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泰《画外音:山林中的怪鸟》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511   最后更新:2014/03/13 11:51:36 by 陆小果
[楼主] 橡皮擦 2014-03-13 11:51:36

来源:主场艺术 文:林龙杰


林龙杰,於90年代初分别於英国伦敦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及 Bournemouth University 修读美术及作曲,回港后积极参与各类艺术媒体的工作。20年来曾参与的视觉艺术、剧场、音乐、电影、电视项目及制作超过200个。现正於英国 Middlesex University 修读有关声音艺术的博士学位。



香港缺少国际性艺术资讯,媒体/艺评又充斥著一知半解、借题发挥式的主观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大部份本地艺评都是只用两成或以下的篇幅谈论主题,而八成以上的文章是作者发表与主题无关: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或炫耀作者的见多识广。这样下来,艺术家思想的确难与世界接轨,欣赏/解读/参考/抄考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时往往只知其形而不知其义。


艾未未是现在最出名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对本地年轻艺术家有很大的影响,本地的艺术方向似乎被「艾未未」鼓励而令新一代艺术家对「概念艺术」趋之若騖,但大家对「艾未未」的崇拜忽略了「艾未未艺术」本身的问题,因而导致越来越多艺术家创作「非艺术」的艺术,将本地艺术放在一个看似「前卫」其实危险的境地。


年轻艺术家会问:「艾未未被世界艺术界认同,作品又概念又政治,有什麼问题?」首先,艾未未抄其他艺术家作品已经不是秘密,tumtum 之前有文章细谈(「抄抄抄,抄出个中国艺术!」)。


艾未未是否真的被国际艺术界一致推崇為一流的艺术家?明显不是,2003 年威尼斯双年展总监兼著名策展人Francesco Bonami 曾公开地说:「艾未未应為他的艺术而入狱…」(tumtum 亦曾经有文章谈及「艾未未应為他的艺术而入狱」)



就他近期的巡展「Ai Weiwei: According to What?」及迈亚密艺术家在这展览裡摔破汉代花瓶事件,英国卫报的Jonathan Jones 在他的文章「谁是破坏者?艾未未还是那个打烂汉朝壶的人?」 (Who's the vandal: Ai Weiwei or the man who smashed his Han urn?) 裡就艾未未谴责破坏者事件提出疑问,认為艾未未明显有双重标準:一个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可以随意破坏艺术而被表扬,但一个无名无姓的人做同样一件事就被谴责。Jones 更进一步说艾未未的这系列「艺术」基本是以艺术家身份鼓励人破坏艺术,例如将汉朝壶打烂及涂上「古怪顏色」更是粗暴对待有二千年歷史的艺术品。最后 Jones 说艾是「勇敢及能言善辩」,但这次「谴责」事件令艾「突然在概念上变得脆弱」,这结论充满英式语言艺术,值得细味。


美国著名艺评人 Jed Perl 在他的文章「崇高与可耻──艾未未:极好的异见者,极差的艺术家」 (Noble and Ignoble Ai Weiwei: Wonderful dissident, terrible artist) 质疑艾為何不断在美术馆裡作政治申诉,「令人疑惑究竟他何时才会停止发表政治异见,开始摆艺术姿态。」


Perl 认為艾的概念对西方人来说是「过度」及「过时」,艾比较适合当设计师,当艾谈及艺术时他是「善於嘲弄地欺骗他人的」。他提及「Ai Weiwei: According to What?」展览裡的两件作品:一张纸印著四川地震遇害小孩的名字及一张用普通打印机印出艾被公安毒打后肿胀了的磁力共振脑扫描,Perl 问假如任何人说任何东西是艺术就是的话(在这例子:一张印有名字的纸和一张印有脑扫描的纸),那麼还有必要创作吗?最后他总结展览:作為一个伟大的政治异见者,艾未未的艺术寒冷刺骨(没有一丝热诚),更找不到一丝想像力及创意。



看过国际艺评人对艾的评论,假如本地年轻艺术家仍然以為作為艺术家是对艺术的定义是有生杀之权,「我说任何东西是艺术就是」製作很多似是而非的「概念艺术」,做「概念艺术」的「概念」又自相矛盾、双重标準、连自圆其说也不能的话,香港当代艺术只会走向「艾未未」式「去艺术化」的不归路。除非你有「艾未未」这麼幸运,但「艾未未」真的是幸运吗?下期再谈「艾未未」成功背后的计算。

[沙发:1楼] guest 2014-03-14 08:18:16
林龙杰傻冒一枚
[板凳:2楼] guest 2014-03-14 20:37:49
众所周知啦。
[地板:3楼] guest 2014-03-19 23:07:30

 

这是Willianm Wegman1973年的作品,和上面的作品像不?

返回页首