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当代艺术学院(ICA)展览《旅程》(Journal)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159   最后更新:2014/10/30 10:04:04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babyqueen 2014-10-30 10:04:04

来源:DREAMERfactory

目录-通天塔图书馆展览现场,2013-2014

翟倞的画留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决定集》纸本水彩系列,那时的作品就给我一种带有隐喻、理性、克制、且文本性很强的感觉。之后的《小径分岔的花园》、《目录-通天塔图书馆》系列愈发成熟完整地用他的绘画语言与博尔赫斯的文字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关系。在最开始联系这篇访谈的时候,翟倞正要出发去纽约,受邀否画廊(Fou Gallery)为期3个月的驻地创作。2014年9月6日纽约个展《翟倞:“纽约是个大骗子”》开幕,回国后,9月20日又马上在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做了为期一周的"艺术家肖像"现场工作项目。和他的对话最近才又重新开始,也正好可以聊聊从纽约回来后的感受。

◎访谈(D=dreamer, ZL=翟倞)


D: 你的绘画有很强的文学性叙事性,能谈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吗?文学对你的影响呢?这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ZL: 叙事性,应该内涵很广,包括具体的故事,也包括情绪,意义等东西,这个“事”不仅仅是故事那么简单。绘画自己的叙事性一直都有的,只是这个“事”不一定都是文字可以表达的,有的绘画在讲具体的事,有的绘画在讲较为模糊,难以言传的感受。

说实在,我看文学不多的,只是要喜欢上一个文学作品,就会特别认真的看,这样比较累吧。所以,从里面得到的会比较不一样的感受,自己的感受多一点。


D: 那最初第一次因为文学作品的影响而创作的作品是?

ZL: 以前大学期间画的一组科幻小说的作品,约瑟克拉克的小说。


D: 你的两次个展(2011年《小径分岔的花园、2014年《目录-通天塔图书馆》)都与博尔赫斯的小说同名,而12年群展“对抗的态度——关于绘画的8种态度与立场“中,你的房间展厅放了一本卡尔维诺的小说《不存在的骑士》。博尔赫斯与卡尔维诺在文学史上也是两位旗鼓相当,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的作家,他们反讽式的叙事,在隐喻的运用,对形式结构“后现代主义“的追求这些方面,包括文学成就都有相似之处。博尔赫斯与卡尔维诺共同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ZL: 对,他们两人作品趣味确实很相似,甚至文学的野心。卡尔维诺文学结构好,但里面的细节有点松散,博尔赫斯则是有骨有肉。他们都是文学明星一样的人物,很多朋友都喜欢他们,而他们作品吸引我之处就是小说每一处都像是把话讲“实”了,但其实每一句都是“虚”的,像是建立在虚空之上的世界,而这个虚空有那么明显,艺术的虚构能力绽露无遗。

“平行时间”

“害怕”

陷入虚空

”在广场上 我觉得特别显眼 特别不安全“

“小径分岔的花园”,2011,展览现场

D: 你的画充满隐喻,甚至可以说你的画因其背后的知识结构,需要相对应的观众才能看懂,你是否心中也有预设的“理想观众”?

ZL: 没有预设的理想观众,误读是也在我考虑范围里的,这是无法避免的,众误读的结果我很有兴趣听取,甚至可以改变我本来的计划。


D: 作品的呈现方式,展览的空间看得出也是你相当重视和精心设计的一部分,你似乎很喜欢桌子、沙发类似于日常的房间的设置?

ZL: 因为许多作品也是在现场完成的,所以我需要工作和休息的东西和场合。这也是设置一个艺术产生的场域,整个环境都是艺术态度之下的,这样能够更充分的展现我的想法。


D: 刚结束不久的纽约驻地经历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ZL: 很多有趣的事情,感觉就是泡在有趣的环境里面,可能是我太闭塞了。


D: 纽约个展的文案写着你“傲娇地抱怨‘纽约是个大骗子’”?

ZL: 我倒也没有傲娇,只是随口说的一句话,有点大言不惭的,但觉得就这么着吧,也能从一个挺无赖的角度看一个伟大的城市。

“美国黑暗之心”

D: 接下来还会继续以绘画的方式解读文学吗?

ZL: 不一定,但有个几年的计划,把这方面做的透一点再收手,之后全跟着兴趣,在兴趣上付出极大努力,把一些简单问题做好做透,这是我关心的。


D: 记得我们曾有一次擦身而过,是在2011年DREAMER第二本的新书发布会时,当时你说在杭州的杨公堤附近住了一段时间画画,对杭州的印象是?

ZL: 对,一面之缘,当时很敬佩你们的热情的,杭州才俊辈出啊,很羡慕。

《目录-通天塔图书馆》系列部分作品:

“年轻时,我也浪迹天涯”

“牺牲”

“自我”

“真理只有一个”

“X”

“论艺术”

“博伊斯的脂肪椅子被遮盖上了”

“如若过隙,忽然而已-1”

“如若过隙,忽然而已-2”

[沙发:1楼] guest 2014-11-01 16:42:02
杜马斯,图伊曼斯轮番上阵,有张恩利就行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