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叙事》《微观叙事》新闻回放
微观叙事展览开幕式后续新闻稿
2008年8月25日,筹备了2年之久的《微观叙事:张小涛+李一凡的社会图像》双个展终于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开幕当天虽然在周一,但仍然吸引了艺术界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学者、艺术界人士、媒体等中外来宾500多位。
此次展览开幕仪式上,特别邀请的嘉宾专程从各地赶来,也表达了他们对这个展览的关注和支持。出席开幕仪式的嘉宾有:何香凝美术馆馆长乐正维,著名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主任黄专,著名批评家、策展人、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著名批评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吕澎,著名批评家、四川美院美术学系教授王林,著名批评家、四川美院美术学系教授王小箭,上海原弓艺术机构总监原弓,陕西考古研究研究院副院长张建林,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徐天进,德国大使馆二等秘书杨佩等。张小涛也特别感谢了一直给予他持续支持的工作团队,北京电影学院、《迷雾》作曲陈皓,《迷雾》动画制作侯明,艺术家展览助理刘智彬,他们也一起出席了当天的开幕仪式。
开幕部分嘉宾图
2008年8月25日,筹备了2年之久的《微观叙事:张小涛+李一凡的社会图像》双个展终于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开幕当天虽然在周一,但仍然吸引了艺术界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学者、艺术界人士、媒体等中外来宾500多位。
此次展览开幕仪式上,特别邀请的嘉宾专程从各地赶来,也表达了他们对这个展览的关注和支持。出席开幕仪式的嘉宾有:何香凝美术馆馆长乐正维,著名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主任黄专,著名批评家、策展人、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著名批评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吕澎,著名批评家、四川美院美术学系教授王林,著名批评家、四川美院美术学系教授王小箭,上海原弓艺术机构总监原弓,陕西考古研究研究院副院长张建林,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徐天进,德国大使馆二等秘书杨佩等。张小涛也特别感谢了一直给予他持续支持的工作团队,北京电影学院、《迷雾》作曲陈皓,《迷雾》动画制作侯明,艺术家展览助理刘智彬,他们也一起出席了当天的开幕仪式。
开幕部分嘉宾图
(续)
走进艺术中心,北边展厅是张小涛《迷雾》个展现场,西边展厅是李一凡《档案》个展现场。
在前厅的一个角落,迎面而来几十个光膀子的男人,他们带着黑色面罩,好像恐怖分子一样,但又乖乖的并排蹲在一起;背后是李一凡仿纪实风格的摄影作品《9 to 10》,他们悄无声息的蹲在角落里,几个小时以后又默默的离开,留下鞋子和照片做伴。
李一凡现场行为作品《施虐与受虐》
西边展厅入口,延伸着巨大的螺旋铁架,乍看上去好像时空隧道,其实这是李一凡的装置作品《法律档案馆》,走进“隧道”,发现两边的墙上挂满了手写的文章,仔细看才知道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隧道”尽头是巨大的“母体”,地面上铺满了档案袋子,上面写着很多名字,问了才知道这是因工伤致残的工人的真实档案;隔着笼子,你看到镶嵌在展版上的六个小电视机循环播放着对当事人采访的片断;身在展场这铁笼中,真实感受到一种冷漠和沉重,而铁笼外两个人不断的把文件放到碎纸机里粉碎掉,更加残酷。这个作品来源于著名劳工律师周立太在深圳和重庆所办的民工伤残案的当事人现在的生活,以及与其劳工案相关的法律文献及劳工受伤的工厂现在的情况和产品情况等。
李一凡装置作品《法律档案馆》
李一凡一直非常关注社会问题,参加此次《档案》展览的还有两部纪录片《淹没》和《乡村档案》:《淹没》忠实记录了2002年为保证三峡水库第一次蓄水成功,在水位上涨前,奉节老县城搬迁淹没的全过程;而《乡村档案》以客观的态度对龙王村进行了最原始的纪录,反映了当地村民日常的宗教生活,体现了中国西部农村社会的最大共性。开幕当天人太多,所以前两天带朋友又去看展览,才发现这两部片子不知缘何已经停止播放了。
李一凡纪录片《淹没》截图

李一凡纪录片《乡村档案》截图
(续)
走进北展厅,张小涛现场巨型装置作品《迷雾》非常吸引眼球:四辆15吨的蓝色解放大卡车布满了伊比利亚1000多平米的一个展厅,卡车和白色的地面上布满了真人等高的透明骷髅骨架,它们在呻吟、战争、做爱、或死亡,形态各异,从天顶到地板四处蔓延开来,极具视觉冲击力,穿行其中好像漫步在毁灭与希望的迷宫里……这一切都再现了《迷雾》动画电影中的骷髅卡车进军钢厂的局部风景;而展厅两端,六张大型绘画采用教堂天顶画的方式悬挂在上,和展厅南端100个脚手架组合成的埃舍尔式的空间遥相呼应。
张小涛现场巨型装置作品《迷雾》

张小涛现场巨型装置作品《迷雾》布展现场

走进北展厅,张小涛现场巨型装置作品《迷雾》非常吸引眼球:四辆15吨的蓝色解放大卡车布满了伊比利亚1000多平米的一个展厅,卡车和白色的地面上布满了真人等高的透明骷髅骨架,它们在呻吟、战争、做爱、或死亡,形态各异,从天顶到地板四处蔓延开来,极具视觉冲击力,穿行其中好像漫步在毁灭与希望的迷宫里……这一切都再现了《迷雾》动画电影中的骷髅卡车进军钢厂的局部风景;而展厅两端,六张大型绘画采用教堂天顶画的方式悬挂在上,和展厅南端100个脚手架组合成的埃舍尔式的空间遥相呼应。
张小涛现场巨型装置作品《迷雾》
张小涛现场巨型装置作品《迷雾》布展现场
艺术中心的露天花园里特别为展览搭建了暗室,里面播放的《迷雾》三维动画作品是此次张小涛个展的灵魂和核心,其他绘画和装置作品都是由此延伸开来。策展人巫鸿先生也很激动,反复看了三次《迷雾》。整个片长约32 分钟 ,场面宏大,贯穿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迷雾》是关于动物在田园风光的江边建十里钢城的神话奇迹,展现了动物的战争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和挣扎;动物的集体癫狂崩溃和重生在十里钢城的巨大舞台里展开。动物们在工厂的废墟上装修起世界之窗,最后拆掉世界之窗再修通天塔…… 在拆与建的过程中一切都获得了重生。死亡和重生是联系在一起的,张小涛用他“动物剧场”的寓言展现了我们在物质主义进程中的徒劳、无知、狂妄、荒诞……,体现了个人精神与肉体的升腾与幻灭。片子特邀年轻作曲家陈皓创作音乐,乐音跟随动物的视角而转变,而通“世界之窗”段落选用了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第三乐章,用作曲家的话说是衬托“回光返照”,片末宗教音乐和佛教诵经的结合,强化了戏剧效果,把全片烘托到新的高潮。
张小涛《迷雾》动画截图



张小涛《迷雾》动画剧照 (绘画)
开幕当天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重量级媒体,其中《南方周末》、《周末画报》、韩国KBS电视台、德国电视台都表示出对张小涛、李一凡作品的极大关注,进行了现场特别报道;而《典藏》、《艺术当代》、《北京青年周刊》等多家媒体也对他们进行了专题采访。
8月26日展览开幕第二天,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就展览举办了学术研讨会,特邀了国内外20余位国内外批评家、策划人、学者,当天围绕展览、作品、创作……大家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讨论。张小涛、李一凡也介绍了他们准备展览的历程和创作理念;《迷雾》作曲陈晧和《迷雾》三维动画制作代表侯明分别介绍了创作过程,现场就张小涛和李一凡的作品也有精彩的争论,目前研讨会的录音正在整理中,之后会对外发表。
此次展览是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今年开幕三个群展后的第一次个展,看得出中心投入了很大心力,据说在9月底至10月底,张小涛和李一凡还会在相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举办一系列讲座和放映活动。
8月26日展览开幕第二天,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就展览举办了学术研讨会,特邀了国内外20余位国内外批评家、策划人、学者,当天围绕展览、作品、创作……大家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讨论。张小涛、李一凡也介绍了他们准备展览的历程和创作理念;《迷雾》作曲陈晧和《迷雾》三维动画制作代表侯明分别介绍了创作过程,现场就张小涛和李一凡的作品也有精彩的争论,目前研讨会的录音正在整理中,之后会对外发表。
此次展览是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今年开幕三个群展后的第一次个展,看得出中心投入了很大心力,据说在9月底至10月底,张小涛和李一凡还会在相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举办一系列讲座和放映活动。

相当外行的圈内炒作。
讨厌张小涛,讨厌四川人。
傻B涨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