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大介入:4.21-4.23方案预告
发起人:zendaimoma1  回复数:1   浏览数:1730   最后更新:2008/04/22 01:51:46 by
[楼主] zendaimoma1 2008-04-21 04:36:16
艺术家/艺术机构:肖乃华
方案:农民工老王家的飞机
国籍:中国
形式媒体:装置
开幕时间:4月21日
呈现时间:4月21日
实施地点/空间:百联西郊
尽管人们对于目前最先进的交通工具――飞机早已是司空见惯,但对于人们来说,飞机确实仍旧是一个奇妙的机械复合体。它所蕴涵的隐性的科学原理,支撑这这么一个比重比空气重得多的金属物体可以升到高空,并能快速飞行。它具体而又神秘。飞机本身是先进的、高端的、物质的,在精神世界中,飞机可以代表梦想、动力、迅速和实现。
在这个世界上,少数的人自己有私家飞机。大部份人可以花钱乘坐飞机。农民工则一般选择乘坐火车。工地上辛苦劳动一年的钱,是不舍得花在飞机上的。当飞机这个机械复合体形态的抽象概念与面对它的人们所被引发出的情感形态相对比,或是融合之后,飞机所表征的意义就变得复杂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飞机”。每个家庭,即是一个飞机符合体。这是融合了情感的精神飞机。有方向,动力,目的,甚至是赖以空气来飞行的。或许相对于现实中的真正的飞机来说,这些理想中的“飞机”在呈现出现实的样态之时,往往是粗糙而又简陋的,因为家庭中的人的能力终究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农民工的能力,更多的还是止于谋生、养家、糊口的层面,对于飞机,无论是现实中的实体,还是理想的状态,都是遥远无法企及的东西。这时候我们说到飞机,也就意味着它更是一种情感状态,关于个人的家庭的生活,关于未来的生活,关于梦想……当然,它无法充分地表达,无论是语言还形象,但从另外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表达,用一种最朴实简单的方式来呈现,尽管它很粗糙,但它有梦的单纯与洁净。

艺术家/艺术机构:夏建国
方案:“移动的长方体”
国籍:中国
形式媒体:影像装置 行为
开幕时间:4月22日
呈现时间:4月22日
实施地点/空间:证大现代艺术馆附近学校、银行、书店、商场等/网络媒体上播放视频
把高密泡沫材料,体积约1个立方,尺寸约是高×宽×厚1500×60×1200mm,从底部中间开始向上挖空,适合身体的大小,左右掏出胳膊的位置,顶部不挖穿,上部安装一个电子眼--小摄像头,方向可调节,用视频线连接到内部的一个小型显示器上,可以用它把现场“观看”的交流过程和场景录下来,与外部同步记录拍摄的影像组合成双视频在网络媒体上对比播放。这样,一个反交流的障碍装置就做好了。
时间希望暂定在5月11日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艺术家钻进这个反交流装置内,行走移动,借助电子眼试图与上海公共场所的大众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这种交流是单向地,拒绝的,悖论的,渴望交流却“言不由衷”。艺术家本人比较内向渴望与人交流,却被自身的屏障无情的阻挡。当购物谈价时,艺术家能观查到销售人员惊异的表情和一举一动,而对方却无法揣摩出隔着屏障后艺术家的表情和状态;与学校学生、公众拥抱和沟通时,却无法进行身体接触,难以体验拥抱的温暖与快感。在沟通中,有无数种可能------热切的,期盼的,惊奇的,冷漠的,难以捉摸的;还是排他的,干扰的、驱逐的,等等不可确定性因素。

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信息和网络发达的今天,年轻的一代尤其依赖网络、通讯设备的交流和沟通,努力把身体封闭在“黑盒子”当中,把视网膜锁定在荧屏上,网游搏杀、娱乐八卦、探寻商机、聊天观股,或把手机贴在耳膜上,滔滔不绝。这种人与冰冷机器媒介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的介入到我们生活当中,在大的都市中尤其更明显和普遍。而城市中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越发短暂和稀缺,即使亲密的夫妻间交流都难以达到彻透明了,更何况是隔着冰冷的机器。
作品以荒诞的反交流的交流方式来质疑当下都市物质消费社会中狂热追求技术进步导致人类间普遍的刻板、冷漠和麻木、非人情化的现实状况。
艺术家/艺术机构:Eugenia Raskopoulos
方案:砖块房间、影像
国籍:澳大利亚
形式媒体:装置
开幕时间:4月23日
呈现时间:4月23日
实施地点/空间:大宁国际商业广场
装置作品《行云流水》由一段4分16秒的录像和一个7×4×3米的砖木房建组成。
文字如行云流水,口耳相传,了无痕迹。文字又绝非透明,“每一个人类文字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神秘。”
而在这里,表达与含义通过看似透明的文字神秘地交汇在一起。我们进入一个砖头房屋——一个屋中屋,或许是一个坟墓,也可能是一个棚厩——观看流动的文字:口耳相传,女人对男人诉说,男人对女人诉说,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周而复始,巡回往复。每个字都承载了语言的奥秘,甚至说话人的秘密。
文字如行云流水,这也正是其艰涩所在。“流动性乃是……语言的终极愿想。语言需要流动,自然自在地流动。”而如果流动正是语言所愿,也是我们所想,那么文字在通往艰深意味的途中,有时会撞向坚硬的岩石。
有时候,我们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来推动含义的传达。虽然文字如行云流水般柔软,理解则可能像高压水枪激起的水柱一般坚硬。心灵与耳朵可能设起防线,阻断任何流动。文字如行云流水,而交流沟通却未必如此流畅。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