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錢已經開始不清楚了,水壩到底是不是禍源
发起人:双飞飞 回复数:1
浏览数:2946
最后更新:2008/05/25 02:42:35 by
錢已經開始不清楚了,水壩到底是不是禍源 (轉貼)
梁文道 @ 2008-5-22 12:57:39 阅读(2929)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正當大家開始關心善款去向的問題,看見了這條新聞
一、救灾款出现差距 中纪委加强监管(
[url]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410000/newsid_7412300/7412389.stm)
中国目前的救灾捐款渠道繁多
中国目前的救灾捐款渠道繁多
中央纪委等部门要求加强对救灾资金的监管,另有报道称民政部和红十字总会公布的已收捐款数字出现7200万人民币的差距。
另一方面,截至5月21日12时,四川地震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41,353人。
新华网星期三(21日)刊登了署名"窦含章"的文章说,民政部报告截至19日13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收捐赠款物9.90亿元,中华慈善总会接收款物6.03亿元。
可是就在同一天,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媒体公布,截至19日11时,它们一共收到来自国内外捐赠的款物达27.44亿元人民币。
其中总会10.62亿元,地方各级红十字会16.82亿元。
少了7千万?
文章指出,在同一天中国两大救灾款物管理部门发布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收救灾款物的数据竟然不一样,民政部公布的救灾款少了7200万元。
作者质问:"是统计标准不同,信息沟通不畅,还是其它什么原因造成了统计结果的不同?"
另一方面,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和审计署星期二(20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管,确保救灾款物真正用于灾区、用于受灾群众。
民政部副部长姜力星期二透露,审计署已经开始进入救灾款使用的审计。
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星期天(18日)表示,已经派出了12个监督工作组参与到救灾款物的接收、管理、拨付、发放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管。
四川省当局还公布了举报电话受理群众投诉,每半月向社会和受灾群众公开公示一次救灾款物收支情况。
据财政部报告,截至21日14时,中国各级Z/F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128.6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93.39亿元,地方财政投入35.28亿元。
二
水壩到底和地震有沒有關係呢?這是在國内外都爭論了很多年的議題,恰巧有朋友轉來這條鏈接,談的恰恰就是災區附近的水壩!請專家參考指正
《四川岷江上游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度复核报告》几个问题讨论 (
[url]http://bbs.classic023.com/dispbbs.asp?boardid=31&id=133767 )
李有才(中国成都 610041 四川省地震局高工)
曹树恒(中国成都 610072 四川地矿局物探大队高工)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该区地震地质、新构造、深部地球物理、历史地震,古建筑等最新丰富资料的深入研究,对"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论证,结果表明,工程区坝址的地震基本烈度不是七度,而应是九度,或九度以上;工程区坝址的地壳不是基本稳定区,而应是基本不稳定区;工程区坝址在此基础上进行抗震设计,它将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工程";在工程区坝址下方成都平原的几千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将时刻受到威胁。
关键词:坝区基本烈度 七度 危险工程修改设计或炸坝
前 言
1989年12月由国家地震局地震分析预报中心完成的《四川省岷江紫坪埔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度复核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坝址影响的地震烈度最大可达七度"。其主要依据:
1 工程区40公里范围内,历史上未见有强震发生,对工程区影响较大的外围历史强震有七次,根据烈度衰减关系,工程区的地震影响烈度不超过七度。
2 据地壳结构、深断裂规模、活动断裂时代及地震烈度影响等因素综合判定,紫坪铺坝区属地壳基本稳定区。
经笔者最近研究表明,工程区40公里范围内,历史上可能存在M>7.0级强震发生,坝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应是九度,甚至九度以上,坝区属地壳基本不稳定区。
问题的提出
2002年初,因研究四川震情需要的一个偶然机会,查阅了《四川省岷江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度复核报告》。由于专业职业的敏感,发现这份报告存在着十分重大的问题,通过近一年的反复研究,最后确认,该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对坝区及其附近的重大断裂构造研究较差
(1)有资料显示*2,松潘—汶川—都江堰—峨眉—雷波,近南北向断裂,通过坝区及其附近地区;在报告也一字也未提及。(图1)
(2)有资料显示*1、*2,南充—广汉—都江堰近东西向有一断裂通过坝区,或坝区附近地区;在报告中也一字没给出说明。(图1)
(3)著名的北东向龙门山断裂是通过堤坝的一条断裂,但该报告未对其深入地对它进行分析研究。
2 对隐伏的深部断裂的活动性研究很差
由于报告中,对南充—广汉—都江堰东西向断裂、松潘—汶川—都江堰—邛崃南北向断裂,都已遗漏和缺失。说明该报告对这几条断裂的活动性研究也就根本无从谈起。(图1)
3 对历史地震和古建筑研究存在问题
(1)报告中所提到的7次强震,统计的范围达300公里左右,但时间仅为100—200年;对以往更长的年代历史地震的问题未给予深入研究说明。对比,报告对坝区40公里范围内无强震发生的历史地震记载的认识,似有过份夸大的嫌疑。在这方面,国家地震局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历史地震记载认识的失误分析似曾有过惨痛的教训[1]。
(2)古建筑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可是坝区40公里范围内,与地震有关的古建筑(古塔)未开展研究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该报告存在着这么多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不对坝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和稳定性等问题产生怀疑!
几个重大问题的研究讨论
前面我们已指出了报告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但我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指出这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问题给予科学的论证和研究讨论,从而,加深对这些问题严重性认识。
1 关于坝区其附近地区的断裂构造
(1)龙门山断裂
该带主体断裂构造形迹是呈北东45°展布,主要由青川—汶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及江油—都江堰断裂所组成;我们研究发现,地表上的三条断裂在深处合并为一条;同时我们还认为,龙门山断裂并非是坝区所通过唯一的一条断裂,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楼海等人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川滇地区重力异常进行了分离计算后得到局部和区域二部分异常;认为:浅层的局部异常的龙门山异常梯级带走向与地表地质观测的北东向龙门山断裂走向相平行。表明;龙门山断裂不管从深度上,还是从走向空间的展布上其规模还是属于有限的浅层断裂构造;而且,这个浅层的龙门山断裂构造又是迭加在区域近南北向断裂构造之上[2]。(图2)
(2)南北向松潘—都江堰—邛崃—雷波断裂(图1)
从卫片解译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北起松潘北,往南经汶州、都江堰、邛崃、峨眉、雷波以南进入云南,走向为近南北向,长度达600公里以上。该断裂南段雷波—峨眉段与雅龙江断裂、安宁河断裂及甘洛—布拖断裂等统称为川滇南北向断裂带*1;以峨眉往北经洪雅扦入成都平原之下,在邛崃水口场至新津的新生代地层之中的亮带,微地貌陡坎,邛崃河湾转制译有两条隐伏断裂,可能是该断裂中北段部份;再往北是同一经度上岷江南北向断裂带,与此似有相连接之势。
我们研究发现区域重力异常图上出现了近南北向重力异常梯级带,与松潘—都江堰—邛崃—雷波大断裂相重合,该断裂似与浅层的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呈—斜交重叠立体展布之势,其夹角达30-40度[2]。(图2)
从龙门山及邻区地壳厚度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松潘、汶川至都江堰一带也呈现近南北方向等厚度线的密集带,与区域的深部重力异常梯级带分布完全相一致。(图3)
(3)东西向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
该断裂东起南充东,经广汉至都江堰以西地区全长达300公里以上,走向为近东西向;据地表地质资料表明,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仅局限于南充至中江一段,该断裂东头被新华夏系川东带限制,断裂的中江段西头又被巴中—仪陇莲花状构造的南部所干扰影响*1。
据航磁化极异常图表明,南充、广汉至都江堰一带,航磁化极异常所呈现的串珠状南北两侧呈现异常的巨大变异带,其异常总体走向为近东西向,该异常有向东和向西继续分布的情况,表明该断裂分布的规模远不止300公里,而是800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可见其规模是异常宏大。(图4)
从剩余重力异常,其几组北东走向的正负异常南西端,较整齐的消失于都江堰至彭州东西向的一线上,紫坪铺坝区正好位于这一东西方向上。(图5)
从龙门山及邻区地壳厚度图可以看到;都江堰至小金一线;等厚度线呈现由南北方向急剧向东西方向弯折的突出异常变化,其弯折角度近乎90度,都江堰至新都地壳等厚度线呈一近东西,或南西向的隆起,隆起北缘都江堰至彭州一线明显出现近东西向地壳等厚度线的梯级带,表现深部断裂构造与线层断裂构造有相一致,说明,浅层的断裂构造有受深部断裂所控制的特点(图3)。另外,我们还看到,坝区正处于地壳厚度急剧转折部位附近。[3]
(4)北北东向断裂
1980年四川地震局地震地质编图组所编绘的龙门山地区新构造,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紫坪铺坝区及其附近地区有一条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通过,该断裂明显切错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图6)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都江堰紫坪铺坝区,及其附近地区正处于三组的断裂构造带交汇部位。这样的部位,断裂构造十分复杂,远非仅为《报告》所认为的简单的一组龙门山北东向断裂构造,把坝区的断裂构造看得过于简单。
2 关于断裂构造的活动性
1976年中国唐山7.8级地震,1995年日本版神7.2级地震,1999年中国台湾集7.6级地震等,震例表明,巨大的地震灾害是位于城市之下的活动断裂快速挫动所引起的,我们说,如果巨大的地震不是发生在城市,而是发生在一座容量巨大的水库或其附近时,那么,它的后果是不堪设想!因此,研究水库之地下或附近活动断裂的分布并采取相应措施,主动积极的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说明其深部断裂构造的活动性,我们从以下5个方面给予说明。
(1) 野外地质调查
通过四川地质局区测队野外调查表明,在坝区及附近地区出现一组走向近南北向其中一条通过坝区附近尤其引起我们的注意,断裂长度达50—60公里,该断裂已斜切<
梁文道 @ 2008-5-22 12:57:39 阅读(2929)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正當大家開始關心善款去向的問題,看見了這條新聞
一、救灾款出现差距 中纪委加强监管(
[url]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410000/newsid_7412300/7412389.stm)
中国目前的救灾捐款渠道繁多
中国目前的救灾捐款渠道繁多
中央纪委等部门要求加强对救灾资金的监管,另有报道称民政部和红十字总会公布的已收捐款数字出现7200万人民币的差距。
另一方面,截至5月21日12时,四川地震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41,353人。
新华网星期三(21日)刊登了署名"窦含章"的文章说,民政部报告截至19日13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收捐赠款物9.90亿元,中华慈善总会接收款物6.03亿元。
可是就在同一天,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媒体公布,截至19日11时,它们一共收到来自国内外捐赠的款物达27.44亿元人民币。
其中总会10.62亿元,地方各级红十字会16.82亿元。
少了7千万?
文章指出,在同一天中国两大救灾款物管理部门发布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收救灾款物的数据竟然不一样,民政部公布的救灾款少了7200万元。
作者质问:"是统计标准不同,信息沟通不畅,还是其它什么原因造成了统计结果的不同?"
另一方面,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和审计署星期二(20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管,确保救灾款物真正用于灾区、用于受灾群众。
民政部副部长姜力星期二透露,审计署已经开始进入救灾款使用的审计。
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星期天(18日)表示,已经派出了12个监督工作组参与到救灾款物的接收、管理、拨付、发放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管。
四川省当局还公布了举报电话受理群众投诉,每半月向社会和受灾群众公开公示一次救灾款物收支情况。
据财政部报告,截至21日14时,中国各级Z/F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128.6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93.39亿元,地方财政投入35.28亿元。
二
水壩到底和地震有沒有關係呢?這是在國内外都爭論了很多年的議題,恰巧有朋友轉來這條鏈接,談的恰恰就是災區附近的水壩!請專家參考指正
《四川岷江上游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度复核报告》几个问题讨论 (
[url]http://bbs.classic023.com/dispbbs.asp?boardid=31&id=133767 )
李有才(中国成都 610041 四川省地震局高工)
曹树恒(中国成都 610072 四川地矿局物探大队高工)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该区地震地质、新构造、深部地球物理、历史地震,古建筑等最新丰富资料的深入研究,对"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论证,结果表明,工程区坝址的地震基本烈度不是七度,而应是九度,或九度以上;工程区坝址的地壳不是基本稳定区,而应是基本不稳定区;工程区坝址在此基础上进行抗震设计,它将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工程";在工程区坝址下方成都平原的几千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将时刻受到威胁。
关键词:坝区基本烈度 七度 危险工程修改设计或炸坝
前 言
1989年12月由国家地震局地震分析预报中心完成的《四川省岷江紫坪埔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度复核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坝址影响的地震烈度最大可达七度"。其主要依据:
1 工程区40公里范围内,历史上未见有强震发生,对工程区影响较大的外围历史强震有七次,根据烈度衰减关系,工程区的地震影响烈度不超过七度。
2 据地壳结构、深断裂规模、活动断裂时代及地震烈度影响等因素综合判定,紫坪铺坝区属地壳基本稳定区。
经笔者最近研究表明,工程区40公里范围内,历史上可能存在M>7.0级强震发生,坝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应是九度,甚至九度以上,坝区属地壳基本不稳定区。
问题的提出
2002年初,因研究四川震情需要的一个偶然机会,查阅了《四川省岷江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度复核报告》。由于专业职业的敏感,发现这份报告存在着十分重大的问题,通过近一年的反复研究,最后确认,该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对坝区及其附近的重大断裂构造研究较差
(1)有资料显示*2,松潘—汶川—都江堰—峨眉—雷波,近南北向断裂,通过坝区及其附近地区;在报告也一字也未提及。(图1)
(2)有资料显示*1、*2,南充—广汉—都江堰近东西向有一断裂通过坝区,或坝区附近地区;在报告中也一字没给出说明。(图1)
(3)著名的北东向龙门山断裂是通过堤坝的一条断裂,但该报告未对其深入地对它进行分析研究。
2 对隐伏的深部断裂的活动性研究很差
由于报告中,对南充—广汉—都江堰东西向断裂、松潘—汶川—都江堰—邛崃南北向断裂,都已遗漏和缺失。说明该报告对这几条断裂的活动性研究也就根本无从谈起。(图1)
3 对历史地震和古建筑研究存在问题
(1)报告中所提到的7次强震,统计的范围达300公里左右,但时间仅为100—200年;对以往更长的年代历史地震的问题未给予深入研究说明。对比,报告对坝区40公里范围内无强震发生的历史地震记载的认识,似有过份夸大的嫌疑。在这方面,国家地震局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历史地震记载认识的失误分析似曾有过惨痛的教训[1]。
(2)古建筑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可是坝区40公里范围内,与地震有关的古建筑(古塔)未开展研究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该报告存在着这么多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不对坝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和稳定性等问题产生怀疑!
几个重大问题的研究讨论
前面我们已指出了报告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但我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指出这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问题给予科学的论证和研究讨论,从而,加深对这些问题严重性认识。
1 关于坝区其附近地区的断裂构造
(1)龙门山断裂
该带主体断裂构造形迹是呈北东45°展布,主要由青川—汶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及江油—都江堰断裂所组成;我们研究发现,地表上的三条断裂在深处合并为一条;同时我们还认为,龙门山断裂并非是坝区所通过唯一的一条断裂,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楼海等人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川滇地区重力异常进行了分离计算后得到局部和区域二部分异常;认为:浅层的局部异常的龙门山异常梯级带走向与地表地质观测的北东向龙门山断裂走向相平行。表明;龙门山断裂不管从深度上,还是从走向空间的展布上其规模还是属于有限的浅层断裂构造;而且,这个浅层的龙门山断裂构造又是迭加在区域近南北向断裂构造之上[2]。(图2)
(2)南北向松潘—都江堰—邛崃—雷波断裂(图1)
从卫片解译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北起松潘北,往南经汶州、都江堰、邛崃、峨眉、雷波以南进入云南,走向为近南北向,长度达600公里以上。该断裂南段雷波—峨眉段与雅龙江断裂、安宁河断裂及甘洛—布拖断裂等统称为川滇南北向断裂带*1;以峨眉往北经洪雅扦入成都平原之下,在邛崃水口场至新津的新生代地层之中的亮带,微地貌陡坎,邛崃河湾转制译有两条隐伏断裂,可能是该断裂中北段部份;再往北是同一经度上岷江南北向断裂带,与此似有相连接之势。
我们研究发现区域重力异常图上出现了近南北向重力异常梯级带,与松潘—都江堰—邛崃—雷波大断裂相重合,该断裂似与浅层的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呈—斜交重叠立体展布之势,其夹角达30-40度[2]。(图2)
从龙门山及邻区地壳厚度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松潘、汶川至都江堰一带也呈现近南北方向等厚度线的密集带,与区域的深部重力异常梯级带分布完全相一致。(图3)
(3)东西向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
该断裂东起南充东,经广汉至都江堰以西地区全长达300公里以上,走向为近东西向;据地表地质资料表明,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仅局限于南充至中江一段,该断裂东头被新华夏系川东带限制,断裂的中江段西头又被巴中—仪陇莲花状构造的南部所干扰影响*1。
据航磁化极异常图表明,南充、广汉至都江堰一带,航磁化极异常所呈现的串珠状南北两侧呈现异常的巨大变异带,其异常总体走向为近东西向,该异常有向东和向西继续分布的情况,表明该断裂分布的规模远不止300公里,而是800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可见其规模是异常宏大。(图4)
从剩余重力异常,其几组北东走向的正负异常南西端,较整齐的消失于都江堰至彭州东西向的一线上,紫坪铺坝区正好位于这一东西方向上。(图5)
从龙门山及邻区地壳厚度图可以看到;都江堰至小金一线;等厚度线呈现由南北方向急剧向东西方向弯折的突出异常变化,其弯折角度近乎90度,都江堰至新都地壳等厚度线呈一近东西,或南西向的隆起,隆起北缘都江堰至彭州一线明显出现近东西向地壳等厚度线的梯级带,表现深部断裂构造与线层断裂构造有相一致,说明,浅层的断裂构造有受深部断裂所控制的特点(图3)。另外,我们还看到,坝区正处于地壳厚度急剧转折部位附近。[3]
(4)北北东向断裂
1980年四川地震局地震地质编图组所编绘的龙门山地区新构造,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紫坪铺坝区及其附近地区有一条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通过,该断裂明显切错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图6)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都江堰紫坪铺坝区,及其附近地区正处于三组的断裂构造带交汇部位。这样的部位,断裂构造十分复杂,远非仅为《报告》所认为的简单的一组龙门山北东向断裂构造,把坝区的断裂构造看得过于简单。
2 关于断裂构造的活动性
1976年中国唐山7.8级地震,1995年日本版神7.2级地震,1999年中国台湾集7.6级地震等,震例表明,巨大的地震灾害是位于城市之下的活动断裂快速挫动所引起的,我们说,如果巨大的地震不是发生在城市,而是发生在一座容量巨大的水库或其附近时,那么,它的后果是不堪设想!因此,研究水库之地下或附近活动断裂的分布并采取相应措施,主动积极的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说明其深部断裂构造的活动性,我们从以下5个方面给予说明。
(1) 野外地质调查
通过四川地质局区测队野外调查表明,在坝区及附近地区出现一组走向近南北向其中一条通过坝区附近尤其引起我们的注意,断裂长度达50—60公里,该断裂已斜切<
ding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该评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则告诉《财经》记者,实际上整个阶段性评估工作,已经于四月份正式启动。其第一大专题,就是地质灾害问题。毕竟,这个影响已经有所显现;而蓄水至175米已经在望,这将是对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最重要的检验。
鉴于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已经陆续在库区引发多次三级左右的低烈度地震;不少人都在担心,三峡工程是否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地震。虽然这种可能性至今并没有得到专家支持,但业内人士亦对《财经》记者坦陈,早期对于三峡地质地震情况的了解,现在来看还是相当粗糙的;由于地质和地震过程往往十分复杂,因此,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防止由此造成大的灾害性事件,仍然十分必要。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该评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则告诉《财经》记者,实际上整个阶段性评估工作,已经于四月份正式启动。其第一大专题,就是地质灾害问题。毕竟,这个影响已经有所显现;而蓄水至175米已经在望,这将是对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最重要的检验。
鉴于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已经陆续在库区引发多次三级左右的低烈度地震;不少人都在担心,三峡工程是否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地震。虽然这种可能性至今并没有得到专家支持,但业内人士亦对《财经》记者坦陈,早期对于三峡地质地震情况的了解,现在来看还是相当粗糙的;由于地质和地震过程往往十分复杂,因此,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防止由此造成大的灾害性事件,仍然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