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8-18 “角落”来自贵阳的当代艺术
发起人:两万五  回复数:0   浏览数:2781   最后更新:2008/01/31 14:08:34 by
[楼主] 两万五 2008-01-31 14:08:34

“角落”来自贵阳的当代艺术

[attachment=81435]

展览空间:K·画廊
展览名称:“角落”来自贵阳的当代艺术 
展览开幕日期:2007-8-18
展览开始日期:2007-8-18
展览结束日期:2007-9-4
展览地址:四川成都市高新区芳沁街87号附3-4号
策划人: 董重
艺术家: 陈启基、李革、肖时安、葛贵勇、董重、谷旭、夏炎、石罴、李剑锋、陈铖、熊鹤、易雯、王荣植、王轩
官方网站:


艺术的“角落”
作者/管郁达
  “角落”其实是一个文化地理的概念,主要指远离文化、经济中心的那些偏僻、落后的地方和社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巴黎的蒙巴那斯、1936年纽约的格林尼治村,还有今天昆明的创库、成都的蓝顶、重庆的坦克库、北京大山子的798等等,都是这些宏大城市的“角落”,是曾经被权利、政治、文化和金钱“遗忘”的地方。
但是,时过境迁——“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往日的文化、经济“角落” 在经过一番包装、改造后,已经闪亮登场,俨然变成了这些城市最时尚、亮丽的景点,也是艺术家富集的“卖场”。798原是北京西郊一个破败的工业区,工厂倒闭、工人下岗,但随着画廊、出版商、艺术家工作室、表演中心、设计公司、展室、音乐酒吧、餐厅的入驻和聚集,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北京最具国际都市文化色彩的先锋艺术社区。
  贵阳虽然是贵州省的省会和中心城市,但也只是中国辽阔版图上的一个“角落”。与邻近的昆明、成都、重庆等城市不同,贵阳的艺术家们很难形成一个固定的艺术家社区。他们好像更喜欢散兵游勇式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把贵阳当代艺术的交流形式称之为一个流动的场域,这是一种真正保留了“野生”的口传耳闻方式的艺术空间,这个空间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更多地与精神、气质、思想、生活方式和想象力有关。
  “角落”是去中心的,或者说“角落”根本就不屑与“中心”一争高下。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自在自为的“野生”状态,这些“野生”的艺术社区就像“湿地”一样,维系着艺术“江湖”的生态平衡,成为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自我生长的一股鲜活的动力。
  贵阳的“城市零件”是最近才成立的一个新兴的艺术社区,也可能是我见过的中国最小的也是最有活力的艺术家社区,聚集了贵州许多新锐和富于创造精神的青年艺术家。“城市零件”位于贵阳市区相宝山脚下,据说是风水很好的一个地方。贵阳城四面环山,中有南明河流经,山水灵秀。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贵阳的艺术家们可以说是仁智兼备,踩着了山野的“地气”。我一直以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必须与本地的文化经验和当下肉身经验结合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才能长成参天巨椽,所以“角落”里这些自我生长的树苗不容小看。
  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人们为了活着来到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而一个美好的城市,是一个保留着文化多样性的城市,是一个聚集了许多“角落”城市。这些“角落”是城市文化的细胞,也是当代艺术生长的“湿地”和艺术家理想栖居的“飞地”。

[attachment=81436]

[attachment=81437]

[attachment=81438]

[attachment=81439]

[attachment=81440]

[attachment=81441]

[attachment=81442]

[attachment=81443]

[attachment=81444]

[attachment=81445]

[attachment=81446]

[attachment=81447]

[attachment=81448]

[attachment=81449]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