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是“空城计”//吴味
艺术不是“空城计”
――从“虚城计”谈当代艺术的话语转向

2008年9月7日在上海·原弓美术馆开幕的“虚城计――2008‘新动力·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以下简称“虚城计”),它以实验方式从信息社会虚实体验的角度来探讨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展示的新可能性,为我提供了思考当代艺术话语转向的“实城”凭借。
本来,对现实生活的“虚”与“实”的体验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不过在信息社会,这种“虚实”的体验肯定与以往不同了。然而,信息时代的“虚实”体验如何引起当代艺术(特定的艺术概念)的话语转型?“虚城计”的《主题阐释》说:“‘虚城计’在实践层面上,试图从当代艺术的本体出发,区别于两种当下惯常的学术立场――既非基于纯粹‘新媒体艺术’范畴的关于新技术与高科技的炫耀,又非站在完全的社会学立场上的对于当下城市具体的社会问题的关注――而是关注于技术条件支持下的话语实验和当代艺术视觉中的观念生成。”;“从展览空间到作品的各个具体层面,‘虚城计’试图呈现和鼓励运用技术手段来对社会关注的观念解构,以及运用既有的艺术形式对于新技术影响的阐述与表达――用新的形式去重读原有的话题,或者用现有的形式去响应新的视觉经验的冲击。这种方式在逻辑上显然是错位的,但在这种错位与并置的过程中将引发对于一种更符合新传媒空间与交流模式的当代艺术的阐释空间与生效形式的探索和思考,而这种思考并非是脱离于造化之外的‘第三者’立场和貌似客观的价值判断,它是消解了主客体之间的对立关系,立足于主体间性的,徜徉于个体之间的体验与表达,这也是传达于每一位参与者的体验与感受。”这两段话说得很复杂、绕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当代艺术话语转向是源于对信息时代“虚拟”生活的体验与感受的表达,而且这种表达要从当代艺术的本体(包括艺术语言)出发。事实上,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甚至感觉)的表达正是当下艺术的最常见的方式,由于时代的生活及其感受不同了,艺术表达的媒材及方法自然也就不同了,好像当代艺术的话语就转向了(指话语方式转型)。“虚城计”展览及整个当代艺术界绝大部分作品就是这样一种当代艺术观念的产物。

然而,上述有关当代艺术话语转型的观念就很值得怀疑,因为对生活的一般体验与感受(实际上就是审美体验和感受)的表达很难区别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反映论,而且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而且都很丰富多彩,单纯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的个体表达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如果没有普遍意义,就不必做艺术)。当代艺术不可能满足于表达对生活的一般体验与感受的现实主义艺术反映论。对于当代艺术家来,不是一般地体验与感受生活,而是要体验与感受有关人的困境问题――即问题反思(人的困境就是文化的困境)。艺术家要从独特的角度反思特定的文化问题,艺术表达就是以独特的方式(艺术形式)提示出特定的文化问题,它反映艺术家独特的思维方式。问题不同,表达的那种独特方式就不同,艺术的话语方式就不同。由于信息时代的文化问题可能具有某些类似的特征,所以艺术表达的方式也就可能具有某些类似的特征,也所以信息时代艺术的话语转型也就可能具有区别于其它时代艺术的某些特征,就可能形成不同的话语方式。这样,话语转型实际上是与思维方式的转型有关,而思维方式是艺术观念与方法论的本质。所以艺术的话语转型只有在当代艺术的思维方式层面上讨论才有意义。或者说,当代艺术的话语转型实质上是当代艺术的思维方式转型的结果,是思维方式转型在艺术中的表现。而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正是当代艺术超越其它艺术方式的思维特征,或者说当代艺术需要建立这种问题意识,当代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方式的力量感也来源于这种问题意识。所以,离开问题意识来谈当代艺术的话语转型那是本末倒置。
而且,在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的当代艺术时代,当代艺术的话语转型似乎无法再成为一个根本性的学术命题,因为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自律对于当代艺术之于人的问题反思来说不再具有力量(有效性)。不然,当代艺术有可能形成一种信息时代的艺术形式主义倾向,以为只要运用了一些信息时代的物质(包括技术),作品就具有了信息时代的特征,而完全与信息时代针对问题的思维方式无关。实际上这种形式主义倾向同样在“虚城计”中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仿佛当代艺术的“虚城之计”永远就是一曲虚张声势、花言巧语甚至装神弄鬼的“空城计”。而这种形式主义的“空城计”正是导致当代艺术(家)不断死亡的流行病。

“虚城计”着火了
如何在“虚城”的真实问题中去真切地体验(也是创造)人生的意义正是当代艺术与其它艺术的不同点。所以,从远到近,从宏到微,从大到小,从隐到显,从虚到实,从无限到有限……是当代艺术方法论和语言学的特征,这种方法论正是为了克服以前的艺术方式那种虚无玄远或宏大叙事对于人的意义追问的无力、无奈和无聊。所以当代艺术不应该是“空城计”的虚张声势,而应该是“实城战”的实事求是,即在真实问题的真切体验中追问人生的意义。这样,对于艺术家来说,第一位的是如何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其次才是如何言说问题(提示问题),所以当代艺术的话语表达对于作为人的艺术家来说总是第二位的,是从属于艺术家观察问题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对于具体作品来说,如果话语方式就是思维方式的话(即艺术家是用话语思维的,没有话语就没有思维),那艺术话语方式的转型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转型,是艺术思维方式而不是艺术话语形式区别了艺术的性质。所以,从当代艺术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的话语形式来思考当代艺术的话语转型才能避免当代艺术的话语形式主义。
在这里需要讨论“虚城计”的几个作品。

金江波《天哪,你去聊吧》
1、金江波的《天哪,你去聊吧》是一个网络题材的装置作品。它针对了网络文化(网聊)给人带来的许多身体、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深刻问题。而这些问题通过艺术家有意识的网聊(“有意识网聊”是作品产生观念的关键)而提示了出来。尽管这种提示问题的角度很平常而缺乏“智慧”,也尽管作品还有意无意地使用了与问题并无内在关联的形式而明显表现出话语形式主义倾向,如将电脑网络像树枝一样在空中悬挂,既不符合网络的真实,也不利于观看。这实际上是圄于“艺术”的形式。但作品显然在体验信息时代的问题,明显地表现出针对新生的网络文化的问题意识。这个作品题材很“信息化”,但艺术话语方式(思维方式)却显得被旧艺术方式拖累。

王玺《御宅猴时尚屋》
2、王玺的《御宅猴时尚屋》综合装置与金江波的《天哪,你去聊吧》算是同一类题材作品。但一些电子卡通图像油画与悬挂的一些电子时尚物品构成的装置作品,完全表达(暗示)的是一些信息时代的生活,虽也算是表达一种体验和感受,但它是一般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与当下文化的问题反思无关。王玺的艺术方式可以说是今天的当代艺术(尤其是比较年轻的艺术家)的普遍现象。他们对于生活仿佛没有问题意识,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普通大众没什么两样。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生活,而且是无所谓意义的生活。这恰是后现代文化的特征。不过今天后现代文化日渐式微了。我不相信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会永远是这样的艺术思维方式。

金锋《以拍摄电影的名义》

金锋《以拍摄电影的名义》
3、金锋的《以拍摄电影的名义》(装置、现场、互动作品)的问题指向是明显的。金锋要以中国官方意识形态最为敏感的暴力形式――“爆炸”,来提示中国社会最敏感也最迟钝的深刻社会问题――底层人民的贫困及其对社会的威胁(今天的暴力事件的实施者和受害恰恰最多的都是底层人民)。在有了云南公共汽车爆炸事件、翁安暴力冲突事件和西藏动乱事件等影响极大的社会事件之后的北京奥运会前后,金锋的“爆炸”作品――尽管是以“以拍摄电影的名义”(其实拍电影是作为幌子)――具有了特别的意义。他选择20多个上海社会底层家庭(外来租赁户)的生活用品(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东西)进行“爆炸”,并将爆炸物还原于它原来的生活空间(模仿真实的爆炸现场),将底层与社会的紧张矛盾,以独特的方式提示了出来,促使人们反思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对于底层人民的生存来说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存在的深刻文化根源(作品与蔡国强的一系列“民族风情表演”的“爆炸”作品有着明显区别)。这些问题表面上与信息时代无关,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地在信息时代出现的问题,实际上与信息时代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信息传播促进了底层与社会的紧张关系及其社会对它的认识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问题都是当下的问题,也是信息时代(虚拟时代)的问题。所以,尽管金锋的作品似乎一点也不“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但却是如此地富于当下感、日常感和历史感。金锋的这个作品有助于克服当代艺术的话语转向的形式主义。

原弓《长安之星》
4、原弓的《与声》纪录片和《长安之星》装置作品是唯一的两个针对汶川大地震的作品。作为人类罕见的天灾人祸,极少当代艺术家给予应有的关注,这本身就是问题。也许是地震灾难过于强大,使艺术家的智慧相形见绌而无法面对。这是我要关注原弓作品的原因。
《与声》选择性地记录了4个灾民家庭的生活,将灾难下的人性的弱点和某些社会问题(行政腐败等)一定程度地提示了出来。在中国当下国家意识形态语境中显得极不容易而呈现出批判的张力。由于对4个灾民家庭生活的观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品还在继续
――从“虚城计”谈当代艺术的话语转向

2008年9月7日在上海·原弓美术馆开幕的“虚城计――2008‘新动力·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以下简称“虚城计”),它以实验方式从信息社会虚实体验的角度来探讨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展示的新可能性,为我提供了思考当代艺术话语转向的“实城”凭借。
本来,对现实生活的“虚”与“实”的体验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不过在信息社会,这种“虚实”的体验肯定与以往不同了。然而,信息时代的“虚实”体验如何引起当代艺术(特定的艺术概念)的话语转型?“虚城计”的《主题阐释》说:“‘虚城计’在实践层面上,试图从当代艺术的本体出发,区别于两种当下惯常的学术立场――既非基于纯粹‘新媒体艺术’范畴的关于新技术与高科技的炫耀,又非站在完全的社会学立场上的对于当下城市具体的社会问题的关注――而是关注于技术条件支持下的话语实验和当代艺术视觉中的观念生成。”;“从展览空间到作品的各个具体层面,‘虚城计’试图呈现和鼓励运用技术手段来对社会关注的观念解构,以及运用既有的艺术形式对于新技术影响的阐述与表达――用新的形式去重读原有的话题,或者用现有的形式去响应新的视觉经验的冲击。这种方式在逻辑上显然是错位的,但在这种错位与并置的过程中将引发对于一种更符合新传媒空间与交流模式的当代艺术的阐释空间与生效形式的探索和思考,而这种思考并非是脱离于造化之外的‘第三者’立场和貌似客观的价值判断,它是消解了主客体之间的对立关系,立足于主体间性的,徜徉于个体之间的体验与表达,这也是传达于每一位参与者的体验与感受。”这两段话说得很复杂、绕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当代艺术话语转向是源于对信息时代“虚拟”生活的体验与感受的表达,而且这种表达要从当代艺术的本体(包括艺术语言)出发。事实上,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甚至感觉)的表达正是当下艺术的最常见的方式,由于时代的生活及其感受不同了,艺术表达的媒材及方法自然也就不同了,好像当代艺术的话语就转向了(指话语方式转型)。“虚城计”展览及整个当代艺术界绝大部分作品就是这样一种当代艺术观念的产物。

然而,上述有关当代艺术话语转型的观念就很值得怀疑,因为对生活的一般体验与感受(实际上就是审美体验和感受)的表达很难区别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反映论,而且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而且都很丰富多彩,单纯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的个体表达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如果没有普遍意义,就不必做艺术)。当代艺术不可能满足于表达对生活的一般体验与感受的现实主义艺术反映论。对于当代艺术家来,不是一般地体验与感受生活,而是要体验与感受有关人的困境问题――即问题反思(人的困境就是文化的困境)。艺术家要从独特的角度反思特定的文化问题,艺术表达就是以独特的方式(艺术形式)提示出特定的文化问题,它反映艺术家独特的思维方式。问题不同,表达的那种独特方式就不同,艺术的话语方式就不同。由于信息时代的文化问题可能具有某些类似的特征,所以艺术表达的方式也就可能具有某些类似的特征,也所以信息时代艺术的话语转型也就可能具有区别于其它时代艺术的某些特征,就可能形成不同的话语方式。这样,话语转型实际上是与思维方式的转型有关,而思维方式是艺术观念与方法论的本质。所以艺术的话语转型只有在当代艺术的思维方式层面上讨论才有意义。或者说,当代艺术的话语转型实质上是当代艺术的思维方式转型的结果,是思维方式转型在艺术中的表现。而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正是当代艺术超越其它艺术方式的思维特征,或者说当代艺术需要建立这种问题意识,当代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方式的力量感也来源于这种问题意识。所以,离开问题意识来谈当代艺术的话语转型那是本末倒置。
而且,在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的当代艺术时代,当代艺术的话语转型似乎无法再成为一个根本性的学术命题,因为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自律对于当代艺术之于人的问题反思来说不再具有力量(有效性)。不然,当代艺术有可能形成一种信息时代的艺术形式主义倾向,以为只要运用了一些信息时代的物质(包括技术),作品就具有了信息时代的特征,而完全与信息时代针对问题的思维方式无关。实际上这种形式主义倾向同样在“虚城计”中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仿佛当代艺术的“虚城之计”永远就是一曲虚张声势、花言巧语甚至装神弄鬼的“空城计”。而这种形式主义的“空城计”正是导致当代艺术(家)不断死亡的流行病。

“虚城计”着火了
如何在“虚城”的真实问题中去真切地体验(也是创造)人生的意义正是当代艺术与其它艺术的不同点。所以,从远到近,从宏到微,从大到小,从隐到显,从虚到实,从无限到有限……是当代艺术方法论和语言学的特征,这种方法论正是为了克服以前的艺术方式那种虚无玄远或宏大叙事对于人的意义追问的无力、无奈和无聊。所以当代艺术不应该是“空城计”的虚张声势,而应该是“实城战”的实事求是,即在真实问题的真切体验中追问人生的意义。这样,对于艺术家来说,第一位的是如何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其次才是如何言说问题(提示问题),所以当代艺术的话语表达对于作为人的艺术家来说总是第二位的,是从属于艺术家观察问题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对于具体作品来说,如果话语方式就是思维方式的话(即艺术家是用话语思维的,没有话语就没有思维),那艺术话语方式的转型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转型,是艺术思维方式而不是艺术话语形式区别了艺术的性质。所以,从当代艺术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的话语形式来思考当代艺术的话语转型才能避免当代艺术的话语形式主义。
在这里需要讨论“虚城计”的几个作品。

金江波《天哪,你去聊吧》
1、金江波的《天哪,你去聊吧》是一个网络题材的装置作品。它针对了网络文化(网聊)给人带来的许多身体、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深刻问题。而这些问题通过艺术家有意识的网聊(“有意识网聊”是作品产生观念的关键)而提示了出来。尽管这种提示问题的角度很平常而缺乏“智慧”,也尽管作品还有意无意地使用了与问题并无内在关联的形式而明显表现出话语形式主义倾向,如将电脑网络像树枝一样在空中悬挂,既不符合网络的真实,也不利于观看。这实际上是圄于“艺术”的形式。但作品显然在体验信息时代的问题,明显地表现出针对新生的网络文化的问题意识。这个作品题材很“信息化”,但艺术话语方式(思维方式)却显得被旧艺术方式拖累。

王玺《御宅猴时尚屋》
2、王玺的《御宅猴时尚屋》综合装置与金江波的《天哪,你去聊吧》算是同一类题材作品。但一些电子卡通图像油画与悬挂的一些电子时尚物品构成的装置作品,完全表达(暗示)的是一些信息时代的生活,虽也算是表达一种体验和感受,但它是一般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与当下文化的问题反思无关。王玺的艺术方式可以说是今天的当代艺术(尤其是比较年轻的艺术家)的普遍现象。他们对于生活仿佛没有问题意识,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普通大众没什么两样。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生活,而且是无所谓意义的生活。这恰是后现代文化的特征。不过今天后现代文化日渐式微了。我不相信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会永远是这样的艺术思维方式。

金锋《以拍摄电影的名义》

金锋《以拍摄电影的名义》
3、金锋的《以拍摄电影的名义》(装置、现场、互动作品)的问题指向是明显的。金锋要以中国官方意识形态最为敏感的暴力形式――“爆炸”,来提示中国社会最敏感也最迟钝的深刻社会问题――底层人民的贫困及其对社会的威胁(今天的暴力事件的实施者和受害恰恰最多的都是底层人民)。在有了云南公共汽车爆炸事件、翁安暴力冲突事件和西藏动乱事件等影响极大的社会事件之后的北京奥运会前后,金锋的“爆炸”作品――尽管是以“以拍摄电影的名义”(其实拍电影是作为幌子)――具有了特别的意义。他选择20多个上海社会底层家庭(外来租赁户)的生活用品(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东西)进行“爆炸”,并将爆炸物还原于它原来的生活空间(模仿真实的爆炸现场),将底层与社会的紧张矛盾,以独特的方式提示了出来,促使人们反思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对于底层人民的生存来说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存在的深刻文化根源(作品与蔡国强的一系列“民族风情表演”的“爆炸”作品有着明显区别)。这些问题表面上与信息时代无关,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地在信息时代出现的问题,实际上与信息时代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信息传播促进了底层与社会的紧张关系及其社会对它的认识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问题都是当下的问题,也是信息时代(虚拟时代)的问题。所以,尽管金锋的作品似乎一点也不“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但却是如此地富于当下感、日常感和历史感。金锋的这个作品有助于克服当代艺术的话语转向的形式主义。

原弓《长安之星》
4、原弓的《与声》纪录片和《长安之星》装置作品是唯一的两个针对汶川大地震的作品。作为人类罕见的天灾人祸,极少当代艺术家给予应有的关注,这本身就是问题。也许是地震灾难过于强大,使艺术家的智慧相形见绌而无法面对。这是我要关注原弓作品的原因。
《与声》选择性地记录了4个灾民家庭的生活,将灾难下的人性的弱点和某些社会问题(行政腐败等)一定程度地提示了出来。在中国当下国家意识形态语境中显得极不容易而呈现出批判的张力。由于对4个灾民家庭生活的观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品还在继续
文章写得认真的,没有现在许多批评家的“假话”顶一个
听说无谓想很想做策展,,可惜没有人请,,,何故?

实在的,支持

和员工谈学术,你脑子进水拉?
[quote]引用第5楼guest于2008-9-17 18:26:14发表的:
和员工谈学术,你脑子进水拉?...[/quote]
无谓是个好同志,别人不关心的展览,你总是关心,而且全身心关注,顶你个肺呵~
苍鑫总算“火”了!!!!!!!!!!
虚城计比上海双年展还好一些。
[quote]引用第7楼guest于2008-9-18 8:55:49发表的:
苍鑫总算“火”了!!!!!!!!!!...[/quote]
是吗?我怎么没有觉得呢

这一偶然也是必然的火灾突发事件仿佛成了苍鑫和整个当代艺术(家)的隐喻――只有像火中的凤凰涅槃一样,当代艺术(家)才能走出艺术的牢笼。
顶!!!!!!!!!!!!!!!
顶!!!!!!!!!!!!!!!
原工的展览是上海最牛B的展览,顶!!!!!!
虚城计至少还保留了一些试验性。不像上海双年展像个商品交易会。
有谁了解员工的,说说这个人到底怎么地坏?

终于明白为什么要学数学 特别是几何 训练逻辑思维啊 说服别人 就是步步为营 请君入瓮 中间夹着各种理论公式带来带去 就为证明一句话 当然这也可以叫做叙述
[quote]引用第15楼guest于2008-9-18 17:15:36发表的:
终于明白为什么要学数学 特别是几何 训练逻辑思维啊 说服别人 就是步步为营 请君入瓮 中间夹着各种理论公式带来带去 就为证明一句话 当然这也可以叫做叙述...[/quote]
小子,不错,反应挺灵光的
无知无畏。居然还有人说好,一群白痴!
还有说真话的!

这个展览的核心是画廊老板的“转向”,这些年画廊老板发现替大艺术家卖作品太累,还要受气,不如做艺术家舒服,所以决定自己做艺术家、策展人,比如原弓、张松仁,还有非当代艺术的就不提了,如徐龙森、黄冈
有理,等着看吧,原弓一定会把自己的装置抄到一千万,甚至超过F4
[quote]引用第14楼guest于2008-9-18 14:17:35发表的:
有谁了解员工的,说说这个人到底怎么地坏?


原弓
原弓,艺术家、策展人,现居上海。
曾举办“原弓个展”(1997年 香港)。
曾参加“虚城计”(2008年 上海)、“透明之局”(2007年 西藏)、“第十六届亚洲国际水彩画展”(2004年 印尼)、“第十五届亚洲国际水彩画展”(2002年 泰国)、“第十四届亚洲国际水彩画展”(2000年 河南)、“90年代流行图像展”(1990年 上海)、“第三届上海艺术博览会”(1990年 上海)、“第二届上海艺术博览会”(1998年 上海)、“第一届上海艺术博览会”(1997年 上海)等联展。
曾策划组织“古今一体——恒久当代系列个展”(2007年 北京)、“张小涛个展”(2007年 上海)、“透明之局——原弓当代艺术西藏系列活动”(2007年 上海)、“新动力·中国——艺术家题名展”(2007年 上海)、“首届新动力·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北京邀请展”(2006年 北京)、“上海艺博会新动力展览”(2006年 上海)、“361度当代艺术展”(2000年 上海)等展览和活动。
作品

东风效果图-2 装置 综合材料 2008年
吴味还是认真的批评家,但以后艺术家的身份还是戒了为好
真他妈是个虚城计(空城计),还在玩文字游戏罢了,弄点实实在在的作品来,这中展览以后不要做了,好好回去做作品吧,不要什么都弄当一个二皮脸!!!
今天的当代艺术创作都这个样子。瞎搞,然后再由一些坐台评论家胡乱解释
[quote]引用第23楼guest于2008-9-21 1:09:27发表的:
吴味还是认真的批评家,但以后艺术家的身份还是戒了为好
...[/quote]
吴味还搞艺术吗?
[quote]引用第24楼你大也于2008-9-21 15:20:27发表的:
真他妈是个虚城计(空城计),还在玩文字游戏罢了,弄点实实在在的作品来,这中展览以后不要做了,好好回去做作品吧,不要什么都弄当一个二皮脸!!!...[/quote]
能否具体谈谈该做什么样的展览????????
[quote]引用第27楼guest于2008-9-22 12:31:53发表的:
[quote]引用第24楼你大也于2008-9-21 15:20:27发表的:
真他妈是个虚城计(空城计),还在玩文字游戏罢了,弄点实实在在的作品来,这中展览以后不要做了,好好回去做作品吧,不要什么都弄当一个二皮脸!!!...[/quote]
能否具体谈谈该做什么样的展览????????...[/quote]
1、能给人以思考与想象的;
2、能够开展讨论的;
3、不弄虚作假的;
4、规避狂欢与嘉年华的;
5、有风险性与实验性的;
6、艺术家的使劲是不容易的;
7、该给的材料费是不逃避的;
8、钱是用在刀刃上的;
9、媒体是自己找上门来的;
10、坐台批评家是一律不请的;
11、商业化倾向与探讨性的作品是应该区别开来的;
12、展览机制是相对透明与民主的;
……
[quote]引用第28楼guest于2008-9-22 14:54:26发表的:
[quote]引用第27楼guest于2008-9-22 12:31:53发表的:
[quote]引用第24楼你大也于2008-9-21 15:20:27发表的:
真他妈是个虚城计(空城计),还在玩文字游戏罢了,弄点实实在在的作品来,这中展览以后不要做了,好好回去做作品吧,不要什么都弄当一个二皮脸!!!...[/quote]
能否具体谈谈该做什么样的展览????????...[/quote]
牛鼻的,顶楼上

真他妈是个虚城计(空城计),还在玩文字游戏罢了,弄点实实在在的作品来,这中展览以后不要做了,好好回去做作品吧,不要什么都弄当一个二皮脸!!!...
[quote]引用第28楼guest于2008-9-22 14:54:26发表的:
[quote]引用第27楼guest于2008-9-22 12:31:53发表的:
[quote]引用第24楼你大也于2008-9-21 15:20:27发表的:
真他妈是个虚城计(空城计),还在玩文字游戏罢了,弄点实实在在的作品来,这中展览以后不要做了,好好回去做作品吧,不要什么都弄当一个二皮脸!!!...[/quote]
能否具体谈谈该做什么样的展览????????...[/quote]
非常赞同!但是这样的理想主义的展览谁愿意出钱做呢??????????
[quote]引用第2楼guest于2008-9-17 16:44:51发表的:
听说无谓想很想做策展,,可惜没有人请,,,何故?

吴味说话呀!!!!!!!!是不是想做策展??????为什么每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