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做空间才是最奢侈的事情
发起人:wangxiaoer97  回复数:0   浏览数:3228   最后更新:2014/10/21 21:14:51 by wangxiaoer97
[楼主] 蜡笔头 2014-10-21 21:14:51

来源:NCAF

[NCAF精华摘要]新艺见讲座之《温凌——无可取代的日常》(上)


2014年10月4日下午,由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新艺见”讲座系列之“温凌——无可取代的日常”在尤伦斯报告厅举办。艺术家和他的朋友孙冬冬及王光乐为满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童年温凌

温泉源作品

现在的温凌谈起自己的艺术,最愿意从他的父亲谈起。温凌父亲温泉源是一位儿童绘本画家,创作给低龄小朋友看的故事插图。父亲曾经写过一段话给小朋友,说希望小朋友们看画的时候不要着急,要慢慢看,看得仔细才有意思。“画画要一边想一边画,使劲儿想,准保画得好”。温凌说“一边想一边画,使劲儿想”,不就是自己现在正在干的事嘛。青春期时候的温凌曾经非常反感父亲对自己的期望(也像父亲那样画画),但随着年岁和经历的增长,现在的温凌还是选择了线条为主的叙事性漫画形式,毕竟童年的温凌就是天天看着爸爸画着儿童绘本。温凌说父亲是影响他最大的一个人,从小他也喜欢在爸爸旁边在纸上涂鸦。在成长过程中也一直保持着涂鸦的行为。

温凌4岁涂鸦


温凌14岁涂鸦


温凌19岁涂鸦

温凌谈到在中央美院附中接受过严格的写实基础技巧后,再去涂鸦时就会更加精准得控制形和线条,并且会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以最简单的元素来传达主观感受。


艺术家前传

2000年从中央美院毕业后,温凌不希望自己过职业艺术家那种“漂泊”的生活,而是希望像父亲一样有份工作,踏踏实实领工资过日子,业余时间再搞搞创作。但在一家报社做美编不到一年就被裁员了。这件事给了温凌很大的触动,直接影响了他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也就是要结合自己的教育和经历,生活不是你想安稳就安稳,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不可取代的定位和角色。


摄影博客

被报社裁员后,温凌有段时间呆在兴起不久的互联网上,看到了一些外国普通人的摄影博客,给了温凌很大触动。因为这些普通人拍的照片不是媒体角度的,而是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让温凌直接感受到了宣传之外的国外生活。于是他也想做这样的摄影博客,目的很明确,就是不是拍那种报纸杂志电视上出现的场景。

温凌的摄影博客ziboy


温凌摄影博客图片


温凌摄影博客图片


温凌摄影博客图片,温凌父母

当时他的摄影博客非常火,一天有几万人次浏览,多数是外国人。但最近几年温凌做摄影博客的热情减弱了,是因为他觉得现在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图片,这种独特性就降低了。


全力做一个艺术家!

2003年N12小组第一次联展以及方力均在中央美院的讲座给了温凌很大的启发,他觉得大家在做特别有意思又很擅长的事,促使他也想全职做一名艺术家。在2004到2009年,温凌创作了一系列架上绘画。

温凌提到父亲在其青少年时期对其严厉的管教使得温凌的青年时期非常压抑,于是在他的动画、绘画和摄影作品中都出现了对性的关注和青春期的叛逆。


单线条叙事性漫画

温凌坦言在刚开始决定做职业艺术家时,也会考虑画什么样的画会好卖些。但是在2009年的个展后并没有如期带来意象中的销售,于是他决定甩开这个包袱,让艺术更任性一些,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时的温凌受到美国艺术家Ben Jones和中国艺术家烟囱的影响,加上父亲的烙印重新浮现,温凌对单线条叙事性漫画充满了亲切感。

温凌说有人说他作品画得拙,或画得丑,问他是不是故意的。他笑称他已经是竭尽全力画成这样了。但是通过这种回忆方式的默画,一定要把自己记忆中认为的东西画出来,就是主观的精准。可能现实生活不是这样的,但在温凌筛选重组后的记忆中是什么样的,他就一定要“如实”画出来。譬如他认为某人的嘴角是上扬42度,就不会把它画成50度。这样就会避免漫画中比较容易出现的“程式化”。

《爸爸2010》系列

爸爸这个系列作品直接是在病床边画出来的。有人会说画得很恐怖,譬如满脸满床的斑点,但温凌说其实现实可能比漫画更恐怖。

温凌提到他很喜欢古代南宋绘画,古人不是写生画画,而是回到书房后通过游历的记忆进行创作,创作的画面和眼中所见可能不太一样。这和温凌的创作方式有相似之处。

温凌作品中人物不同的头部,下图的海关大楼

被用在刻画温凌父亲的五官,

另一些头部的五官可能含有性想象。

温凌希望他的作品首先带有非常具体化、不可取代的第一层皮肤,也就是物体的表面特征。然后由这层皮肤传递出的背后第二层第三层意思,可能就是他的世界观和个人经验。譬如他画自己在喝茶,表面看上去是很普通的喝茶的场景,但慢慢看,看到茶杯的样子、喝茶的艺术家的样子以及旁边桌子上摆放物品的样子,这些细节都在默默传递着其他的信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