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艺术
▲ 银川当代美术馆
而在4月9日的这场展览叫做“非常上瘾——日常生活美学的再延伸”,这个题目很简单粗暴,但是并不能让人马上就联想到动漫美学,这么具有实验性质的展览。但是,我想,既然要打造“国际化”美术馆,必然是要具有先锋性,且当那个吃螃蟹的人。
▲ 开幕现场,银川当代美术馆馆长谢素贞发言
▲ 银川当代美术馆馆长谢素贞
动漫美学被称为是“下一代的美学”,目前受到了很多瞩目。谢素贞承认,也希望通过这个展览来“试试水”,来看看民众的反应。并且因为这个美术馆的定位本身是中国跟伊斯兰当代艺术的交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次中国大陆的艺术家主要锁定西南部分。谢素贞认为这样的方式希望弥补东部美术馆冷落西部艺术家这个部分。
▲ 《梅子的愿望》管赛梅 200cm×170 cm 布面油画 2011
▲ 《春之歌》春柳 120×180 cm 布面油画
▲ 《半梦-夜归》 马丹 200×155 cm 布面油画 2015
▲ 《1989年》裴梓烨 易拉罐装置 2014
▲ 《寐语经-017》孙瑾 44 x 29.5 cm 60件 纸本水墨 2012-2015
▲ 《我要我的-3》 吴争艳 49×49 cm 布面丙烯 2006
▲ 《变动青春5》忻海洲 125x300 cm 布面丙烯油画 2001
而这次展览除了谢素贞之外,还有台湾凤甲当代美术馆馆长和金泽21世纪美术馆策展人Chieko Kitade(北出智惠子)协同策展,并且邀请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的42位艺术家。
▲ 《路上》 忻洛汀 150×120 cm 布面丙烯
▲ 《戴犄角发饰的女孩》颜石林 190×52×42 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5 局部
▲ 《透过时光-01》虞华 45cm×45 cm 玻璃重叠 丙烯 2016
▲ 《打地螺4》 张晋熙 150x150 cm 布面油画 2010
在艺术家的选择上,来自日本的策展人Chieko Kitade表示虽然她从小在动漫的环境中长大,但是也在策展前进行了大量的学习。
▲ 金泽21世纪美术馆策展人Chieko Kitade(北出智惠子)
她一直在思考的一点是,真正的动漫是表现什么呢?卡通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日本人来说,动漫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Chieko Kitade说,动画,把不现实的东西画做现实,同时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用口语化的东西让事件简单化。而把这个东西放在美术馆中,就是一个视觉化的东西,这个对于艺术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动漫美学作为一种唯一跨种族、国籍、年龄、宗教、性别的美学,Chieko Kitade表示想从自己或者新的艺术家的视角来展现新的动漫的形象,所以这一次展览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是,她请来的日本艺术家并没有动漫相关的专家!而且并不是特别出名的艺术家!
▲ 《every colour you are》 鹫尾友公(Washio Tomoyuki)
▲ 《被剥夺的王权》日野田崇(Hinoda Takashi)133×40×45 cm 陶瓷
▲ 《红眼》天野喜孝(Yoshitaka Amano) 99.5×139.5 cm 铝板丙烯
▲ 台湾凤甲当代美术馆馆长、策展人苏珀琪
来自台湾凤甲当代美术馆馆长、策展人苏珀琪认为,当陆蓉之提出“动漫美学”这个概念时,在台湾带起了很大的一个风潮。她在台北感受最深刻的是,这种创作形式,本来是非常边缘的,而且被视作是小孩子玩的东西。但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年轻艺术家们纷纷试图以自己的语言及风格跳脱出窠臼,创造了新格局,让本来带着点避世意味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实生活呼应,甚至反映出当下社会的真实,让御宅族们在卡通动漫世界中找到了一个通道,逐渐蔓延然后变形。
▲ 《一段美好的旅程》爱伦公主(曾琼雅)装置 2016
因为以前大众对于台湾的动漫艺术家的看法更多是认为他们受到了殖民主义的影响,然而,让人惊喜的是,有些台湾艺术家其实已经跳脱出以前大众对他们的看法,并且慢慢走出了自己的风格,找到了自己的路线。甚至他们也参与了很许多的社会运动,去讨论社会议题,相对的跟社会也越来越接近。
▲ 《原生的律动》曾雍宁 243×121cm
▲ 《无限蔓延》安地羊 装置 现场涂鸦 2016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我们可以看到,深受动漫美学影响的新一代艺术家,也将漫画、卡通、动画等形式作为复合媒材中的一种选项,赋予了动漫形象更深层次的文本含义。所以,在这次展览上,你可以看到这些艺术家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油画、雕塑、装置、视频等等,来阐述他们对于动漫美学的认知。
▲ 韩国艺术家李东起
来自韩国的艺术家李东起认为,虚构的图像与假想的世界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我们早上说早安的时候都在模仿电视中的场景。以前电视剧是通过模仿现实生活的交流方式在表演,而现在的人却脱离不了电视文化带来的影响。因为虚构的人物给人一种永远不老的假象,甚至取代了宗教神话中的人物。他把这种现象称为“新神话美学”。
▲ 《空寂》韩胜勋 91×91cm 布面油画
▲ 《阿童木老鼠热气球》李东起 170×250cm 布面丙烯
▲ 《红梅,羞花闭月》 金准植 117×50cm 纸面油画 2015 局部
▲ 展览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