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样》王功新纪录片
发起人:lecode2012  回复数:0   浏览数:2126   最后更新:2015/04/14 18:49:47 by lecode2012
[楼主] 另存为 2015-04-14 18:49:47

来源:artnet

2015年2月25日,在耶路撒冷的大卫王饭店,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右)与到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新闻发布会。摄影:李睿,图片来源:新华社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以色列国籍的护照上还印有“对任何除德国以外的国家有效”的盖章,而且直到1965年前,以色列仍拒绝与后纳粹时期的德国建立外交关系。2015年标志着德以建交50周年,为庆祝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两国在各方面开展大量交流,而他们在艺术文化领域做出的贡献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举办得最为突出的展览当属近期在特拉维夫和柏林同时举办的两场艺术展。“百年标志|特拉维夫美术馆在柏林”于2015年3月26日晚在柏林MartinGropius Bau博物馆开幕,72件展品主要出自色列美术馆的馆藏,其中包括马克·夏加尔,瓦西里·康定斯基,杰克逊·波洛克,马克·罗斯科和阿尔伯特·贾科梅蒂等名家的作品。


不过,年轻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才是这场展览势必将吸引观众的原因。Yael Bartana, Guy Ben-Ner, Zoya Cherkassky, Raafat Hattab, Michal Helfman 和Nira Pereg等艺术家的录像装置、绘画和摄影作品定将观众带进一场与以色列政治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微妙、更不用说是极具批判性的视觉盛宴。这些作品都在探讨同一个问题:在一个无论你是否喜欢,不论什么样形式的文化产物都会变得非常政治化的地方做艺术意味着什么?是否所有艺术都将变为政治艺术?

Yael Bartana,电影《欧洲被震惊了》,2007-2011,剧照来源:Art Gallery of Ontario


无法避免的批判立场


从参展艺术家的名单上推断,这次的策展人Suzanne Landau, EllenGinton, Irith Hader和Raz Samira并没有避讳那些令人不愉快的观点或立场——尽管对以色列实行联合抵制的呼声水涨船高。


不过要重申的是,意识形态的洗白,尤其是在正式的政府资助的活动上,并不是一个国家可以负担的起的。


就比如说Yael Bartana——她为波兰馆拍摄的电影三部曲曾在2011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内容即为提倡波兰籍犹太人从以色列回归波兰——还直言不讳地要求以色列撤销对圣保罗双年展的赞助。

Julia Stoschek,图片来源:de.blouinartinfo.com


Julia Stoschek 藏馆把时间艺术带到特拉维夫


尽管特拉维夫美术馆的部分藏品正在柏林展出,该美术馆同时正在展出由来自杜塞尔多夫的Julia Stoschek藏馆所提供的部分新媒体和以时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标题名为“打开”,展览已于2015年3月30日开幕。其中Marina Abramovic, Christoph Schlingensief, Klara Liden和Adrian Paci的录像作品将探索录像媒介的表演性与戏剧性。


这场展览的名单中还意外出现了两个近期很少与以色列挂钩的艺术家:Ed Atikins和Helen Marten。这两位英国艺术家都签署了AFP (Artists for Palestine)的文化抵制保证书,承诺将拒绝参与任何色列政府资助的展览。


经Julia Stoschek 藏馆分享,Ed Atkins曾在他与Stoschek的电邮中指出,一旦他的作品被收录,那么该藏馆就拥有其作品展览的决定权:“我是在2014年争议的风口浪尖决定签署这份保证书。这完全是我个人的决定,并不该影响你们的决策或是改变你们如何展览或在哪里展览藏品的评判。”

海伦·马尔腾, 灰尘和食人鱼(Dust and Prianhas),2011,图片来源: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


在Julia Stoschek的声明中,她分享了她对此次抵制的看法,“就让从自由灵魂中诞生的艺术自然发生吧。我们为能举办一场以色列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以时间为主题的媒体艺术展感到自豪。”


随着以色列艺术家近几年不断涌入柏林享受那里负担得起的生活条件与欣欣向荣的艺术环境,以色列与德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似乎并不紧缺支持。然而,这样的交流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机会让大众从一个更开阔的角度去理解目前政治局势的复杂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以色列愈发严重的文化隔绝状态。


文: Hili Perlson,译:刘诗仪,校对:品毓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