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访谈】邓大非|聊天可以不是艺术
?xml:namespace>
邓大非参与圆梦公寓项目的作品为《聊天艺术计划》,他把公寓布置成会客室,通过门缝塞传单、帖微信二维码、敲门拜访的方式邀请海润公寓(圆梦公寓所处的群租楼)的租客们过来聊天,尝试与这里的人建立起联系,从而产生交流互动。围绕他的计划,我们展开了对话。
时间:2015年1月3日
地点:北京东辛店圆梦公寓
▲《聊天艺术计划》这个方案是如何形成的?从方案阶段到实施过程之间是否存在着落差,你是如何应对的?
邓大非:由于我在 08 年的时候实施过《家庭美术馆》计划,当时我和何海(乌托邦小组)一起深入上海不同的家庭内部,根据不同的家庭问题、人来实施艺术现场,当看到你们的圆梦公寓,马上就联想到了以往的经验。区别是,08年的家庭基本都是志愿者家庭,家庭的人事先对我们和项目都有了一些了解,接触起来相对方便。 聊天计划,所针对的人群,是我事先没有接触过的,而且对我的背景和你们、圆梦公寓都不了解,我选择这个聊天的方式,想挑战下面对陌生人的可能性是什么。再说,前几位艺术家的方式我也比较关注,与这个地区的人发生关系的方式也不多,其实蛮难的,所以我想尝试下。但不想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就是必须完成任务那种,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难度,我也有考虑,但本着不太勉强的方式,所以心里落差不大,只是增加了一些与陌生人打交道的经验而已。
▲你说过在《聊天艺术计划》里你并不完全把它当作一个作品看待,你更看重的是现场中的遭遇,并且强调在这个社会空间中你跟周遭的人的关系,请展开来谈谈。
▲你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但是你采用了一种“不依不饶”的方式去进行,这里面其实造成了对私人空间的某种轻微的侵犯,从现场的反馈来看其实大部分人是有反应的,比如抵触和拒绝,你认为这种交流具备有效性吗?
关于“项目”其实与“作品”还是有区别的,简单的说是对当代艺术的展览制度的怀疑,当然展览本身已经在那里,它还属于一种传播的媒介和形式,但展览一般绑架了艺术家的生产,就有点接活的味道了。“项目”近几年比较流行,但从实际的操作层面看,尤其注重这种社会现场语境的项目,比如圆梦公寓,它把参与现场、展示、知识生产在一定情境下一定程度上叠化在一起了,其实 08 年我们做家庭美术馆的时候,就已经体会到了,这点很有意思,它的实验性在于模糊了策展和艺术家创作的区别,是一种实验策展,可以把传统意义上的展览、展示所过滤掉的部分呈现出来,它就在生活空间中开始、展开。
对生活现场的另一层面的感受就是一种历史感,一种沧海桑田,这是几年来一直困扰我的情绪。觉得好多事情都把握不住,现实变化又太快,所以在艺术语言上我偏爱此种趣味,因为看到了某种共鸣。
2005 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
艺术家、策划人
以往创作着力以身体为媒介的行为录像艺术。近年来结成团队——乌托邦小组,以合作的形式实施系列的艺术项目。从跨越一年的《家庭美术馆计划》;英国的传教士计划——理雅各的记忆之宫;到策划强调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798艺术节,邓大非游走于本土与国际之间,在带有一定文化研究性质的方法基础之上工作,作品一度强调介入特点的偶发特质,在日益被权力、娱乐、媒体化的现实面前,突出极端化的个体表达方式。并出版相关的理论书籍。现居北京。
个展
2013 《北朝鲜国际微电影节》,A4 当代艺术中心,成都
2012 《跋涉—乌托邦地理学》,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11 《圈地——亚洲三年展驻地计划》,华人艺术中心,英国,曼彻斯特
2010 《乌托邦归来》,视艺术空间,798艺术区,北京
2009 《理雅各的记忆之宫——亨特利驻地创作计划》,Dever art 艺术机构,英国,亨特利
2008 《家庭美术馆计划》,上海证大美术馆 上海
群展
2014 《秘密的印记—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书法》 希克收藏、香港M+美术馆、cortdehiahllen 美术馆 汉堡 德国
2014 《8种可能路径》河岸艺术中心 柏林 德国
2014 《拥有与缺失》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北京 中国
2014 《不明轨迹》 798五十五号院子艺术空间 北京 中国
2013 《不合作方式二》格林尼根美术馆 荷兰
2013 《个体生长——当代艺术的动力》 天津美术馆
2013 《朱家角当代艺术展》上海
2012 《以身觀身 ── 中國行為藝術文獻展2012》,澳门艺术博物馆,中国,澳门
2010 《未来视野——APT国际艺术收藏展》, 荔空间,草场地艺术区,中国,北京
2008 《两个端点-2008华人当代艺术展》 PALAZZO FRISACCO,意大利,Tolmezzo
2008 《介入:艺术生活366回顾展》,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中国,上海
展览策划
2011 《演讲——艺术家的自由发言》行为艺术现场活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0 《2010北京798艺术节青年艺术推荐展:作为全民教育的当代艺术》—— 2010北京798艺术节主题展:青年艺术家推荐展。798艺术区,中国,北京
出版著作:
《家庭美术馆计划》,2010,河北美术出版社,石家庄。
《理雅各的记忆之宫》, 2011, Deveron Arts, Huntly, Scotland.
…………………………………………………………………………
关于圆梦公寓
“圆梦公寓”项目是由艺术家宋兮、杨欣嘉策划发起的一个短期的驻留计划。于2014年11月9日启动。“圆梦公寓”是在群租房内把临时租赁来的一个房间作为驻留空间,邀请多位艺术家轮流入驻其中,围绕公寓所处的社区环境及社会语境展开7天的生活、创作、展示、交流,这7天将作为一个多维的混合现场予以呈现,项目持续时间约为三个月。
About “ Apartment of Dreams Come True” project
“Apartment of Dreams Come True” is not an experimental art project, it is a short-term residency program, initiated by artists Song Xi and Yang Xinjia, launched on 24th October 2014. “The Apartment of Dreams Come True” turned a temporary leased room among a high-density rental compound, to a residency space, there will be many artists reside in it in turns, each for 7 days of living, work creation, displaying and communication. It will be 7 days of presenting a multidimensional field, and this project will last for three month.
联系方式:
邮 箱:banshichu777@126.com
微信公号:Banshichu
地点:北京朝阳区崔各庄东辛店海润公寓B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