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艺术博览会
发起人:99艺术商城  回复数:0   浏览数:2060   最后更新:2014/11/26 18:03:46 by 99艺术商城
[楼主] 展览预告 2014-11-26 18:03:46

来源:佩斯北京

“每个人都知道的故事,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述。方式取决于你的态度,态度随著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随著社会的变迁,态度亦发生相应的变化。”——李松松

李松松,《双吉》,铝板油画,140 x 220 cm,2014,版权:李松松


位于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30号娱乐行15楼的佩斯香港,在11月29日至1月3日期间推出艺术家李松松在香港首次个展。继艺术家于2013年在佩斯伦敦举办的个展“我们曾经背叛了革命”获得国际知名媒体赫芬顿邮报当年度最佳十大展览的评价后, 此次香港个展将接续展出其于金属铝板及画布上创作的极具力量与辨识度的油画新作。

李松松,《老生》,布面油画,180 x 210 cm,2014,版权:李松松


自2003年起, 李松松在画面上发展出一种以支离色块及厚重的笔触为特徵的表现手法,将作品带往了一个新的阶段。李松松的绘画包含一种具识别性的形象以及一种对时空场景的指向性。就其本质上来说,他的画面形象来自从大众媒体收集来的图像或照片。这些初步的图像资源经过艺术家著意进行的重建与解构, 摆脱了图像作为视觉符号的那种非此即彼的明确性, 形象的细节被有意略过或抹去,而将画面转化为一种依託于社会与时代背景下的认知, 这种认知是开放的、灵活可变的,它不光属于艺术家,也属于每个观众,它和那种来自单一视角的评论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在此过程中, 解构与重建成为李松松用以理解现实的一种创作脉络。


李松松的作品实践手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独一无二的, 他首先从选定有限的矩形区域开始,继而区分整体的形象内容, 但这一过程并非遵循一定的顺序和步骤,而是以一种无意识地状态将作品结构打碎再拼合,这一过程有时在画布, 有时在铝板上进行。艺术家在本来具有叙事内容的形象佈局中, 加入了分解、延时和差异的要素。他并不是在统一的创作时间内完成作品,而是在分散的时刻,在分散的画面区块中以差异性的色调进行创作,而这也成为了艺术家以一种有意识性的消解自我意识的的方法进行探索和表达的程式。同时值得注意的还有作品色块的厚度,那些时而犹豫, 偶有顿挫,但坚实、 反复、有力以及有意为之的不连续性的笔触,仿佛在暗示著一种关于涂抹与描绘、消隐与再现的独特的视觉逻辑。 整体具体的形象在李松松的笔下以拆解, 涂抹, 重叠及再次拼合等一系列奇妙的冶炼过程,演化生成为一种非具体又非抽象的、不受既有概念框定的全新方向。

李松松,《别着急》,布面油画,170 x 130 cm,2014,版权:李松松


在题材的选择上, 李松松以一种围绕自我相关性的选题, 通过对个体生命与群体的关联以及一种极富社会历史性的事件或情景作为背景,来阐述艺术家的一种主观选择。这种主观的选择并非局限于来自某个特定国家或地方性的认知,而是一种全球语境下的,混合了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开放性视角、平等对话理念和实验精神的当代资讯。


关于李松松

李松松于1973 年生于中国北京,1992 年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随即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专业,并于1996 年获得学士学位。作为中国当代绘画的领军人物之一,李松松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展览及艺术评论的焦点。他的作品多以老照片为基础,暗示、表现或重述重大政治或历史事件;并以强烈的笔触和色块树立起鲜明且极富浮雕感的绘画风格。最终的作品往往会保留一部分图像原本的痕迹,但在作品与图像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李松松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并受邀参加世界范围内的多项大型展事。李松松于2011年获得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大奖。艺术家目前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沙发:1楼] guest 2014-11-27 14:58:10
[板凳:2楼] guest 2014-11-27 15:19:51
这么烂的东西,迷糊一次就算了吧
[地板:3楼] guest 2014-11-27 21:33:43
这玩艺还有脸在国外展览?
[4楼] guest 2016-05-29 10:00:02
很不错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