艺术家曾经的朝夕相处,使他对荧屏画面的研究更为精深和可靠。
谢曹闽 city jungle 117x139cm oil on canvas 2008
沈晓闽一直从事独立纪录片拍摄,成果卓著,在视频的成像、编辑等方面十分在行。此次参展作品是他最新的绘画力作,作品的原始画面取自在互联网上还未下载完的大片。由于文件并未完全解码,所以大片通过软件在荧屏上播放的时候,颜色、形象都是凌乱不堪的。有时色块无限拉长,有时物体产生重影,场面荒诞。沈晓闽与谢曹闽对图像的选择,都具有比较大的视域和格局,比如战争、城市、色情、集会等场面,他们的作品已经具有全球视觉文化研究的性质。
沈晓闽作品
电视是早期视觉文化的最佳载体,但自从网络兴起以后,电视日益暴露出它单向输出画面的死穴。网络上提供的图像则是空前海量的,目前还没有任何媒体能够与之抗衡,所以模拟网络图像的艺术家选择图像的自由度和宽广度几乎是无限的。不过,电视仍然是当今最典型和最成熟的电子媒体系统,它不涉及到像素的问题,加上它传输信号的光缆超宽,播放质量早已达到高清,但它还是会受终端显示屏的影响,尤其是在电视机显像管发生故障或老化,或在播放过程中遭到其它电子信号干扰,电视荧屏上就会出现一些异样的图像,比如电子射线在荧幕上闪烁形成的麻点、色条或色块。金阳平在《正面损伤》、《发言人》、《被灼伤的肢体》等系列作品中,就着力模拟电视荧屏的画面效果,或电视机出现故障,或开机关机瞬间的光点闪烁。但他并不完全是在讨论色域的抽象构成,电视的文化和社会性内容依然是金阳平涉及的主题,只是金阳平将这种讨论跟最直接的身体感觉紧密联系起来,以建立一个实在的出发点。在他模拟电视画面的系列作品中,身体会直接感知到电子媒体的物质性射线:射线与画面中的事件同样是实实在在的。
金阳平作品
这些感官上的现象以及模拟此类现象的绘画,我想只有在电子和数字时代才会出现。电视、录像、网络等作为二手媒体,它与我们直接通过肉眼观看世界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画家们注意到这些复杂的新型视觉景象,并尝试以绘画的方式将其描绘出来,无疑极大地扩展了绘画语言发展的空间。荧屏绘画语言的进展并不局限在绘画内部,它通过与其它媒体的碰撞和交融,借鉴其它媒体的成像方式,从方法论的深处发动语言变革。
回想19世纪晚期,新印象派发明点彩,把未经调和的原色紧密并置在画布上,完全靠色彩本身的混合和闪烁,在人类的视网膜上产生效果,为艺术史贡献出新的绘画语言。新印象派出现的背景是当时科学界在光学和色彩研究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荧屏绘画则同20世纪下半叶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密切相关,尤其是电子和数字媒体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切实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电子和数字媒体艺术已经以录像和网络艺术等方式来讨论技术的可能性,荧屏绘画则用古老的绘画来思考电子和数字图像。
与历史上的新印象派相比,荧屏绘画有着更为可靠和直观的视觉经验作为参照,能够在更深的层次上处理画面,况且电子和数字媒体本身的成像方式就是有贡献性和突破性的。但新印象派的缺陷也显而易见:点彩法过于严厉和机械,使绘画的对象失去了生命力。今天看来,新印象派在方法上与荧屏绘画不谋而合,但荧屏绘画更注重对画面的主观处理,而不是像新印象派基于技法考虑以致简化对象。金阳平的绘画与新印象派有实质上的渊源关系,但他已成功地摆脱了新印象派僵化的技法,他不会勉强地滥用零散的笔触,画面想要表达的主题才是他选择何种语言的出发点。在《天空的游戏》、《邓小平》、《孙中山》等作品中,金阳平将重大事件画得如同电子游戏场景,或者说是将电子游戏场景画得如同重大事件,以此攻击大事件的虚幻,并揭示其本质。
康世伟则用油画直接画他过去所拍摄的录像截图,但有意使画面模糊,作品如同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或塑料布,既探索绘画语言,又审视曾经的青春。荧屏绘画必须认清的问题是:画面为什么要模模糊糊的?模糊究竟有什么意思?荧屏绘画并不关注人类较早期的照片,因为早期的照片属于前电子媒体,它的模糊感是由于照相机机械性的晃动所造成的,这与电子和数字图像的成像方式完全不同,尤其是数字媒体的成像,已具有前智能的性质。画面的模糊或者不清晰,在当代中国经常用以表达对描绘对象持审慎或批判的态度,这是由中国整体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很多观点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
康世伟 雷迪森酒店
在艺术感觉上,荧屏绘画蕴含中国古代绘画的诗意。不少技法类似水墨山水中的皴法,如点子皴,画面则多有米氏云山之遗韵。孙尧2008年的绘画,整体气氛晕染出色,人像或人体完全融化在树木、山林、空气、土壤、光线等自然结构中,瑰丽的颜色还沾染有电子图像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余旭鸿的画面模拟投影的效果,既有灯光、树木等实体的投影,又有投影仪光束的照射,兼得古代意境与现代动感,兵分两路研究图像的成因,最终殊途同归。
孙尧 trace no[1].8 147x178cm 2008
余旭鸿作品
荧屏绘画不仅反映人类普遍的视觉经验,更在于思考对荧屏的大量观看,是否会妨碍到我们注意其它的图像?孙逊的手绘功夫已声名远播,此次参展作品为《昆虫考古学》,他的考古是福柯式的考古:解析并还原事物。其工作基础是对历史的感情与怀疑。逐帧观看昆虫肢体的细微变化,不过是孙逊的借口,他要提示的是:历史应当被凝视。吴明晖绘制旧版外来电影画面的135幅水墨,其价值在于他用绘画的方式将电影单帧画面的构图、透视、虚实、色彩等视觉艺术问题放大,以此探讨绘画语言发展的可能性,并获得对自身的参照。
孙逊 昆虫考古学
吴明晖 就是他033 纸本水墨 2008年
中国当代绘画在语言上的困境,根植于深层次的内容贫乏,以及在方法实验和观念更新方面的惰性。当代绘画普遍的符号复制,抽离了图像的内涵和背景,将图像发展成为僵死的商标。电子或数字图像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的流动性,它不会僵化,并具有强烈的共享欲望。荧屏绘画染指电子和数字图像,目前虽然处在探索阶段,前途未卜,但不确定的未来正是荧屏绘画的魅力所在。更重要的是,荧屏绘画因其大视域、大格局,将成为全球文化、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进行碰撞和较量的艺术场所。
2008年9月
荧 屏 绘 画
段 君
荧屏绘画,即以绘画模拟电视、电影、录像和互联网络等电子和数字媒体终端显示屏的图像效果。荧屏绘画的意义在两个方面:1、绘画语言上的进展,2、绘画图像内容的扩展。
由于特殊的成像和展播方式,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电子和数字媒体为当代社会提供的图像,在视觉观感上完全不同于以往。比如目前网络上的图片或在线播放的视频,因为受到互联网传输光缆和网站存储空间的限制,图像的像素一般都比较低,在显示屏上会出现影响正常观看的电子颗粒或色块,图像显得不够清晰。对于经常浏览互联网的当代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视觉经验。此次展览中谢曹闽的绘画,图像来源于电脑网络数字媒体,以及电视、录像等电子媒体。画面多重影,场景模糊,似乎与他刚到美国时成天趴在电视机前学英语的经历有关。谢曹闽毕业的萨梵那艺术学院,是美国多媒体艺术专业极强的院校。与学院其他媒体艺术家曾经的朝夕相处,使他对荧屏画面的研究更为精深和可靠。
谢曹闽 city jungle 117x139cm oil on canvas 2008
沈晓闽一直从事独立纪录片拍摄,成果卓著,在视频的成像、编辑等方面十分在行。此次参展作品是他最新的绘画力作,作品的原始画面取自在互联网上还未下载完的大片。由于文件并未完全解码,所以大片通过软件在荧屏上播放的时候,颜色、形象都是凌乱不堪的。有时色块无限拉长,有时物体产生重影,场面荒诞。沈晓闽与谢曹闽对图像的选择,都具有比较大的视域和格局,比如战争、城市、色情、集会等场面,他们的作品已经具有全球视觉文化研究的性质。
沈晓闽作品
电视是早期视觉文化的最佳载体,但自从网络兴起以后,电视日益暴露出它单向输出画面的死穴。网络上提供的图像则是空前海量的,目前还没有任何媒体能够与之抗衡,所以模拟网络图像的艺术家选择图像的自由度和宽广度几乎是无限的。不过,电视仍然是当今最典型和最成熟的电子媒体系统,它不涉及到像素的问题,加上它传输信号的光缆超宽,播放质量早已达到高清,但它还是会受终端显示屏的影响,尤其是在电视机显像管发生故障或老化,或在播放过程中遭到其它电子信号干扰,电视荧屏上就会出现一些异样的图像,比如电子射线在荧幕上闪烁形成的麻点、色条或色块。金阳平在《正面损伤》、《发言人》、《被灼伤的肢体》等系列作品中,就着力模拟电视荧屏的画面效果,或电视机出现故障,或开机关机瞬间的光点闪烁。但他并不完全是在讨论色域的抽象构成,电视的文化和社会性内容依然是金阳平涉及的主题,只是金阳平将这种讨论跟最直接的身体感觉紧密联系起来,以建立一个实在的出发点。在他模拟电视画面的系列作品中,身体会直接感知到电子媒体的物质性射线:射线与画面中的事件同样是实实在在的。
金阳平作品
这些感官上的现象以及模拟此类现象的绘画,我想只有在电子和数字时代才会出现。电视、录像、网络等作为二手媒体,它与我们直接通过肉眼观看世界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画家们注意到这些复杂的新型视觉景象,并尝试以绘画的方式将其描绘出来,无疑极大地扩展了绘画语言发展的空间。荧屏绘画语言的进展并不局限在绘画内部,它通过与其它媒体的碰撞和交融,借鉴其它媒体的成像方式,从方法论的深处发动语言变革。
回想19世纪晚期,新印象派发明点彩,把未经调和的原色紧密并置在画布上,完全靠色彩本身的混合和闪烁,在人类的视网膜上产生效果,为艺术史贡献出新的绘画语言。新印象派出现的背景是当时科学界在光学和色彩研究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荧屏绘画则同20世纪下半叶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密切相关,尤其是电子和数字媒体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切实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电子和数字媒体艺术已经以录像和网络艺术等方式来讨论技术的可能性,荧屏绘画则用古老的绘画来思考电子和数字图像。
与历史上的新印象派相比,荧屏绘画有着更为可靠和直观的视觉经验作为参照,能够在更深的层次上处理画面,况且电子和数字媒体本身的成像方式就是有贡献性和突破性的。但新印象派的缺陷也显而易见:点彩法过于严厉和机械,使绘画的对象失去了生命力。今天看来,新印象派在方法上与荧屏绘画不谋而合,但荧屏绘画更注重对画面的主观处理,而不是像新印象派基于技法考虑以致简化对象。金阳平的绘画与新印象派有实质上的渊源关系,但他已成功地摆脱了新印象派僵化的技法,他不会勉强地滥用零散的笔触,画面想要表达的主题才是他选择何种语言的出发点。在《天空的游戏》、《邓小平》、《孙中山》等作品中,金阳平将重大事件画得如同电子游戏场景,或者说是将电子游戏场景画得如同重大事件,以此攻击大事件的虚幻,并揭示其本质。
康世伟则用油画直接画他过去所拍摄的录像截图,但有意使画面模糊,作品如同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或塑料布,既探索绘画语言,又审视曾经的青春。荧屏绘画必须认清的问题是:画面为什么要模模糊糊的?模糊究竟有什么意思?荧屏绘画并不关注人类较早期的照片,因为早期的照片属于前电子媒体,它的模糊感是由于照相机机械性的晃动所造成的,这与电子和数字图像的成像方式完全不同,尤其是数字媒体的成像,已具有前智能的性质。画面的模糊或者不清晰,在当代中国经常用以表达对描绘对象持审慎或批判的态度,这是由中国整体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很多观点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
康世伟 雷迪森酒店
在艺术感觉上,荧屏绘画蕴含中国古代绘画的诗意。不少技法类似水墨山水中的皴法,如点子皴,画面则多有米氏云山之遗韵。孙尧2008年的绘画,整体气氛晕染出色,人像或人体完全融化在树木、山林、空气、土壤、光线等自然结构中,瑰丽的颜色还沾染有电子图像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余旭鸿的画面模拟投影的效果,既有灯光、树木等实体的投影,又有投影仪光束的照射,兼得古代意境与现代动感,兵分两路研究图像的成因,最终殊途同归。
孙尧 trace no[1].8 147x178cm 2008
余旭鸿作品
荧屏绘画不仅反映人类普遍的视觉经验,更在于思考对荧屏的大量观看,是否会妨碍到我们注意其它的图像?孙逊的手绘功夫已声名远播,此次参展作品为《昆虫考古学》,他的考古是福柯式的考古:解析并还原事物。其工作基础是对历史的感情与怀疑。逐帧观看昆虫肢体的细微变化,不过是孙逊的借口,他要提示的是:历史应当被凝视。吴明晖绘制旧版外来电影画面的135幅水墨,其价值在于他用绘画的方式将电影单帧画面的构图、透视、虚实、色彩等视觉艺术问题放大,以此探讨绘画语言发展的可能性,并获得对自身的参照。
孙逊 昆虫考古学
吴明晖 就是他033 纸本水墨 2008年
中国当代绘画在语言上的困境,根植于深层次的内容贫乏,以及在方法实验和观念更新方面的惰性。当代绘画普遍的符号复制,抽离了图像的内涵和背景,将图像发展成为僵死的商标。电子或数字图像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的流动性,它不会僵化,并具有强烈的共享欲望。荧屏绘画染指电子和数字图像,目前虽然处在探索阶段,前途未卜,但不确定的未来正是荧屏绘画的魅力所在。更重要的是,荧屏绘画因其大视域、大格局,将成为全球文化、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进行碰撞和较量的艺术场所。
2008年9月

康世伟 《源于影像的绘画》 油画

孙尧 漂浮的岛屿 布面油画 140x140cm 2006

余旭鸿 光与影—迁徙 布面油画 150x200cm 2007
快開幕了吧
“电子媒体”架上绘画展昨天开幕(图)
2008-10-12 1:36:51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早报记者 徐佳和
金阳平作品
70多张(组)以电视画面、电影屏幕、录像截图和网络图片等电子媒体图像效果为表现内容的绘画,组成了昨天在多伦美术馆开幕的“电子媒体”架上绘画展。展览由金阳平、康世伟、沈晓闽、孙逊、孙尧、吴明晖、谢曹闽、余旭鸿等8位艺术家的作品组成。
目前网络上的图片或在线播放的视频,因为受到互联网传输光缆和网站存储空间的限制,显示屏上会出现影响正常观看的电子颗粒或色块,图像显得不够清晰。对于经常浏览互联网的当代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视觉经验。展览中的那些作品画面多重影,场景模糊,颜色、形象凌乱不堪。有时色块无限拉长,有时物体产生重影,场面荒诞。
电视是当今最典型和最成熟的电子媒体系统,由于传输信号的光缆超宽,播放质量早已达到高清,但它还是会受终端显示屏的影响,尤其是在电视机显像管发生故障或老化,或在播放过程中遭到其他电子信号干扰,电视荧屏上就会出现一些异样的图像,比如电子射线在荧幕上闪烁形成的麻点、色条或色块。金阳平在《正面损伤》、《发言人》、《被灼伤的肢体》等系列作品中,就着力模拟电视荧屏的画面效果,或电视机出现故障,或开机关机瞬间的光点闪烁。
策展人之一的段君说:“这些感官上的现象以及模拟此类现象的绘画,只有在电子和数字时代才会出现,画家们借此扩展了绘画语言发展的空间。”数字图像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的流动性,可是对于画面而言,模糊究竟有什么意义?是不是有很多观点不能或者不愿意清晰地表达出来?
2008-10-12 1:36:51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早报记者 徐佳和
金阳平作品
70多张(组)以电视画面、电影屏幕、录像截图和网络图片等电子媒体图像效果为表现内容的绘画,组成了昨天在多伦美术馆开幕的“电子媒体”架上绘画展。展览由金阳平、康世伟、沈晓闽、孙逊、孙尧、吴明晖、谢曹闽、余旭鸿等8位艺术家的作品组成。
目前网络上的图片或在线播放的视频,因为受到互联网传输光缆和网站存储空间的限制,显示屏上会出现影响正常观看的电子颗粒或色块,图像显得不够清晰。对于经常浏览互联网的当代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视觉经验。展览中的那些作品画面多重影,场景模糊,颜色、形象凌乱不堪。有时色块无限拉长,有时物体产生重影,场面荒诞。
电视是当今最典型和最成熟的电子媒体系统,由于传输信号的光缆超宽,播放质量早已达到高清,但它还是会受终端显示屏的影响,尤其是在电视机显像管发生故障或老化,或在播放过程中遭到其他电子信号干扰,电视荧屏上就会出现一些异样的图像,比如电子射线在荧幕上闪烁形成的麻点、色条或色块。金阳平在《正面损伤》、《发言人》、《被灼伤的肢体》等系列作品中,就着力模拟电视荧屏的画面效果,或电视机出现故障,或开机关机瞬间的光点闪烁。
策展人之一的段君说:“这些感官上的现象以及模拟此类现象的绘画,只有在电子和数字时代才会出现,画家们借此扩展了绘画语言发展的空间。”数字图像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的流动性,可是对于画面而言,模糊究竟有什么意义?是不是有很多观点不能或者不愿意清晰地表达出来?
[wmv=314,256,0]http://video.dvod.com.cn/swf/player.swf?flvid=2064511[/wmv]
誰能幫忙下載一下,謝謝
http://video.dvod.com.cn/2064511/
誰能幫忙下載一下,謝謝
http://video.dvod.com.cn/2064511/
太有特点了
《就是他》 水墨纸本 127幅 展于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2008年10月11--10月26日
取材于日本电影《追捕》主演:高仓健 中野良子 央视二套节目 http://video.dvod.com.cn/2064511/
到上海"重温旧梦"
《闽南日报》讯(记者 郑来珍 实习生 杨丽平)10月11日,以“荧屏绘画”为主题的现代艺术展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了70多件以荧屏影像为绘制对象的作品,漳州艺术家吴明晖受邀参展,为展览献上一件取材于电影影像的纸本水墨画作品。
据了解,该展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主办,展出国内8位艺术家的作品。漳州艺术家吴明晖参展作品取材日本电影《追捕》,以影片中一句重要台词“就是他”为名,作品共100多幅,“占领”美术馆三楼的整个展厅。吴明晖告诉记者,他的作品面对的仍旧是绘画如何让视觉留驻、绘画如何继续发展的命题,他希望藉由水墨纸本材料、旧版外国电影素材的叙事性等元素,提出个人的解决方案。
在三十年前引入中国的日本电影《追捕》中,高大冷峻的检察官杜丘,美丽勇敢的真由美,共同演绎了浪漫与惊险,该部电影曾造成全国轰动,成为许多人收藏的影像记忆。经典成了梦萦,喜欢看电影的吴明晖则以“寻梦者”的身份,将《追捕》等旧版外国老电影分解成一帧帧静止的画面,让人们“重温旧梦”。吴明晖的作品利用纸本水墨材料,引入故事性,将旧版的外来电影作为绘制对象,以干湿浓淡不一的黑白色调呈现,唤醒人们关于老电影的斑斓记忆,无形之中使得人们加入了“寻梦者”的行列,与画面“对话”进行交流。来自杭州的朱海辰是70后小伙,他在上海看展览时表示,《就是他》作品让他重新忆起了《追捕》电影里的很多情节,比如骑马救人、驾飞机亡命,还有优美的主题歌。

http://makermaker.blog.sohu.com/101843303.html?act=1224074939736#comment
一群傻比!!!
10月15日,德国汉堡市中区区长马库斯•施乐博及其夫人卡罗拉•施乐博带领中区经济、建筑和环境保护部、中区城市和景观规划处等部门官员来我区访问。
这是他们来到本次“电子媒体”绘画展展览现场的照片

展览现场作品图片

金阳平作品

沈晓闽作品

谢曹闽作品

吴明晖作品

余旭鸿作品

康世伟作品

孙尧作品

孙逊作品

金阳平作品

沈晓闽作品

谢曹闽作品

吴明晖作品

余旭鸿作品

康世伟作品

孙尧作品

孙逊作品
沈晓闽的作品德国人来看的时候,怎么比楼上发的展览现场少了一张图片?多轮怎么回事情?
昨天去多伦看了一下,可能是偶今年看到的最好的绘画展.
全世界?
[quote]引用第17楼guest于2008-10-18 5:25:41发表的:
沈晓闽的作品德国人来看的时候,怎么比楼上发的展览现场少了一张图片?多轮怎么回事情?...[/quote]
哈哈,这你都知道,很牛
这次晓闽的作品绘画的内容包括以下两部片子:意志的胜利和东京热的某集
(1934/德/黑白)
[档案]英文名:Triumph of the Will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配乐:赫伯特。温特获奖情况:获1935年威尼斯电影节和巴黎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禁级:XXXXX [内容]本片是一部记录1934年在纽伦堡召开的帝国代表大会的纪录片。由纳粹构思,为纳粹拍摄,内容也是关于纳粹。电影记录了大会的盛况和会议期间的一些重要事件。影片开始时,浓云密布的天空衬托出德国的动乱景象,显示一个正等待创世主开天辟地的混沌世界。然后天空逐渐开朗,第三帝国的形象逐渐清楚起来。一架飞机穿云破雾时隐时现。陆地上的群众在仰望和等待。飞机终于着陆,舱门打开,希特勒从天而降,顿时,欢呼声响彻云霄。纽伦堡,这座具有中世纪情调的都市,挤满了欢迎的人群,国旗随风飘扬,汽车在人群中慢慢地向前驶进,最后是阅兵场的情景,大批装甲战车整齐地隆隆驶过。接着,银幕上出现字幕:“1934年9月5日,世界大战爆发后20年,德国的苦难开始后16年;新生的德国起步之后19个月,阿道夫。希特勒再来纽伦堡,检阅忠实的追随者的队伍。”上世纪30年代,当纳粹党徒聚集在纽伦堡开会期间,希特勒想拍摄一部电影,以反映自己如何成功地爬上德国权力最大的领导者的位置。他选中了莱尼。里芬斯塔尔。《意志的胜利》实际上向历史学家显示了纳粹政府如何通过宣传而发展壮大,希特勒是如何运用他无与伦比又令人恐惧的语言能力煽动群众,并向他们灌输纳粹思想的。
[焦点]一位有争议的女导演拍了一部毁誉参半的作品,成为电影史一则奇特的个案。
[背景]莱尼。里芬施塔尔是德国电影界一位著名的元老级人物,她之所以闻名世界,不仅由于她在电影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更因为她是一位争议颇多、毁誉参半的人物,因为她和德国纳粹合作的经历及其两部著名的影片《意志的胜利》(1934)和《奥林匹亚》(1938)。
莱尼。里芬斯塔尔1902年8月22日出生在柏林一个富裕的小资产阶级家庭里。从影之前,莱尼在柏林学习绘画,之后又接受芭蕾舞训练。在一次受伤后,她决定改行当演员,投到电影导演阿诺德。范克的门下。阿诺德。范克曾是一位滑雪教练,以拍摄登山片而著称。莱尼。里芬施塔尔先后主演了几部范克的登山片,如《圣山》(1926)、《大飞越》(1927)、《帕吕峰的白色地狱》(1929)、《冰山紧急求救》(19323)等。莱尼从范克那里初步学到了电影这门艺术。1932年,莱尼和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合作,共同编剧、导演了她的第一部故事片《蓝光》。这部影片使她在德国影坛声誉雀起。
真正改变莱尼。里芬斯塔尔命运的是在1933年。如果不是这一年她被帝国宣传部授予了拍摄纪录片的任务,那么不管她从事舞蹈,还是表演,或者导演登山片,她的身份还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可一旦她接受了这个任务,她的影片就免不了被沦为纳粹的政治宣传品,她的创作就自觉不自觉地偏离艺术的方向。1933年,莱尼。里芬施塔尔接受帝国宣传部的命令,拍摄了一部关于纳粹党代会的影片《忠诚的胜利》。1934年,她又受命拍摄在纽伦堡举行的帝国代表大会,希特勒欲借此机会大加宣传德国的复兴,他给里芬斯塔尔提供了空前的拍摄条件:无限制的经费,一百多人的摄制组,无数的聚光灯,16名一流摄影师、30台摄影机所组成的规模庞大的摄影队同时开工,22辆配备司机的汽车和身着制服的机动警官,全部随时听命于里芬斯塔尔调遣,纽伦堡甚至为拍摄还专门修建了特殊的桥梁、塔和斜坡路,使里芬斯塔尔的摄影机能够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一位纳粹官员甚至还把他的豪华别墅提供给摄制组下榻。希特勒投下如此血本,为的就是把纳粹党变成银幕上最完美和最有力量的形象。
希特勒的愿望达到了。里芬斯塔尔指挥着她的摄影大军,在梯子上、斜坡和高塔上进行拍摄,多视角的拍摄成功地渲染了现场气氛。影片后期制作花费了几个月,赫伯特。温特为影片配乐,音乐风格近似于瓦格纳,瓦格纳是希特勒最喜爱的音乐家。《意志的胜利》于1935年首映。影片完全符合当局的意图,艺术精湛,很有美学追求,被纳粹头目们称赞为“杰作”。这部影片的成功,使里芬施塔尔成为“国家社会主义自我标榜最有想象力的宣传员”。
1936年,莱尼。里芬斯塔尔拍摄了她最优秀的影片《奥林匹亚》,这部记录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纪录片共分两集:上集是《群众的节日》,从奥运会的发祥地古希腊开始叙述,颂扬了希腊的建筑艺术和人体美,接着是奥运火炬向柏林传递和希特勒检阅群众的场面,之后便是田径赛事;下集是《美的节日》,反映的是奥运村的生活和其他赛事。
在纳粹统治时期,许多有良知的艺术家都不愿与独裁者合作,他们不是流亡国外,就是被投入了集中营,甘愿为纳粹服务的只是少数人,莱尼。里芬斯塔尔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里芬斯塔尔对希特勒的崇拜发自内心,把希特勒看作是人民的救星。在她看来,是希特勒使德国人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长期萧条和民族自卑感,这一信念,直到战争给全世界造成毁灭性灾难,她才醒悟过来,认识到自己也成了被欺骗的历史的牺牲者。1939年9月,里芬斯塔尔被邀请去波兰拍摄闪电战的胜利,5天时间里,她悲伤地震惊于战争的无情和德国士兵对待波兰俘虏的残酷。她开始不再为政治宣传效力,但她作为纳粹艺术的招牌却再也改变不了。
第三帝国倒台后,里芬施塔尔是第一批被送进监狱的电影人,她被定名为纳粹的同情人并几次遭到逮捕。1949年,她终于结束了牢狱之灾,她的导演生涯也随着帝国的覆灭而永远结束了。由于身份特殊,里芬施塔尔很难得到拍片资金,但她仍是一位不屈不挠的坚强女性,她敢于否定自己的过去,也勇于创造自己的未来,拍不了电影,她便改做摄影师,上世纪60年代末,她已年届60,但她仍不辞辛苦地远涉非洲,深入到东非的丛林中考察旅行。在苏丹南部的努巴部落单独与努巴人在一起生活了好几个月,拍摄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回国后出了两本摄影集,曾轰动一时。
1992年是莱尼。里芬施塔尔诞辰90周年,为了向这位德国电影界元老表示敬意,拉伊。米勒为里芬施塔尔制作了一部长达3小时的纪录片。2003年9月8日,莱尼。里芬施塔尔谢世,享年101岁。据报道:“她走得很平静,没有感受到任何痛苦,就像躺在她的床上睡着了一样。”[欣赏]对于美国的电影史学家来说,《意志的胜利》是一部“最具权威性的宣传电影”。影片《意志的胜利》没有解说词,里芬斯塔尔把任何文字都视为影片的敌人。在需要靠语言表达时,就使用希特勒或其他纳粹领导人的演说同期声录音。影片的魅力来自导演对画面和音响的处理:行进着的人们、欢呼着的人们、旗子和纳粹党徽、鹰徽、古老的德国街道和塔、民间歌舞、云彩、演讲、军服,以及频繁出现的“元首”希特勒。在《意志的胜利》的拍摄中,个性强悍的里芬斯塔尔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电影制作作风,凡是与她的美学要求有所冲突的事物,不管作为影片的内容来说有多重要,都会被她毫不留情地排除。电影中的所有画面都要确保在最美的光线下、最美的角度下,以正确的曝光与拍摄角度来拍摄。而为了获得这种画面,她不惜动用几十台摄影机从各种角度一起拍摄,然后从以这种方式拍摄到的大量胶片中选择她所需要的画面,然后从17万英尺的胶片中剪辑出这部电影。作为一位才能非凡、加之训练有素的舞蹈演员,她对电影节奏与动感表现恰到好处的把握,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在视觉表现上酣畅淋漓的作品。旋律、节奏、动感之间的衔接、转化可谓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而由不断变化的画面所生成的节奏感、高翔与陶醉的感觉成了她的电影的基调。里芬斯塔尔也擅长运用静止的画面,使其作为停顿休止符收到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纳粹主义思想在她的壮观画面的演绎下,变成了一种令人陶醉的视觉幻想曲。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她受了纳粹思想的影响的产物,倒不如说是受大会现场的那种法西斯狂热与陶醉的影响的产物。她用摄影机这个工具,在大会现场体会法西斯主义的狂喜并将其升华为一种法西斯主义的视觉美学。莱尼。里芬施塔尔通过富于节奏感的剪辑,使这部极具蒙太奇效果的反映纳粹党的纪录片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她把纯粹的政治宣传品提高到了罕见的艺术高度。由于里芬斯塔尔作品的技术上及美学上杰出的成就,使她成为“纳粹自我表现的最富想象力的宣传者”。
《意志的胜利》迷惑了许多人,使他们决心聚集在希特勒的旗帜之下。因此,这部影片在宣传上获得的巨大成功是“不可饶恕的”。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哪一部影片能够如此广泛地为对手所用,对希特勒持反对态度的国家也都把《意志的胜利》中的大部分内容借用到本国的反战宣传影片之中;也没有哪一部影片把希特勒恶魔般的本质和把人类自制力丧失殆尽的情况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对这种奇特现象的惟一解释是:里芬斯塔尔的摄影机不撒谎,它所揭示的真相永远使人不寒而栗。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说:“它在无意中成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资料,暴露了它所歌颂的政权的两面性,即表面上的彬彬有礼和骨子里的野蛮。”作为一名艺术家,里芬斯塔尔是十分出色的,她的艺术技巧及素养令人叹服。即使作为一名宣传家,她也因为有处理壮观场面的非凡能力和政治上的率直受到称赞。作为电影导演,里芬斯塔尔发展了摄影技术和滤光镜技术,发展了包括大自然、建筑艺术和人体在内的蒙太奇因素。她的纪录片杰作已成为具有时代价值的文献。作为女导演,她的艺术造诣丝毫不比男导演低,她对于登山电影和体育片的付出和牺牲是有目共睹的。里芬斯塔尔是从上世纪30年代男人占统治地位的艺术领域起步的,无论在财政来源、组织手段上,还是在社会地位上,她都不占优势,但是她敢于在艰难的竞争中解放自己,她热爱运动,无论是登山,还是潜水;她欣赏并赞美健美的体魄。里芬施塔尔的艺术有一个共同点,<
《意志的胜利》、《夜与雾》、《辛德勒名单》的并置,我觉得才是沈晓闽这组作品最有意思而且值得思考的地方。对于历史,尤其是二战纳粹那段神话般的辉煌和惨淡的落幕,以及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苏珊.桑格塔甚至用“迷人的法西斯”来描述里芬施塔尔所达到的成就。这种意识形态高度强化展现出的作品力量,只有中国的样板戏能与之比美。面对同样的历史,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作品。《夜与雾》就是导演阿伦雷乃用纳粹拍摄的素材结合实地拍摄而成。同样的事情,在二战美英苏等国家拍摄的战争宣传片也都大量用德国拍摄的素材。比如凯普拉制作的《我们为何而战》。同样的画面换一种解说,表达的意思就可能截然相反。同样,对于沈晓闽的作品,我们在《意志的胜利》中的神话构造;《夜与雾》中的悲怜控诉;《辛德勒名单》中的故事虚构,三种不同叙事方式以解码破损视频的还原并置,作品带有历史考古学的意味,用一种荒诞的图像,记忆深处的思想残片深刻的揭示了人类历史恒久不变的轮回,包含疯狂和梦想。
写得好,思想也深刻,顶

沈晓闽的作品也很牛。

沈晓闽的作品也很牛。
现场照片怎么 发那么少?看不够
我倒是覺得,東京熱和意志的勝利,可能,也只有在藝術展覽的現場才會被允許給特定人群理解
東京熱的出現,是為了反感日本道德審查機構的無恥卑鄙,所以,不跟你玩了,我們去荷蘭去美國然后返銷日本,我們就是步兵,我們很真實。
而意志的勝利,不可能不讓我們聯想起某個政權某個導演奉獻給世界唯美主義的英雄頌歌
不好意思,我用的繁體,因為,我覺得,繁體才是真正中國人使用的文字,因為,繁體,真的,很美。
東京熱的出現,是為了反感日本道德審查機構的無恥卑鄙,所以,不跟你玩了,我們去荷蘭去美國然后返銷日本,我們就是步兵,我們很真實。
而意志的勝利,不可能不讓我們聯想起某個政權某個導演奉獻給世界唯美主義的英雄頌歌
不好意思,我用的繁體,因為,我覺得,繁體才是真正中國人使用的文字,因為,繁體,真的,很美。
东京热和繁体有关系?
什么时候作品来北京展览?上海好远的
来北京也很容易,想来就来撒
不错,关键是有新的东西,不能老是85,85
20年后电子绘画就是当年的85
有个别艺术家作品应该能出来
“城市化风景”再现电子艺术盛况
时报记者 王晟
“城市化风景”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
地点:上海浦东花木行政文化区、上海杨浦五角场地区、上海徐家汇商圈等
展期:10月18日至10月22日(展览为期一个月)
上海电子艺术节今年是第二届,活动为期五天,展览则要在上海各大展馆里展出一个月。从去年首届电子艺术节的情况推测,届时一系列电子艺术的展览、表演和大型互动装置将遍布上海,观众可以在此看到国内外顶级的电子艺术作品。
为了契合“城市化风景”的主题,上海电子艺术节将电子艺术延伸到上海的公共空间,让城市的公园、大道成为展示电子艺术魅力的背景板。其中,大型河上新媒体艺术演出将在张家浜河畔举行,它将利用影像和投影装置将城市地理和建筑重新呈现。此外,在三个不同城区中,“城市化风景”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独立而有关联地演绎“呼吸”(浦东花木行政文化区)、“微波”(杨浦五角场地区)、“剪影”(徐汇区徐家汇商圈)。同时,上海电子艺术节将继续与国际顶尖新媒体机构合作,包括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意大利Fabrica S.p.a研究机构、荷兰V2多媒体研究机构和日本互动传播中心ICC等。中国美术学院也将以新媒体系为代表,参与其中,成为本次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也为此推出了自己的外围展,10月11日至10月26日,“电子媒体”绘画展在此举行,金阳平、孙逊、余旭鸿等8位艺术家的70多张(组)将展出,这些绘画以“电子媒体”为表现内容,以绘画模拟电视画面、电影屏幕、录像截图和网络图片等电子媒体的图像效果。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08-10/12/content_155376.htm
时报记者 王晟
“城市化风景”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
地点:上海浦东花木行政文化区、上海杨浦五角场地区、上海徐家汇商圈等
展期:10月18日至10月22日(展览为期一个月)
上海电子艺术节今年是第二届,活动为期五天,展览则要在上海各大展馆里展出一个月。从去年首届电子艺术节的情况推测,届时一系列电子艺术的展览、表演和大型互动装置将遍布上海,观众可以在此看到国内外顶级的电子艺术作品。
为了契合“城市化风景”的主题,上海电子艺术节将电子艺术延伸到上海的公共空间,让城市的公园、大道成为展示电子艺术魅力的背景板。其中,大型河上新媒体艺术演出将在张家浜河畔举行,它将利用影像和投影装置将城市地理和建筑重新呈现。此外,在三个不同城区中,“城市化风景”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独立而有关联地演绎“呼吸”(浦东花木行政文化区)、“微波”(杨浦五角场地区)、“剪影”(徐汇区徐家汇商圈)。同时,上海电子艺术节将继续与国际顶尖新媒体机构合作,包括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意大利Fabrica S.p.a研究机构、荷兰V2多媒体研究机构和日本互动传播中心ICC等。中国美术学院也将以新媒体系为代表,参与其中,成为本次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也为此推出了自己的外围展,10月11日至10月26日,“电子媒体”绘画展在此举行,金阳平、孙逊、余旭鸿等8位艺术家的70多张(组)将展出,这些绘画以“电子媒体”为表现内容,以绘画模拟电视画面、电影屏幕、录像截图和网络图片等电子媒体的图像效果。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08-10/12/content_155376.htm
电子艺术展示“城市风景”
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举行
美术报上海讯 对新技术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的文化艺术形态的主动接纳,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和面向未来的胸襟。10月18日,以体现艺术与科技和谐融合为宗旨的第二届上海电子艺术节,在上海与观众正式见面。
诞生于2007年的上海电子艺术节,凭借独特的关注视角,在业界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与2007首届电子艺术节相比,此次上海电子艺术节在安排上更为紧凑,与社会层面的交流更为宽广,展演形式也更为丰富。为期5天的电子艺术节,借助一系列开放性的空间,让众多事关电子艺术的展览、表演和大型互动装置在申城遍地盛开,包括美术馆、画廊、公园、广场、街道、音乐厅、创意园区等,内容除了展览、演出和学术板块之外,还有不少板块在公园和室外公共区域举行,从而通过户外电子艺术互动项目进一步将电子艺术带给观众,让普通市民也能亲身体验这一互动过程。在上海的浦东、杨浦、徐汇三个不同城区中,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独立而有关联地演绎“呼吸”(浦东花木行政文化区)、“微波”(杨浦五角场地区)、“剪影”(徐汇徐家汇商圈)。
基于2007年的基调,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衍生出了“城市化风景”的主题,从而为整个艺术节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主旋律。为了契合“城市化风景”这一主题,本届上海电子艺术节将电子艺术延伸至更深层次的公共空间,让上海的公园、大道成为了展示电子艺术魅力的背景板。其中,大型河上新媒体艺术演出将在张家浜河畔举行,它将利用影像和投影装置将城市地理和建筑重新呈现。活动的参与者和观赏者能从“城市化风景”中看到广义概念下的城市面貌、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和城市持续发展中的诸多因素。
同时,本届上海电子艺术节继续与国际顶尖新媒体机构合作,包括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意大利Fabrica S.p.a研究机构、荷兰V2多媒体研究机构和日本互动传播中心ICC等。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在张开双臂欢迎全世界的同时,将更深入地为本土新兴电子艺术人才提供更多的机制与平台,进一步诠释新媒介的艺术与本土文化之间的承接关系。
上海电子艺术节自2007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就着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有助于发展自身“创意”品牌的艺术活动,将上海这座城市本身变成电子艺术节的平台。2007首届上海电子艺术节吸引了34万参观者,近30个项目遍布整个上海。本届电子艺术节更好地将上海这座城市和世界其他地方连接互动起来,正如电子数码领域的定义,它没有界限,从舞蹈到美术,从音乐到动画,从学术到产业,从文化到商业,跨越多种领域。从内涵上诠释上海电子艺术节,它并不仅仅使上海站在发展新型电子艺术和数码娱乐的前沿,重要的是反馈给了大众更多面向未来的可能性。
10月11日—26日,为呼应2008上海电子媒体艺术节,由上海多伦美术馆主办的“电子媒体”绘画展,在上海多伦美术馆与观众见面。该展览在“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举办前后,邀请金阳平、康世伟、沈晓闽、孙逊、孙尧、吴明晖、谢曹闽、余旭鸿等8位艺术家,70多张(组)以“电子媒体”为表现内容的绘画组成这样一个别具风格的架上绘画展览。
在“迎世博600天”的特殊时期,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通过本次展览,将“荧屏绘画”这一新颖的架上艺术样式集中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印刷媒体、电视、电影中的图像对艺术家们来说,和自然景物没任何区别,电子媒体的稍纵即逝,在艺术家的手上成为了凝固的别样风景。这次“电子媒体”绘画展将带给大众一种非常特别的观看经验和视觉景观,也是只有在电子和数字时代才可能出现的全新图景。
来源: 美术报 作者: 王凯 编辑: 童丽莉
http://art.zjol.com.cn/05art/system/2008/10/18/010041266.shtml
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举行
美术报上海讯 对新技术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的文化艺术形态的主动接纳,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和面向未来的胸襟。10月18日,以体现艺术与科技和谐融合为宗旨的第二届上海电子艺术节,在上海与观众正式见面。
诞生于2007年的上海电子艺术节,凭借独特的关注视角,在业界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与2007首届电子艺术节相比,此次上海电子艺术节在安排上更为紧凑,与社会层面的交流更为宽广,展演形式也更为丰富。为期5天的电子艺术节,借助一系列开放性的空间,让众多事关电子艺术的展览、表演和大型互动装置在申城遍地盛开,包括美术馆、画廊、公园、广场、街道、音乐厅、创意园区等,内容除了展览、演出和学术板块之外,还有不少板块在公园和室外公共区域举行,从而通过户外电子艺术互动项目进一步将电子艺术带给观众,让普通市民也能亲身体验这一互动过程。在上海的浦东、杨浦、徐汇三个不同城区中,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独立而有关联地演绎“呼吸”(浦东花木行政文化区)、“微波”(杨浦五角场地区)、“剪影”(徐汇徐家汇商圈)。
基于2007年的基调,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衍生出了“城市化风景”的主题,从而为整个艺术节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主旋律。为了契合“城市化风景”这一主题,本届上海电子艺术节将电子艺术延伸至更深层次的公共空间,让上海的公园、大道成为了展示电子艺术魅力的背景板。其中,大型河上新媒体艺术演出将在张家浜河畔举行,它将利用影像和投影装置将城市地理和建筑重新呈现。活动的参与者和观赏者能从“城市化风景”中看到广义概念下的城市面貌、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和城市持续发展中的诸多因素。
同时,本届上海电子艺术节继续与国际顶尖新媒体机构合作,包括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意大利Fabrica S.p.a研究机构、荷兰V2多媒体研究机构和日本互动传播中心ICC等。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在张开双臂欢迎全世界的同时,将更深入地为本土新兴电子艺术人才提供更多的机制与平台,进一步诠释新媒介的艺术与本土文化之间的承接关系。
上海电子艺术节自2007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就着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有助于发展自身“创意”品牌的艺术活动,将上海这座城市本身变成电子艺术节的平台。2007首届上海电子艺术节吸引了34万参观者,近30个项目遍布整个上海。本届电子艺术节更好地将上海这座城市和世界其他地方连接互动起来,正如电子数码领域的定义,它没有界限,从舞蹈到美术,从音乐到动画,从学术到产业,从文化到商业,跨越多种领域。从内涵上诠释上海电子艺术节,它并不仅仅使上海站在发展新型电子艺术和数码娱乐的前沿,重要的是反馈给了大众更多面向未来的可能性。
10月11日—26日,为呼应2008上海电子媒体艺术节,由上海多伦美术馆主办的“电子媒体”绘画展,在上海多伦美术馆与观众见面。该展览在“2008上海电子艺术节”举办前后,邀请金阳平、康世伟、沈晓闽、孙逊、孙尧、吴明晖、谢曹闽、余旭鸿等8位艺术家,70多张(组)以“电子媒体”为表现内容的绘画组成这样一个别具风格的架上绘画展览。
在“迎世博600天”的特殊时期,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通过本次展览,将“荧屏绘画”这一新颖的架上艺术样式集中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印刷媒体、电视、电影中的图像对艺术家们来说,和自然景物没任何区别,电子媒体的稍纵即逝,在艺术家的手上成为了凝固的别样风景。这次“电子媒体”绘画展将带给大众一种非常特别的观看经验和视觉景观,也是只有在电子和数字时代才可能出现的全新图景。
来源: 美术报 作者: 王凯 编辑: 童丽莉
http://art.zjol.com.cn/05art/system/2008/10/18/010041266.shtml
展览挺好的,值得一看。
展览没几天了,是要抽空去看
说的很好,探索绘画的可能性!!!!去你妈的!!换汤不换药!看看那个什么孙尧,康世伟 还《源于影像的绘画》等就知道是什么了, 脑残做出来的东西!不知道画什么了,找个相片电视电影截图画一下。
楼上的你要牛b,把你认为不脑残的作品贴出来来让我们看看你到底有多不脑残,多有原创精神。躲在后面骂人装什么孙子。2b吧你丫的。

都是自我吹捧!看了现场感觉,画面图像缺少应有的“转化”,而且部分现场作品粗略,实际上看画册就可以,这个小流派前景不大,也可看出目前绘画的前进难度。
明天下午2点,上海市新闻办带了美国cbs电视台的专题片拍摄小组过来,报道这个电子媒体的展览
欢迎大家来玩
38楼是上海远郊的评论家吧,好不容易进趟城看展览。我们上海市民可喜欢这个展览了,有空都来看。另外,住乡下也不能成为汉字词汇都不会用的理由啊。“作品粗略”?应该是“粗劣”吧。学好语文才能当评论家。
嗯,是美国pbs电视台,美国公共电视台,是国务院新闻中心介绍过来拍摄的
About PBS:
PBS, headquartered in Arlington, Virginia, is a non–profit media enterprise owned and operated by the nation's 354 public television stations. A trusted community resource, PBS uses the power of noncommercial television, the Internet and other media to enrich the lives of all Americans through quality programs and education services that inform inspire and delight.
PBS的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PBS电视台利用非商业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放送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服务公众。
PBS网站:http://www.pbs.org/
这个展览11月将在温州举办。
僵尸复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