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4 “五夸克”5个个展
发起人:two万五  回复数:0   浏览数:2094   最后更新:2008/01/09 04:56:36 by
[楼主] two万五 2008-01-09 04:56:36
“五夸克”5个个展

策 展 人:    马艳
展览时间:    2007-12-25~2008-01-10
开幕酒会:    2007-12-24 18:30
展览地点: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主办单位: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协办单位:    圣东方艺术画廊
备注:    学术主持:邹跃进
参展人员:    何汶玦、朱进、陈鸿志、袁文彬、李晓伟


  组构“万物”的基本单元称为夸克(Quark):建构物质乃至精神世界的微小粒子。而一种新元素——“五夸克粒子”则再次突破了原初物质的极致:它是5个不同夸克的集合体,是最终的本源。

  这5个夸克好比此次展览的何汶玦、朱进、陈鸿志、袁文彬、李晓伟五位艺术家,他们不仅以5个个展的形式组成整个展览的框架,更是多伦现代美术馆一年展览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收尾,同样也是上海艺术圈,乃至整个艺术活动的“基本元素”。从物理说教转移到艺术意义来说,每位艺术家都是一个“夸克”,放大来看,众多评论人、策展人、美术馆人、画廊人、拍卖人、艺术媒体人、艺术经济人等皆是艺术圈的“夸克”,他们微小而伟大,在整年的繁忙中建构起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切面貌和热潮暗涌。

  而此次集中呈现的何汶玦,朱进,陈鸿志,袁文彬,李晓伟是特殊的,正如古希腊人认为一切物质都由仅有的基本粒子所构成,同样,这5位艺术家以拿手的“基础性”架上绘画方式搭建起一次别样的年末群展,而他们的作品显然是更为基本的“元素”:从何汶玦的“游水之人”到陈鸿志“透明泳者”,从李晓伟的“黑色人体”到袁文彬的“油彩女优”,以及朱进的“沙土肖像”,都以人或者人体为主要阐释载体。除此共性外,其观念样式和绘画手艺同样覆盖了当今盛行的创作潮流,如何汶玦所参借的李希特式的模糊影像感,此类手段已在中国落地生根,自成系统;朱进以沙土为综合媒介的绘画,注重肌理与形式的协调,代表材料与形式绘画一块;而陈鸿志直接跨出了画布这一媒介,使绘画转成装置或介于两者之间,体现出绘画系统受装置艺术冲击的变革;袁文彬集中于绘画的抒情性中的观念传达,这类创作方式颇为主流……巧合的是,他们的这些特质浓缩了5类中国当代绘画的集体样式。“五夸克”游离又组合的展览,在上海这次城市的年尾将异常的炫翻。

[attachment=74777]
  陈鸿志《迷墙》.
[attachment=74778]
何汶玦《看电影·菊豆》 200x130cm
[attachment=74779]
袁文彬《经典-致白色》 200x120cm
[attachment=74780]
  朱进《老二》 综合材料 200x200cm 2007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