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画廊“格•物”3月29 开幕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307   最后更新:2014/03/28 16:25:48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叮当猫 2014-03-28 16:25:48

来源:四方当代美术馆微信


笨重的混凝土石板占据了通往四方当代美术馆地下一层的空间,观众虽半信半疑,却似乎受到诱导,沿着阶梯进入光线昏暗的美术馆地下室。然而那却不是一个供人解脱之地。

何岸,《风轻似小偷》,2013,综合材料

何岸是当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这件作品的标题“风轻似小偷”,来自Nick Cave的一首悲伤歌曲的歌词(“Wind lightas a thief”),吊诡的是,此一基调恰恰是艺术家自己时常自我调侃的“大鸡汤”,但这游离的趣味正是何岸作品难以被归类上的一个原因。

一层施工现场般的景观作为人世的譬喻,整齐划一却乏善可陈。一道光束透过天花板的狭窄缝隙投射到地下一层,沟通了阴阳两界,缠绕并不断蔓延的绳索加强了诱导的力量。墙边那一排被晦暗灯光笼罩的防火门的尺寸,完全来自武汉一家医院的太平间大门。白色的基座伤痕累累,仿佛耶稣被朗基努斯枪贯穿的身体,死亡的忧郁气氛充斥于整个空间,这些似乎在传达某些意图的细节,实际上与艺术家的个人情感有关。

然而,对于观众来说,艺术家个人的经验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潜台词,艺术家本人也并不指望那种一一对应能给观众带去多少共鸣,貌似互不相干的念想在这里杂糅在一起,墙壁上不合时宜的木棍乃是艺术家从某个施工现场拾得,尾端的形象却来自马格利特画作中的天鹅椅,生造出来的柱子似乎在积极与其所在空间对话,逐步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对于特定空间的改造是何岸的一贯作法,原本供观众“体验式”观看的阶梯空间被冷酷的人工制品阻塞,既是诱导,也是强迫观众去接纳这样一个人造景观中的人造景观。造就一个另类空间,回应建筑本身,给予观者一个不寻常的(甚至可以是笼统的)感受,兴许就是艺术家的一个目的。

就“歧异花园”展来说,“风轻似小偷”的确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异度的、引发误解的秘境。就像那条蜿蜒的电线与那道魅惑的光线,引导着观者的意念和想象力,带着前者进入一个不确定也无需意义的空间。然而这些引导的意义并不即刻就能付诸兑现,无论关注那些略显凌乱的细节中的哪一个,都是误导性的,倒不如在此后的经验与过往的记忆不断交叠与反复之后,逐步形成完整的结构,而这些被不断塑造的结构,又会进一步形成新的想象。



_刘林

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何岸,《月亮的暗面》,2014装置,CAFA双年展

何岸, 《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一生说谎》 ,2014,装置(灯箱)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