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没》——现实主义纪录片的力度
李一凡与张小涛
讲座现场
记录片名字
2007年9月27日,下午7:00,成都四川交大逸夫楼4318室内正在放映纪录片《淹没》。片长143分钟,剪自147小时的素材,导演纪录用了一年时间纪录,剪辑又用了一年时间。
为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中国长江三峡水电站,长江三峡地区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库。从2003年起水库开始蓄水,至2009年水库蓄水完毕,沿江的城镇、乡村、文物、自然景观不少将被淹没。因中国古代最伟大诗人李白的诗而闻名天下的奉节县也在其中。《淹没》忠实地纪录了2002年为保证三峡水库第一次蓄水成功,在水位上涨前,奉节老县城搬迁毁灭的全过程。
影片以疏缓的镜头和朴实的表现语言纪录了一位开苦力旅店的志愿军老人即将失去生活依靠的无奈;一座基督教教堂为搬迁的利益而丧失信仰的过程;以及一群移民干部和一群城市贫民在搬迁、拆除旧城过程中种种无法回避的矛盾纠葛和痛苦的内心挣扎;甚至原本就脏乱破的城市在爆破的烟云中成为废墟......
正像导演李一凡说的,他拍摄这部纪录片不是想表达一个故事,也不是要拍摄一座城市的淹没,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纪录者,对现实主义题材表现的一种实验性、多样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一个问题:在改革开放20年历史进程中,人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到底有多大?
本片获得包括2005年慕尼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奖首奖、2005年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沃尔夫冈·斯陶特奖(Wolfgang Staudte Award),入选2005年法国真实电影节等在内的八个国际大奖。与《铁西区》并称近年来最有影响的纪录片之一。
纪录片放映结束后,现场学子、嘉宾和导演就纪录片与当代艺术、资金与话语权、传播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只要有三硖,有民工,有爆炸,就欧拉,外国人对你丫是导演艺术家还是SB ,根本不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