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微信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即将推出特别项目:
重现的镜子—宋陵1985-2013
艺术家:宋陵
策展人:夏季风
开幕时间:2014.7.26 16:00
展览时间: 2014.7.26-8.11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
协办单位: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由今日美术馆主办、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协办的展览“重现的镜子—宋陵1985-2013”将于2014年7月26日(周六)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由夏季风策划,将持续至8月11日。
作为“'85新潮美术运动”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重现的镜子”是宋陵的创作第一次在国内系统性地呈现,试图重现宋陵及其作品本身的“历史”。展览由各个时期的200余件作品以及大量的文献资料组成,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既能全面地看到艺术家个体创作的独特面貌,又能从中发现中国当代艺术早期发展的脉络,以此揭示这场历史性艺术运动以及宋陵个人创作内在的一面。
宋陵1961年生于杭州。由于受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1980年他进入浙江美术学院就读国画系,毕业后被分配在浙江画院任专业画家。然而他并未继承传统国画的创作思路,而是对超现实主义及波普艺术产生了兴趣。他参加了“'85新潮美术运动”中最重要的展览之一“'85新空间”展,在参展作品“人·管道”系列中,他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毫无面部表情及符号化的人物,安置在极具工业特征的圆形管道的背景——甚至人的身体也已被异化成管道的世界中,预示了即将到来的工业化发展的普遍心理矛盾。1986年后,宋陵和张培力、耿建翌等人发起,成立了“'85新潮美术运动”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团体之一“池社”。宋陵参加了每一次的集体行为艺术创作,并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与此同时,宋陵个人的创作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1986年至1987年间,他继续以水墨形式创作了一系列题为“无意义的选择?”的组画,这个主题创作一直到他离开中国还在延续。与“人•管道”系列作品相比,他所表达的那种对工业化与自然物或生命之间的关系的关注更为细致了,生命在国家意志和工业化中的异化在宋陵这里得到了持续而深入的表达。在这一系列创作中,宋陵吸收、融合了摄影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特征,以一种类似于从照相的正片效果向负片效果转化的过程,刻板地对同一个物象(通常是家畜)进行不断复制,技法上显然受到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影响。这种方式同时让人想起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及其艺术作品的批判——不仅仅是在反思艺术作品,也是在反思人本身存在的境况。艺术家对家畜的描画可以看成是对人的描画,在机械化养殖的工业技术时代,人和家畜分享同样的命运。
1987年以后,轰轰烈烈的“'85新潮美术运动”濒临谢幕,宋陵离开了中国,前往澳洲留学并定居下来。然而他的创作并没有就此停顿。在澳洲,作为一个全职艺术家,他延续了之前业已形成的个人独特风格,分别创作了“病入膏肓”、“国货”、“气功”、“太极”、“面具”等几个系列的作品。除水墨之外,他也尝试了不同的媒介来创作,如综合拼贴以及布面丙烯等等,可以让人感受到一个艺术家身上所储备的艺术涵养和超强的创作能力。
展览名称“重现的镜子”来自罗伯·格里耶的同名自传。在这部摇摆于传记和随笔之间的作品里,暧昧的情绪、记忆的碎片和创作断想,“重现”了格里耶自身略带模糊的个人形象。文本的叙述主体呈现出多声部构成的复调特征,“重现”的客体、“重现”的主体和“重现”与时间的关系,在复调中体现出叙述者非凡的艺术能力;而作为一面具备“重现”功能的镜子,作品在时间艺术上超越了以往自传文本的通病,直接认可时间的推移对回忆带来的“损伤”,从而由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叙述者的“客观”与“真诚”。
具体到宋陵,他的所有作品同样等同于格里耶的那面“镜子”,既是喃喃自语的叙述主体,也是叙述中的客体;既能自我审视,又能与社会艺术史相互观照。“重现”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和时间的客观与冷静,同时也看到了艺术家内心的丰饶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