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部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撰文:马艳
发起人:白社会  回复数:0   浏览数:2531   最后更新:2007/02/25 04:50:43 by
[楼主] 白社会 2007-02-25 04:50:43
艺术北京

  这些年来当代艺术的中国化离不开北京对本土艺术生态的推波助澜,而艺术家聚群而居的文化现象与艺术个体高度村落化的生存方式,在北京艺术圈已是公共的选择,既有这样纽约苏荷艺术模式的市场为主导,再结合海内外画廊、各类艺术机构的雀聚,北京当代艺术状态的丰富和多元可见一斑!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北京就大量涌现艺术家聚集为群的现象,而耐人细嚼是这些星光燎原、烽火相递的自由艺术集散地不约而同地聚拢成若干区域,在京城东北面,或之间的地带,多有这样的“艺术集体”,如:自由艺术家扎堆的东部通州区:有宋庄小堡村艺术区、往城就有新晋的观音堂文化大道;京郊北面有位于昌平区的上苑艺术区和北皋艺术区旗下的费家村香格里拉艺术中心及索家村国际艺术营;东北方位存在着一大片的艺术板块,尤以“文化历史动物园”著称的798大山子艺术区为北京艺术产业体系的骄楚,其辐射力之强煽动起周边地区的一系列新兴艺术园区,诸如酒厂艺术园、草场地艺术东区,而散落在北四环与望京之间的艺术家就更为密集。下面便“按图索骥”,拿北京做为一个艺术区专案来说事,看看盛况下的各艺术区究竟哪些有异同!

798成功说法

  北京艺术聚集区最为稠密的当属东北方向,最扎眼的此类案例应属798大山子艺术区无疑!这一区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攫升为国内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区,并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798为何如此博得青睐呢,究竟有哪些能耐?先来看看建筑空间:艺术区的建筑是50年代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的重点工业顶目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厂区所在地,厂区的部分建筑采用现浇混凝土拱形结构,为典型的包豪斯后工业风格,艺术机构入驻,规划合理,历史的记忆如今被整体地保留下来,如此大规模的艺术厂区在亚洲亦属罕见。其次,当代艺术自身的文化魅力在其中发酵!自2002年开始,大量艺术家工作室和当代艺术机构开始进驻这里,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闲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集区,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原有的工业厂房被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了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诠释,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使798艺术区演化为一个极具活力的中国当代文化与生活的崭新模式,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方面产生了前瞻性影响,能够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公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吸引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798式的改建模式所带来的是对现代化演变中的中国的诸多启示:都市的发展本身存在着矛盾的背率,如果不进行新陈代谢,大城市会变得缺乏活力,而对于真正有长期保存价值并代表该城市独特特征的旧建筑的评定,那些承载着历史情感的旧建筑,要以怎么样的形式保留或更新,化为现代都市的一部分呢?类似北京798、上海莫干山艺术区的当代艺术聚集区的新生和茁壮发展,实现了旧工业建筑和当代艺术在场地理空间的完美结合,工业遗产——作为一张正在消失的城市名片的顾虑被逐渐打消,而以艺术聚集区作为北京城的地面景观,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全面开花,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也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尤其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工业建筑群在文化产业的的转型阶段,工业建筑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美学价值,高大灵活的结构空间,从而成为旧建筑再利用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这类当代艺术聚集区作为新生事物的发展,不仅保护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闲置厂房经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当代作品,并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与厂区的旧有建筑展保持了完美的对话。798艺术区不仅作为类似英国泰特美术馆对工业发电厂房成功地保留、挪用的经典中国化案例来博得好评,其本身所具有国际色彩的“Soho式艺术区”和“Loft生活方式”,也业已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真正的盛况

  艺术区扮演了城市记忆的保护者的角色,不仅带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也越来越彰显出自身在当代的前提下的文化价值。此类型的价值体现在北京的艺术地界已成为了当代的盛况,历数各种名号的艺术区的特色,就可以归纳出明晰的类型!诸如类似798的酒厂艺术园就是借用了北湖渠一座酿酒厂的老建筑改造而成,园区现存规模虽不大,但作为另一块北京的新兴艺术区则显现出更为明确的规划意识。酒厂内现已集合了海内外数家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个人入驻,今后将会汇聚百多个自由艺术家工作室、画廊及艺术机构,有望成为“798的续篇”。而同处东北方向的另一处艺术自由地:草场地艺术东区,则位于北京东北部机场辅路与五环交汇处草场地村,占地更广,画廊、工作室彼此之间松散的布局,营造出更为良性的气氛。“草场地”最早只在艺术圈里为人知晓,但随后的一系列活动使草场地变成一个国际交流中心,聚集着一些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家、画廊、艺术机构、设计工作室和传媒机构,后又有一些具雄厚资金链或有国际背景的画廊、艺术中心的加入而变得更为活跃,艺术东区同时地处北京市朝阳区政府重点开发项目——大环文化产业基地的边缘,特殊的地缘优势使得草场地艺术东区旨在打造高水准与高质量,专业集中的品牌艺术区,将会由几个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相对集中的小型艺术院落区组成,其可延续性的自发状态将使草场地艺术区成为北京文化艺术交流的又一处高端平台!东营艺术工作区和草场地艺术区相接壤, 距草场地艺术东区仅仅2公里,这是一个正在创建中的艺术家创作基地,区内约建筑面积20000平方,别致建筑式样、人性化的天窗和“阳光窗户”工作室使得这出艺术飞地兼有了更多的客观可能性。
 
  此外,位于东部通州区小堡村的宋庄画家村是继798工厂之后又成为一个旗帜性的文化艺术集散地,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力作、乡村与艺术的前卫结合,不过这次是借用了艺术的文化媒介!作为北京资格较老的一个自发的艺术聚集区,在1993年宋庄就因超大的院落而吸引了第一批画家落草为寇。1995年,圆明园村的解散使得更多的艺术家陆续转移至宋庄,此后10年间,画家村从小堡村地区不断向周围村落发展。到目前通州农村、县城及毗邻的河北燕郊地带聚集了数以千计的艺术家在这里创作、生活, 分别有音乐、影视、写作等不同从业者,其中尤以画家群体为主,而随着一批包括宋庄在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宋庄”亦成为中国重要的艺术地理的代名词。前不久刚刚盛大操办的宋庄艺术节着实让这里有火了一把,除宋庄美术馆外,忧库空间、上上美术馆、东区艺术中心和正在筹建中的东岸当大艺术中心,以及前哨画廊、探岭画廊诸多新老艺术机构,使宋庄即将进入到另一番的艺术盛期!回来看城内,朝阳区王四营观音堂文化大道率先打出了国内第一条画廊街模式,在这条斥资上亿元建立的文化大道上汇集了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营业者,首批进驻了六大画廊,还将有50多家画廊和一些国际知名的文化艺术公司来此落户,然而和798艺术区等其它艺术群落的自发性相比,观音堂画廊街是在国内艺术市场吞吐量迅速膨胀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样由文化公司着意开发的艺术产业一条街,以及这种纯商业模式下的画廊集中经营还将会屡见不鲜的。即将诞生的雍和家园位于东城区安定门附近,雍和画廊艺术街区积极规划作为艺术中心的面积将为6千平米。环绕该园区周围的地坛公园、雍和宫、护城河以及独具人文风采的老北京胡同文化——东城区国子监老胡同,将使得艺术街区的未来颇令人期待!

  北京偏北地区的艺术生态如何呢?索家村国际艺术营可谓是最为风光大造的,艺术区的人为痕迹较重,开发商刻意规划出类似兵营般的宽大空间,在艺术蓬勃、工作室紧俏的时代,占地55亩的索家村艺术营自然免不了大批艺术家蜂拥而至。从2004年开始兴建画室第一期,此后连建二、三期,短短半年时间就有大量中外艺术家入住艺术营,也有来自韩国、挪威、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瑞典以及英国的艺术家,使这里集结的艺术家有相当的国际艺术背景,作为继798、宋庄等地之后的又一个当代艺术家集中的区域和艺术交流中心。但到2005年底,索家村就在违法建筑的名义下逐渐被强制拆除,曾经专为独立创作者打造的艺术空间、一度风光辉煌的索家村国际艺术营现已人去楼空,当代的理想幻化成了艺术的泡末。但在不远处,广营东路上的费家村香格里拉公社依旧蓬勃兴盛,费家村位于北环以北的机场高速附近,距离望京、和花家地的中央美院较近的地缘优势,作为与索家村艺术营同时期的产物,艺术区的规模和影响力都在持续的扩充。

理性来成长
 
  在那些被翻新的建筑空间中,像798、宋庄、索家村这样的艺术区,既保存了北京城市记忆中难得的部分,又在新旧转换的特殊文化状态下构建出城市崭新的人文景观!艺术区的发展所具有代表性也是一段历史,解构这段历史就能了解中国艺术和艺术家发展的轨迹,反映出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艺术聚集区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与生活的新象征,成为一种公众话题。例如有“北京当代艺术区互动展”的全面展开;2005年北京双年展的举办时,在光华国际CBD艺术街和索家村、费家村的展览作为北京双年展的外围展也同时开展,当代艺术集聚区成为北京双年展和艺博会的外围场地,可以优势互补,来把各个艺术区的发展优势和问题同步展示出来,从而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从而提出一个新的文化艺术现象!2006年底“艺术北京”画廊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实现了博览会和艺术集聚区的全面对话,除了农展馆主会场外,798艺术区、宋庄第二届艺术节、今日美术馆开馆活动以及酒厂艺术园节的外围互动,促成了中国博览会开展的新模式。使得2006年的北京艺术产业之火更为燎原,不仅星燃在艺术界、商界,还可以扩散至整个社会生态,使得这由艺术家、画廊、艺术机构同构成的北京艺术胜景得以有更多的未来成长空间和发展壮大的可能性。同时,随着艺术产业化,商业化模式的运营,艺术集聚区也带来了自身的烦恼:在政府信誓旦旦要支持旗下的各个当代<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