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非|聊天可以不是艺术
发起人:办事处  回复数:1   浏览数:2141   最后更新:2015/01/22 10:34:36 by guest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5-01-21 10:08:09

来源:artforum


吉磊,《少女肖像no.3》,2014布面油画,100x80cm.


那特画廊 | L-ART GALLERY
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天府软件园C1区西楼
2014.12.20–2015.01.30


尼古拉布里奥(Nicolas Bourriaud)在其著作后制品里强调了当代艺术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潮流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通过翻译再现重新展出和利用别人的作品的方法进行工作”。如果只看无聊就是行动的开始……”的策展陈述我们也许会忍不住接着推论艺术策展和评论是否也存在同样的倾向即从某哲学概念或某先哲的警句出发在其基础上强行推演出展览的出发点或许可称之为后策展后评论”)?。当然这种对已有观念的回收利用与布里奥在后制品中赋予艺术家翻译策略的意义相比营养成分显然少得多

但如果撇开策展理念,“无聊展的视觉呈现还是值得称赞的展览特意去掉作品标签以便让观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对作品的直接感受同时有意打乱以艺术家参展作品为顺序的常规布展方式转而以作品与空间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内在节奏感为线索

九位参展艺术家以油画录像等为媒介在各自领域里对无聊进行了探讨林科陆平原王思顺龚剑的作品最终虽然都以录像形式呈现但思考方式与创作脉络迥然不同林科将电脑软件制作图像的过程公示化如同演示在画布上涂抹油画的过程人机对话形成的默契和新的自由空间关系将艺术的可能带向虚拟电子世界陆平原玩了一个讲故事的小游戏艺术家只提供作品的线索和起点然后交给艺术空间去填充完成行为艺术家王思顺持续不断地往地上小圆圈里抛掷瓶盖以期可以抛中艺术家试图把一个哲学命题转化为可见的行为人在不断抛掷的欲望循环中被固化龚剑的碎片式影像集合《02》(2013)尝试看上去无聊的影像以反逻辑无目的的方式组合到一起

当然在成都油画的优良传统决定了该媒介在画廊展览的绝对出镜率在新媒介的冲击下新一代油画显得有点落寞和举棋不定廖国核是个例外涂鸦式的打铁还需自身硬》(2013)超越了构图和笔触在技术上的学院派范式随性狂放的图画加上文字的舞蹈流露出八大山人式的疏狂吉磊的少女肖像》(2014)、张钊瀛的生日快乐回旋曲》(2014)、龚剑的为一棵树所作的肖像》(2014)、余极的绝对是真他妈难以置信》(2014)、葛彦的序曲》(2013)、《红窗帘的房间挂彩系列》(2014),都艰难地在二维世界里寻找多维空间的置换与错位或者在油画本身的技术体系里寻求微妙的自我观想

总体来看2014年那特画廊最后这场展览里作品本身的观看消解了主题的演绎尽管主题确实引人注目

— 文/ 易鸿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