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后抽象
发起人:偏锋  回复数:3   浏览数:2531   最后更新:2008/07/13 15:53:24 by
[楼主] 偏锋 2008-07-03 05:45:25



参展艺术家:何 艳、胡声平、蒋建军、雷 虹、李 飒、刘文涛、
                    马可鲁、孟禄丁、谭 平、王 川、王光乐、王世龙、
                    杨黎明、杨 述、叶永青、张 浩、张 伟、张雪瑞、
                    张 羽、周洋明、朱小禾
主办单位: 偏锋新艺术空间
策 展:        何桂彦
展览地址: 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索家村)
                    北京朝阳区崔各庄索家村国际艺术营B-07
展览时间: 2008年7月20日~8月7日 10:00—18:00(周一休息)
开幕酒会: 2008年7月20日 16:00—18:00(星期日)
电 话:      86-10-64371792 13341168778
传 真:      86-10-84567956
E - mail:    [email]rc568wangsheng@yahoo.com.cn
Website:    [url]http://www.pifo.cn/

    策划此次“后抽象”展是基于两个意图:一是希望与20世纪60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有本质的不同,二是强调与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0年左右创作的抽象艺术拉开距离。因此,对“后抽象”绘画的讨论是希望当代的抽象艺术能立足于中国当代文化的本土语境,沿着自身的艺术谱系,以开放的状态吸纳西方抽象艺术的成果,并依托于艺术家的个体实验和独特的方法论,呈现抽象艺术未来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沙发:1楼] guest 2008-07-03 14:10:17
陈老铁详解当代艺术前景终结栗宪庭“教父”神话

雅客艺术    2008-7-2 16:52:32         





  事件回放:2008年5月15日,“陈老铁严厉批评栗宪庭学术倾向油画展”在798艺术区东方艺术空间开幕。展览主题是:学术批评“栗宪庭主义”的文化浮躁,强化“中国当代书写表现主义”油画作为“中国主义”油画发展主流的学术地位,尖锐直白地列举了栗宪庭在当代艺术批评中存在的六大“致命缺陷”。2008年4月10日-5月10日,北京798东方艺术空间“陈老铁学术批评‘栗宪庭主义’是‘文化垃圾’油画展”开展;2008年5月1日,陈老铁南下广东美术馆“批栗”,提出了以新书写表现主义取代红色波普,强调只有中国笔墨才能推进中国当代油画的深层的实质发展;2008年5月1日,陈老铁学术批评“栗宪庭主义及泼皮现实主义”是“文化垃圾”画册刊出。事件之后栗宪庭通过中国宋庄农民网采访,充满愤恨的抛出“精神有问题”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术界、批评家、画家、投资人对于“教父”神化的怀疑和“皇帝新衣”式的闹剧是否即将终结? 

  日前,前卫学术批评家墨龙对话先锋艺术斗士陈老铁,此为老铁先生大声疾呼的现场对话实录。2008年7月1日至10日 798东方艺术空间《你在回避什么》陈老铁当代油画展盛大开展。 

  墨龙:栗宪庭先生在接受中国宋庄农民网记者采访时批评您是在作秀。 

  老铁:我觉得栗宪庭先生根本不敢面对我提出的问题,而仅指责我做秀,这让我感到失望。我希望栗先生能直面我提出的问题来批判我,我是希望用批评的方式讨论和解决中国当代艺术在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我无意摧毁谁,也不想摧毁谁,我想建设。 

  墨龙:宋庄农民网记者记录时,说您连85美术也批了,您怎么看。 

  老铁:是啊,85美术难道不能批吗?我认为栗宪庭先生在学术上实际上是85体系架构的沿续。因为85出了问题,所以栗先生也出了问题,至今为此没有人质疑85美术的负作用,负资产的问题,导致了纵容。这实际上就是当下中国艺术界殖民文化泛滥的根源。我批85美术,实际上是批栗先生学术的上一环。上一环有问题,而下一环不进行准确的转化与重构,文化当然会出问题。 

  墨龙:您能从水墨画和油画的转型上谈谈这种转化与重构么? 

  老铁:就拿水墨来说,85美术在水墨画领域引发了新文人画,而新文人画实质是一个85的反动、应激及对应。我当年与刘骁纯、龙瑞、杨刚先生策展张力表现主义水墨就是要批判新文人画,既在传统基本面上推进中国当代水墨的变革。由于油画是一个西方的文化样式,所以油画界没有出现对85思潮的应激反抗与反动,而是以顺应的方式,顺风而下、顺水而下。而且大多数油画家不懂中国传统笔墨,在油画界只有朱德群一人懂笔墨,其它人一概不懂;赵无极也只是把山水禅境横移油画,他并不懂书写;吴冠中懂外形式,他也不懂笔墨书写。 

  墨龙:您的意思是书写是其中的深层次一环么? 

  老铁:是的。中国油画的发展实际上是在西方表现主义、古典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运动等这样一个基本面上的生长的。这个基本面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所以,一个畸形的、速成的和缺乏文化支撑的当代艺术架构就这样形成了。但在艺术深层,不结实、不厚重、过于表象,而栗先生更是推进了这种表象,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批栗先生的根本所在。 

  墨龙:宋庄农民网记者认为您反全球化的观点错误的。 

  老铁:栗先生没有在反全球化吗?我认为栗先生是在用中国表层文化样式反西方,而我提出的理论是在深层文化上反西方。在全球化状态下,中国当代艺术是要与西方拉开距离,还是要模糊边际,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我认为在“反”中吸纳,吸纳是为了“反”,“反”是为了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吸”是为了强化独立性的多边管道。所以,我认为宋庄的这个记者学修有所不足。 

  墨龙:宋庄农民网指责您批判栗先生的学术问题,但没有深化探讨这些学术问题。 

  老铁:这些问题已经很白话了,艺术是一门相当高级的学问,研究的是人类精神层面的世界。探讨艺术界的学术问题又不是小学生上课,为什么要细化每个问题呢?比如我批评栗先生“去语言化”,你看看栗先生推崇的画家,哪个有自己的艺术语言?一点儿都没有,只有图像就是力量,只有简单的嘲讽,只有简单的社会应激性。著名国际策展人我的老同学候翰如也批评了国内艺术圈这种劣等宣传画现象。 

  墨龙:很多圈内朋友对我说,像您这样具备深厚理论修养又有精深绘画造诣的画家很稀缺。 

  老铁:中国当代艺术太感性,普遍缺乏文化学修,这个问题十分普遍和严重。艺术需要博览众长、参透古今,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提炼和升华,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墨龙:学术界有人说您是在批“教父”。 

  老铁: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界根本没有“教父”,不要神化栗先生、神化的结果是摧毁,这么做会害了栗先生。任何事物都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很不成熟,要么套用西方话语,要么坚守腐烂的传统。把栗先生奉为“教父”,说明了我们的愚昧与浅薄。栗先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绝不是什么“教父”。让一帮小学生画家奉为“教父”,这个“教父”也没有什么意思,栗先生应该主动站出来批驳“教父说”,这才显示出他的学术厚重。 

  墨龙:宋庄农民网认为您指出的栗先生的左转不明确。 

  老铁:我认为栗先生过于意识形态诉求化,我认为这是太偏“右”了。 

  墨龙:您这是在批评中国油画近20多年发展是“小学生水平”。 

  老铁:肯定呀,连自己的文字语言都没有,能进入大学吗? 

  墨龙:研究了一些文献,您在1995年与范迪安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谈张力表现主义水墨时,很强调全球化对当时水墨的促进。那么,您为什么今天要反全球化呢? 

  老铁:宋庄农民网认为我提出反全球化落后,简直是一种无知。我是在经历了90年代的全面全球化思潮后,发现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被西方同化。在这种局面下不反抗全球化,我们最终连文化的归属都没有了,连文化的家园都没有了。我们当代艺术一直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它的运行始终没有处理好西方与东方的关系。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大而导致吞并了中国文化,我们都成了安迪沃霍尔的小兄弟,这不可悲吗?在这种危机的时刻,反全球化应该成为整个文化界的一个主要战略。 

  墨龙:那怎么个“反”法呢? 

  老铁:我指出的反全球化不是传统学者的“反”,而是一种复杂的“反”。这个记者根本不懂我的本意,他首先看不懂我的作品,在我的水墨与油画作品中有太多的西方因素,但我发现当下艺术家中比我还西化,所以我感到反全球化在中国是最前卫的,被西方同化被美国同化是最后卫的。 

  墨龙:反全球化在中国是最前卫的? 

  老铁:你看蔡国强的中国火药,艾未未的中国太师椅,徐冰的中国文字、谷文达的中国墨法,哪一个不是在反抗西方文化?哪一个不是在“以中反西”、“以中抗西”。正因为他们在西方发展才更加自觉的用中国元素反西方元素,也正因为具备这种“后东方主义”的文化特征才被西方追捧。可以说当今在西方文化全面渗透的情况下,吸收西方而反西方才是最先锋的,他们都是反全球化的先锋。 

  墨龙:宋庄农民网认为您很自相矛盾的问题是:一边批栗先生,一边树立栗先生为丰碑。 

  老铁:我已经说过我为什么不批别的评论家,因为别人不够级别,没有被批的资格。我表达的意思首先就肯定了栗先生对于当代艺术虽极端但有贡献,虽明确但缺乏深度。我肯定了栗先生的积极推进诉求的改变,但批栗先生在当下不转型,就不能引导明天的正确潮流,说明我很看重栗先生的历史作用与艺术地位。 

  墨龙:您的意思是栗宪庭先生的历史作用与艺术地位,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老铁:栗先生转变则中国艺术界转变,栗先生不转变,则中国艺术界不转变,这不是自相矛盾,这叫“二点论”而非“一点论”。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批艾未未,说艾未未的风头已经盖过栗先生,我认为这样做错误的。艾未未并没有系统化的美术理论体系,艾未未更多是感性,艾未未不是艺术理论家,他不会从理论上支持某种倾向。但栗先生不同,栗先生是用理论在支撑着某种倾向,这种功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墨龙:栗先生强调把图像类+波普+诉求整合有什么问题吗? 

  老铁:(图像+红色波普)×个人化艺术语言才基本成立,仅有前二者艺术结构太单一、太单薄。现在很多人反映“四大天王”已经成了复制工厂,为什么?这就是文化语言的问题,没有语言又过于追求表像风格化,从而导致稳定性增强而风险性降低,这么做是不能长久的。中国艺术讲究“险中求稳”,造险而后破险,险才造成变,变则有生机,有生机则推进。美国波普是因为美国波普是美国历史造成的,中国波普不是这个搞法,波普元素可以吸纳进来,就像我的作品也吸收了波普与表现主义因素,但如果我的作品没有新书写的支撑一定单薄,所以我以为当代艺术是复合体,而红色波普缺乏复合性,这是我批评的主要原因。 

  墨龙:为什么批评栗先生的思想停留在东西方冷战阶段? 

  老铁:你看栗先生支持的红色波普,更强化意识形态对抗,而现在世界实际是弱意识形态与强化实用主义外交战略。 

  墨龙:您强烈呼吁栗先生转型,怎么转,从哪里转? 

  老铁:从政治栗宪庭转到文化栗宪庭。 

  墨龙:栗先生作为当代油画批评家而知名,他也开始介入当代水墨的批评了。 

  老铁:我看过栗先生评论二位水墨画家的文章,不深刻。栗先生不懂明清笔墨,如何评论水墨从传统向当下的转化?水墨问题比油画更复杂的多,离开明清传统谈水墨变革很易空泛。中国最懂明清笔墨的当推刘晓纯先生,这点上他可以请教刘<
[板凳:2楼] guest 2008-07-03 16:30:51
抽象啥时候升温
[地板:3楼] guest 2008-07-13 15:53:24
贴标签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