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收购:徐震和他的文化产业组织“没顶公司”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1   浏览数:1854   最后更新:2014/11/30 23:06:55 by 朱小篱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4-11-25 13:58:04

来源:artforum

何子彦,《此地》,2009-2012彩色有声,42'00".

一片漆黑的展厅里三件大小不一的单频录像在不同远近距离的墙面上循环播放录像中极简和极繁的画面反差呼应展场的剧场性张力新加坡艺术家何子彦在台北就在空间的个展此地把观众放入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让他们一时沉浸于单频影像的封闭世界一时又在黑暗中寻找三个影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在这种意识摆动的韵律中观众见证了录像和展场的互构关系以及艺术家对绘画静态和动态影像的探索

何子彦在此地》(2009-2012),《牛顿》(2009),顾尔德》(2013)三件单频录像里展现了一贯的理性创作模式而他计算精准的框架下其实隐含着强烈的情感和矛盾在片长42分钟的此地,50位半睡半醒的演员集体仰躺在一片不知名的工业废墟里摄影镜头一时拉远一时拉近仿佛在景与景之间漫游剧中采用的舞台灯光也随着镜头切换在冷光暖光和蓝色霓虹灯之间变换 。 《此地的场景构图是由多件欧洲油画名作拼凑起来的每个参考的名作虽然别有意涵但何子彦坚持如此大量的现实采样被强行压缩后已互相抵消而个别参考点不构成观赏作品的重要因素相对而言,《牛顿顾尔德以简单的构图和重复的情节去实验录像结构在最简化的规模下所能表达的复杂性。《顾尔德呈现的是一个随古典音乐点头的男子他的后脑勺被一只手压制着而镜头以不同角度在手和头的特写之间切换彷彿在摸索两者间的权力关系同一位男子在牛顿中则演练了一段荒谬的知识生产程序程序被循环播放时录像的线性时间也因此产生变异从线性渐渐转化成环形演示着录像作为时间雕塑的可塑性

— 文/ 张欣

就在艺术空间 | PROJECT FULFILL ART SPACE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三段147452号一楼
2014.10.29–2014.11.26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