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明•赫斯特新作9月将于伦敦苏富比专拍
发起人:停云  回复数:2   浏览数:2799   最后更新:2008/07/17 16:43:06 by
[楼主] 停云 2008-07-17 03:58:27
伦敦苏富比将于今年9月15至16日举行《美丽永驻我头》「Beautiful Inside My Head Forever」专场拍卖,内容则是著名艺术家达明•赫斯特的新作系列。

  「Beautiful Inside My Head Forever」汇集了赫斯特近两年来不同类型的创作,可以说是艺术家的创作生涯中最具历史意义的拍卖之一。从大型雕塑、精致壁橱,到最新的绘画作品,均表现了赫斯特经典的创作主题,包括蝴蝶、癌细胞及药品等,全面展现了艺术家的创作面貌。


[attachment=101454]


(达明•赫斯特 此次慈善义拍的两件作品之一)

  1988年,赫斯特于伦敦举办了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展览《冰冻》「Freeze」,此展览为他的当代艺术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拓展。而本次拍卖正好呼应其二十年前开展的成就,并重新肯定赫斯特作为一位不落窠臼、吐故纳新的艺术先锋的地位。

  「Beautiful Inside My Head Forever」是继2004年苏富比主办的传奇性拍卖会「Pharmacy」(《药房》)后的另一次赫斯特个人专拍。2004年10月于伦敦苏富比举行的「Pharmacy」拍卖会共有168件藏品,成交额合共11,132,180英磅,远远超过预估的三百五十万至四百九十万万磅。达明•赫斯特在国际艺坛的显赫地位吸引了逾五百人进场,更有人花上数小时于拍卖场外的New Bond 大街上排队,渴望投得「Pharmacy」的一鳞半爪。该拍卖中的作品全是达明•赫斯特为名为Pharmacy的餐厅设计的物品,包括以蝴蝶及药丸为题的画作、墙纸、大型药柜、马丁尼酒杯,甚至烟灰缸等。另外,达明•赫斯特于2002年创作的药箱作品《催眠春天》「Lullaby Spring」,在2007年的伦敦苏富比拍卖中,以九百六十五万英磅售出,打破了当时在世艺术家的拍卖纪录。

  达明•赫斯特说:「在『Pharmacy』的成功后,我便感到自己希望再办一次展览。拍卖是一种售卖艺术作品的民主方法,而且这也是当代艺术很自然的发展。当然,拍卖是有风险的,但我仍乐于接受挑战,将我的作品以这方法卖出。不过,我从没想过要放弃我的画廊,那是不同的东西。这个世界不断改变,最终我都必须放眼细看这些改变将把我引领到什么地方。」

  本次拍卖的重点作品为达明•赫斯特近来的巨型雕塑作品——The Golden Calf(金犊)(估价:八百万至一千二百万英磅)。赫斯特把一头公牛浸泡在一缸甲醛防腐剂中,公牛的头上顶着有如冠冕的金碟,双角及四蹄均被铸上18K黄金。盛载公牛的大缸由镀金的不锈钢及玻璃制作成,体积为320厘米长、215.4厘米高、137.2厘米宽。这个罕见而杰出的作品,有力地表现了艺术家对科学、宗教、美学及死亡等题材的兴趣。


[attachment=101455]
(达明•赫斯特和他的巨型雕塑作品——The Golden Calf金犊)

   欧洲苏富比当代艺术部门主管Cheyenne Westphal,以及苏富比高级国际专家Oliver Barker表示:「达明•赫斯特是同辈艺术家中最重要的一位。而这批将于苏富比拍卖及展出的作品,可说是他最出色之作,它们全都精巧细致而且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张力。」

  达明•赫斯特的好友——英国著名艺术商人Jay Jopling说:「达明的创作不拘一格,经常打破常规。他每一次冒险时我都在旁,看着他如何策略性地突围闯进艺术拍卖场,并透过拍卖开拓了自己的市场。他以8,601颗钻石做成的头颅骨作品《献给上帝之爱》『For the Love of Gold』已证明了我们是不受传统限制的合作伙伴,我期待着他带来更多的冒险旅程。」

  高古轩画廊也说到:「作为与达明•赫斯特长期合作的画廊,我们永远期待着任何意料之外的事。他可以完完全全地信任我们,因为我们不会给予任何制肘,他掌控了自己的创作空间。」

[attachment=101456]

(达明•赫斯特 此次慈善义拍的作品之二)


   达明•赫斯特生平
  达明•赫斯特在1965年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Bristol),并在利兹(Leeds)长大。其后在伦敦金斯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完成艺术学士课程,当时,他在同辈英国艺术家中已占重要一席。1988年,他为金斯密斯学院于东伦敦Surrey Docks的一个仓库中策画了展览《冰冻》「Freeze」。他现生活及工作于英国伦敦、加拿大得文岛和墨西哥。他曾参与过多个重要的团体展览,包括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的「Into Me/Out」(2006年)、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中由英国泰特美术馆主办的「In-A-Gadda-Da-Vida」(2003年)、英国泰特美术馆的「Century City」(2001年)。他也曾在多所重要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包括于挪威奥斯陆的Astrup Fearnley Museet fur Moderne Kunst(2005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2005年)、意大利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2004年),以及在伦敦蛇形画廊由他本人亲自策划的《在最黑暗的时候也许正蕴藏光明》「In the darkest hour there may be light」(2006年)。达明•赫斯特于1994年得到柏林的DAAD颁发的奖学金,并于1995年时获英国泰特颁发的特纳奖(Turner Prize)。2007年8月,他的钻石头颅骨作品《献给上帝之爱》「For the Love of God」以五千万英磅售出。

  赫斯特对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一直很感兴趣。他常常往自己的作品中注入医学的元素,比如药品,药橱和药片等;他的“点”画模拟的是医学颜色代码。赫斯特也常常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比如办公桌椅和香烟,这在作品“对逃亡的后天无能”[The Acquired Inability to Escape]里可以看得出来。尽管作品里并没有人类作为主角,但却暗含着人的缺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人造环境,简洁干净的现代玻璃窗的设计同样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水族馆或者是动物园。尽管,赫斯特通过玻璃窗里的香烟想要展示的是逃离的概念,但因为玻璃窗是密封的,所以从这个白领存在的空间里逃出去是不可能的。一把转椅和一张桌子,这种典型的办公用品元素,被用来当作人类存在过的标志,就象人类学的手工艺品。赫斯特通过这件作品,也在暗示生活不能在一个贫瘠和人造的环境里,被简化的只具有功能性。

  赫斯特对于生物生命的有限性也十分感兴趣。他将动物的尸体浸泡在甲醛溶液里的作品尤为著名,“迷途的羔羊”[Away From the Flock,1994]就是其中之一,是一只泡在这种液体里的羔羊。在作品“女孩,喜欢男孩,喜欢男孩,喜欢女孩,就像女孩,喜欢男孩”[Girls, Who Like Boys, Who Like Boys, Who Like Girls, Like Girls, Like Boys,2006]里,画的表层装饰满了非常漂亮的彩蝶,不过也有让人忧虑的剃须刀。赫斯特在此提醒观众的是生命的短暂。虽说蝴蝶让画的表层变得非常漂亮,但是剃须刀让人联想到的是“镜中花月”的画面,它提醒我们危险的存在和物质的美的非永久性。作品的名称取自1995年英国著名流行乐队,模糊乐队的一首歌“男孩和女孩”,画布上的色彩突出的是生理吸引的复杂性。
……
[沙发:1楼] 毙艺 2008-07-17 05:00:18
赫斯特的作品还是很正撼人心的
[板凳:2楼] guest 2008-07-17 16:43:06
还是钱权有吸引力啊。好玩刺激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