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卫怪婆婆艺术家草间弥生
发起人:真阿牛  回复数:1   浏览数:2697   最后更新:2007/11/27 05:50:33 by 真阿牛
[楼主] 真阿牛 2007-11-27 05:46:29

日本前卫怪婆婆艺术家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个展:

    1929年  3月22日生於長野縣松本市

    1941年  進入長野縣立松本第一高等女子學校

    1948年  進入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第四年課程

    1957年  11月前往美國西雅圖

    1958年  遷居紐約,於藝術學生聯盟學習

    1963年  取得美國永久居留權

    1965年  開始發表作品

    1973年  返回日本

    1952年  第一次個展(長野.松本市第一公民館)

    第二次個展(長野.松本市第一公民館)

    1954年  東京.Shirokiya百貨公司

    1955年  東京.Takemiya畫廊

    1957年  西雅圖.Zoe Dusanne畫廊

    1959年  紐約第一次個展.Brata畫廊

    1960年  華盛頓首府.Gres畫廊

    1961年  紐約.S. Radich畫廊、華盛頓首府.Gres畫廊

    1962年  芝加哥.Robert Hanamura畫廊

    1963年  紐約.Castellane畫廊:「Driving Image」

    紐約.Gertrude Stein畫廊:「積集一千隻船」

    1964年  紐約.Castellane畫廊:「Driving Image show」

    1965年  Provincetown‧Chrysler Museum個展

    紐約.Castellane畫廊:「Floor show」

    1966年  米蘭.d’Arte del Naviglio 2畫廊:「草間彌生:Driving Image show」

    紐約.Castellane畫廊:「草間的窺視:無限之愛」

    艾森.M.E.Thelen畫廊

    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水仙花園」

    影片「自己消滅」於德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電視播放

    公開演出於巴黎各劇場

    1967年  紐約.Black Gate Theater:「草間的自己消滅:視聽聲光表演」

    紐約.Woodstock:「Horse Play」

    「草間的自己消滅:視聽聲光表演」

    草間自導、自製、自演之「自己消滅」:第四屆比利時國際實驗電影競賽獲獎

    Ann Arbor電影節獲銀牌獎

    第二屆馬里蘭電影節觀摩

    參加美國惠特尼美術館之新美國電影系列「Steps Towards a New Consciousness」

    紐約.Electric Circus:「草間茶舞者」

    紐約.Cheetah Club:「人體繪畫舞會」

    海牙.International Galerij Orez

    荷蘭各地裸體圓點圖案演出

    1968年  影片「自己消滅」於紐約各地展出,包括體育館、Blue Dome夜總會

    草間自導、自演「花之狂歡」、「同性戀狂歡」於全美各地電視播出

    七月前推出一系列「人體炸烈」活動。

    第一次「人體炸烈」於紐約華爾街華盛頓像之前進行

    第二次「人體炸烈」於自由女神像前進行

    第三次「人體炸烈」於紐約的愛麗絲夢遊仙境雕像前進行

    第四次「人體炸烈」在紐約的聯合國大廈前進行

    紐約‧Electric Circus迪司可夜總會裸體表演

    紐約‧中央公園:「Love in Festival」

    成立「草間有限公司」

    紐約‧Nirvana Headshop發表「Weekly Flesh-In」人體繪畫

    選舉委員會前發表抗議聲明

    發表「同性戀婚禮」

    「Allan Burke Show」中裸體演出

    紐約 Fillmore East裸體演出

    荷蘭‧Mickery畫廊

    法蘭克福‧Lichter畫廊

    米蘭‧d符號Arte del Naviglio畫廊

    1969年  中央公園:「Bust Out」

    紐約‧Blue Dome夜總會

    紐約‧現代藝術美術館:「喚醒死者之大狂歡」

    於紐約成立「草間服裝」

    1971年  「草間服裝」於歐洲各地展出

    海牙‧International Galerij Orez:「鳥籠‧繪畫‧女人」

    第一屆紐約電影節放映「草間的自己消滅」

    1975年  返回日本後第一次個展,東京‧西村畫廊:「從冥界來的死亡訊息」

    1978年  松本市‧松本商工會館

    東京‧美國中心:個展及上映「自己消滅」

    1982年  東京‧富士電視畫廊:「迷戀」

    米蘭‧d符號Arte del Naviglio畫廊

    東京‧Supplement畫廊:上映「自己消滅(1967)」及「花之狂歡」

    東京‧Video Gallery Scan:「裸體圓點消滅」

    海牙‧Ornis畫廊:「草間彌生:1950-1970」

    東京‧富士電視畫廊:「自己消滅」

    東京‧Video Gallery Scan

    東京‧九品傳淨真寺:「婆沙羅之花」

    東京‧富士電視畫廊:「無限炸烈」

    巴黎‧Christian Cheaneau畫廊

    法國‧Calais市美術館

    福岡‧北九州市立美術館:「草間彌生展」

    法國‧Dole市立美術館

    芝加哥‧芝加哥國際藝術博覽會

    1988年  東京‧富士電視畫廊:「靈魂燃燒閃光」

    神奈川‧箱根雕刻之森美術館

    1989年  紐約‧國際現代美術中心:「草間彌生回顧展」

    牛津‧現代美術博物館:「草間彌生展」

    1991年  東京‧Nabis畫廊:「草間的拼貼藝術1953-86」

    東京‧銀座新力大樓‧1991東京藝術博覽會:「自己消滅」

    福岡‧MOMA畫廊:「草間彌生展」

    東京‧富士電視畫廊:「天地之間」

    1992年  東京‧草月美術館:「燃燒的天河」﹝巡迴至新瀉市美術館展出﹞

    福岡‧MOMA畫廊:「草間彌生展」

    1993年  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

    羅馬‧Valentina Moncada畫廊:「草間彌生展」

    威尼斯‧d符號Arte del Naviglio畫廊:「草間彌生展」

    福岡‧福岡市美術館:「草間彌生版畫展」

    1994年  長野‧駒根高原美術館:「草間彌生展」

    長野‧長野縣信濃美術館:「草間彌生展」

    東京‧富士電視畫廊:「我的獨自逝去」

    福岡‧MOMA畫廊:「草間彌生展」

    1995年  東京‧Ota Fine Arts:「草間彌生:自殺的我」

    1996年  東京‧Ota Fine Arts:「草間彌生:十幅畫」

    福岡‧MOMA畫廊:「我的青春展望」

    紐約‧Paula Cooper畫廊:「草間彌生:1950與1960年代」

    紐約‧Robert Miller畫廊:「草間彌生:近作」

    福岡‧Art Gallery Mitsubishi-Jisho Artium:「重覆」

    福岡‧MOMA畫廊:「照片拼貼重覆形像」

    1997年  華盛頓‧Baumgartner畫廊:「草間彌生展」

    The Arts Club of Chicago:「草間彌生展」

    東京‧Ota Fine Arts:「草間彌生:草間的草間」

    洛杉磯‧Margo Leavin畫廊:「草間彌生展」

    1998年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永恆的愛:草間彌生, 1958-1968」

    福岡‧MOMA畫廊:「自己消滅」

[沙发:1楼] 真阿牛 2007-11-27 05:50:33



作品特色:

    草间弥生的创作被评论家归类到相当多的艺术派别,包含了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en:Art Brut)、普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但在草间对自己的描述中,她仅是一位“精神病艺术家”(obsessive artist)。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图呈现的是一种自传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内容;草间所用的创作手法则有绘画、软雕塑、行动艺术与装置艺术等。

    草间在相当早的创作时期就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她善用高彩度对比的圆点花纹加上镜子,大量包覆各种物体的表面,如墙壁、地板、画布、家里会出现的物品、还有裸体的助理)。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与作品有很高的同质性,并以短上衣和非常强烈的眼影妆闻名。草间曾说明这些视觉特色都来自于她的幻觉,她认为这些点组成了一面无限大的补捉网(Infinity nets),代表了她的生命。

    此外,草间也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繁殖”特色,她有许多作品都以蕈类聚生的造型出现。在1990年代之后,草间加入了商业艺术的领域,与服装设计界合作,推出了带有浓厚圆点草间风格的服饰,并开始贩卖许多艺术商品。

    草间也算是日本当代作家之一,自她在1978年回到日本定居之后,陆续出版了含自传在内有10几本书籍。除了前面生平提到的几本重要小说之外,还包括了《圣马克教堂的燃烧》(1985年)、《天地之间》(1988年)、《拱形吊灯》(1989年)、《樱冢的双重自杀》(1989年)、《如此之忧》(诗集,1989年)、《鳕鱼角的天使》(1990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1991年)、《沼地迷失》(1992年)、《纽约故事》(1993年)、《蚂蚁的精神病院》(1993年)、《堇的强迫》(1998年)、《1969年的纽约》(1998年)




童年与青年时期

    1939年,草间弥生约10岁时,开始被大量幻觉困扰,因而时常有自杀企图。她留有当时为母亲画的铅笔画,画中就已充满了小圆点。

    青年时就读日本长野县松本女子学校,毕业后到京都市立工艺美术学校(现在的京都市立铜驼工艺美术高等学校)主修日本画。

    1950年代到1970年代

    1998年出版的草间弥生作品集,收录了她在1958年到1968年间的当代艺术作品1951年,青年时的绘画作品《彷徨的梦》(Zanmu)获得日本第二届创作奖入选。

    1954年,草间在绘画作品《花(D.S.P.S)》中曾有下列的表达:“某日我观看著红色桌布上的花纹,并开始在周围寻找是不是有同样的花纹,从天花板、窗户、墙壁到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是我的身体、宇宙。在寻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被磨灭、被无限大的时间与绝对的空间感不停旋转著,我变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刹那间,我领会到这不是只有我的想像、而且是现实中的状况、我被吓到了。于是我对于红色桌布和上面的花纹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我认为它就像是咒语,正在剥夺我的生活,我冲上阶梯企图逃离,但阶级却在我脚下散开,于是我从上面跌下来,脚腕也扭伤了。”

    1955年,与美国女画家格鲁吉亚·欧姬芙通信,也寄自己的水彩画给她,并开始准备到美国。

    1957年,移居美国,大部份时间都在纽约市创作,并开始有“前卫的女王”之称。

    1960年代参加了许多反战运动。

    1962年,在纽约市的绿艺廊参加了七人联展,展出作品是软雕塑,参展艺术家包括了安迪·沃荷、克勒斯·欧登柏格。

    1965年,在纽约展出《无限镜屋》(Infinity Mirror Room),个人特色(白底红点、大面镜、艺术家站在中央)相当引起注意。

    1966年,作品《无限的爱》(Love Forever),使用小圆灯泡和大面镜无限反射的空间装置,造成了相当视觉迷幻的作品,可说是草间的成名作。该年受邀参加了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名为《那克索斯的花园》(Narcissus Garden),以1500个金色镜球(内部是塑胶制)装置组成,放在Italian Pavilion户外展场上,草间本人穿著金色和服端坐其中。并立牌告示一个金球价格美金2元。由于她作品中强调艺术应如超市可销售的概念,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1968年,创作短片“消灭自己”(草间の自己消灭)得到了比利时第四届国际短片大奖与第二届日本联合树下电影节(アン・アーバー映画祭)的银奖。

    1973年,返回日本。

    1978年,在日本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曼哈顿企图自杀惯犯》(マンハッタン自杀未遂常习犯)

    1980年代之后

    1983年,新小说《克里斯多夫男娼窟》(クリストファー男娼窟)获得日本第10届野性时代新人文学奖。(此书在1999年有中文翻译,由皇冠出版社出版,ISBN:9573316374)

    1993年,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1998年,参加了台北双年展。

    2000年,参加澳洲雪梨2000双年展。作品是1965年的《无限镜屋》(此作品在1998年用同样的材质复制,原作已毁损。整个作品空间为250 x 500 x 500公分)

    2001年,获得日本朝日赏Asahi Prize。

    2002年,出版自传《无限的网》。

    2003年,在日本与美国展开了长期的巡回回顾展。并获法国文化部颁发艺术及文学部级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今日她住在东京的心理治疗所中,并以七十多岁的高龄继续从事艺术创作,她的工作室离治疗所不远,她曾经常对媒体表示“如果不是为了艺术,我应该很早就自杀了。”




激進的意念--Alexandra Munroe

    國際上對於草間彌生作品之認定--涵蓋五十年來的水彩、拼貼、繪畫、雕塑、環境藝術及活動--是最近幾年當代藝術史上的事情。在長期被認為是精神異常的放逐者之後,草間彌生現在被視為日本現存最偉大的藝術家。1966年,她以一件戶外裝置作品參加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1500個玻璃球鋪設在草坪上,她光腳穿著一套金色的和服,朝向空中拋球。日本當局認為她破壞了這項展覽。然而到了1993年,日本Z/F在威尼斯雙年展中設立一個主題館,以表示對她的尊崇。於是,她成為第一位單獨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女性藝術家。想要顛覆長久以來食古不化之日本藝術制度的年輕一輩,如今視草間為典範。她大膽的表現,總是傳達出存在於其激進意念中的浪漫精神。

    那些仍然記得她在曼哈頓所呈現之前衛藝術的人們,視草間的重返國際舞台為一項奇蹟式的復活。許多人認為,她在1972年遷居回日本後便失蹤了。或許正因為她是一位藝術家中的藝術家,草間經常逃避現實世界。儘管享有名氣(1968年時,她獲得的媒體注視遠超過安迪‧沃荷),草間離開紐約的評論家、經紀人、及收藏家回到東京,於1977年自願住進精神療養院。




紐約時報評論家Roberta Smith曾經如此評論草間後期作品:

    太多的畫作飽受完美技巧之苦;各種圓點圖案鮮明而且賦與一種愉悅的視覺感受,但是一般的印象是過於機械化…草間女士早期作品中,色彩、符號、及間隔的波浪狀變化是令人懷念的。

    Smith女士並未提到草間近作中,精心創造的紛亂圖案及蓬勃的生氣。那些以壓克力顏料完成的作品,第一眼看來並不如她早期作品般具「畫相」,然而它們尺寸之大以及極端重複、纏繞的構圖,並未稍減熱情。同時,斷言她的技巧呈現「機械化」是錯誤的。構成叢林般幻覺的那些無止境的圓點,是先以鉛筆打底,再親手一筆一筆填滿的。草間近作中鮮豔的平面圖案可能是詭詐的;時間一久,它們即可將你催眠進入她迷人的藝術裡--人們所熟悉的黑暗、暈眩深淵之中。透過賦與她荒誕的幻想一個明確的形式,草間再一次證明,創造力足以戰勝自我的退化。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