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左岸没落,法国不再出产先锋知识分子?
发起人:欧卖疙瘩  回复数:0   浏览数:1350   最后更新:2015/06/18 09:57:46 by 欧卖疙瘩
[楼主] 蔷小薇 2015-06-18 09:57:46


Sharon Lockhart, Podwórka, 2009


Venue: Kunstmuseum Luzern

Exhibition Title: Milena, Milena

Date: February 28 – June 21, 2015


陈颖编译


莎伦·洛克哈特(Sharon Lockhart)个展“Milena,Milena”日前在卢塞恩美术馆举行。


莎伦·洛克哈特(Sharon Lockhart)的影像与摄影作品是对社区、个体以及他们日常的、反英雄式的生活、劳动与闲暇活动的心理学研究。她的“纪录式戏剧”带有一定的立场观点但却不带任何感情,捕捉到了少见的人类表现出脆弱性的时刻;在这些作品中,真实性与自发性受到了来自其自身长期的承诺与研究、以及一种去设计特定的场景与行为的欲望的挑战。她的照片与影像都是对空间与时间的生动刻画,和谐和不和谐地被文化和人占据着。莎伦·洛克哈特(Sharon Lockhart)利用一种能够令人解除戒备的敏感揭示了我们所在世界的普通与特定的维度的惊人的美好,触及了人类存在与境况的基本的哲学故事。


这场展览发展于莎伦·洛克哈特(Sharon Lockhart)与波兰少女Milena的关系,属于该系列展览的第三场。莎伦·洛克哈特(Sharon Lockhart)是2009年在波兰罗兹创作影像作品“Podwórka”时与Milena成为朋友的。“Podwórka”是对“统治”着罗兹的庭院的社会秩序及其微观世界的记录。尽管当时只有9岁的Milena并没有在影片中出现,但是她的存在和魅力却对“Podwórka”唤起情感共鸣的力量贡献颇多。作为一场展览,“Milena,Milena”既是一种亲切的招呼,也是一种充满诗意的表达赞赏的姿态,一种艺术化的致敬。莎伦·洛克哈特(Sharon Lockhart)后来发现Milena想要写一本关于自己的生活的书。因此,这一想象的自传文学不断激发着两人之间的对话,并且成为了对青少年模糊的自主权的探索的动力。


Sharon Lockhart, Untitled, 2015

Sharon Lockhart, excerpt from Double Tide (Jen Casad, South Bristol, Maine, July 22, 2008, Sunrise), Double Tide (Jen Casad, South Bristol, Maine, July 22, 2008, Sunset), 2009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