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就是这么麻烦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715   最后更新:2014/06/25 13:28:42 by 点蚊香
[楼主] 欧卖疙瘩 2014-06-25 13:28:42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顾一指


   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上海民生美术馆这些天正在展出的刘小东影像展“儿时朋友都胖了”这类展览的腐朽性远超央视主持人朱军在中国美术馆的画展。

  不论朱军的画本身的优劣,最起码,大伙儿首先很明白:这是一个成名主持人在圆艺术梦,因此,看热闹的看热闹,看门道的看门道。他的画,比一般人好,比画家差,也都是一目了然的事。虽然朱军名气比较响,但这个展览无非是中国大地上又一个“星而优则展”的复制版,对艺术、对展览有危害但危害性并不算大:观众对票友的演出从来不会抱有过多希望,而如果票友演出精彩反而会惊喜。

  刘小东不是票友,他是专业演出,那就要以专业演出的标准衡量。

  很难猜想刘小东怎么会愿意做这个影像展——不,严格地说是作秀展。摄影技术、摄影观念都存在问题的架上艺术家,向观众展示着摄影效果也存在问题的作品,通篇传递着过往那么多年自己的吃喝拉撒以及不无得意的潜台词。

  更重要的是,这种自恋建立在“伟大的成功学”基础上。在此刻,刘小东或许已从当代艺术家退化成表演者了。

  对艺术展(品)的评判方法可以有:把作者或者作品对象的成功光环抽离,看看还剩下什么,如果剩下站得住脚的东西很多,那这个展(作品)的质量就差不了;反之,如果抽离光环后所剩无几,那这个展(作品)就很虚弱,光环不过是噱头。用此法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该影像展不是刘小东这位成名艺术家的、展出的对象也不是那些已经成名的人物,那么,其水准就跟乡村文化馆的摄影展不相上下——作为文化活动没问题,但要评是否为专业展览,那就难了——刘小东分明是在贩卖自己的名气光环,他不是在展艺术,他展的是光环和成功,展的不是“胖了的思想和形象”,而是成功之后鼓鼓的钱包。

  刘小东用当代艺术的名义做了很好的伪装,实际上传达了一种庸俗的成功学价值观,同时还自恋于这种光环。在这个意义上,刘小东跟那些名声不太好听的土豪煤老板不相上下,不同的是:煤老板会展出一大堆煤说老子当年吃了多少苦现在有多成功而刘小东披着的则是“艺术”的外衣——可是本质上是一样的“黑”。除此之外,展览本身的价值核心在哪里?

  这些显然很难回答。

  当代艺术是个大容器,这件外衣也很好使。因为它的宽泛,一定程度上蒙蔽了“因为成名、成功才会有这个摄影展”的核心事实,也忽悠了一些传播媒介把这个展览抬到一定高度让人膜拜,因此这种行为异常令人感到愤怒和沮丧。愤怒的是已有一定名望和地位的艺术家常常利用身份地位经济财力做着腐朽的事,沮丧的是这些事通常还被抬到一定高度广为传播,形成事实上的力量和负面效应。更为沮丧的是很多人没有能力去阻止和改变这些事情的发生,只能眼睁睁看着它烂下去。更更沮丧的是别人还会奇怪地看着你说:这有什么好愤怒和沮丧的?做好自己就行了……

  沮丧不是猜测,是每天都会发生的情况。不但在当代艺术领域,在整个文化领域,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而导致这些情况使人见怪不怪的因素之一,就是类似《儿时朋友都胖了》这类展览传递的成功学观念在潜移默化影响着观众的价值观。当一个成功的人宣扬着成功学,他的力量无疑是强大的甚至还难以被质疑。所以,如果刘小东敢于把展览名字改为《腰包鼓了,朋友胖了,艺术去哪儿了?》,以此既说明事实又带着自讽,倒也值得敬佩。不过,现在这个题目属于我了,以后要用,得经过我的同意。

[沙发:1楼] guest 2014-06-25 15:51:31
哪也没去,因为从来都没有。
[板凳:2楼] guest 2014-06-25 19:45:17
这种二逼牢骚文章也发上来
[地板:3楼] guest 2014-06-26 02:59:43
谈论他就是傻逼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