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AT展览——新作展二 “新刻度”与钱喂康:中国早期观念艺术的两个案例
发起人:infoocat  回复数:0   浏览数:1710   最后更新:2015/01/26 12:25:40 by infoocat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5-01-26 12:25:40

来源:artforum


李杰,“How was it?”,2014丙烯乳化漆纸板喷墨,61.2x46.2cm.


镜花园 | MIRRORED GARDENS
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农业大观园内
2015.01.13–2015.02.28


很明显李杰Lee Kit不安常在中试图对其个人的不安经验加以提示并将其安置于维他命空间的新址。 “How was it”、“Peter, stop touching my face”、“把你的手指切下给彼得等李杰式的喃喃自语与镜花园的窗外风景——光线栽植了白萝卜的种植园等等或流通或叠加造成如胡昉所言的效果:“不是真的不安而是说不出的不安。” 然而究竟为什么不安答案却无法从艺术家自身明确的获得当然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李杰的某种恒常状态且这种状态从他的早期创作开始持续缓慢的发酵比如桌布的元素亦出现在本次展览中但新作中试图加入动态影像以探讨时刻性的个人情绪影像重复着简短的动作或语言与那些浅浅凝结在纸板与桌面上的绘画进行着似有似无的交谈

李杰说他之前便有刷墙的想法展览空间中那面墙恰好使其实现了他方》(2015)这件作品还有两秒一分》(2015),其中他的身影便是在当地某天午后的阳光下拍摄的这些都很符合艺术家一贯对展览现场的灵活介入除了在投影中利用了不同层面的墙体李杰对窗窗帘与光线间动态细节的考量亦琐细而巧妙整个展览没有任何标签每件作品没有具体题目展览开幕后作品才有了题目),似乎展览整体作为作品与不安发生着关系所有这些处理都意味着艺术家并非意在让不安最终爆发而是释放时同时回收不断重新面对与消化且这种张力可能更多发生在创作过程中而非当天的开幕现场

作为维他命新空间镜花园的首展,“不安常在使机构与艺术家之间展开了某种可以想象的互动同时亦为双方提供了可延续的讨论空间如果说通过各种种植以及与土地建设相关的社会行动镜花园成为了维他命自身调整的新尝试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杰持续推进的自我发现很契合这种以退为进的转向然而从机构批评的角度存在的悖论在于倾向关注自我的艺术家很难不去努力呈现完美的状态换言之尽管与所在语境结合得很好作品及其场所的融洽关系恰好又成为了机构与艺术家需要进一步反思的起点

— 文/ 王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