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动物法则
“恐惧多而食物少,时时需要捍卫领土,寄生虫永远存在……在残酷无情的社会等级环境下,野兽们过着充满压力和危机的生活”,理查德·康尼夫的新书开头引用了英国作家扬·马尔特的一句话。
这句话出自扬·马尔特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这位不知名的作家凭借这本书爆冷,拿到2002年的布克奖。书中的少年,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这句话描述的是丛林中最平常的一天。对于康尼夫来说,这也是办公室中最普通的一天,同样充斥着“压力、危机、残酷无情的社会等级、寄生虫……无穷无尽的恐慌”。
理查德·康尼夫是将动物性和人性相比的高手。他游移于两种生活之间,一边是为《国家地理》杂志观察大猩猩、食人鱼和其他动物;另外一边则为其他杂志撰写关于富人习性的文章。中国人熟悉的是他的上一本书,《大狗:富人的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康尼夫把富人们耀武扬威的习性和动物性相比,不但机智,而且富有洞察力。
在《办公室里的大猴子》中,康尼夫沿用了他备受欢迎的写作手法,把一个一个动物引入到公司白领们的办公室。他引用的例子有时候让人瞠目结舌。
最让人震惊的例子是他将卡莉·费奥莉娜和动物学家珍·古道尔的大猩猩相比。珍·古道尔的研究中,一只名叫迈克的大猩猩发现研究站里的空煤油罐碰撞能制造大的吓人的噪音。于是,迈克滚动着煤油罐穿过丛林,将其他猩猩吓得魂不附体。它通过这种方式在4个月之内成为大猩猩团队的领导。当年,作为朗讯公司年轻执行官的卡莉去跟员工开会。员工来自朗讯刚收购的一家公司。新员工藐视朗讯的主管,他们认为自己的公司文化阳刚而有活力。而朗讯则阴气太重。卡莉去开会前,将他丈夫的运动短袜塞到自己的裤子中。在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之后,卡莉开始示威:“朗讯认为你们是一群牛仔,而你们可能认为我们是一群胆小鬼。我们已经开始了解彼此,我认为这很重要”。接着她从演讲台后走出来,向目瞪口呆的听众们展示她两腿之间运动短袜造成的巨大突起:“事实上,我们的球不比任何人的小!”
这一举措和迈克的煤油罐战车一样,让看到的人顿时惊慌失措。它成为竖立领导者权威的关键一步。
在康尼夫的假设中,办公室的所有人或者大部分人,都想成为那个耀武扬威的大猩猩。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沿着等级制的长梯攀爬的欲望。在攀爬的过程中,会产生对领导者的模仿、对领导者的恐慌、同事之间的竞争和对竞争失败的恐惧等种种情绪。
一个模仿的例子是,据说当郭士纳刚到IBM时,穿了一件蓝色衬衣,而同事们都穿这白衬衣。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情景,第二次开会时,郭士纳特意穿了一件白衬衣。结果,他发现,所有其他人都穿了蓝色衬衣。
作为公司的领导者,郭士纳不算是一个暴君,但大部分人就不同了。他们或者向安迪·格鲁夫一样以强硬著称,或者像迪斯尼的艾斯纳一样,像个暴君一样蹂躏董事会。这些领导者们都有动物一样的怪癖,,比如在马桶上口述命令和接见记者(林登·约翰逊),或者喜欢一边吃洋葱一边喝伏特加(扬·温纳)。强硬的领导者更具有威慑力,他的统治地位难以撼动。但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在他的面前,大部分下属的大脑都会停止运转。而他们会在私下里像一群鸟一样窃窃私语,彼此分享流言蜚语。这是办公室的领导力法则和竞争法则。
作为对竞争法则的补充,再讲一个康尼夫引用的故事。两只坏脾气的狒狒在追逐一只瞪羚。“它们势不两立,都拼命奔跑去追赶那只瞪羚。但是这时一只狒狒的脑中闪现了一个念头……它自言自语:‘我在这干什么呢?我不知道……我最好停下来,在它打我之前首先给它一耳光。’”于是这只狒狒突然停下来,转过身去,两只狒狒扭打在一起,而瞪羚则消失得无影无踪。
是不是大部分办公室里的竞争对手也会这样做呢?人类能比狒狒做得好多少呢?或许这本书能让大多数雄心勃勃的人惊呼:原来我们之前和大猩猩或者狒狒没什么两样,或许我们能比他们做得更好?
如果我们把自己纯粹看成是办公室的大猴子,的确,丛林法则已经足够。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比这做的更好一点,可能就需要些合作,需要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安抚别人容易受惊的本性等等。
“恐惧多而食物少,时时需要捍卫领土,寄生虫永远存在……在残酷无情的社会等级环境下,野兽们过着充满压力和危机的生活”,理查德·康尼夫的新书开头引用了英国作家扬·马尔特的一句话。
这句话出自扬·马尔特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这位不知名的作家凭借这本书爆冷,拿到2002年的布克奖。书中的少年,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这句话描述的是丛林中最平常的一天。对于康尼夫来说,这也是办公室中最普通的一天,同样充斥着“压力、危机、残酷无情的社会等级、寄生虫……无穷无尽的恐慌”。
理查德·康尼夫是将动物性和人性相比的高手。他游移于两种生活之间,一边是为《国家地理》杂志观察大猩猩、食人鱼和其他动物;另外一边则为其他杂志撰写关于富人习性的文章。中国人熟悉的是他的上一本书,《大狗:富人的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康尼夫把富人们耀武扬威的习性和动物性相比,不但机智,而且富有洞察力。
在《办公室里的大猴子》中,康尼夫沿用了他备受欢迎的写作手法,把一个一个动物引入到公司白领们的办公室。他引用的例子有时候让人瞠目结舌。
最让人震惊的例子是他将卡莉·费奥莉娜和动物学家珍·古道尔的大猩猩相比。珍·古道尔的研究中,一只名叫迈克的大猩猩发现研究站里的空煤油罐碰撞能制造大的吓人的噪音。于是,迈克滚动着煤油罐穿过丛林,将其他猩猩吓得魂不附体。它通过这种方式在4个月之内成为大猩猩团队的领导。当年,作为朗讯公司年轻执行官的卡莉去跟员工开会。员工来自朗讯刚收购的一家公司。新员工藐视朗讯的主管,他们认为自己的公司文化阳刚而有活力。而朗讯则阴气太重。卡莉去开会前,将他丈夫的运动短袜塞到自己的裤子中。在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之后,卡莉开始示威:“朗讯认为你们是一群牛仔,而你们可能认为我们是一群胆小鬼。我们已经开始了解彼此,我认为这很重要”。接着她从演讲台后走出来,向目瞪口呆的听众们展示她两腿之间运动短袜造成的巨大突起:“事实上,我们的球不比任何人的小!”
这一举措和迈克的煤油罐战车一样,让看到的人顿时惊慌失措。它成为竖立领导者权威的关键一步。
在康尼夫的假设中,办公室的所有人或者大部分人,都想成为那个耀武扬威的大猩猩。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沿着等级制的长梯攀爬的欲望。在攀爬的过程中,会产生对领导者的模仿、对领导者的恐慌、同事之间的竞争和对竞争失败的恐惧等种种情绪。
一个模仿的例子是,据说当郭士纳刚到IBM时,穿了一件蓝色衬衣,而同事们都穿这白衬衣。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情景,第二次开会时,郭士纳特意穿了一件白衬衣。结果,他发现,所有其他人都穿了蓝色衬衣。
作为公司的领导者,郭士纳不算是一个暴君,但大部分人就不同了。他们或者向安迪·格鲁夫一样以强硬著称,或者像迪斯尼的艾斯纳一样,像个暴君一样蹂躏董事会。这些领导者们都有动物一样的怪癖,,比如在马桶上口述命令和接见记者(林登·约翰逊),或者喜欢一边吃洋葱一边喝伏特加(扬·温纳)。强硬的领导者更具有威慑力,他的统治地位难以撼动。但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在他的面前,大部分下属的大脑都会停止运转。而他们会在私下里像一群鸟一样窃窃私语,彼此分享流言蜚语。这是办公室的领导力法则和竞争法则。
作为对竞争法则的补充,再讲一个康尼夫引用的故事。两只坏脾气的狒狒在追逐一只瞪羚。“它们势不两立,都拼命奔跑去追赶那只瞪羚。但是这时一只狒狒的脑中闪现了一个念头……它自言自语:‘我在这干什么呢?我不知道……我最好停下来,在它打我之前首先给它一耳光。’”于是这只狒狒突然停下来,转过身去,两只狒狒扭打在一起,而瞪羚则消失得无影无踪。
是不是大部分办公室里的竞争对手也会这样做呢?人类能比狒狒做得好多少呢?或许这本书能让大多数雄心勃勃的人惊呼:原来我们之前和大猩猩或者狒狒没什么两样,或许我们能比他们做得更好?
如果我们把自己纯粹看成是办公室的大猴子,的确,丛林法则已经足够。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比这做的更好一点,可能就需要些合作,需要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安抚别人容易受惊的本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