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展:作品征集(形式不限)ART转塘第10届转塘国际艺术文献展
发起人:ART转塘  回复数:0   浏览数:1824   最后更新:2016/01/13 00:51:50 by ART转塘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6-01-13 00:51:50

来源:artforum


陆平原,《河原温今天系列,20141223》, 2014布上丙烯卡纸报纸,27.5 x 35 x 5cm.



外观上的相似让陆平原这次展览的现场像极了河原温过世之后在古根海姆个展中的一部分——只是推开门迎面墙上的作品赫然写着“3 JAN. 2016”,这是现场唯一的大尺幅画作异常醒目而完成时间距开幕只有5——河原温的今天确实变成了在场所有人此刻的今天”。如果陆平原想要探讨的是时间问题展览的观看体验确实适宜甚至可贵系列中最早的创作河原温今天系列,20141018》(2014)挂在展厅最左侧随后的日期画以此为开端绕墙一圈包围住空间中的所有人仿佛时间涡轮的投影而河原温离世的事实连同他自己一贯的缺席包括不出席展览不留下照片不接受采访),使得在这次展览中强烈地成为了的明证他的不再存在造就了今天系列以当下这种面貌进行的更新这一点亦从反面补足了河原温在自己大部分作品中用来证明的时间观念我还活着(I am still alive)”、“我起床(I Got Up)”、“我去过(I Went)”等等所以我/时间存在

不过整个展览最吸引人的概念是托梦”,陆平原的故事显得奇趣又保有浪漫色彩延续了艺术家对鬼故事与灵异事件的持续关注也将探讨引向了有关艺术作品原创性的问题我们或许可以有如下三个递进的层次来理解托梦一词包裹着的原型续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最为消极的一层是续体中的原创与自主成分已然被拧干成为对原型的纯然拷贝甫一看到陆平原的今天系列”,形式上与河原温作品的一致性或许很容易让其被归结为简单拷贝而忽略其创造性部分——不过或许合理化这种简单拷贝本身就是作品最大的创造性所在第二个层次是将续体视作原型的一种代理这也相对符合陆平原自己的描述:“这是一件河原温的作品署名应该是他我只是在梦中应他的要求替他继续……因为实际操作的问题我必须把作者变成我自己。”在具体操作中陆平原通过资料学习和研究来接近河原温当时的创作习惯与原则包括保留报纸和盒子根据所处地域的区别切换英语和世界语的使用背景用混合的颜色因而每天都有差别并相应做好色标统计等种种细节

最后一个层次是杜尚式现成品的进阶即续体对原型进行整体挪用杜尚曾经在写作中论及当时艺术家使用的管状颜料由机器制造”,因而是一种现成品所以世界上所有的绘画作品都得益于现成品的辅助’”而缺乏原创性在陆平原的今天系列河原温之前的作品连同他的创作方式就是管状颜料般的现成品新的今天系列反映出当代艺术的现状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将物件作为现成品了知识体系图像生产和行为模式都可以被整体打包起来填充物那样塞进管子”,任由后继的艺术家们涂抹到各自的创作中从这个意义来说陆平原托梦概念的核心是更新了现成品在当下语境中的内涵:“观念”,取代具体物件成为了现成品

— 文/ 顾虔凡

没顶画廊 | MADEIN GALLERY
上海市莫干山路507号楼4 200060
2016.01.09–2016.02.22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