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ment=70084]
[attachment=70085]
[attachment=70086]
[attachment=70087]
宋庄三日
2007年11月9日至11日,我应邀参加了在宋庄召开的首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作为一个乡下人,不免对眼花缭乱的京城现象不知所措,便有些思想。其实也就是记录下一些鸡毛蒜皮,权当自家博客家私,管他好坏,塞满房间再说。
(第一日)
月亮河
我想不到北京还会有如此幽雅的所在。
北京的灰色一向令我压抑。但这个有着河、草地与树林的公寓和宾馆,有些俗气但还算大方的建筑,我忽然动了一个念头:原来北京也还是适合人居的啊。
北京的秋天很美。
那些白杨、阳光、金色的落叶总会给人一些胡思乱想。
餐厅旁边是一个水池,有一群鹅和野鸭。一个男人走过的时候,一只鹅很不客气地追上去,甚至叮了人的衣服一口。人逃走了,鹅于是很威风地继续在它的领地上巡逻。
我闲得有些无聊,于是故意走近鹅。
鹅依旧冲将过来,气势汹汹,大有将我一举击败的气势。
我没有动。
鹅忽然停下来了,只是不依不挠地叫着。
我上前一步。鹅居然后退了。我再上一步,鹅落荒而逃。
我大失所望。我原来打算看看进攻的鹅是不是能追上我的。
亲眼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
(第二日)
年会
还是那些人,坐在前排和后排的,大多头发花白了。新人出来不多,但有几个显得有些锐气,他们一般都孤独地坐在某个角落。也难怪,既然要保持自己的锋芒,就有可能刺伤周围的人,包括朋友和老师。而这些所谓的新锐很多都是前排的老批评家们带出来的。有相当一部分甚至是父辈所授。所以理所当然,大家都和和气气,不管老的还是新的,和气生财嘛。
中国的批评家很难做到真正的“和而不同”,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互相之间很难有针锋相对的学术争论,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批评界死气沉沉的原因吧。
中国批评界似乎是一个近亲繁殖的大家庭,偶然有一两个异类,大家就会心照不宣地将他晾在一旁,就好像一群大人对一个好斗的小孩宽宏大量的忍让:让你啦!大人不和小孩斗。有些年轻一点的试图用比较尖刻甚至恶毒的语言挑起战争,但大多时候他只能尴尬地面对一堵沉默的墙。
这是时间垒成的高墙,不会也不可能轻易倒塌。想象着如何去摧毁这堵墙既不现实又劳心费力,而且不会有什么结果。年轻人要做的,其实是想办法赶快砌一道新的墙。尽管这堵新墙会给更后的后来者又增加了一道障碍。
历史就是由这样一堵一堵的墙垒成的,当然有高有低。
怀旧是年会的主题之一。
记得王南溟曾经批评’85新潮是:“表面上的思想运动,而其实仍然是政策的传声筒,它缺少的正是思想史的连续性和它的知识分子的自主性,而使一种思想无法进入它的独立的概念叙述系统,而只是一种政策的情绪化的呼声。”
我在王的博客上问过王南溟一个问题:在’85新潮之前,中国有过所谓的“知识分子的自主性”和“独立的概念叙述系统”吗?
王南溟一直没有回答。
而建立这种“思想史的连续性”、“知识分子的自主性”和“独立的概念叙述系统”,我认为是今天年轻批评家应该赶紧做的。
’85新潮成就了今天的中国美术批评,那是一个时代,而老的批评家们是创造了那个时代的人。尽管他们没有完成所谓的“思想史的连续性”、“知识分子的自主性”、“独立的概念叙述系统”。
时代都不是完美的,人更不用说了。
今天年轻的一代没有了创造时代的幸运,但他们有创造中国艺术批评“独立的概念叙述系统”的最好时期和基础。
关于这些,沈语冰有很好的建议,我就不用废话啦。大家以后看会议纪要吧。
但沈的建议只是西方“独立的概念叙述系统”的引进,中国的“独立的概念叙述系统”还得靠这一代或者下一代去完成。
明年的年会,我会有所期待。
(第三日)
宋庄
我来过好多次宋庄,但来Z/F介入后的宋庄我是第一次。
已经不是老栗的宋庄了。
尽管老栗还是宋庄的“庄神”。
宋庄的豪华和艳俗和罗氏兄弟早年的艳俗艺术惊人的相似:金钱和政权携手,高举红旗,完全占领了宋庄。宋庄的艺术家就像当年北京市民列队欢迎解放军一样,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在欢呼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在金钱和尊严面前,政权选择了金钱。这个政权往往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也可能他们更明白:有时用监狱解决不了的东西,金钱可以。
我手上堆满了花花绿绿的豪华画册,我因此多付了35元行礼超重费。这些所谓代表宋庄最“前卫艺术”的画册,可都是前卫艺术家们最热衷于攻击和侮辱的资本家和现政权出钱印刷的。
这还不算是最大的讽刺。
最大的讽刺在于:这些连西方艺术大师见了都要眼热的豪华画册,里面装填的依然是兮丐的面孔——穿了西装的阿Q仍然改不了要饭的惰性。
过惯了穷日子的宋庄艺术家们,还不习惯放下多年的吃饭家伙。
我说话刻毒一点:宋庄现在就是中国的第二个大芬村。当然买画要价高多了。
老栗
老栗以前是宋庄的前卫艺术“教父”。
现在是宋庄艺术产业的“乡绅”。
俩个字的差别,天渊之别吧。
老栗可是上过当局“黑名单”的。
中国当代艺术的黑色幽默?
我说过,让艺术见鬼去吧。生活万岁!
老栗绝对是一个好人。
不管老栗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我都会尊重他。
美术馆
宋庄有多少美术馆?
我不知道,宋庄人民也不一定知道。
因为宋庄的美术馆太多了。还有很多在建设中。
宋庄的村民们差不多都戴上了红袖标,讽刺的是,以前他们带着红袖标去抓前卫艺术家。
今天,他们戴着红袖标保卫前卫艺术家。
红袖标没有换。
这也算宋庄景观罢。
别墅
宋庄的别墅越来越多,但大都是一个模子。
据说是艾未未式的。
老艾是牛逼啊,连宋庄这些谁都不鸟的哥们也得鸟老艾,就凭这,你就得服。
我已经在寻思啥时也在南宁或者桂林的乡下盖一间老艾的碉堡,而且全用红砖。靠。看着就觉得又牛逼又舒服。
但我没宋庄的前卫艺术家们那么阔,要是盖出来不是一栋豪宅而是像一间W·C,那就寒碜了老艾撩。
所以还得想想。
这些都是要配照片的文字,但今天来不及啦。有空再补插图吧。
[attachment=70088]
[attachment=70089]
[attachment=70090]
[attachment=70091]
[attachment=70092]
[attachment=70093]









[attachment=70085]
[attachment=70086]
[attachment=70087]
宋庄三日
2007年11月9日至11日,我应邀参加了在宋庄召开的首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作为一个乡下人,不免对眼花缭乱的京城现象不知所措,便有些思想。其实也就是记录下一些鸡毛蒜皮,权当自家博客家私,管他好坏,塞满房间再说。
(第一日)
月亮河
我想不到北京还会有如此幽雅的所在。
北京的灰色一向令我压抑。但这个有着河、草地与树林的公寓和宾馆,有些俗气但还算大方的建筑,我忽然动了一个念头:原来北京也还是适合人居的啊。
北京的秋天很美。
那些白杨、阳光、金色的落叶总会给人一些胡思乱想。
餐厅旁边是一个水池,有一群鹅和野鸭。一个男人走过的时候,一只鹅很不客气地追上去,甚至叮了人的衣服一口。人逃走了,鹅于是很威风地继续在它的领地上巡逻。
我闲得有些无聊,于是故意走近鹅。
鹅依旧冲将过来,气势汹汹,大有将我一举击败的气势。
我没有动。
鹅忽然停下来了,只是不依不挠地叫着。
我上前一步。鹅居然后退了。我再上一步,鹅落荒而逃。
我大失所望。我原来打算看看进攻的鹅是不是能追上我的。
亲眼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
(第二日)
年会
还是那些人,坐在前排和后排的,大多头发花白了。新人出来不多,但有几个显得有些锐气,他们一般都孤独地坐在某个角落。也难怪,既然要保持自己的锋芒,就有可能刺伤周围的人,包括朋友和老师。而这些所谓的新锐很多都是前排的老批评家们带出来的。有相当一部分甚至是父辈所授。所以理所当然,大家都和和气气,不管老的还是新的,和气生财嘛。
中国的批评家很难做到真正的“和而不同”,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互相之间很难有针锋相对的学术争论,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批评界死气沉沉的原因吧。
中国批评界似乎是一个近亲繁殖的大家庭,偶然有一两个异类,大家就会心照不宣地将他晾在一旁,就好像一群大人对一个好斗的小孩宽宏大量的忍让:让你啦!大人不和小孩斗。有些年轻一点的试图用比较尖刻甚至恶毒的语言挑起战争,但大多时候他只能尴尬地面对一堵沉默的墙。
这是时间垒成的高墙,不会也不可能轻易倒塌。想象着如何去摧毁这堵墙既不现实又劳心费力,而且不会有什么结果。年轻人要做的,其实是想办法赶快砌一道新的墙。尽管这堵新墙会给更后的后来者又增加了一道障碍。
历史就是由这样一堵一堵的墙垒成的,当然有高有低。
怀旧是年会的主题之一。
记得王南溟曾经批评’85新潮是:“表面上的思想运动,而其实仍然是政策的传声筒,它缺少的正是思想史的连续性和它的知识分子的自主性,而使一种思想无法进入它的独立的概念叙述系统,而只是一种政策的情绪化的呼声。”
我在王的博客上问过王南溟一个问题:在’85新潮之前,中国有过所谓的“知识分子的自主性”和“独立的概念叙述系统”吗?
王南溟一直没有回答。
而建立这种“思想史的连续性”、“知识分子的自主性”和“独立的概念叙述系统”,我认为是今天年轻批评家应该赶紧做的。
’85新潮成就了今天的中国美术批评,那是一个时代,而老的批评家们是创造了那个时代的人。尽管他们没有完成所谓的“思想史的连续性”、“知识分子的自主性”、“独立的概念叙述系统”。
时代都不是完美的,人更不用说了。
今天年轻的一代没有了创造时代的幸运,但他们有创造中国艺术批评“独立的概念叙述系统”的最好时期和基础。
关于这些,沈语冰有很好的建议,我就不用废话啦。大家以后看会议纪要吧。
但沈的建议只是西方“独立的概念叙述系统”的引进,中国的“独立的概念叙述系统”还得靠这一代或者下一代去完成。
明年的年会,我会有所期待。
(第三日)
宋庄
我来过好多次宋庄,但来Z/F介入后的宋庄我是第一次。
已经不是老栗的宋庄了。
尽管老栗还是宋庄的“庄神”。
宋庄的豪华和艳俗和罗氏兄弟早年的艳俗艺术惊人的相似:金钱和政权携手,高举红旗,完全占领了宋庄。宋庄的艺术家就像当年北京市民列队欢迎解放军一样,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在欢呼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在金钱和尊严面前,政权选择了金钱。这个政权往往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也可能他们更明白:有时用监狱解决不了的东西,金钱可以。
我手上堆满了花花绿绿的豪华画册,我因此多付了35元行礼超重费。这些所谓代表宋庄最“前卫艺术”的画册,可都是前卫艺术家们最热衷于攻击和侮辱的资本家和现政权出钱印刷的。
这还不算是最大的讽刺。
最大的讽刺在于:这些连西方艺术大师见了都要眼热的豪华画册,里面装填的依然是兮丐的面孔——穿了西装的阿Q仍然改不了要饭的惰性。
过惯了穷日子的宋庄艺术家们,还不习惯放下多年的吃饭家伙。
我说话刻毒一点:宋庄现在就是中国的第二个大芬村。当然买画要价高多了。
老栗
老栗以前是宋庄的前卫艺术“教父”。
现在是宋庄艺术产业的“乡绅”。
俩个字的差别,天渊之别吧。
老栗可是上过当局“黑名单”的。
中国当代艺术的黑色幽默?
我说过,让艺术见鬼去吧。生活万岁!
老栗绝对是一个好人。
不管老栗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我都会尊重他。
美术馆
宋庄有多少美术馆?
我不知道,宋庄人民也不一定知道。
因为宋庄的美术馆太多了。还有很多在建设中。
宋庄的村民们差不多都戴上了红袖标,讽刺的是,以前他们带着红袖标去抓前卫艺术家。
今天,他们戴着红袖标保卫前卫艺术家。
红袖标没有换。
这也算宋庄景观罢。
别墅
宋庄的别墅越来越多,但大都是一个模子。
据说是艾未未式的。
老艾是牛逼啊,连宋庄这些谁都不鸟的哥们也得鸟老艾,就凭这,你就得服。
我已经在寻思啥时也在南宁或者桂林的乡下盖一间老艾的碉堡,而且全用红砖。靠。看着就觉得又牛逼又舒服。
但我没宋庄的前卫艺术家们那么阔,要是盖出来不是一栋豪宅而是像一间W·C,那就寒碜了老艾撩。
所以还得想想。
这些都是要配照片的文字,但今天来不及啦。有空再补插图吧。
[attachment=70088]
[attachment=70089]
[attachment=70090]
[attachment=70091]
[attachment=70092]
[attachment=70093]










热闹,热闹,热闹
败类聚会,绞屎棍们,还嫌不乱.
楼主是广西美术出版社的苏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