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rtforum
秦晋,“用骨头顺从,用皮肉示弱”展览现场,2015.
秦晋个展“用骨头顺从,用皮肉示弱”呈现的是以艺术家耗时三年完成的首个大型影像装置作品《白沫》(2014)为中心的影像世界。作品的三联巨屏被放置在展厅最显要的位置,讲述着一个关于老人生命轮回的故事,不同视频中的人物可以被观众任意想象为老人的孩子或者母亲,或者老人本身,她们之间在交错的时空线索中构成了神秘的对话,相互生成,又相互终结。 情节虽然缺失,但碎片化的剪切,大量的唯美慢镜头与人物局部特写却为观众提供了另一种“浸入式”的观看经验。
在渐起的抒情音乐和老人呢喃的旁白中作品进入了感官的高潮。老人在旁白的末尾说:“我现在经历过的都是已经发生过的死亡,没有任何不同,它完全一模一样……”老人的旁白与不断出现的“符号”(海浪、飞蛾、泡沫、死亡床榻)非常明确地指向了死亡与轮回这个主题——一个相对密闭、私人的体验空间,而非开放的、不可言说的地带。《白沫》营造的整体氛围带有强烈的女性化倾向,录像中虽然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技法,但将观众引入的是线性的情绪流淌的场域,直至对死亡、记忆、生命的直接情境中。而人性之复杂微妙,永远超越对生命的面对形式。秦晋在《白沫》中选择了直接点题,主题在高潮中也沉入了幻灭。
在2012年开始的彩色绘画装置《握住我的骨盆》中,艺术家用影像记录下“骨头”(由彩色绘画材料铸成)从家到工作空间的摩擦过程,其间骨头渐渐磨损,留下彩色的线条。接下来的一个空间与影像相呼应,三面墙被红色粉笔画填满,米勒的名作《晚钟》在此被拆解,粉笔做制成的盆骨造型被置于墙角,空间、物件与颜色在此共构出某种女性色彩浓重的神秘的内在世界。装置作品《二十九年八个月零九天》(2009)将艺术家完成作品的时间与其生命时间进行了对照,以此可见其与艺术家私人的成长历程息息相关。影像的来源是秦晋拍摄了自己在三年时间里熨烫各种衣服的画面,经过长时间熨烫的衣服看起来已经又平又脆,在被展出时所透露的气息有代入的效果,它们似乎代替了艺术家,以某种静穆的姿态为其进行着言说与倾诉。正如批评家凯伦•史密斯所言,秦晋的很多作品都与“控制”有关:“施加控制,再将它们从毁灭途中救回。”从这个角度出发,艺术家的作品仿佛是在对自己献祭,就如同她之前作品的名字:“对迷信的人来说,献祭就是真的。”
— 文/ 张葱
OCT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 | 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 IN XI’AN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北池头一路南段
2015.06.06–201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