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心爱的乌德——刘桐个展
发起人:yishuwenyi  回复数:0   浏览数:2252   最后更新:2015/06/03 17:23:38 by yishuwenyi
[楼主] yishuwenyi 2015-06-03 17:23:38

▲栗宪庭 艺术评论家

     伊灵有着像大多数中国画家一样的经历,是自写实主义开始进入艺术大门的。他的学画经历正值中国门户开放之始,中国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各种样式后,逐渐摆脱了写实主义。伊灵20 世纪80年代初自写实而变形,进而走向抽象。从中国艺术的进程看,抽象所具有的革命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于整个世界艺术史来说,抽象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西方几乎已穷尽了它的各种可能性,所以建立更个人化的风格是最重要的。1983年至1987年,伊灵骑自行车周游中国,在四年半的时间里他走遍了大江南北,接触了许多民间艺术,这成为他艺术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他热爱各民族的装饰图案,他在图案中看到各种民族、地域文化的历史的神秘的缩影,于是他广泛吸收,却又不局限于某一民族的艺术符号,而是依照自己对世界的看法,重新组合一种新的象征。这意味着他逐渐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抽象化的象征符号世界——神秘却具有生活气息。

▲< 上海 > 伊灵 版画 2008年 50×200cm

     画面各种似动物图腾般的象征符号,在密集排列的线性笔触中,隐隐约约,构成他语言的基本要素,给人以神秘感。而柔和且富于光感的色彩, 替代了民间艺术的色彩的强烈对比,使画面具有一种个人化的抒情气息。 柔和的光,在密集的色彩线中闪烁,构成总体的隐约中的神秘,朦胧中的祥和意境。从这个角度看,伊灵的艺术就不再仅仅是对西方抽象艺术的模仿,而是具有民族的、个人化的风格。

(1994年 )

▲< 大飞机 > 伊灵 版画 2007年 50×60cm  


▨ 林春岩:伊灵作品的独特风格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绘画语言的完美结合。

▨ 康 羽:在去圆明园的路上你一定会遇上伊灵。

▨ 王 音:看老郭的画总给人很舒服的感觉,画如其人。

▨ 杨少斌:伊灵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作为职业艺术家,他的生存能力令人钦佩,希望他越走越好。

▨ 郁 郁:时间也会说话,它有自己的方式,就像伊灵和他仍将继续的绘画生涯。

▨ 岳敏君从生活、人性、情感的角度上看,伊灵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