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年展流动论坛北京艺术家提问文字全纪录
发起人:8仙过high  回复数:16   浏览数:3788   最后更新:2008/05/09 16:51:22 by
[楼主] 8仙过high 2007-12-13 08:07:49


广州三年展流动论坛北京艺术家提演文字全纪录
主题:广州三年展流动论坛——艺术家提问演习(UCCA)
时间:2007年11月29日下午
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费大为:今天非常高兴迎来广东美术馆所主办的广东三年展论坛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他们来做一个巡回的讨论和影响活动。
    这样类型的美术馆和美术馆合作做的论坛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而且我们有这么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同仁们一起参加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美术馆和美术馆之间的国际论坛,能够有这样的合作,我觉得是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
    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今天来参加讨论会的嘉宾,Sarat  Maharai先生,著名学者,英国歌德斯密斯学院教授,高士明先生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张颂仁先生是香港著名策划人,多年来一直在参加中国的当代艺术活动,并且在中国当代艺术介绍到国际上去这方面做了很多贡献。王璜生先生广东美术馆馆长,他是广东三年展的总建筑师。秦思源是UCCA的副馆长、策划部主任。郭晓彦是从广东美术馆到UCCA的策划人,我们这个团队还有凯特,是UCCA国际策划人,“布鲁斯”(音)也是国际策划人。今天在这里举行这样的活动,可以说是高朋满座。  卢杰是“长征空间”的主持人,798艺术地区的非常有名的策划人。“85运动”著名的艺术家孟言(音)、杨诘仓、王建伟(音)等。很少有机会我们这么多艺术家在一起还有这么多热情的观众在这里参加这样一个重要的论坛活动。还有下一次马上在这里要进行展出的艺术家Mark  Nash也参加了今天的讨论会,我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下面我把主持人的身份交给秦思源。
    秦思源:我们可以把会议直接交给广州三年展,请高士明老师。
    高士明:非常感谢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给我们准备了这个场合,感觉有点太正式了。刚才和卢杰还在谈,以这个方式来做特别像发布一个东西,这不是我们的初衷。费大为先生给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他的介绍故意装作大家很不熟,大家都觉得很开心。其实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主要目的是收集问题和接受批判。我们接受批判,不仅仅代表第三届广州三年展,而且也希望我们提供一个“靶子”,大家手上都拿到了关于广州三年展的调查问卷。这个问卷不是由策展人、由展览向艺术家发问,而是希望邀请艺术家向我们发问,以及向一切展览制度,所谓的大展、所有的美术馆体制包括策展人体制发问。我们希望把这一届的广州三年展变成一个媒介。其实这种高朋满座的机会也是很多的,我们经常会谈到很多抱怨,觉得对艺术体制、策展人的选择、策展方式有很多抱怨。今天我们很有诚意的跟大家一起提出这些问题,而且慢慢整理使这些问题变得精细一点儿。然后通过三年展这个平台成为一个艺术家,对于艺术体制进行提问的场合。
    当然在收集问题之前我想先强调几点。第一,大家手上拿到的大标题,“与后殖民说再见”,是我们一个批判性的理论出发点。它并不是展览的主题。而是在这个展览开始构造之前我们先行设想一下我们不想要什么,我们先来想象一下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可能不是什么,这是我们在前期进行的一个批评性开端。从这个开端开始,我们希望和艺术家们有一些交流,包括今天这样的艺术家提问的计划,然后后期会有一系列的研讨,我想以这样的方式,我们想和艺术家一起慢慢的策划这个展览,一起慢慢的把这个展览一点点的搭建起来。
    今天的主要发言人都是艺术家,我们就是非常简单的介绍到这里,剩下的时间,希望艺术家们能够残酷无情的提问,能够为三年展的整个策划和思考提供一些新的视野、一些批评性的建议。

    郭晓彦:今天的研讨会有当初设计了两个环节,首先是我们艺术家希望分享策划人在这一阶段的思考,然后可能会针对这些问题向他们提问。所以是不是还有一些时间可以给Sarat  Maharai或者张颂仁先生,让他们简单说一下,艺术家也想分享你们在这种话语语境中在想什么问题,想做什么样的展览。

  卢杰:建议Sarat  Maharai简单谈一下,从活动中以前没有想到的特别有意思的,能不能介绍一下在广州、在上海和这些艺术家大家聊什么话题,大家热热身。

    Sarat  Maharai:非常感谢大家来到今天的讨论会。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对话建立一种亲密感。先回顾一下这10天的讲座,我明天就要回英国伦敦了,这10天收获非常大,可能这个故事从更早以前开始,有一天我在伦敦收到了王璜生的来信邀请我参加广州三年展,我当时有一些兴趣,但是也有一点糊涂,也不太懂,因为他们选择的主题是“与后殖民说再见”,跟多元文化主义说再见。有一个英国人参加过一个90年代以来关于多元性、关于差异文化容忍的讨论,我认为可能在反应中产生了一种误解,中国怎么能跟这么重要的话语说切断关系。所以当我把误解这个阶段过去以后,我开始想到底告别殖民主义是什么意思。后来慢慢了解到作为一个生活在世界艺术系统中心的人,可能有一种责任,就是听到世界别的区域是怎么进行讨论的,所以这些人对后殖民或者对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解可能和伦敦的理解不一样,所以还是应该进行沟通和讨论。这次第一场是广州美术馆的两天会议,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会议,因为开始了清晰化的过程,怎么建造一个共同的基础来讨论这些问题,不单是学术上或者多元文化的价值问题,而是这两个话语怎么影响着艺术实践和创作。
    我从这个会议中得到一个知识,“与后殖民说再见”其实不是广州三年展的主要倾向,而是初步建造一个对话的策略。“与后殖民说再见”这个话语的精神,其实它可以作为一种反抗和妥协,脱掉三年展作为一个简单概念呈现的专指性的倾向,这样就可以产生一种不停的在互动中的话语理论和实践网络,这样一个展览的实践其实一直在不停的发生。
    第二个清晰化的过程是关于话语名称的本身,怎么去理解“与后殖民说再见”这句话。在英语中他们做了一个调整,英语的“Farewell”(音)就是说你同时和这个东西说再见,但是也承认会有再见到它的可能性。英语的“Farewell”有祝好的意思,所以说这个词具有一种多元的意义和双重的暧昧性。当昨天在北京大学进行的讨论中,讨论分成两部分,一是和一些教授的高端学术交流,二是和学生做的比较活泼性的对话。可能阐明了一个事实,后殖民作为现状可能是不能脱掉的,因为它毕竟在影响着很多现实,但是后殖民这个话语如果作为一个展览的框架或者模式可能就是存在问题的。所以有一个区分,后殖民作为话语这可能我们今天讨论的出发点。

    张颂仁:我们三个人做这个题目都有点不同的观点。但是我们面对着08年9月在亚洲有7个国际大展,所以我们不能不问一个问题,国际展是怎么一回事儿。在座很多艺术家都参加过国际展览,我们有一个问题,参展国际是怎么样一回事。我们怎么样被选择,我们怎么样主动去介入。这个题目在目前的国际展览也是蛮受关注的一个主题。这两个星期高士明和我在参加圣保罗双年展的时候,他们也考虑明年是不是不办展览,就办一个学术讨论会。谈到国际就无法不回到Sarat  Maharai教授所讲的事情,到底选择与被选择、权威与被表述是怎么样的关系。
    办这个展览,我们不希望把一个主题变成大家介入的入口。也不能从分世界地区作为一个办法。所以希望艺术家解读一些你们对国际展览的想法,谈到国际所以才有关于后殖民的话题。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介入国际艺术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在广州和上海都有不同的反映。邱志杰(音)很明确跟国际美术馆的主馆说,大家在西方很介意西方表述别人有没有表述错误,这种表述有没有对别人不尊重。表述虚错的话,等于办展览让别人骂,总比没有新闻好,表述的越多,对他的整个立场可能越丰富。可是我们在上海这一场有两个很不一样的反映。“金峰”(音)是一个老先锋在一时情急之下竟然说他决定不参加国际大展,大家突然觉得松了一口气,我们还是要问清楚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好象“徐峥”(音)本来也要介入这样一个话题,结果他走掉了,但是我们知道他还是会参加国际展览。高士明提醒我说徐峥决定参加北京双年展。广州三年展提出这些问题主要也是因为明年有这么多的亚洲国际展览,这些国际展览肯定要考虑到底这些展览在亚洲出现和在欧洲出现有什么差别。我们希望透过广州三年展先来考虑这些问题,也希望艺术家提供一些新的想法,从参展者的角度来说参加国际展有什么意思,我们从亚洲的立场出发提出一些新的立场、新的想法。
    希望大家给我们提出一些意见。

    秦思源:首先感谢Sarat  Maharai和张颂仁先生给我们做了这样一个阐述。Sarat  Maharai教授一开始接受了这个邀请,他对于这个题目有什么样的反应。张颂仁介绍了一下一开始有什么样的思考和什么样的线索。如果把问题提给艺术家或者其他观众的话,如果我作为一个提问的人,我想知道为什么是这个主题,如果是在英国或者其他地方,提这个问题有很多的切入点,有很多方面,可以思考很长时间。在中国作为一个双重身份的人,像我自己,英国是有殖民史的国家,中国是没有殖民历史的国家,我这几年在中国生活,好象中国对后殖民还没有说“你好”呢,我们已经开始说“Farewell”了。所以Sarat  Maharai教授说英文这个词是“再见”,但是“再见”是“以后还再见”,这个模糊点是不是一个方面。至少我特别特别感兴趣,为什么你们选择这样一个题目。不知道谁回答比较好。

    Sarat  Maharai:昨天已经谈了一场特别学术的讲座,但是说到“与后殖民说再见”的来源,其实最大的来源是伦敦大学20世纪的一个教授“弗雅•阿本”(音),他写了一本书《与理性说再见》,他对理性的态度并不是要完全否定掉,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是西方很多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但是跟理性的告别或者说再见,其实是一种很微妙的,如何给理性这个概念增加一种弹性,这样可以使它能够与更多的现实发生关系,所以是这种意义的告别,而不是在
[沙发:1楼] guest 2007-12-14 17:39:38
[quote]引用第8楼guest于2007-12-15 00:53发表的  :
后殖民是谁啊,老炒作他干嘛,那件作品是后殖民做得的,快跳出来给俺看看[/quote]

如果这个展览做出来是真的是“向后殖民说再见”了,老子不信徐
[板凳:2楼] guest 2007-12-14 17:51:43
妈的,就知道理论引导实践,扣高帽
足球场大的连足球也找不到了,还踢鬼个球
[地板:3楼] guest 2007-12-15 04:11:07

[strike]该楼言论已被屏蔽![/strike]


[hide=10000]再见啦,我怎么买第二辆路虎.第四套别墅,-----------------------邱知杰
生意如何兴隆------------------------------卢姐
我还没参加威尼斯----------------------石轻
他妈的,我还是没去卡塞尔------------------------徐阵
不能呀.小高


[/hide]
[4楼] guest 2007-12-15 07:33:58
张松仁的特别行政区情节对上了小高的学院综合症,对上了珠江三角洲。

老金啊,支持你别参加[s:304]
[5楼] guest 2007-12-13 08:20:56
还是一个老套路嘛。以退为进,指东打西。不触动,不新鲜。晕。。。
[6楼] guest 2007-12-13 09:51:06
策划人怎么就呢么磕呢 一点都不办实事
[7楼] guest 2007-12-13 19:17:13
这些人当时全都喝高了,真的!请大家原谅他们吧!
[8楼] guest 2007-12-14 02:59:55
这个撒哈拉其挺虚伪的,看下来基本上见谁都夸。没完没了。
很怀疑他的真诚。
[9楼] guest 2007-12-14 03:34:51
[quote]引用第4楼guest于2007-12-14 10:59发表的  :
这个撒哈拉其挺虚伪的,看下来基本上见谁都夸。没完没了。
很怀疑他的真诚。[/quote]
hehe~你今天怎么起床起得怎么早?问好啦~~[s:323]
[10楼] guest 2007-12-14 15:25:40
[quote]引用第3楼guest于2007-12-14 03:17发表的  :
这些人当时全都喝高了,真的!请大家原谅他们吧![/quote]
卢杰喝大啦,唱的不错.高士明问的驴唇不对马嘴.秦斯远,在向策划者推举石青参加三年展.
应让老艾去
[11楼] guest 2007-12-14 16:11:14
弱弱问一句什么叫后殖民,为什么会产生
[12楼] guest 2007-12-14 16:53:32
后殖民是谁啊,老炒作他干嘛,那件作品是后殖民做得的,快跳出来给俺看看
[13楼] guest 2007-12-15 13:21:40

[strike]该楼言论已被屏蔽![/strike]


[hide=10000][quote]引用第11楼guest于2007-12-15 12:11发表的  :
再见啦,我怎么买第二辆路虎.第四套别墅,-----------------------邱知杰
生意如何兴隆------------------------------卢姐
我还没参加威尼斯----------------------石轻
他妈的,我还是没去卡塞尔------------------------徐阵
不能呀.小高[/quote]

第二辆陆虎丫都开一年了, 你这人穷信息也穷,穷的没理由 - 邱
生意卢爷是90年代初就兴隆的, 你开来绝对是90后, 这么无知 - 鲁
石青已经被卢,邱,徐内定下届威尼斯, 你就急吧!1 -石
徐震拒绝凯塞尔的事你也不知, 看来你是北京艺术家 - 徐

-高使命[s:328]

[/hide]
[14楼] guest 2007-12-15 13:52:47
[quote]引用第13楼guest于2007-12-15 21:21发表的  :


第二辆陆虎丫都开一年了, 你这人穷信息也穷,穷的没理由 - 邱
生意卢爷是90年代初就兴隆的, 你开来绝对是90后, 这么无知 - 鲁
石青已经被卢,邱,徐内定下届威尼斯, 你就急吧!1 -石
.......[/quote]
咋这事你都知道呢
[15楼] guest 2007-12-15 14:12:48

[strike]该楼言论已被屏蔽![/strike]


[hide=10000]国美的遗老遗少又集体口交了一次
[/hide]
[16楼] guest 2008-05-09 16:51:22
有启发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