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L Collection虚拟艺术馆
发起人:小青年  回复数:0   浏览数:1901   最后更新:2008/06/25 08:05:19 by
[楼主] 小青年 2008-06-25 08:05:19
DSL Collection虚拟艺术馆网站:
[url]http://www.dslcollection.org/
DSL Collection是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私人收藏,其中涵括了70多位对中国当代艺术有重大影响的顶尖艺术家。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艺术,视频以及摄影。在作品的选择上,DSL的创始人试图跳出当下疯狂的当代艺术市场的框架。其收藏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红艺术家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人们的理解,无论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还是现状。

关注当代艺术中的特殊文化,同时也承认文化的共性和习性, DSL超越了一种纯粹的寻找文化印记和标志方式。

该收藏的数量控制在120件左右,目的是为了不断地重新定义。本收藏组建的一个基本条件便是需要对它持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重组。开放,变化和沟通是我们所要传递的基本元素。

DSL网站为公众的行为 创造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一次未知接触的旅程。如今世界各地的艺术展络绎不绝,相信这一种全新的艺术欣赏方式会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带来不同的体验。

一次” 非物质化”的接触也可为您带来一些有形与相关的灵感。



DSL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 动向

DSL 收藏 ([url]www.dslcollection.org)与上海艺术顾问公司Lime’ angels ([url]www.lime-angels.com) 联手,向国际全力推广和介绍 DSL 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

DSL 收藏是国际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收藏的重要参与者。自2005年成立以来,DSL 收藏致力于运用新媒体 — 网络展示空间向全球展示他的收藏和增加其作品以及艺术家们的能见度,这一艺术形式改变了常规静态单一的实体展览和发行画册等的传统手段。DSL收藏网站[url]www.dslcollection.org 的核心沟通策略是整合中国当代艺术的资源,以达成高效应的资源互动。

2007年于上海成立的艺术咨询公司Lime’ angels,以其国际化的团队与网络,希望很快能使DSL收藏在国际艺术公关与媒体策划领域建立起良好的声誉。

这种新的组合旨在通过主题活动和展览,无论是在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场所,如博物馆、画廊、艺术博览会和特殊项目 (2010上海世博会),还是新媒体的平台— 网络展示空间,来实现以最大程度让艺术家、专业界、学者以及公众理解、欣赏和参与中国现代艺术并相互促进。此外,DSL收藏还会针对大学院校和文化机构开展中国当代艺术与其收藏的特别研讨会和讲座。

DSL收藏为了强化网络平台和更好地理解艺术家和观众生活和工作的当代世界,最近DSL收藏加强了它与科学和社会性的网络的联系。

    西尔万•勒维(Sylvain Lévy)先生,DSL收藏的主人说:“我很高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与艺术家、策划人、艺术批评界、学生、画廊以及艺术爱好者共享‘艺术知识平台’。我们将运用最新的技术,无论是在博物馆还是公共空间,努力向世界展示我们的作品和艺术家。”

Lime’ angels的总经理Sophie Liaudet女士回应:”能与顶尖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合作是激动人心的。DSL 不仅是一个收藏,也是一个整体的观念。 为此,我们将与建立这个收藏系统的人们去继续发展,来面对未来的挑战。

2008年6月



“理想的收藏应该无非就是一个宇宙大剧场……这是全部知识的关键所在……”
——萨缪尔•奎奇伯格(Samuel Quiccheberg)




收藏室
今天现代美术馆的前身,是十六世纪的“奇珍收藏室”(Cabinet of Curiosities)或“珍宝馆”(Kunst-und Wunderkammes)。这些所谓收藏室,其实就是装满个人收藏品和古董的门廊,为十六世纪的爱好、反思和教育提供了素材。收藏室是他们那个时代以及文艺复兴大发现时代的产物,这是在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刺激下迅速扩大视野的时代。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类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随着人类不断扩大可能的极限,人类成就的种种表现始终激起人们的敬畏。
今天,随着我们的视野进一步向迄今未知的构架延伸,收藏这种做法始终呈现为这样一种推动力。尽管在奇珍馆的时代分类体系已正式出现,今天专业人士仍将收藏分成存在可能性最小的现象。但是这些收藏不管范围大小,往往很难接近,而且表面上看起来单调乏味。私人鉴赏和公共审查机构将藏品视为满足个人喜好的储藏,或尘封在官僚机构中,最后以削弱收藏本身直觉的本质而告终。但是还有一些藏品仍然反映着人类对未知领域孜孜以求的探索。当然,有些藏品确实反映了奇珍馆(Kunstkammer)原本具有的探索和猎奇的精神——DSL收藏机构就是二十一世纪最好的例证之一。

当代中国
过去十年间,当代艺术市场出乎意料地迅猛发展,对于艺术家和支持艺术家的整个体系而言,出现了无从预料的可能性。对于中国的当代艺术这一门类而言,这一点尤其真实,因为这个先前人们不了解的只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大舞台,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而且没有表现出任何停下来的意思。今天,全世界的画廊、美术馆和出版物经常在夸赞中国的艺术家们。不幸的是,随着市场的急剧扩张,在公众的眼中,中国艺术现象已经越来越像是拍卖行的奇迹,而不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因此,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欲望往往由于市场投机和私下交易而得到缓解。但是与其他那些主要投资在1990年代早期经过考验但已沉寂下去的油画家们的收藏家不同,DSL主要关注于不仅暂时难以定位,而且遭遇严重批判的作品。用当下拍卖行的眼光来看,很容易就忘记了中国当代艺术史其实是靠冲破社会普遍接受和传统界限的前卫艺术实践而获得了动力。在几个宽松的主题焦点指导下, DSL勇敢地迈出了一步,收藏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装置、雕塑和具有时基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表现了中国艺术先锋们的驱动力。

焦点
DSL一个独特的关注焦点,是广东这个南方省份艺术界的发展轨迹。从1990年代早期大尾象小组成员——徐坦、梁炬辉和陈劭雄——制作的装置作品开始,进而收藏了后来成立“阳江组”的郑国谷的早期创作,以及曹斐和杨勇的作品。通过这些往往没有被人注意但却十分重要的作品,这个地区的当代历史被一点点地清楚表述出来。林一林于1991年创作的《理想住宅标准系列》是来自大尾象首次公开展。这次展览不仅帮助确立了林一林个人的创作基调,也确立了这个地区本身的基调。就个别而言,这些艺术家已经给国际艺术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但是以前从没有过这些作品如此集中的收藏。DSL以开拓者的精神提供了一部有关那些塑造了广东艺术界的实际物品的百科全书。收藏关注的另一个领域,是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时基意义的作品。杨福东、杨振中、张培力以及其它一些艺术家的作品,验证了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强有力的录像艺术传统。
藏品不仅包括中国当代艺术创始人的作品,例如王克平、徐冰以及顾德新,也包括未来最有希望的一代艺术家们的作品,如徐震、刘炜和阚萱。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每一个侧面,都在该收藏机构的藏品中有所代表。

藏品中的藏品
原本奇珍收藏室的作用是在观众心里激起某种惊异的感觉。虽然DSL关注的焦点很多,但藏品本身趋向于避免任何分类,选择有关背景环境的影响、媒介的选择以及情境的宽泛而本能的主题。最重要的是,DSL随时随地完全开放,公众可以随意出入。
DSL网站是该收藏机构向公众开放的主要门户。这一全职艺术中心为双语版,操作简便。只要沿着几个交织在一起的开放观念的轴线就可以浏览。除了艺术家、媒介以及日期这些通常的信息之外,该网站还设立了诸如“立场与记忆”或“梦想与渴望”之类的主题。这些非正式的分类为访问者指明了大体的方向。访问这个网站本身就是艺术,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浏览大约七十五位艺术家和不同媒介的一百二十件作品。在这里,观众浏览艺术品就像是一次旅行。每到一站,每件作品都配有解说、评论文章、相关事件以及创作者的快照。在网页浏览的过程,人们便收集起他们自己所钟意的藏品。网站的管理向观众倾斜,让每一位来访者带着个人的选择而来,促成对象之间新的关系。在美术馆之旅中,原作的缩微版往往小心翼翼地安放在一个虚拟的白色立方体中。但是在这个虚构的空间中,人们可以期待着观看一次大型的美术馆展览,实时进行录像回放,并放大墙上的文字。在这个超时空的两层美术馆中,在线博弈和艺术之旅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艺术品丧失了物质形态,而观众则有如天神下凡,在错综复杂的收藏室中迷失了。但是在这里,这个收藏机构是你们的。这是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开放的、资源丰富的区域,使观众培养起自己的品味和评判标准。
这种在线的体验反映了实际藏品流动的本质。DSL已在两个大陆立足,目前还在寻求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尚未被人所认识的面貌,DSL正在推广该网站和藏品,与其他相关网站、博客和论坛建立链接,在各种出版物上刊登广告。此外,DSL还计划在传统场地组织收藏品展览,使这些作品可以被策展人和美术馆所利用。在一百二十件作品这个限额的指导下,藏品不断流动,随着新的收购而不断扩大,而借助替换而不断缩减。这是一个有机的过程,该机构不断依靠它所希望反映的动态实体——即中国的当代艺术——来建设、塑造、汇集和界定自己。 DSL以奇珍馆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骄傲地向大众呈现我们时代中先锋们的成就。

马修,2008年2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