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平用艺术引导精障人士重返社会
发起人:香烟头  回复数:6   浏览数:2088   最后更新:2014/06/27 09:28:17 by guest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4-06-10 01:50:40

来源:artforum


展览现场,2014,356 S. Mission Rd., 洛杉矶

Joshua White


作者按:《月球尘埃》(Moon Dust)是画家斯科特里德(Scott Reeder)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影片充满很多惊喜但最让人惊喜的是终于完成了这部片子在过去的十一年里断断续续拍摄游走于画廊展览和一系列活动之间回顾拍摄过程人们会觉得影片永远是无法完成的永远在无限期变化幸运的是去年冬天在洛杉矶的356 S.Mission Rd.举行的邀请展最终促使艺术家完成了影片的拍摄一同展览的还有他的新画作和极简主义启发的影片装置

我一直对那些不知自己在干什么的人所做之物有兴趣就好像the shaggs的一首歌库查兄弟的一个电影醉酒的嬉皮用浮木做的一间房子当人陷入困境时总会发生些什么我喜欢有目的地将自己置身于这种情况下比如从现在开始我要用意大利面画画再比如余生我都要做一个长片不花钱

月球尘埃》(Moon Dust)就是这样的一个电影它是关于月球上的一个度假地的故事发生在未来的一百年那个时候空中旅行是很正常的了月亮已经不再是度假的唯一圣地了火星成为了人们旅行的新宠在月球上的度假村某些东西不再受欢迎其中有一台虚拟现实的机器名字叫万花筒之屋它的技术在这里刚开张时很先进后来却不行了游客进入房间后一个温和的全息影人就走过来和他们说上几分钟但是因为技术非常先进附近房间里的真人必须远程控制全息图

月球尘埃的想法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末当时我和一些艺术家和电影人一起给一个叫Zero TV的的网站工作这是一个很棒的体验但也没赶上好时候那时YouTube和快速互联网还没兴起很难有人看到我们拍的东西因为当时技术不发达而且我们这样做的前景还不明朗简直就是facebook创业的翻版没钱没活动留言板上很冷清我兄弟泰森和我一起坐了一个低成本的录像肥皂剧名字叫Milwaukee,多少是以达拉斯为原版改编的不过围绕的不是石油敛财而是啤酒我们拍了四五十集都很短一集也就三五分钟

之后我开始想做一个科幻影片我觉得要是制作一个电影回报会更高至少我知道电影怎么做但还是不清楚网络剧该怎样我喜欢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1972),但是一直认为这个片有点长不太好玩我想做点跟未来有关的作品但要有幽默感就如雅克塔蒂的玩乐时光》(1967),这个片里场景和道具几乎都是角色本身甚至包括罗伯特布里耶(Robert Breer)的运动动画。《月球尘埃》,我最后用的都是非演员他们很多无法说台词但有很多即兴表演人们起初只是对奇怪的环境作出本能的反应我画家出身对每个人通过空间如何移动更感兴趣比他们说了什么更重要但是因为我拍的是录像成本不是问题我可以拍很多镜头一直到真正好玩的情景出现为之所以在我们反复拍摄时对话被修改了一遍又一遍

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是围绕一个等级结构划分的里面的工作人员都穿着统一颜色的衣服表示职位高低很容易能看出一个人的身份因为都是按照色彩划分的里面没有化妆特效很简单低像素的颗粒感都抹去了这些不足有时候很难看清楚是一个人靠在地面上因为色调都一样的随着影片的发展观众逐渐看到新的色彩和角色

这个影片之所以花了十一年的时间完成是因为我不停地添加新场景镜头角色这些都需要重新布景其中两个主角搬出了城谁在我就拍谁还会增加新人最后我自己也拍进去了因为我一直有闲

我最近在洛杉矶的展览促使我最终完成了我想拍摄的全部场景此前一直没有时间空间或资源去实现我们创造了新的地方比如活动区”,“自然奇迹”,“昔日园地”。我们做了一个动物园里面有个地球上的狗一个笼子是空的只用来装一些骨头还有一个俱乐部叫五季因为356S. Mission Rd一直是市里的一个社交中心它就好比一个选演员试镜的地方

我想做点什么能吸引到别的展览中其中的一个场景是周末冥想工作坊完全跟影片无关我喜欢这个荒诞的巨大的紫色几何形状在电影的语境里意味着一种事物然后又意味着另外某些事物这些时刻记录了影片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事物原本的功能和实际的用途之间的差距那个差距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的

在大卫林奇的橡皮头》(Eraserhead )(1977)里有个情景一些穿过一扇门他们穿到另一边的时候两个镜头之间一年半已经过去了。Moon Dust充满了这样的情况角色变老变胖变瘦发行改变我自己的角色就是最佳例子例如我戴着假发很难看出什么谁知道呢因为这是在月球上呀

— 文/ 采访/Ben Carlson /王丹华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